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蔡威

蔡威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432 更新时间:2024/1/18 22:28:30

原名蔡泽鏛(1907.4——1936.9),乳名景芳,1907年4月生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原宁德县)名门望族之家。蔡威是鹗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信和技术侦察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他早在大革命时期1926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福建和上海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5年10月,蔡威被任命为红军总司令二局局长。1936年9月22日,在红军长征即将胜利之时,蔡威不幸病逝于甘肃岷县朱尔坪村,年仅29岁。徐向前高度赞扬他为党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誉之为“无名英雄”。

基本资料

中文名:蔡威

外文名:CaiWei

别名:蔡泽鏛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

出生日期:1907.4

逝世日期:1936.9

职业:无线电军事情报侦察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电信,军事情报侦察

烈士简介

蔡威(1907-1936.9.22),原名蔡泽鏛,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人。1924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底受党组织派遣回宁德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在福州被捕,后被保释出狱,赴上海同济大学以求学为名从事地下活动,并参加中央特科无线电训练班。1930年10月受党中央派遣到鄂豫皖苏区创建无线通信工作,任鄂豫军事委员会参谋部参谋。1932年2月与宋侃夫、王子纲等组建红四方面军第一座电台,沟通了鄂豫苏区和中央苏区、湘鄂西苏区的联系。1932年6月,在红四方面军开办无线电培训班,为红四方面军培养了一批无线报务和技术人员。同年8月,红四方面军总部建立了第二座电台,蔡威任台长。1933年1月,主持对敌电台的技术侦察,2月破译敌军密码获得成功,在“看不见的战线”屡建奇功,做出了特殊贡献。1935年,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贵州,蔡威及时地把截获破译的敌军情报报告党中央,为党中央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同年10月5日,任红军总司令部二局局长,带领全局同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忘我工作,为红军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提供了可靠信息,保障了军委和各部队的联系。在艰苦的长征途中,蔡威随部队几次翻雪山过草地,白天行军,晚上工作。在长期的繁重工作中积劳成疾,患上重伤寒。由于环境险恶,医疗条件差,1936年9月22日,当部队第三次走出草地到达甘肃岷县卓坪时,不幸病逝,年仅29岁。

年谱

1907年3月,出生于宁德城关。

1926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冬,北伐军打到上海,受党组织派遣从上海回闽,由中共福州特委介绍回宁德,与郑长璋(北大政治系学生、中共党员)一起筹建国民党宁德县党部,秘密开展党的活动。

1927年4月,被当地反动组织“拥蒋护国会”李奋密告,于福州被捕,8月保释出狱。

1927年9月,赴上海,化名蔡威,代号“C小姐”。

1928年至1930年,在上海法南区找到地下党组织,以在同济大学求学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代号“C小姐”。

1931年,在上海东西华德路党中央特科无线电训练班学习。

1931年11月,和王子纲赴鄂豫皖苏区的政治、军事中心新集(今河南新县),时任中央军委鄂豫皖分委会参谋。

1932年8月,红四方面军扩建至两个电台,蔡威负责二台(前方台),先后随七十三师和二十五军行动。

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全线击败敌人进攻,取得反“三路围攻”的重大胜利。

1933年12月,中旬蒋介石发动四川大军阀刘湘,纠集一百四十个团二十五万兵力,分东西两线向川陕苏区发动“六路围攻”。蔡威致力于破译敌情报工作,准确、及时地提供敌情。

1934年8月,反“六路围攻”取得辉煌胜利,歼敌八万。

1935年10月,被任命为红军总司令部二局局长。

1936年8月,染上重伤寒病。朱德总司令、张国焘、徐向前总指挥等前往看望。

1936年9月,病逝于长征途中的甘肃省岷县维新乡卓坪村。

生平事迹

蔡威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大学读书,接受进步思想影响,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0年后被调入党中央无线电训练班学习通讯技术。1931年10月被派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2月与宋侃夫一起创建了红四方面军第一部无线电台,先后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通信电台台长、通信站站长等职,先后与湘鄂西红三军(原红二军团)、江西的中革军委与红一方面军、湘鄂赣军区、上海党中央沟通了联络。1932年10月随方面军主力转移至川北。1933年初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第二台台长,开始对敌人电台进行技术侦察工作。2月率电台到前线,破译了国民党川陕边区“剿匪”督办田颂的密码,及时掌握了其部队部署与实力等核心机密,有效地保障了红四方面军取得粉碎“三路围攻”的重大胜利。他率电台参加粉碎国民党川军发动的“六路围攻”与多次进攻战役,出色地完成了技术侦察任务。1935年初,他率电台跟踪在黔北堵截追击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破释其密码,将获得的机密情报及时转告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有效地帮助中央红军取得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得到毛泽东的表彰。5月,随红四方面军长征。6月,同中央红军会师。7月,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第二局局长,负责情报侦察工作。同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转战川康边。1936年秋,随红军总司令部及红四方面军北上抗日。他是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讯与技术侦察工作创始人之一,是红军优秀的通讯情报领导干部,为加强红军通讯和情报工作建设,为培养军事通讯、情报技术人才做出了贡献。1936年9月22日,因病在甘肃岷县逝世。

开明士绅家庭出身。幼年受私塾教育,后先后就读于福州格致中学上海惠灵英语专科学校。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熏陶,接受马列主义,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受党组织的委派,回到宁德,开展党的活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福州被捕。未暴露身份,被保释出狱后,赴上海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他曾以其舅父在上海的房屋作为地下组织活动场所,并变卖了舅父的部分财产,支援地下党的经费。1931年上半年,在上海参加中共中央特科无线电训练班。结业后,被派往鄂豫皖苏区新集,任鄂豫皖军事委员会参谋部参谋,负责筹建红军的电台,1932年2月,红四方面军第一部电台在新集钟家畈建成。同时,又致力于无线电通讯人员的培训工作,4年中参与举办培训班4期,为红四方面军培养了大批无线电通讯、报务、技侦人员。为了掌握破译规律,侦破敌台密码,他倾注了全部心血,搜集、掌握了敌人的大量军事情报,及时、准确地向指挥机关提供敌军部队的动向,使红四方面军作战接连取得胜利,打破了敌人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三、四次“围剿”和“三路”、“六路”围攻,在“看不见的战线上”屡建奇功。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长征后,被任命为红军总司令部二局局长。恶劣的战争环境和长期带病忘我工作,严重损坏了他的健康。1936年9月22日,当部队过完草地到达甘肃岷县朱尔坪小镇时,不幸病逝。徐向前誉其为“无名英雄”。

苏区电台

1931年10月7日,鄂豫皖苏区根据党中央指示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下辖4个师,近3万人。红四方面军的成立,对国民党反动派构成严重的威胁。但鄂豫皖苏区远离中央,通信联络工作靠的是步兵或骑兵传递,速度慢且又不安全,时有途中被敌截窃,造成军事行动上的被动。为彻底改变被动局面,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1931年10月底,上海党中央特地从上海分别派了蔡威、王子纲和宋侃夫、徐以新到鄂豫皖苏区创建电台。蔡威等人到苏区后,听说有一批在战斗中收缴的器材设备,拔腿就往堆放机器的地方跑。在一堆破烂机器面前,蔡威激动地说:“真没想到根据地还有这么多‘宝贝’,这太好了!”于是,蔡威和王子纲等人就把有用的选出来,洗擦干净,一件件地清理,一个一个地摆弄。经过一个多月的收集组装,一台原本破烂的发电机终于被他们整修好,大家高兴地奔走相告。

有了发电机,没有收发报机,电台还是组建不起来。1931年12月23日红四方面军打下黄安,缴获敌赵冠英师部电台,把它运到鄂豫皖根据地的来家河埋藏起来。蔡威闻讯,带着训练班的学员,跑到来家河,把电台挖了出来,运到新集,重新拆洗安装。蔡威的机务技术比较好,很快就把电台检修好了。后来的商潢战役,红军歼灭敌张钫部的一个骑兵旅,又缴获一部电台,这样无线电台的器材就齐全了。于是,宋侃夫和蔡威、王子纲、徐以新等人把新集镇南门外钟家畈村后的祠堂修理了一下,把电台架设在那里。随着清脆悦耳的“嘀嗒嘀嗒”的讯号声响起,鄂豫皖苏区的第一部红色电台终于诞生了。1932年2月,就在这部刚刚新建的电台与中央苏区开始通联的时候,也正逢上鄂豫皖苏区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一天上午,蔡威在值班,忽然听到中央苏区的电台正在呼叫他们这部电台,说有一份长电报要发。蔡威立即按动电键和中央苏区电台联络通了,并很快抄出一份整整齐齐的电报,经宋侃夫译出后,发现这是一份上海党中央向鄂豫皖苏区党代表大会发来的贺电。宋侃夫立即拿着电报,骑上战马,兴高采烈地跑到会场,将这份贺电交给红四方面军陈昌浩政委。陈昌浩看了看电报便立即在大会上宣读了,全体代表都兴奋得站起来热烈欢呼,很多代表都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就在这天的会后,红四方面军徐向前总指挥还专门来到电台,向蔡威、宋侃夫、王子纲、徐以新等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电台建立后,红四方面军使用宋侃夫从上海党中央带来的密码先后同中央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沟通了联络。自此,从根本上改变了红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苏区远离中央、孤军苦战的局面,并借助无线电通信的手段与全国苏区连成一片,遥相呼应,互相支持,为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

无线电技术

1932年3月22日至5月8日,红四方面军取得了苏家埠战役的重大胜利,歼敌三万余人,缴获4部电台和大批无线电器材。这样,红四方面军的电台设备大为改善,不久就扩建成两个台。第一台(也称后方台)由宋侃夫、王子纲负责,随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军委行动。第二台(称前方台)由蔡威负责,先随七十三师,后随红二十五军行动。1933年1月,红四方面军主力开辟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根据地。这时宋侃夫、王子纲等利用工作间隙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的新闻,从中获取一些“额外”情报,供红四方面军领导参考。随后,他们还搜索空中的其他讯号,开始侦听敌军电台。从中获取敌人部队番号、驻地和行止时间等情报,有效地配合了部队打仗的需要,引起了红四方面军首长的重视。从1933年2月起,宋侃夫、王子纲负责的一台和蔡威负责的二台还联手承担起了研究侦破敌军密码的任务。他们虽然不在一起,但总是在各自的电台上夜以继日地戴着耳机,收听敌军的电报。经常用电话和书信交流破译经验,互相提供资料和技术信息。蔡威和宋侃夫、王子纲三人从分析研究敌人惯用的通信简语入手,逐步弄清了敌军各部的番号、驻地和主官姓名,然后再依据敌人的公文格式和明码编排顺序进行研究。逐字逐句地去想、去猜,并根据敌军电台通报用语中的蛛丝马迹,竭力寻找它的密码的内在规律。王子纲凭借过去搞过译电的经验,按照密码的常识,研究出四川军阀田颂尧“通密”的部分角码排序。

蔡威是大学生,知识面广,业务娴熟,又有多年的对敌斗争经验,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对他的破译工作帮助极大。这时的蔡威完全沉浸在无线电的王国里,苦思冥想,常常连吃饭都顾不上。每逢开饭时,大家总是轮流给蔡威送饭。送饭时,工作人员把饭放在桌上说:“蔡台长,饭送来了,快趁热吃吧!”他只是“嗯”一声,依然聚精会神地在工作。过了一会儿,当送饭同志来收拾碗筷时,看到饭菜仍然原封未动地摆在那里,便提醒他说:“蔡台长,饭怎么还没吃呢?都凉了!”他才恍然大悟地说:“噢!饭什么时候送来的?”或者简单地说上一句:“把这一点弄完了就吃。”就这样,一顿饭常常是热了凉,凉了再热,往往要好几次。

蔡威最先是从敌军报头、报尾明码中的时间、地点、部队番号等简单的电文入手,联系手中已掌握的情况,上下左右,前前后后反复对照比较,一个字一个字地猜测、推敲,慢慢判读出一份电报。然后,根据字码与字的关系,经过深入侦听、追踪、对照、判断和点滴积累,逐步摸清了敌军电台所用密码的规律。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在蔡威手上解决了密码的关键难题,从而完整地破译了敌军的第一部密码“通密”。

有了破译第一个密码的经验,再破其他密码就容易得多了。到后来,只要敌人电台用“通密”发报,他们就可以做到拿起话筒直接向红四方面军首长念出电报的内容。蔡威与宋侃夫、王子纲通力协作,一鼓作气,先后破译了杨森、刘存厚、李家钰、罗泽洲、邓锡侯、田颂尧、刘湘等四川各派军阀的密码。密码的破译,开辟了一条获取敌人核心情报的重要途径。此后,四川军阀的无线电通信对于红军来说也就不存在什么“机密”了。破译工作的成果,是蔡威、宋侃夫、王子纲三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他们三人是来自上海的“火种”,有着红四方面军“情报三杰”之称,联手破译了“天书”,在红四方面军历史上留下了光辉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页。

1935年10月,红军总司令部二局成立,专门负责无线电技术侦察工作,蔡威任局长。至此,红四方面军的技侦工作到了鼎盛时期,而蔡威作为技侦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国革命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活菩萨

红四方面军的无线电技术侦察工作很快就在战斗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1933年2月,四川军阀田颂尧集中38个团6万兵力,分左、中、右三路纵队对红四方面军发动了“三路围攻”。蔡威事先破译了敌人作战部署的密电。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根据敌人兵力部署作出了“收紧阵地、待机反攻”的正确决策,利用有利地形,合理使用兵力,节节抗击,大量杀伤、消耗敌人。1933年5月,红军与敌在空山坝决战。蔡威再次破译了敌军有关兵力部署、作战计划、进攻时间、主攻方向的全部电报,据此,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决定集中主力打敌左路纵队,并以部分兵力秘密穿插到敌人侧后,突然向敌发起猛攻,经过三昼夜激战,全歼敌七个团,溃敌六个团,伤俘敌旅参谋长李汉城以下官兵近5000人,缴枪3000余支和迫击炮50余门。致使敌人“三路围攻”的左纵队遭歼灭性的打击。其余两路见势不妙,仓皇败退。我军乘胜猛追,取得了以少胜多的重大胜利。战后蔡威受到了红四方面军总部的通令嘉奖。

1933年10月,以刘湘为首的敌军以110个团20余万的兵力,对川陕根据地发动了“六路围攻”。在这次反围攻战役中,蔡威领导的电台再次大显神威。10月21日,我军在攻打万源守敌时,蔡威从截获的敌电台电报中,分析出守敌刘存原部队粮食接济不及,士兵没有饭吃的消息,当即把研究出的情况送呈徐向前总指挥。这时,我军前沿阵地红军战士,以此为据开展了阵地政治攻势,瓦解敌军。但随着战斗的日趋激烈,敌人在无线电通信方面的花招也越来越多,密码改动十分频繁,几乎一星期一次,越改越乱,蔡威等人都称之为“烂码”。狡猾的敌人还常常在一夜之间突然变更全部的兵力部署,或者在传达进攻命令时突然改用新密码,上午下令,中午或下午就发起进攻。敌军的这些花招使蔡威在破译工作中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但他总是以惊人的勇气、耐心和智慧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后来不管敌人的“烂码”如何改变,蔡威只需要2-3个小时就能完全破译出来。

在反围攻作战中,电台日夜侦收敌军电报,有时一天多达200余份,对敌密码破译做到及时和彻底。不但破译了地方军阀的密电,而且截获并破译了蒋介石嫡系部队的电报,使红四方面军连续取得了宣达、笔架山等战役的胜利。1933年底,蔡威截获敌军前敌指挥王陵基企图强攻我前沿阵地笔架山险峰的情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迅速集中兵力迂回包围了敌人,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1934年2月,蔡威又侦获王陵基回家过春节的情报。我军瞅准这有利战机,一举将敌击垮。由于蔡威领导的二台在技术侦察上的出色工作,红四方面军在反“六路围攻”的斗争中显得“耳聪目明”,十分主动。也由于蔡威在“看不见的战线上”屡建奇功,我军对敌情了如指掌,这使前方一些指挥员感到惊奇,他们便问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哪来的这么准确的情报?”陈昌浩诙谐地回答说:“我啊!房间里供奉了一尊‘菩萨’,敌人准备进攻时,‘菩萨’就会告诉我了。”这位神秘的“菩萨”到底是谁,大家一时不知道。经过10个月英勇奋战,红军以歼敌8万余人的辉煌战果,彻底粉碎了刘湘的“六路围攻”。在表彰英模会上,陈昌浩代表红四方面军总部给蔡威颁发了嘉奖令,并奖励大洋300块。这时大家才知道这位神秘的“菩萨”原来就是大家敬佩和爱戴的蔡威台长。蔡威将300块大洋全部分给了二台的同志。他说:“电台取得成绩,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不是我一个人做的。”

主要贡献

中央红军长征不久,通报中发现了中央红军处境的艰难。《红四方面军长征纪实》一书中提到:“当时军总部有一位电讯专家叫蔡威,居然破译了川军和国民党中央军的电报密码。从电讯侦知:中央红军已经剩下不到3万,而且陷入四面围剿之中,在黔、滇山区飘忽,方向不定。”宋侃夫同志回忆说,为了给中央红军提供情报使之能清楚地了解周围的敌情,蔡威和他等人开始以贺国光行营电台为中心,加紧破译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密码。蒋军的密码十分难猜,开始只能猜出几个字,以后发展到能译出一部分字,经过逐步摸索规律,终于破译了蒋军的密码。并将掌握的中央红军周围敌军的部署、兵力、行动方向等重要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到总指挥部,经分析整理后,由方面军领导人审阅,再用电报拍发给中央红军。由于中央红军的电台处在行军状态,方位不断变化,因此蔡威带领电台全体同志坚持全天守听,定时呼叫联络。只要中央红军一宿营,昼夜立即通报。

时任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元帅在其回忆录中也这样提到:“我军一边密切注视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后的半年间,由于敌人的疯狂围追堵截,中央红军的动向,及时用电台向他们提供情报;一边调整兵力部署,积极进行强渡嘉陵江的准备”。

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后的半年间,由于敌人的疯狂围追堵截,天天都必须行军作战,电台无法停下来与各地红军联络,更无暇侦听敌军的电台。此时,红四方面军以蔡威为主的二台还在川陕苏区的固定位置,负责截收敌台信号,并将其破译出来。红一方面军到宿营地,红四方面军马上把截获的情报内容发给红一方面军。随后,红一方面军的电台继续工作,截获国民党军的电报通信。一、四方面军相隔数千里仍保持着接力式的相互配合,这才确保了在长征中几乎不间断、无遗漏地截收敌军的全部电报。朱德总司令在一次与宋侃夫的谈话中说道:“我们离开中央苏区,进入湘、滇、黔、川地区以及四渡赤水时,对周围敌情搞不清楚,是你们四方面军电台的同志们,也包括你宋侃夫同志,经常在深夜,把破译敌人电报的情况,整理电告我们”。长征结束后,毛主席在延安曾对宋侃夫讲:“你们红四方面军电台的同志辛苦了,有功劳呀!在我们困难的时候,在四渡赤水前后,是你们提供了情报,使我们比较顺利地克服了困难”。

标签: 蔡威

更多文章

  • 成普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普

    成普,(1919.1-1998)原名穰澄浦,籍贯湖南衡山(今衡东)人,性别男,著有并出版了《战时统帅部参谋军机的回忆》等回忆录。中文名:成普别名:穰澄浦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19.1逝世日期:1998性别:男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 马玉仁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马玉仁

    马玉仁(1875—1940),字伯良。江苏盐城人。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早年投身军旅,历任团长、旅长、镇守使、护军使、军长、参议等职。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家乡组织抗日义军,后被改编为苏鲁战区第一路抗日游击军,任该军司令,在盐城、阜宁一线与日军作战。1940年1月3日,率部攻下日伪军占领的阜宁县城在

  • 戴戟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戴戟

    戴戟(1895—1973),十九路军爱国将领,参与领导了一二八淞沪抗战、福建事变。1949年5月27日在上海迎接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安徽省委副主委,民革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1973年在合肥病

  • 白云生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白云生

    白云生(1902年8月5日-1972年8月4日),昆曲表演艺术家,祖籍河北白洋淀。幼年在高阳昆曲班学艺。初习旦角,后改习小生。曾与韩世昌合作多年。1930年拜程继先为师习京剧小生,并随陈喜才习武功。曾与梅兰芳、韩世昌合作演出《游园惊梦》。中文名:白云生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北安新县马村出生日

  • 周啸天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啸天

    周啸天(1913年—1979年),京剧表演艺术家。字叱云,天津人。父名老九岁红,工文武老生,曾为清室内廷供奉。周啸天幼承家教,老伶工吴春山为之开蒙,又从朱天祥学老生。1925年拜张春樵为师,童年即在天津演出。后又从郭仲麟深造,复拜吴铁庵为师,艺业日进。中文名:周啸天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天津出

  • 孙羽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羽

    孙羽,原长春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兼导演,1986年调入珠江电影制片厂任导演。1950年,十六岁的孙羽因主演《钢铁战士》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和平奖,其表演代表作:《钢铁战士》、《翠岗红旗》、《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暴风中的雄鹰》等;孙羽后改行做导演,其导演代表作:《人到中年》、《

  • 向凤武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向凤武

    向凤武(1900—1959),土家族,湖南龙山坡脚乡多泥坪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毕业。1932年任国民革命军第87师261旅521团3营营长,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后任521团副团长,1937年抗战爆发后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战后升任第71军87师260旅副旅长兼522团团长,1939年5月任第71军8

  • 汪亚尘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汪亚尘

    汪亚尘(1894--1983),浙江杭州人,原籍安徽太平(今黄山)。1915年曾与陈抱一等人组建中国第一个画会组织“东方画会”。1916年东渡日本留学,1921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西画系,同年回国,被聘为上海美专教授兼教务主任。1928年至1931年赴欧洲作艺术考察,归国后曾任新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

  • 安娜·巴甫洛娃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安娜·巴甫洛娃

    安娜·巴甫洛娃是20世纪初芭蕾舞坛的一颗巨星,她为芭蕾作出了无法估价的贡献。安娜.巴甫洛娃1881年1月31日生于圣彼得堡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农民出身的士兵,母亲给别人洗衣服,生活十分贫苦。巴甫洛娃10岁时考进圣彼得堡舞蹈学校,经过九年的艰苦训练进入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并迅速升为该团首席女演员。中文

  • 曹福林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福林

    曹福林(1894.4.10—1964.6.9)字乐山,国民党陆军中将,河北景州人,抗战名将。中文名:曹福林国籍:中国出生地:河北景州出生日期:1894-04-10逝世日期:1964-06-09主要成就:参加冀鲁豫战场作战1912年入北洋军陆建章部左路备补军,1918年任冯玉祥第16混成旅排长,后历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