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赵登禹

赵登禹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370 更新时间:2023/12/30 7:25:53

赵登禹(1898年—1937年7月28日),字舜诚(一作舜臣),山东菏泽县杜庄乡赵楼村人,抗日烈士,中国国民党党员。1914年赵登禹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任冯的随身护兵,跟随参加北伐战争,后国民党军改编,回任第二十八旅旅长。跟随冯玉祥参加“中原大战”,战败后冯的部队被整编,赵登禹被任命为第29军37师109旅旅长。1937年7月28日,对日作战时壮烈殉国,时年39岁,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为了纪念赵登禹,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市政府将崇元观南至太平桥的马路命名为“赵登禹路”;北平通县古运河西岸一条大街,被命名为“赵登禹大街”。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确认赵登禹为抗日烈士。2009年9月,赵登禹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基本资料

本名:赵登禹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山东菏泽城西赵楼村

出生日期:1898年

逝世日期:1937年7月28日

主要成就:喜峰口战役取胜

字号:字舜臣

职业:军人

军衔:陆军上将(追赠)

人物生平

赵登禹1898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7岁进私塾读书,因家庭生活困难,两年后辍学。13岁时拜名师习武,打下了武工的功底,对太极、八卦、少林等拳术及刀、枪、剑、戟诸班兵器都有功夫,尤善徒手夺刀、赤手夺枪。16岁时,与其兄赵登及友人多名爬山涉水,步行1800多里,到达陕西潼关投奔冯玉祥将军领导的16混成旅当兵。

1914年春,刚满16岁的赵登禹,同二哥赵登尧及同村好友赵学礼、赵全胜,离开家乡,踏上了千里投军的征途。经历千辛万苦,在冯玉祥的16旅第1团第3营当了副兵。

1916年,冯玉祥的部队调到通州、廊坊、天津3处驻防;在一次阅兵中,赵登禹以武艺出众被冯玉祥看中,当了随身护兵。

1922年春,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赵登禹在孙良诚团任尖兵排长,攻打奉军炮兵阵地;攻下奉军阵地,缴获大炮百余门,全胜而归,遂升任第一连连长。同年11月,开始了著名的“南苑练兵”。

1930年,赵登禹跟随冯玉祥参加了“中原大战”,战败后冯的部队被整编,赵登禹被任命为第29军37师109旅旅长。

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1933年初,日军又将战火引到了长城一线,赵登禹奉命率领109旅从蓟县出发,把守喜峰口阵地;击退了日军的攻击,坚守住了长城阵地。

喜峰口战砍杀日军5000余名,炸毁大炮18门,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史称“喜峰口大捷”。长城抗战后,第29军被调回察哈尔省驻防,赵登禹因战功卓著被擢升为132师师长,并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

1933年秋,29军入察,赵登禹率领132师驻防张北县,期间日本驻屯军为了吞并察省,经常派特工人员窜扰独石口等地进行挑衅。同年9月,赵登禹率部进驻察哈尔省张北县后,“制造”了两次轰动一时的“张北事件”。

1934年10月27日,8名日本人途经张北不仅不按规定接受赵登禹部队的检查要求,还有意进行挑衅,为了维护民族尊严,赵登禹下令挑选100名身强力壮的士兵,紧握带着明晃晃刺刀的步枪,一边高喊口号,一边在这8名日本人面前走正步。

1935年8月,赵登禹及所部随第二十九军移驻北平附近。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29军军长宋哲元任命赵登禹为南苑指挥官,坐镇南苑,与副军长佟麟阁一起负责指挥南苑的所有军事力量。

1937年7月26日,赵登禹奉军长宋哲元之命,赶赴南苑负责北平防务;与日军血战六小时,在集结途中,不幸被日军的伏兵击中胸部,壮烈殉国,年仅39岁。

家庭成员

父亲

赵锡君

妻子

倪玉书(2001年去世,享年91岁)

大哥

赵登銮

二哥

赵登尧

女儿

赵学芬(1997年从民革北京市委副秘书长职务上退休)

女儿

赵学芳

儿子

赵学武

轶事典故

1919年春夏之交,冯玉祥部驻防湖南常德,城北德山和石板滩时曾闻有虎伤人畜。有一次,赵登禹和战友们在德山练习野战,训练中发现了一只猛虎,士兵与山上居民边追边打,赵登禹冲在前面,连发数枪,皆击中老虎的要害,最后,老虎窜到江中。士兵们把老虎拖了上来,送到冯玉祥处,冯玉祥很高兴。事后冯玉祥请城里的照相馆为赵登禹照了一张骑在虎背挥拳的照片。1937年7月28日赵登禹在北平抗战牺牲,31日,冯玉祥在南京找出这张照片,题写了“民国七年(1918年)的打虎将军”,以示纪念。

1921年,冯玉祥在陕西剿匪时,摆下了“鸿门宴”,要在酒席上擒拿当地匪首郭坚。不料尚未“摔杯为号”,伏兵争看众人斗酒竟挤倒了屏风,暴露了计谋。就在郭坚欲拔枪射冯之际,赵登禹出手制服了郭坚。因下手迅猛,竟然拧断了郭坚的脖子。

人物评价

泽东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神圣任务当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冯玉祥亲笔在照片上题写了“民国七年的打虎将军”来称赞赵登禹。

冯玉祥在《公祭征》中称赞赵登禹:“躯干修伟,负膂力,精技击”。

赵学芬说:“我父亲的手可巧了,听说他收藏的古玩坏了,都是他自己修。”

《救国时报》1937年曾这样评价赵登禹:“奋战至最后一滴血,光荣地完成了保国卫民的天职,足为全国军人之模范。”

1939年日本发行的《大陆战史》中评价赵登禹说:“白日下的噩梦”。

2009年9月,赵登禹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标签: 赵登禹

更多文章

  • 傅作义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傅作义

    傅作义(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字宜生,山西荣河(今山西省临猗县孙吉镇安昌村)人,国民革命军将领。是一位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1910年入太原陆军小学。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5年入保定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1924年后,任晋军第四旅第八团团长,第四师师长。192

  • 向影心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向影心

    向影心,陕西西安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女间谍,深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戴笠信任,依靠“美人计”多次立功,后被戴笠嫁给自己的亲信毛人凤。中文名:向影心国籍:中国民族:汉族职业:军统特务主要成就:刺杀殷汝耕出生地:陕西西安向影心出生在陕西西安城郊一个有名的郎中家庭。她天生丽质,聪颖好学

  • 韩德勤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德勤

    韩德勤(1892年10月8日-1988年8月15日),字楚箴,江苏泗阳县洋河镇人,中华民国陆军中将。早年入南京陆军小学、河北陆军学堂、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1918年毕业后分发北洋陆军任下级军官。后入川军第一混成旅,任旅部参谋、第一团团副。1925年负伤归故里。次年到广州,入中国国民党,得顾祝同保荐任

  • 张学铭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学铭

    张学铭,男,1978年2月生。2007年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系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中文名:张学铭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78年2月毕业院校:大

  • 张学曾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学曾

    张学曾,男,出生于1911年,字远卿,是张作霖的第三子。先后赴日本、英国留学,后又定居美国,在联合国工作。中文名:张学曾别名:远卿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东北出生日期:1911年逝世日期:不详字号:远卿性别:男张学曾,字远卿,张作霖第三子。张学曾是张学良的三弟,张作霖被炸身亡时他也在火车上,但因

  • 张学浚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张学浚

    张学浚,1922年出生,张作霖第六子,张学良的六弟,也为“寿夫人”所生。1984病逝。中文名:张学浚出生日期:1922年逝世日期:1984年毕业院校:北京辅仁大学职业:翻译、篮球教练出生地:沈阳

  • 吴健雄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吴健雄

    吴健雄(1912.5.31-1997.2.16),生于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美籍华人,核物理学家,在β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核物理女王”、“物理学第一夫人”。[1-5]吴健雄是美国物理学会(APS)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会长,也曾参与过曼哈顿计划,是世界最杰出的实验物理学

  • 陈寅恪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陈寅恪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省修水县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香港大学

  • 明妮·魏特琳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妮·魏特琳

    明妮·魏特琳(MinnieVautrin,1886年9月27日~1941年5月14日),中国名华群,美国传教士。1886年9月27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西科尔小镇。家境不裕,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奋勇敢的个性,花费了大量时间用于打工挣取上大学的学费。1912年,初到中国安徽,见女子多不识字,便矢志

  • 白求恩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白求恩

    白求恩,全名亨利·诺尔曼·白求恩(HenryNormanBethune,1890年3月4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11月12日凌晨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