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洪宣娇

洪宣娇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192 更新时间:2023/12/30 13:46:29

洪宣娇,广东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人。原名杨云娇,洪秀全因其为“天父”之女,认为妹,改名洪宣娇,萧朝贵之妻,生卒年不详。在太平天国的创建及成长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是洪秀全和萧朝贵的得力助手。据野史记载,她还参与了天京事变。她是中国历史上众多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杨云娇

别名:洪宣娇、洪先娇

国籍:太平天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花县福源水村

职业:太平天国将领

信仰:拜上帝教

主要成就:参与创建太平天国

策划除掉杨秀

性别:女

人物生平

太平天国的兴起

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廷的腐败无能日益显示出来,不断地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压在广大人民头上的负担越来越重,九州大地怨声载道。终于,在鸦片战争结束后的第八年,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军在广西金田起事,目标在于推翻腐朽的清朝廷;在顺应民心的情况下,太平军的势力迅速扩展,咸丰元年攻占永安后建立太平天国;咸丰三年攻取了南京,正式奠定了基业。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洪秀全1847年到达紫荆山时,洪宣娇曾声称曾梦见上帝,告诉她“十年后有人来此教人拜上帝,汝当遵从”,而洪秀全恰恰也自称在那一年发梦,开始以上帝次子和使者身份“拯救世人”,两个梦话一拍即合,对洪秀全的威望自然有极大帮助;洪宣娇既是洪秀全之妹,又和杨秀清、萧朝贵关系密切,因此一时间成为上帝会的核心人物,一时在女会众中影响很大。

道光三十年,即公元1851年,上帝会的教徒已发展到数万人,洪秀全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在金田村竖立起太平军的旗号,建立太平天国,洪秀全自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各王都受东王杨秀清节制。洪宣娇由兄长洪秀全做主,嫁给了萧朝贵。但不久西王萧朝贵便死于围攻长沙城的战斗中,洪宣娇则转眼之间成了寡妇。

咸丰三年,即公元1854年,太平军攻占了南京城,遂将南京定为太平天国的都城,改名天京。洪秀全下令将全部随营女眷集中起来建立的“女营”改为“女馆”,由东王杨秀清兼任总管,洪宣娇则任监察。

此时的洪秀全早已沉湎于情色享受之中,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实际掌握在东王杨秀清手中。而杨秀清在天京的大权独揽,使天王洪秀全和许多太平天国将领都对他心存不满。洪宣娇看准世态人心,在联合了一批反杨势力的同时,鼓动洪秀全密召北王韦昌辉回京共图大事。北王从安徽战地匆匆赶回天京,这期间洪宣娇一改常态,主动走进东王府,对杨秀清表现得特别热络,杨秀清喜出望外,以为她不计前嫌,竟听从洪宣娇提议,由自己出面为北王举办一次盛大的洗尘宴。于是,举世震惊的“天京事变”由此拉开了大幕。

公元1856年9月2日,在东王府里大摆的筵席上。韦昌辉率兵血洗了东王府,杨秀清以下两万太平军将领都死在韦昌辉等人的刀下。石达开闻讯返京,指责韦昌辉滥杀无辜,韦昌辉又欲杀石达开。石达开缒城而逃。当夜,韦昌辉血洗翼王府,将石达开家眷及翼王府内人员全部赶尽杀绝。接着洪秀全下诏通缉石达开。石达开逃至安徽举兵靖难。

“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元气大损,最后,诸王中只剩下忠王李秀成。同治三年,即公元1864年7月,清军终于攻破天京城,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宣告结束。

洪宣娇的归宿众说纷纭。有些野史认为她在天京之乱中被乱军杀死。洪秀全在平息内乱杀死杨秀清,韦昌辉的同时顺便搞掉这个能量很大的“御妹”也并非没有可能。还有一些野史则认为洪宣娇是在清军攻陷天京时战死。也有说天京城被攻破之日,洪宣娇乔装成民妇,随着逃难的人群到了上海,而后又辗转随同洋传教士远渡美国,在美国旧金山一带开业行医,洪宣娇(杨或王宣娇)早亡。

人物评价

作为太平天国一方最出名的女将之一,西王妃洪宣娇在太平天国的创建及成长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是洪秀全和萧朝贵的得力助手。她还直接策划谋杀了东王杨秀清。她是中国历史上众多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

轶事典故

洪宣娇者,军中称萧王娘,天王姊,西王萧朝贵妻也。年不满三十,艳绝一世,骁勇异常,从女兵数百名,善战,所向有功。萧王娘及女兵皆广西产,深奉秀全教,每战先拜天帝。淡妆出阵,挥双刀,锋凛凛落皓雪。乘绛马,鞍腰笼白氍毹,长身白皙,衣裙间青皓色。临风扬素腕,指挥女军,衫佩声杂沓,望之以为天人。女兵皆锦旗银盾。战酣,萧王娘解衣纵马,出入满清军。内服裹杏黄绸,刀术妙速,衣色隐幻,一军骇目。”

这位“解衣上阵”的萧王娘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钟文典,罗尔纲等专家考证出来根本不叫“洪宣娇”也不是洪秀全的亲妹妹。她原来姓黄或王,后来又改姓杨,名云娇。后来洪秀全为了笼络住萧朝贵才与她结拜姐妹,叫她改名“洪先娇”。由于客家话中“先”与“宣”同音,所以洪先娇就成了洪宣娇。

根据这一发现,专家们认为种种有关洪宣娇的传说和野史都是假的。绝大多数有关洪宣娇的记述都是把另一有名的太平天国女将苏三娘的事迹以讹传讹所致。有些专家如罗尔纲先生等甚至认为洪宣娇就是苏三娘。理由是“苏”在广东话中与普通话的“萧”谐音。于是“苏三娘”就成了“萧三娘”。之后在流传的过程中有人又在“三”上加了一竖,于是“苏三娘”就成了“萧王娘”了。但即使洪宣娇其实是杨云娇,她是西王妃这一点并没有问题。而且,洪宣娇在太平天国早期是拥有很高的威信的。这主要还不仅在于她英勇善战,而且她还是所有的女教徒的首领。那么凭什么说她不存在呢?

究其原因,原来野史中除了写洪宣娇勇敢善战还认为她“生性淫荡”,“善妒”。理由是洪宣娇在萧朝贵死后与东王杨秀清私通。进入天京后,杨秀清日益跋扈,对洪宣娇也越来越淡薄,进而迷恋上新科女状元傅善祥。洪宣娇气愤不过就委身于北王韦昌辉,鼓动天王和北王发动政变杀了杨秀清和傅善祥。

有的笔记中甚至绘声绘色地说杨秀清与傅善祥一起同房时被杀。事后洪宣娇进入东王府见到傅善祥血肉模糊的尸体还恨恨地说“妖婢亦有今日”云云。这段记述见诸各类野史(凌善清:《太平天国野史》,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汪堃《盾鼻随闻录》,沈懋良《江南春梦庵笔记》等等)。在具体的细节上略有出入,但基本情节相同。

洪宣娇是太平天国中赫赫有名的女将,关于她的身世却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洪宣娇实为杨宣娇,原名杨云娇,她不是洪秀全的妹妹,而是杨秀清的妹妹;后来洪秀全为加强拜上帝会内部团结,与杨云娇结为兄妹,杨云娇改姓洪,成为洪宣娇。但我认为此说有值得商榷之处:洪宣娇不是洪秀全的妹妹确是事实,但认为是杨秀清的妹妹却难成立,理由如下:其一,民国《桂平县志》载:“(萧朝贵)妻洪宣娇,(武宣)罗渌峒人。”而杨秀清则是桂平县平隘山东旺新村人,再考杨秀清的父辈也似无外迁的历史,如果两人是亲兄妹,何以会有不同的家乡?其二,对太平天国内情颇为熟悉的谢介鹤、张汝南等封建文人在日记或小说中及民国《浔州府志》中均有杨秀清与洪宣娇私通的记载。我们并不否认这些封建文人有造谣中伤、恶意攻击的可能。但如果杨秀清与洪宣娇为兄妹,其罪名就不仅是私通而是“乱伦”了。试想:这些封建文人既是恶意中伤,当然是伤之唯恐不毒,却为何不给他俩定以“乱伦”之罪,而仅用普通的“私通”之名呢?难道这些封建文人还会替“叛逆贼子”遮丑吗?如他们不属造谣中伤,两人私通是实,杨秀清总不至于和自己亲妹妹乱来吧?综上所述,称他俩为兄妹是讲不通的。其三,太平天国研究专家钟文典教授在论证洪宣娇不是洪秀全的妹妹时,曾有过一段这样的话:“再查太平天国辛开元年新刻的《太平礼制》载有‘贵妹夫及后宫父母、伯叔、兄弟辈一体同称国亲……’两种刊本的《太平礼制》,皆未提及洪秀全父母称谓如何,原因自然是因为他的生身父母不在了。而‘朕岳丈’、‘岳母’与洪秀全的兄嫂,以及杨秀清伯杨庆善、韦昌辉父韦源玠等皆有称号,称为‘国伯’或‘王伯’。这就在我们面前泄露了一个秘密:萧朝贵的后宫‘洪宣娇’另有父母、伯叔、兄弟,并非与洪秀全同为父母者。由此亦可证洪秀全与她为义兄妹关系,其说似可不谬。”

标签: 洪宣娇

更多文章

  • 徐元梦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徐元梦

    徐元梦(1655年-1741年),字善长,号蝶园,舒穆禄氏,满洲正黄旗人,生于顺天府(今北京市),清朝大臣。本名:徐元梦别名:徐善长、徐蝶园字:善长号:蝶园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满族出生地:直隶省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出生日期:1655年逝世日期:1741年官职:太子少保、礼部侍郎追赠:太傅谥号

  • 渥巴锡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渥巴锡

    渥巴锡(1743-1775)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汗曾孙。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继汗位。1771年1月,渥巴锡率领本部17万人东迁,回到其祖先的家园。7月到达西部蒙古,乾隆皇帝册封他为乌讷恩素诛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卓里克图汗,以其所部为旧土尔扈特部。1774年移居裕勒都斯草原,次年

  • 陈三立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

  • 王夫之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市)人。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学者王朝聘的儿子。崇祯五年(1632年),考中秀才,组织“行社”、“匡社”。崇祯十五年,考中乡试。顺治初年,投靠永历帝朱由

  • 爱新觉罗·奕经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爱新觉罗·奕经

    爱新觉罗·奕经(1791-1853年)清朝宗室大臣,字润峰,隶属满洲镶红旗。清高宗弘历曾孙,成恭亲王永瑆之孙、贝勒绵懿次子,承继循郡王永璋。初为乾清门侍卫,迁内阁学士、都统。道光五年,任兵部侍郎。十年,随长龄驻喀什噶尔防御浩罕,回京后,历任吏部侍郎、户部侍郎。十六年,擢为吏部尚书,兼步军统领。二十一

  • 裕谦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裕谦

    裕谦(1793—1841年),原名裕泰,字鲁山、衣谷,号舒亭,蒙古镶黄旗(今锡林郭勒盟商都镶黄旗)人。一等公班第曾孙,察哈尔都统巴禄之孙,出身于将门世家。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进士,选为庶吉士,先后任礼部主事、礼部员外郎、湖北荆州知府,武昌知府、荆宜施道、江苏按察使、江苏巡抚、两江总督,鸦片战争

  • 林旭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林旭

    林旭(1875年—1898年9月28日),字暾谷,号晚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末维新派人士,为“戊戌六君子”之一。遗著有《晚翠轩集》。本名:林旭所处时代:清朝末年出生地:福建侯官出生日期:1875年逝世日期:1898年9月28日主要作品:《晚翠轩集》主要成就:戊戌政变字号:暾谷外文名:LinXu

  • 张伯行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伯行

    张伯行(1651年—1725年),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清朝大臣,理学家。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其政绩在福建及江苏最为著名。学宗程、朱,及门受学者数千人。去世后,朝廷追赠其为太子太保,谥清恪。光绪初年,从祀文庙。有一

  • 苏克萨哈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苏克萨哈

    苏克萨哈(?—1667年),纳喇氏,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历官议政大臣,巴牙喇纛章京,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顺治七年(1650年),告摄政王多尔衮图谋不轨,多尔衮被追黜。后率军镇湖南,屡败刘文秀军于岳州、武昌、常德。康熙初年,受遗诏为辅政四大臣之一。与鳌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帝六年,被鳌拜及大

  • 熊赐履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熊赐履

    熊赐履(1635年—1709年),清初理学名臣。字敬修,又字青岳,号素九,别号愚斋,湖广汉阳府孝感人,世籍南昌。熊赐履生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十一月初五日,其父遇难,赐履刚满8岁,其母李如柏博通经史,坚贞不屈,使熊氏遗孤得以保全。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选为庶吉士,任职检讨,迁任国子监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