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李秋岳

李秋岳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402 更新时间:2023/12/26 22:55:50

李秋岳(1901-1936),女,东北抗日烈士,生于朝鲜平安南道,原名金锦珠,别名张一志,1919年参加朝鲜“三.一”起义。1936年8月27日,时任中共延(寿)方(正)特支书记的李秋岳被日军肃整宣抚工作班逮捕,受尽了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于1936年9月3日在她被捕后的第七天,被枪杀于通河县城西门外,时年35岁。2015年8月,李秋岳名列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秋岳

别名:张一志

国籍:中国

民族:朝鲜族

出生地:朝鲜平安南道中乐郡

出生日期:1901年

逝世日期:1936年

职业:革命者

主要成就:中共延(寿)方(正)特支书记

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性别:女

原名:金锦珠

人物生平

李秋岳,女,原名金锦珠,别名张一志、柳玉明,1901年生于朝鲜平安南道中乐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秋岳7岁丧父,跟随母亲过着一面读书,一面劳动的贫苦生活。

1919年3月1日朝鲜爆发了全民性的“三一”反日起义,遭到了日本侵略者的血腥镇压。李秋岳和杨林同志在这场斗争中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结成了革命伴侣。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下,秋岳同志开始阅读革命书刊,学习革命理论,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上了为民族独立、为祖国解放而斗争的革命道路。

1920年初,杨林同志被日本侵略者通缉,无法在国内继续活动来到中国,李秋岳同志在国内又坚持了4年多的反日斗争。

1924年底,李秋岳为摆脱敌人的搜捕,离开朝鲜到广州找到了杨林同志,参加了中国的革命活动。

1925年2月,李秋岳同志参加了广东国民革命军东征军的宣传队。同年6月参加了平定滇、桂军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斗争。同年秋,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黄浦军校工作和学习。

1927年8月,党组织派李秋岳和杨林去苏联学习马列主义和军事技术。

1930年春,他们二人回国,党组织派他们到中共满洲省委机关工作,不久又把他俩派到中共东满特委工作。秋岳和杨林同志积极发动群众,建立秘密的群众组织和革命武装。秋岳到处进行抗日演讲,号召中朝人民联合起来,组织抗日武装,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931年冬,李秋岳同志调回满洲省妇委工作。她经常深入到工厂、市民中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发动妇女参加抗日救国活动,做了许多宣传和组织工作,受到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好评。

1932年秋,中共满洲省委派李秋岳同志到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工作,她先后担任了县委委员、妇女部长、铁北区委书记等职务,她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和赵一曼同志都是珠河反日游击区著名的抗日女英雄。

1934年初,中共满洲省委又派她回珠河县委工作。1935年秋,敌人集结了大批敌伪军对珠河游击区进行残酷的“扫荡”,李秋岳同志亲率铁北群众给哈东支队送弹药、衣服、鞋和粮食,并进行医疗救护的支援。根据满洲省委和珠河中心县委的指示,她又率铁北革命群众开辟方正、延寿游击区,并担任中共延方特支书记。秋岳同志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建立了反日会组织,组建了中共方正县委。

1936年2月,党组织又派她到通河去建立反日会组织,进行抗日斗争。经过秋岳半年多的积极宣传和组织,相继又建立了4个反日会组织和通河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秋岳同志为开展通河地区的抗日活动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6年8月27日,李秋岳被敌人的肃整宣抚工作班逮捕,受尽了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敌人看她抗日意志非常坚定,是一位不可征服的抗日战士,于1936年9月3日在她被捕后的第七天,把她枪杀于通河县城西门外,时年35岁。

人物事迹

李秋岳(1901—1936),女,朝鲜族,原名金锦珠,化名张一志,出生在朝鲜平安南道中条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在她7岁的时候,父亲不幸病故,家中只剩母女二人孤苦伶仃,艰难度日。

1919年朝鲜爆发了著名的“三·一”反日起义,斗争的浪潮席卷全国。李秋岳毅然投身到起义队伍中,斗争中结识了爱国青年杨林①,共同的革命目标使他们结成了革命的伴侣。起义虽遭到残酷镇压,而她却接受了俄国十月革命传来的马列主义思想。1920年,日寇发出搜捕杨林的通缉令,杨林决定到中国寻求救国之路。李秋岳仍留在国内开展革命活动。

1924年,日寇进行大搜捕,屠杀革命者,李秋岳在组织的帮助下来到中国广州找到丈夫杨林,开始了她在中国的革命生涯。

1925年2月,李秋岳参加了广东东征军的宣传队,参加平息滇、桂系军阀刘震寰的叛乱斗争。她在斗争中机智勇敢,深受战友们的称赞。同年秋天,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她驰骋在中华大地上。

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党中央为了保护杨林和李秋岳同志,于8月派他俩去苏联学习。1930年他们夫妇返回中国,被派到北满省委机关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又去吉东特委工作。李秋岳与杨林广泛发动延吉等地群众,积极组织农民武装抗日。1931年冬,杨林被调到满洲省委任省委军委书记,李秋岳在省委妇委工作。

1932年秋,党中央派杨林到江西中央苏区工作,李秋岳被组织安排到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工作,担任县委委员、妇女部长职务。经常活动在河东、侯林乡、黑龙宫、乌吉密、石头河子及三股流等地。

1934年1月,中共满洲省委组织部长何成湘代表满洲省委参加了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杨林任中央军委干部团参谋长,也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毛泽东会

见了何成湘,非常关心地询问李秋岳的近况,并决定调她到中央苏区工作。何成湘会后返回中共满洲省委驻地哈尔滨,向省委汇报了毛泽东的指示,省委随即准备送她到中央苏区。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正对苏区发动围剿,东北地区抗日斗争形势也非常严峻。李秋岳毅然放弃了同爱人团聚的机会。她在铁北一带,与当时著名的抗日女英雄铁北区委书记赵一曼共同发动群众,组织武装,配合抗日联军同日寇作战,李秋岳和赵一曼成为珠河一带威震敌胆的巾帼英豪。

1935年春,李秋岳按珠河中心县委的指示,来到延寿、方正一带开展抗日活动,担任中共延方特支书记。她到任后,便成立“反日会”组织,发展党员,积极为抗联传递情报、筹措弹药、枪支和给养。她走到哪里,哪里的抗日斗争烽火就被点燃,而且越烧越旺。

她足智多谋,心计超群。在她任延方特支期间,曾设计把一批薄皮靰鞡巧妙地转移到抗日军部队中。1936年2月,珠河中心县委决定把延方特支书记李秋岳调往通河,由刘世武接替李秋岳的职务。在延寿加信子欢送她的秘密会议上大家提出了如何把特支为抗日军买的薄皮靰鞡转移出去的问题,大家设计了一个个方案,最后都认为不妥而被否定了。她站起来,看了看大家说:“同志们,我看让这些薄皮靰鞡跟我一起走吧!”“怎么个走法?”大家问。她笑了笑,然后说出了一条妙计。大家听后,一致拍手叫好。

第二天早晨,加信子南门口要出城外的人突然多了起来,这是些下地干活的、上山拉柴禾的、出门做工的人,挤在了一个门口,两个检查过往行人的自卫团丁忙了一身汗。

正在这时,只见从加信子街里跑出来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她抱着两头露棉絮的破被子没命的跑向南门。在她后边,有一个拿木棍的男人追了出来。那女人一边跑,一边喊:“救命啊,打死人了!救命啊……”

追她那男人的后面跟着一群人,有的拉扯着,有的劝阻着。但那个男人谁的话也不听,嘴里还不干不净地骂着:“你们别管我,这个骚娘们不好好过日子,全家就一床被,她还偷跑了,我非揍扁她不可!”

抢被的女人已经到了南门口,没等团丁吱声,就一边哭泣,一边拉住团丁说:“大哥,你行行好,我男人要打死我,求你们救命啊!”说着就跑出门外,那个团丁一看,这女人除了一床破被,别的没有什么。上身穿了件花棉袄,后背像刚用鞭子抽了一样。

后边追的那个男人也到了南门口,那些跟着的人用劲拉住他,吵吵闹闹的,围了不少人。这时,团丁检查也不那么认真了。所以,挑挑的、推车的、赶车的都顺利地通过了门岗,就连镇里的小炉匠、修鞋的也都和团丁笑嘻嘻地打招呼出了加信子街。一个团丁纳闷地说:“今天出城的人怎么这么多?”另一个说:“也许是日本守备队没来上岗的原因吧?”

“什么的干活?”不知什么时候日本哨兵到了,他用半通的中国话说了一句,大家都静了下来。

两个团丁忙说:“太君,是一对中国夫妻在打架?”日本兵说:“什么的打架?”两个团丁说:“是男人打女人。”他俩拉住那个男人;“是他,打他老婆!”日本兵打量那男人:“你的老婆不好?”那男人说:“她嫌我穷!”日本兵转过头来:“那个女人呢?”大家一看,那个女人已经没影了。那男人暴怒起来:“这个死娘们,我家就一床被让她拿跑了,我非打断他的腿不可!”说着,他奋力挣脱人群,顺着大道追了下去。

那日本兵惊讶地说:“哟西,中国人野蛮的!”

可是,那两个团丁和这个日本兵哪里知道,先前出城的那些人,大部分是延方特支组织的基本群众,他们分别带着延方特支给抗日军买的薄皮靰鞡按着秘密联络方式转移到了指定地点,准时送给了抗日军。那个披头散发的女人就是李秋岳,手持木棍的就是特支宣传委员刘兴亚,在他们前面出城的小炉匠就是刚上任的特支书记刘世武。

这一场精彩的表演骗过了愚蠢的敌人。不但运走了薄皮靰鞡,还把李秋岳送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她到通河后,为了工作方便起见,化名张一志,深入到各村搞抗日宣传,培养了一批骨干分子,在西北河的南屯、北屯等9处地方成立了反日区委。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反日会的会员发展到370多名,反日会会员每人自愿缴5分钱做为反日活动经费,还动员了6名青年参加了抗联队伍,惩办了几名罪大恶极的汉奸走狗。

春天,日伪军到处抢粮。李秋岳领导人民群众把粮食藏起来,敌人白费心机到处扑空,一粒也得不到。她和妇女们一齐上山挖野菜充饥,把节省的粮食积攒起来,并亲自指挥送粮群众乘夜绕过敌人的封锁线,把粮食及时地送到抗联战士手中。

李秋岳为了扩大反日影响,亲自起草了《反日会章程》,还印发了《东北民众抗日联军临时政府宣言》、《中国人对日军战斗的基本纲领》等传单。

李秋岳到通河仅仅5个月时间,通河的抗日斗争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吓得敌人惊慌失措。当时牡丹江地方警务统治委员长中村在给日本中央警务统治委员长东条英机的报告中说:“通河是一难治的癌症。”

8月上旬,敌人组成通河县治安肃整宣抚工作班,并且网罗一些地方反动势力进行盯梢,收集抗日活动情报,破坏抗日活动。27日,李秋岳在赵国臣家做发动群众的工作。突然闯进一伙敌人,把李秋岳带走了。

在通河监狱中,敌人只知道她是张一志,是反日会的负责人。在审讯时,假惺惺地说:“你不考虑你的前途,总还想想孩子吧!他们可不能没有母亲啊!”李秋岳坚决地说:“什么自身前途呀,为了子女呀,这些都没有考虑的余地,我们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日寇赶出去,解放全中国。”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至今还保留在历史的档案里。丧心病狂的敌人,见软的不行,就施用各种刑具,对她进行惨无人道的严刑拷打。但她坚强不屈,一字不讲,怒视敌人。

敌人恼羞成怒,于9月3日,将李秋岳枪杀在县城西门外的一片荒野上,时年仅35岁,一代巾帼英雄把自已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中华民族伟大的解放事业。

李秋岳精通汉语,才华横溢。曾撰写一首歌词,题目是《流尽最后一滴血》,李川为其谱曲。歌词的内容是:

别了!风光绮丽的祖国。别了!碧波荡漾的鸭绿江。别了亲爱的母亲和朋友,别了祖国被压迫的人民。你们同我们一样是一群失去祖国受压迫的奴隶,你们同我们一样是一群无辜的可怜虫。长期的奴役唤醒了我们的觉醒,我们要光复故国,我们要摆脱这无尽的苦刑。我们要求翻身,我们要求解放!我们要挣脱这无情的锁链,起来!祖国被压迫的奴隶们,我们的热情如海潮,我们的力量似钢铁,我们团结一致,握紧拳头,打倒万恶的日本侵略者。

别了!风光绮丽的祖国。别了!碧波荡漾的鸭绿江。别了亲爱的母亲和朋友,别了祖国被压迫的人民。如今我怀着满腔的热血远涉重洋投奔他乡异国,他们同我们一样是被双重压迫的民族。他们一样是被帝国主义侵略的国度,那里有正义和真理,那里有为民族解放而战的朋友。我们将和他们,一道战斗流血!为了被压迫民族的独立,起来!祖国被压迫的奴隶们,为换取祖国光复为劳苦大众解放,情愿拚掉头颅,流尽最后一滴血。

歌词激昂雄壮,既有对故国深深的眷恋,又有对敌人坚决斗争到底的视死如归的决心。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和情操。虽然已过去了60多年,但如今读起来仍能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烈士的形象和风范立在眼前,十分高大伟岸!

标签: 李秋岳

更多文章

  • 阎川野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阎川野

    阎川野,男;山东荣成人。1921年7月出生。1939年3月入伍,194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胶东地区二中队分队长、东海独立一营副政治教导员、第八十一师副参谋长、副师长,二十七军司令部参谋长、副军长、军长等职。2005年3月26日在北京逝世。中文名:阎川野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荣成阎川

  • 胡炳云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胡炳云

    胡炳云(1911年-1996年),原名胡能清,四川南充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中文名:胡炳云别名:胡能清出生地:四川南充出生日期:1911年逝世日期:1996年职业:军人军衔:少将1928年入川军当兵。1929年曾参加川军第

  • 程应铨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程应铨

    程应铨(?—1968年12月13日),男,江西人,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师。是我国最早参加清华建筑系的人,负责城市规划。1957年因为提出保护古建筑,被认为是反对“党的城市建设路线”,遂被定为右派;“文革”中,程应铨被诬陷为“隐藏的特务”。1968年12月13日,程应铨换上访问莫斯科时所穿的崭新西装,

  • 邱维达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邱维达

    邱维达(1904年4月16日——1998年3月29日),原名邱青白,字力行,号杏荪。湖南省平江县献钟新江人。民国15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留校任区队长,后任第二方面军教导团连长。17年赴山东,在王耀武部任连长、营长、团长,到江西、陕北等地“围剿”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参加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因战

  • 甘少苏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甘少苏

    甘少苏,女,广州人,童年时代因为家境贫困,念书只念到小学三年级,之后就开始做各种零工,如车衣、做珠篮等等,赚钱补贴家用。12岁那年,有一次甘少苏在邻居一对唱粤剧的夫妇带领下,到佛山去看戏。看戏的第五天,戏班缺了个做“兵仔”的角色,班主就让甘少苏顶了这份差。就这样,甘少苏开始了她前半生的舞台生涯。最初

  • 廖翠凤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廖翠凤

    廖翠凤是鼓浪屿的首富廖家的二小姐,林语堂与她的兄弟很有交情,应邀去廖家吃饭。席间林语堂觉得有一双眼睛在偷看他(后来廖翠凤说是看他吃几碗饭),接着又发现他远行换下来的脏衣服被廖翠凤拿去洗了。后来廖翠凤上了圣玛丽亚书院,她听说林语堂在圣约翰大学读大二时连续三次上台领奖,大出风头,对林语堂更有了钦佩之情。

  • 白薇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白薇

    白薇,别名:薇草、知微老、老瓜瓢根、山烟根子、百荡草、白马薇、白前、老君须,拉丁文名:CynanchumatratumBunge.萝藦科、鹅绒藤属直立多年生草本,根须状,有香气。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两面均被有白色绒毛,特别以叶背及脉上为密;伞形状聚伞花序,无总花梗,生在茎的

  • 杨骚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骚

    杨骚(1900年-1957年),福建漳州人,著名诗人、作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杨骚出版有抒情诗集《受难者的短曲》、《春的感伤》等;剧本集《迷雏》、《他的天使》;诗剧集《记忆之都》;评论、随笔集《急就篇》。译作有《铁流》、《十月》等。中文名:杨骚籍贯:福建省芗城区出生日期:1

  • 杨钦典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杨钦典

    杨钦典(1918—2007),男,汉族,1918年出生于河南省郾城县(今属漯河市源汇区)大刘镇周庄村的一个贫农家庭。1940年4月考入胡宗南办的西安军校七分校教导团;1942被分到胡宗南部的一个骑兵部队,成为一名骑兵,期间被蒋介石挑选为警卫团的警卫;不久,杨钦典又从西安调防到四川,被分配到交警总队特

  • 陈恭澍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陈恭澍

    陈恭澍(1907年—?),河北宁河人,绰号辣手书生。黄埔军校第五期警政科毕业。1932年加入力行社特务处,任组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军统局天津站站长、华北区区长、上海特二区区长等职,先后策划刺杀张敬尧、石友三、王克敏、张啸林、傅筱庵、汪精卫等汉奸,一度令汉奸日寇闻风丧胆,号称军统第一杀手。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