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罗庸

罗庸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948 更新时间:2023/12/11 12:05:26

罗庸,蒙古族,中国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和国学家。字膺中、号习坎、笔名有:耘人、佗陵、修梅等。原籍江苏江都、出生于北京,是清初扬州八大怪之一“两峰山人”罗聘的后人。先后入学国立北京大学文科国学门、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1924年毕业后,先后在教育部任职兼北大讲师,加入三时学会、参与创办华北大学、曾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讲学,1927年任国立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1931年任浙江大学教授,1932年起任教国立北京大学,1937—1938年任教长沙临时大学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云南大学,1939年秋,任北大文科研究所导师兼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主任,1944年任云南大学特邀导师,1946年任昆明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兼主任,1949年,在梁漱溟创办勉仁文学院任教,1950年病逝重庆北碚。著有:《中国文学史导论》《陶诗编年》《陈子昂年谱》《魏晋思想史稿》《汉魏六朝诗选》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罗庸

国籍:蒙古族

出生日期:1900年

逝世日期:1950年

人物生平:

罗庸(1900~1950),蒙古族。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和国学家。字膺中,号习坎,笔名有耘人、佗陵、修梅等,原籍江苏江都,是清初扬州八怪之一“两峰山人”罗聘的后人,生于北京。1917年进入北京大学文科国文门(1919年改称国文系)学习,1920年毕业。1922年以《清代小学家书目提要及其治学方法》的选题,进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1921年11月,蔡元培向北大评议会提出《北大研究所组织大纲提案》,获得通过。1922年1月,北大正式成立研究所国学门)进修研究生,期间曾著有《尹文子校释》,与史学家郑天挺、藏学家张煦(字怡荪)是同学。1924年毕业后在教育部任职,与鲁迅同事,同时兼任北大讲师,女师大、北师大教授。1926年加入三时学会,并参与创办华北大学。1927年应邀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讲学。同年秋,应鲁迅之邀,任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是鲁迅《两地书》和《鲁迅日记》都曾提及的知名学者。1931年任浙江大学教授,1932年起,回北京大学任教,在国文系讲授《诗经》《楚辞》《论语》《孟子》等课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合并而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西迁昆明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罗庸先生均在两所大学任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诗经》《楚辞》等课程。他任西南联大当教授的同时,也在云大任导师。1938年12月,云大与西南联合大学交换代课教授,当时在联大任教授的罗庸先生到云大来任教。1939年秋,任北大(已并入西南联大)文科研究所导师,后兼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1944年云大文史学系设文史研究室,罗庸先生被聘为特约导师。1946年秋西南联大结束,任昆明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兼系主任。1949年赴重庆,在梁漱溟创办的勉仁文学院任教。1950年病逝重庆北陪。著有《中国文学史导论》《陶诗编年》《陈子昂年谱》《魏晋思想史稿》等多种,另编有《汉魏六朝诗选》。

人物春秋:

罗庸先生一生潜心佛学,造诣精深。1926年8月1日,北京教育界邀请太虚大师演讲“佛学概论”,先生与张怡荪、罗常培等前往聆听。先生还编订了太虚大师的演讲录《四十二章经讲录》(此演讲是太虚法师于1926年6月在北平社稷坛所作,由周少如、黄适园、王尚菩、骆馨吾合记)。1927年西藏密教多杰觉拔尊者驻锡五台山,先生与张怡荪随尊者修法,身心洞彻,智慧顿增,于是皈依尊者,深信佛法。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先生在看过李根源所辑的《胜温集》后,写出《张胜温梵画瞽论》表达自己对《梵像卷》的看法,显示出对西南佛教的独到见解。1949年8月先生与谢无量、梁漱溟、曹慕樊等朋友在重庆北碚的缙云山顶缙云寺闭关修佛,修练密宗贡噶派大手印法。后学者张中行在四十年代后期编佛学月刊《世间解》时,先生也不忘加以鼓励。

罗庸先生温文儒雅,儒学功底也非常深厚,善于搜集很多资料,用包剿围攻的方法讲《论语》和《孟子》,深受学生欢迎。所著《习坎庸言》和《鸭池十讲》均是自己潜心研究儒学的思想总结。《习坎庸言》讲授主题分别为勉学、识仁、六艺、诸史、九流、理学、经世、文章、种族、文化、质文、礼乐、乡党、学校、儒侠、风俗等内外学术十六篇,“每七日休沐,集而讲之”,讲授涉及广博,非一般功力能就。记录整理者李觐高先生弥留之时,“神游抗战艰苦时期西南联大讲师时代,断断续续,长达数日”,醒后“言及习坎庸言一事”,嘱其子“必予刊印,以续绝学”。《鸭池十讲》也是他的演讲录,收其在昆明期间的讲演稿十余篇。此书初版于抗战期间,马湛翁为其题签。因昆明的滇池在元代本名鸭池,“以记地故,因题此名”。谈儒,谈诗,谈士,娓娓道来,实有真精神。

在文学史研究方面,从1932年至1950年,他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教授中国文学史,与胡适、傅斯年一起把当时陆侃如、冯沅君研究中国文学思潮变迁的阶段推进到文体发生、演化的研究阶段。进而他又在《中国文学史导论》中,提出从中国文化史研究中国文学史,从文学发展的历史来预见文学发展的未来,并论述了中国文学史的“宗趣论”、“方法论”、“史料论”等,使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系统理论。先生曾对唐代传奇文、俗讲及其它俗文学、曲子词等三种新文体的得名、起源、与其它文学形式之关系以及其对于推动文学发展进步之特殊意义和影响等作了深入的探讨,资料丰富,论证翔实,切实体现其不尚空言、力戒虚泛的治学态度和另辟蹊径、注重创新的学术眼光。此演讲稿刊载于《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在唐宋诗词研究方面,罗庸先生是研究杜诗的专家。他的《少陵诗论》探讨杜甫诗歌创作理论,该文从杜甫论诗的材料中,钩稽出“神”、“兴”、“静”、“飞腾”、“清新”、“讨论”,并结合杜甫的创作实践,探讨了杜甫对于诗歌创作过程、艺术追求、创作态度、批评方法等方面的独特看法,亦具一定的深度。而《读杜举隅》则专论杜诗中的艺术技巧和手法,见解亦是独到。

罗庸先生作为一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自己也擅长诗词骈文。他最广为人知的,是曾填写了一阕《满江红》,作为西南联大校歌: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此歌沉痛激荡,慷慨悲歌,与冯友兰先生所撰《西南联大纪念碑文》堪称双璧。罗庸先生还曾为玉溪中学写过一首校歌——是应当时校长郑永福先生请求而作,也是由张清常先生谱曲。歌词开头说:“杯湖之水澄而深,灵照禅光耀古今。数滇中风流文采,吾乡人物重南金。”这是说玉溪有湖光山色之美,人杰地灵。歌词最后说:“先忧后乐希前哲,温故知新惜寸阴。数今朝,滋兰九畹春风暖;待看取,桢干千章夏木森。”这是先生在勉励青年学子努力学习,将来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先生执教鞭二十余载,授课无数,其讲课风格也深受学生喜爱。他声音洪亮,常讲得引人入胜,又富于风趣。一位受罗先生亲炙的学生说:“罗先生自己仿佛就是杜甫,把诗人在长安慈恩寺塔上所见所闻所感深沉地一一传达出来;用声音,用眼神,用手势,把在高塔向东南西北四方外望所见的远近景物仔细重新描绘出来。他先站在讲台上讲,忽然走下来靠近木格子的窗口,用右手遮着眉毛作外眺状,凝神,一会儿说:‘你们看,那远处就是长安,就是终南山……’好像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大唐帝国京城就在窗外下边,同学们都被吸引住了。”当年西南联大最叫座的课就是闻一多的的“古代神话和传说”课和罗先生的“楚辞”、“杜诗”课。有一次罗先生讲《楚辞》中的《九歌》,海报一出,连住在昆明城东的联大工学院的同学也跑到城西来听讲。一间差不多可容百人的教室,坐满了听众,窗外还站着人。罗先生一气讲了2~3个小时,夜深才结束,中途很少有人退场。实乃罗先生讲课,深入浅出,语言生动,能把一个专门性很强的问题讲活,以至引人入胜。想必闻先生的课也是如此吧。如此盛况已经不能见到了,但闻、罗两位先生在《笳吹弦诵传薪录》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论述确仍让人赞叹不已。

标签: 罗庸

更多文章

  • 潘伯鹰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潘伯鹰

    潘伯鹰(1904年—1966年),原名式,字伯鹰,后以字行,号凫公、有发翁、却曲翁,别署孤云,安徽怀宁人,现代书法家、诗人、小说家。著小说《人海微澜》《隐刑》《强魂》《雅莹》《残羽》和《蹇安五记》。论著有《书法杂论》《中国的书法》《中国书法简论》。作品出版有《潘伯鹰行草墨迹》等。潘伯鹰是举世公认的书

  • 董寿平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董寿平

    董寿平(1904-1997)当代著名写意画家、书法家。原名揆,字谐伯,后慕南田恽格恽寿平遂改名寿平,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杜戍村人。早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以画松、竹、梅、兰著称,晚年有黄山巨擘之称,以黄山为题材画山水,亦善书法。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荣宝斋顾问,全国政协书画室

  • 宋文治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文治

    宋文治(1919-1999),现代画家。江苏太仓人。早年从张石园学习山水,后得陆俨少指授并拜吴湖帆为师。1951年入江苏省国画院受傅抱石影响,致力于山水画创新。其早年作品风格疏秀;中年笔墨劲健,意境灵奇,时代气息浓郁;晚年变法,尝试没骨泼彩,格调清新,意境空蒙迷茫。曾任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美协副主席、

  • 冯玉祥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冯玉祥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县[1-2](今安徽巢湖市),生于直隶青县(今属河北沧州市),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有“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之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滦州起义。1921年7月后任陕西督军。19

  • 川岛芳子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川岛芳子

    川岛芳子(1906年5月24日—1948年3月25日(待考证)),又称川岛东珍,号诚之,汉名金碧辉,日本间谍。清朝肃亲王善耆第十四女。民国元年(1912年)清朝灭亡,善耆欲借日本之力复国,将女儿显玗送给川岛浪速做养女。显玗从此更名川岛芳子,被送往日本接受军国主义教育,成年后返回中国,长期为日本做间谍

  • 钱大钧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钱大钧

    钱大钧(1893—1982),字慕尹,江苏吴县人,中国国民党军将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国民党元老,黄埔军校建校初期教官。早年参加反清倒袁,后在军阀混战中为蒋介石效力,被委以重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主任,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是蒋的八大金刚之一。曾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主任,军统局局长,上海

  • 刘健群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健群

    刘健群早年因知遇于何应钦,后加入国民党组织,并历任国民党党内要职。著有《如何抗日救国》、《复兴中国革命之路》等。后因心脏病卒于台北。终年70岁。中文名:刘健群出生日期:1902年逝世日期:1972年原名:刘怀珍字:席儒曾任职:黔军军法处长、军需处长刘健群(1902--1972)原名怀珍,字席儒,贵州

  • 赵登禹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登禹

    赵登禹(1898年—1937年7月28日),字舜诚(一作舜臣),山东菏泽县杜庄乡赵楼村人,抗日烈士,中国国民党党员。1914年赵登禹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任冯的随身护兵,跟随参加北伐战争,后国民党军改编,回任第二十八旅旅长。跟随冯玉祥参加“中原大战”,战败后冯的部队被整编,赵登禹被任命为第29军37师1

  • 傅作义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傅作义

    傅作义(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字宜生,山西荣河(今山西省临猗县孙吉镇安昌村)人,国民革命军将领。是一位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1910年入太原陆军小学。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5年入保定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1924年后,任晋军第四旅第八团团长,第四师师长。192

  • 向影心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向影心

    向影心,陕西西安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女间谍,深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戴笠信任,依靠“美人计”多次立功,后被戴笠嫁给自己的亲信毛人凤。中文名:向影心国籍:中国民族:汉族职业:军统特务主要成就:刺杀殷汝耕出生地:陕西西安向影心出生在陕西西安城郊一个有名的郎中家庭。她天生丽质,聪颖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