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熊赐履

熊赐履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307 更新时间:2023/12/16 9:45:17

熊赐履(1635年—1709年),清初理学名臣。字敬修,又字青岳,号素九,别号愚斋,湖广汉阳府孝感人,世籍南昌。熊赐履生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十一月初五日,其父遇难,赐履刚满8岁,其母李如柏博通经史,坚贞不屈,使熊氏遗孤得以保全。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选为庶吉士,任职检讨,迁任国子监司业,进弘文院侍读,以直言论事著称于时。康熙七年(1668年)任秘书院侍读学士,又上书论政,两次均为权臣鳌拜所忌,后升为国史院学士,改任翰林院学士,经筵讲官。康熙十四年(1675年)清圣祖嘉称他的才干,升官为内阁学士,授武英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康熙十五年(1676年)他因票拟(内阁接到奏章后,用小票写所拟批答,再由皇帝朱笔批出)有误而图隐瞒,被免官,寄居江宁。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复起为礼部尚书,奉命往江南审讯疑狱后,调吏部。任期奏免了高邮、山阴等30县3700多项的额赋。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任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熊赐履曾四任会试考官,并任修撰《圣训》《平定朔漠方略》《实录》《方略》《明史》的总裁官。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辞去朝政机务,留京师充任顾问。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卒。赠太子少保谥文端。著有《经义斋集》18卷、《闲道录》3卷、《学统》56卷、《澡修堂集》16卷等。(概述图来源)

基本资料

本名:熊赐履

别名:孝昌先生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孝感

出生日期:明崇祯八年(1635年)十一月初五

逝世日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八月二十八

主要作品:闲道录、学统

主要成就:宣扬理学

字号:字敬修,又字青岳,号素九,别号愚斋

谥号:文端

人物生平

熊赐履生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十一月初五日,孝感熊氏,是地方大户。熊赐履的父亲熊祚延是明朝生员,后来在连奇书院讲学。熊赐履的母亲李如柏博通经史,以孝顺闻名。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之后,熊祚延组织团练守御乡里。熊赐履八岁的时候,父亲死于流寇之手,熊赐履被母亲抱着藏匿在荆棘中得以保全。其后母亲靠织布为生,养育熊赐履长大。

顺治十五年(1658年),熊赐履参加科举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顺治十六年(1659年),经考试优等被授翰林院检讨。康熙四年(1665年),进入内翰林弘文院做侍读。

康熙六年(1667年),熊赐履完成了自己第一部重要的理学著作《闲道录》。同年,熊赐履进呈在清初政治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万言疏》。该疏对清朝时政、特别是四大辅臣推行的种种政策提出尖锐批评,要求少年皇帝加强儒学修养,以程朱理学为清廷布政施行教化的根本。这道奏疏,使康熙皇帝对熊赐履刮目相看,康熙七年(1668年),授予熊赐履秘书院侍读学士。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清除鳌拜集团,此后,熊赐履政治地位迅速上升。康熙九年(1670年),提升为国史院学士。不久恢复内阁制度,另设翰林院,熊赐履为掌院学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决定撤藩,熊赐履对此不以为然,告诫康熙帝撤藩必定会引起反叛。

“三藩之乱”爆发后,熊赐履积极协助清廷平定叛乱,曾代拟《宣谕云贵等处官民敕》。该敕宣布削除吴三桂爵位,要求云贵居民“各按职业,并不株连”,“其有能擒斩吴三桂头献军前者,即以其爵爵之。有能诛缚其下渠魁及以兵马、城池归命自效者,论功从优叙录,朕不食言。”该敕颁布后,对孤立吴三桂叛乱势力,笼络人心,产生了重要影响。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帝因为熊赐履“素有才能,居官清慎”,升熊赐履为武英殿大学士。

爆发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七月的嚼签案,是关系熊赐履政治命运的一件大事,也是影响时人和后人对其人品和学问评价的重要事件。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吏部议复大学士巴泰等疏参大学士熊赐履,将陕西总督哈占题报获盗犯开复踈防等官之疏,误票“三法司核议具奏”。奉旨查问。熊赐履想掩饰自己的过错,私取草签嚼毁,以大学士杜立德所票另写草签,扯去纸边,改写小字,推诿归罪于杜立德,是一个失职的大臣。应将熊赐履革职。得到圣旨:熊赐履著革职。”

熊赐履罢官时,正值三藩之乱尚未平复下来。于是熊赐履搬家到江宁城北之莲花桥,后又搬家到溪西的清凉台居住。此后十余年,熊赐履不曾离开清凉台。居住江宁期间,因为他从前为官清廉,家里没有积蓄,所以熊赐履生活十分艰难。在艰苦的生活中,熊赐履仍潜心于理学研究,《学统》《下学堂札记》《朴园迩语》等著作均在江宁完成。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清廷任命在家的熊赐履为礼部尚书,不久因为母亲去世,回江宁守丧。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又被授予礼部尚书之职,康熙三十年(1691年)进入京师,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调任吏部尚书,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官居东阁大学士,任《平定朔漠方略》和《明史》总裁官。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四月,刚满68岁不久的熊赐履以年近古稀为理由请求退休,康熙帝命令以原官卸任,仍旧享受俸禄留在京师以备顾问。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熊赐履回到江宁。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八月病逝,谥“文端”。

主要成就

熊赐履一生之中在政治上最为活跃、对清朝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时期,是在康熙初年。在康熙初年激烈的满汉文化冲突中,地位并不显赫的熊赐履站在斗争的最前列。熊赐履站在理学的立场,对由四大辅臣主导的清朝政治现状提出了尖锐批判。明确提出要以儒学治国安邦。熊赐履说:“治理国家的根本要领在于皇帝的治国理念,治国理念是政者处理各种重要事务的关键,是万事的起始,所以政府公务人员必须心正,心术不正是万万不能进入政府的。”

在康熙帝清除鳌拜集团后的数年中,熊赐履逐渐成为影响清朝政治的重要人物。他通过讲学宫中(见下文)促使最高统治者系统学习儒家思想文化入手,着力解决清朝政治发展方向问题。

由于康熙帝年幼,可塑性强,熊赐履竭力鼓吹恢复经筵日讲,力图给理学官僚用儒家学说影响皇帝提供制度化的渠道,一批信奉儒学的官僚获得了与皇帝接触和交流的相对固定的合法机会。

在此后数年中,熊赐履着力向年轻皇帝灌输儒家思想和统治方略。其核心内容是用内圣外王之道影响康熙皇帝,从确立最高统治者基本价值观念的角度明确清朝用人行政之指导思想。

熊赐履讲学宫中,特别注意结合清朝政治的现实,鼓励皇帝讲求实际,躬行儒学。

除了基本思想主张外,熊赐履还向康熙皇帝灌输了大量儒家的治国之术,为康熙帝统治思想之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有:

第一,致治以服人心为本。

第二,民为邦本,休养生息。要服人心,最重要的是要改善百姓生活,使其能够安居乐业。

第三,清心寡欲,临下以简。

第四,用人惟慎,好问好察。

第五,为政务实,不尚空谈。熊赐履倡导的这种务实的为政作风,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高度认同,在实践中,有助于清廷集中精力解决百姓生计问题,为百姓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理学思想

对于理学,熊赐履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首重主敬;二是推崇躬行;三是“崇正黜邪”,捍卫理学的独尊地位。

在表彰程朱正统的同时,熊赐履将荀子、扬子、陆九渊、陈白沙、王阳明等人列为杂统,将老庄、墨子、告子、释氏列为异统,竭尽排斥攻击。

人物评价

赵尔巽:赐履刚方鲠直,疏举经筵,冀裨主德,庶乎以道事君者欤?

章太炎说“自汤斌、二魏、熊赐履、张伯行之徒,…诚谓媚于胡族,得登腆仕者,不足与于理学之林也。”(章太炎《自述学术次第》)

史书记载

《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二列传四十九

《湖广通志》载:“熊祚延妻李氏,孝感人。少娴书史,即知以礼律身。及筓归熊,以孝敬闻。值流寇起,土豪藉雠生乱,熊阖门遇害。氏抱幼子,匿荆棘中,母族拥以去。豪亦素闻其贤,不复追。长子适诣蒙师,均免于难,即大学士赐履也。氏痛不欲生,念夫亡子幼,忍死存孤,木棉长藿,手自经营,尝并日以食。而课子最严,日就外傅,夜共一灯,懈即挞而数之。母织子读,声常达旦。

家族成员

父亲:熊祚延

母亲:李如柏

长子:熊志伊

次子:熊志契

幼子:熊志夔

艺术形象

2005年电视剧《少年康熙》辛健饰演熊赐履

后世纪念

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兴建贤良祠,熊赐履入祠。乾隆元年(1736年),追谥文毅。

标签: 熊赐履

更多文章

  • 耿精忠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耿精忠

    耿精忠(1644年—1682年),辽东盖州卫人(今营口盖州),清朝靖南王,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诏撤“三藩”,耿精忠反,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蓄发恢复衣冠,与吴三桂合兵入江西,被清军镇压,遂降,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乱彻底平息,康熙帝即诏将耿精忠凌迟处死。本名:耿精忠所处时代

  • 爱新觉罗·胤禔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爱新觉罗·胤禔

    爱新觉罗·胤禔(zhi)(1672年-1734年),清朝宗室、康熙帝庶长子,雍正帝的异母长兄。生母为惠妃纳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幼殇未齿序,故为皇长子。雍正帝继位之后,改名为爱新觉罗·允禔。曾从征厄鲁特蒙古噶尔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为直郡王。康熙四十七(1708年)年十一月,因魇

  • 陈伯陶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陈伯陶

    清光绪年间,广东几个陈姓族人,倡议在广州筹建一座全省性的陈氏合族祠堂,各地陈氏热烈响应,纷纷慷慨捐资。1892年,京城传来喜报:一名陈姓子弟被钦点探花郎。这对在建的祠堂而言,可谓锦上添花。族人惊诧四起,喜不自禁:建祠的功效竟然如此灵验!于是更大规模的筹资活动开始。1894年,宏伟而精致的陈氏祠堂宣告

  • 沈葆桢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沈葆桢

    沈葆桢(1820年—1879年),原名沈振宗,字幼丹,又字翰宇,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晚清时期的重要大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则徐之婿。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请他赴安庆大营,委以重用。同治十三年

  • 曹曰玮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曰玮

    曹曰玮(1671-1706),字继武,号秀山,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源溪村人(缟溪曹村,古属开元乡缟溪村),随父曹光国占籍京卫(今北京大兴县),其兄曹曰瑛是康熙朝翰林院待诏。本名:曹曰玮字号:字继武出生时间:1671去世时间:1706曹曰玮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中甲戌科武状元后,授二等侍卫,

  • 甘国宝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甘国宝

    甘国宝(闽东语罗马拼音:ganggu'okbow)字继赵,号和庵,清朝乾隆时期福建省福州府屏南县(bingnanggei'ng),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武进士。画虎,多以指头为之。《福建画人传》甘国宝字继赵,号和庵,祖居屏南小梨洋村,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生于屏南县小梨洋村)。康熙五十四年(1

  • 王原祁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原祁

    王原祁,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生,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卒。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南省苏州府太仓人(今江苏太仓),王时敏孙。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观政于吏部、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后任直隶顺德府任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任县)知县,地当九河下流,滏漳诸水复久壅塞,腴田变为污渚,圪刘累泊等

  • 祁隽藻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祁隽藻

    祁寯藻(1793年-1866年),字叔颖,一字淳甫,避讳改实甫,号春圃、息翁,山西省平定州寿阳县(今山西省寿阳县)人。清朝大臣,户部郎中祁韵士第五子,三代帝师。嘉庆十九年,考中进士,起家庶吉士,迁翰林院编修,历任军机大臣,左都御史、诸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道光十九年(1839),亲赴福建筹

  • 袁寿山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袁寿山

    袁寿山,黑龙江(今黑河市爱辉镇)人,父富明阿为袁崇焕七世孙。1900年7月8日,沙俄以“保护铁路,兼保良民”为借口,向黑龙江将军寿山提出“俄军欲借道海兰泡,途径瑷珲、齐齐哈尔开往哈尔滨”的要求,被寿山将军严词拒绝,沙俄政府恼羞成怒,于次日下令入侵东北,先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 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

    布库里雍顺,传说中满族爱新觉罗氏的祖先。清朝建立后,被尊为清始祖。本名: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所处时代:金末元初民族族群:女真族出生地:吉林省长白山布库里山布尔湖里泊逝世日期:不详主要成就:平定三姓之乱很早的年月,一个碧空如洗的日子,忽然天边飞来三朵彩云,翩然落在布尔瑚里湖畔。云朵上走下三位美丽的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