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博尔济吉特·策棱

博尔济吉特·策棱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223 更新时间:2024/1/17 4:50:23

博尔济吉特·策棱(1672年-1750年),清代前期蒙古族重要将领。博尔济吉特氏,成吉思汗嫡裔,蒙古喀尔喀部人,喀尔喀台吉。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其祖父丹律携他从居住地塔米尔投归清朝,康熙帝授策棱为轻骑都尉留居京师入内廷学习,将其属部划入察哈尔镶黄旗。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指婚皇十女,授和硕额驸,并赐贝子品级。后奉命回驻塔米尔旧地,击败入侵的准噶尔兵。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从傅尔丹多次击败准噶尔兵,授札萨克。雍正元年(1723年)特诏封多罗郡王。雍正二年(1724年)驻守阿尔泰,授副将军。雍正五年(1727年)偕内大臣斯格等赴楚库河与俄罗斯使节萨瓦立石定界签订《布连斯奇条约》;雍正九年(1731年)大败准噶尔军获鄂登楚勒大捷,晋封为和硕亲王,赐银万两,并授喀尔喀大札萨克。雍正十年(1732年)光显寺大捷,赐号“超勇”,晋封固伦额驸。清廷从土谢图汗部分出19旗赐予他,统称赛音诺颜部。雍正十一年(1733年)为定边左副将军进驻科布多。乾隆元年(1736年)驻兵乌里雅苏台。乾隆十五年(1750年)去世,终年78岁,谥号襄,入祀京师贤良祠。从雍正十一年(1733年)至乾隆十五年(1750年),策棱一直驻防漠北,对北方边境的安宁,起着重要作用。

基本资料

本名:博尔济吉特·策棱

别称:策凌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蒙古族

出生地:喀尔喀蒙古

出生时间:1672年

去世时间:1750年

主要成就:击败准噶尔兵、驻守阿尔泰;光显寺大捷

封爵:超勇亲王、固伦额驸

职位:喀尔喀札萨克、台吉

谥号:襄

人物生平

策棱是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喀尔喀部人。他的曾祖父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十八世孙图蒙肯,号班珠尔,对黄教的复兴作用很大,西藏达赖喇嘛非常重视他,赐号为赛音诺颜。他的第八子丹津生纳木扎勒,策棱就是纳木扎勒的儿子。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丹津的妻子格楚勒哈屯(哈敦)携带着策棱及其弟弟恭格喇布坦从塔密尔(塔米尔)入朝归顺,康熙帝授予策棱三等阿达哈哈番的职位,在京师为其赐予住宅,下令将他带入内廷教养。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帝为策棱指婚和硕纯悫公主,授和硕额驸。不久赐予贝子品级,康熙帝下诏令策棱回归塔密尔(塔米尔)放牧。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康熙帝命策棱前往推河(今蒙古国图音河)从军,从北路出军防御策妄阿拉布坦。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军出击准噶尔部,策棱跟从振武将军傅尔丹从布拉罕出军,一直到达格尔额尔格,多次击破准噶尔的军队,擒获准噶尔宰桑贝坤等一百多人,俘获与斩首甚众。在乌兰呼济尔大战准噶尔军,烧毁了准噶尔的军粮。大军回师的过程中,在半路遇到了准噶尔的援兵,再次击败了准噶尔军,因功被封为札萨克。

策棱常年生长在漠北,而且多年从军,对当地的山川地理十分熟悉。对喀尔喀部多次为准噶尔部欺凌的事非常愤怒,暗地里训练军队,培养猛士数千,归附于帐下作为自己的亲兵。又因为准噶尔军擅长突袭作战而喀尔喀的军队军纪不规范,每次外出游猎都在当地停止驻军,都会以军法规范自己的军队,而且都是严阵以待、如临大敌。自此,赛音诺颜的军队强大起来,称雄漠北。

雍正元年(1723年),清世宗雍正帝特诏进封策棱为多罗郡王。

雍正二年(1724年),策棱亲自入朝觐见雍正帝,雍正帝命策棱和同族亲王丹津多尔济一起进驻阿尔泰,而且授予他副将军之职,下诏策棱可以用正黄旗的仪仗。

雍正五年(1727年),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派萨瓦伯爵来华谈判中俄中段边界划定问题,雍正帝先命国舅隆科多为中国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与萨瓦会谈。在谈判过程中,朝中有人检举隆科多私抄玉碟底本,雍正帝下令将隆科多逮办,命策棱继隆科多任中方首席谈判代表,策棱和内大臣四格等人一起赴楚库河,与俄罗斯帝国使臣萨瓦勘定边界、竖立界碑。完成这项任务后,策棱竟然陈兵边境鸣炮,朝廷因此事治策棱削爵之罪,雍正帝下令改为罚俸。

雍正九年(1731年),策棱跟从靖边大将军、顺承郡王锡保出师征讨噶尔丹策零,通过侦查得知准噶尔军自和通呼尔哈诺尔窥伺清朝的图垒、茂海、奎素诸部,策棱与翁牛特部贝子罗卜藏等人分兵将准噶尔军击退。准噶尔部的首领大策凌敦多布、小策凌敦多布等人,都是噶尔丹策零的同族,与噶尔丹策零沆瀣一气。

噶尔丹策零派遣大策凌敦多布率领三万大军入侵喀尔喀蒙古诸部。噶尔丹策零听说锡保驻扎在察罕寿尔(察罕廋尔),振武将军傅尔丹驻军在科布多,于是派遣大将海伦曼济等率领六千人取道阿尔泰向东进军,分兵袭扰克鲁伦及鄂尔海、喀喇乌苏(在科布多东南),留下剩余的部众驻扎在苏克阿勒达呼作为自己的援军。策棱与丹津多尔济分兵迎击噶尔丹策零,到达鄂登楚勒(见鄂登楚勒之战)之后,策棱派遣台吉巴海率领六百人进入准噶尔军,引诱他们出来追击,然后策棱设下伏兵突袭,斩杀准噶尔军的大将,准噶尔剩余的部众全都溃散,大策凌敦多布和海伦曼济等都逃走。策棱因功被雍正帝下诏进封为和硕亲王,赏赐白金一万两。不久清廷又授予策棱喀尔喀大札萨克的职务。

雍正十年(1732年)六月,噶尔丹策零派遣小策凌敦多布率领三万人自奇兰进发至额尔德毕喇色钦,策棱与将军塔尔岱青一起到达本博图山。还没有到,准噶尔的军队就侵扰了克尔森齐老,又分兵侵袭塔密尔(塔米尔),策棱的两个儿子和所部牲畜都被准噶尔所掠去。策棱前来救援已经来不及,侍郎绰尔铎护送粮饷到达,对策棱说:“王爷应该速速率军前去截断敌军的归路,那样才能破敌。”策棱招丹津多尔济前去救援,但是他没有到达。策棱回军奔袭准噶尔军,但是距离准军还有两日的路程。

准噶尔的军队直取额尔德尼昭(见额尔德尼昭之战),到了八月,策棱率兵追赶上了准噶尔军,策棱与之作战十余次,多次击破准噶尔军。小策凌敦多布率军占据着杭爱山一带,靠近鄂尔坤河列阵。策棱令满洲兵于鄂尔坤河以南驻扎,自己亲率一万人埋伏在杭爱山一侧,蒙古诸军在鄂尔坤河以北驻扎,与准噶尔军交战。准噶尔军看见满洲兵背水列阵,而且军容很差,就非常轻视,径直进击满洲兵。满洲兵败退,准噶尔军前往追击,策棱在山下的伏兵突然出现,像风雨一样冲击准噶尔军,斩首一万余,谷中布满准军的尸体,策棱俘获牲畜、军械不可胜计。

小策凌敦多布率领准军剩余的部队渡河,蒙古兵等待准噶尔军渡到一半的时候出击,准军大多在河流里溺死,河水都染成了血色。顺承郡王锡保上书朝廷告捷,首先就为策棱请功,雍正帝十分高兴,为策棱赐号“超勇”,并赐予黄带。下诏说:“策棱此次军功不是寻常时候的战功可以比的,这次随征的将士,一定要着重嘉奖。”雍正帝因为策棱原牧地被准噶尔侵扰,赏赐给他们马匹二千、牛一千头、羊五千头、白金五万两,并赈济那些因战乱无可生计的部众,下令建造塔密尔城(塔米尔城),为策棱建造府邸。同年十二月,策棱晋封为固伦额驸,当时固伦纯悫公主已经薨逝,雍正帝追赠她为固伦长公主。

雍正十一年(1733年),定边大将军平郡王福彭统军进驻乌里雅苏台,雍正帝下诏令策棱佩定边左副将军印,进屯科布多,不久授予他为盟长。

雍正十二年(1734年)五月,清廷下诏令策棱进京商议军务。六月,移军察罕廋尔。

雍正十三年(1735年),准噶尔部向清朝乞和,请求以哲尔格西喇呼鲁苏为准噶尔与喀尔喀的游牧界,雍正帝询问策棱对策。策棱对雍正帝说:“之前喀尔喀的游牧地界尚未到达哲尔格西喇呼鲁苏,准噶尔部这个提议可以允许。但是准噶尔部的游牧边界,必须以阿尔泰山为界,”但是准噶尔部没有同意。

乾隆元年(1736年),大军回师,乾隆帝命策棱率领喀尔喀兵一千五百人进驻乌里雅苏台,并分兵驻防鄂尔坤。乾隆帝因为策棱的母亲常年居住在北京,策棱又在西北军中,不能与其母朝夕相见,于是将其母放归西北,并赐白金五千两进行安置。

乾隆二年(1737年),噶尔丹策零致信与策棱,自称为“车臣汗”,并再次提出了之前议定边界的事项。策棱将此事上报朝廷,乾隆帝命策棱根据自己的想法给噶尔丹策零回信。策棱在给噶尔丹策零的书信中说:“阿尔泰为清朝皇帝议定的边界。你的父亲珲台吉(巴图尔珲台吉)在位时,阿尔泰以西没有厄鲁特蒙古的部落游牧。自从朝廷剿灭噶尔丹之后,朝廷命我来建城,驻兵其地,这是众所共知的事情。这里不允许有游牧者,原来是因为这里是两个部落之间的间隔地带,可以留出缓冲,使两个部落不相及,以减少事端的产生。如今台吉您反而说不能让出这个地方,请你想想阿尔泰是谁的土地,谁能让出这里?如果你能诚心遵从皇上所指定的边界,我肯定不会首先挑起战端,也不会再驻扎在科布多。而且你还声称我们的哨兵逼近阿尔泰,应该撤往内地。在这里设置哨兵的圣祖皇帝时的旧例,既然划定了边界,岂能不设哨兵?请台吉仔细考虑一下吧!”同年冬,准噶尔部的使臣达什博尔济奉表到达策凌处,乾隆帝命策棱与他们一起前来北京。

乾隆四年(1739年)春,乾隆帝降诏策棱返回喀尔喀。准噶尔赴京谈判的使臣哈柳去拜见策棱,哈柳说:“额驸您游牧的部属在喀尔喀蒙古,为什么要居住在别处呢?”策棱回答说:“我的主上居住在这里,我应该跟随主子。喀尔喀只是我部游牧之处啊!”同年冬,噶尔丹策零再次派遣哈柳奉表到达京师,开始商议决定准噶尔牧区不能越过阿尔泰山梁的事情,不再提议迁移卡伦的事。自从雍正年间清廷与准噶尔商议边界,策棱三此去京师,准噶尔忌惮他的权威很重,最终同意了他的提议。乾隆帝嘉奖策棱忠义,封其子成衮紥布为世子。

乾隆五年(1740年),乾隆帝命策棱勘定喀尔喀各部的游牧界限,不能越过紥布堪、齐克慎、哈萨克图、库克岭诸地,喀尔喀与准噶尔各守固定的界限。

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因为策棱年老,命移军驻扎塔密尔。

乾隆十五年(1750年),策棱病重,乾隆帝召其次子车布登扎布前去侍疾,派遣侍卫德山等前去慰问。不久,策棱病逝,终年78岁。策棱遗言请求与纯悫公主合葬,丧报传至京师,乾隆帝亲自驾临祭奠,命配享太庙,谥号“襄”,御制诗挽之。

主要成就

清朝平定准部,统一西北边疆,稳定北部边疆的事业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策棱卒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未能看到最终的胜利结局。但是,他在康熙、雍正年间的平准战争中作出的贡献不可低估。

雍正帝在位时,任命策棱为清朝在喀尔喀蒙古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清朝在喀尔喀蒙古除分封诸王公,编设盟旗外,还在重要地方设立军政长官,以加强管辖。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朝设定边左副将军于乌里雅苏台,“诏策棱佩定边左副将军印,进屯科布多”。以后,乌里雅苏台城筑成,定边左副将军开府该城。直到清末,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为清朝在喀尔喀蒙古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而策棱为首任将军。

雍正十年(1732年),额尔德尼昭之战准部遭到重创后,清朝进一步加强了北路军事防卫部署。策棱进屯科布多,在喀尔喀西部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使准部无隙可乘。自雍正十三年(1735年)起,准部汗噶尔丹策凌数次遣使到京,请求划定准部与喀尔喀牧地地界。每当准部使臣到京时,清廷即召策棱入京,听取其对划分地界的意见。“自雍正间与准噶尔议界,策棱三诣京师,准噶尔惮其威重,卒如上指”。按清朝意见以阿尔泰山为界。乾隆三年(1738年),准部使哈柳至京谈判,私自拜见策棱进行策反。策棱不为所动,使哈柳不能达成动摇策棱的目的。

人物评价

《清史稿》:“锺琪忠而毅,策棱忠而勇,班诸卫、霍、郭、李之伦,毋谓古今人不相及也。”

昭梿:“蒙古王公以勋劳侑享庙廷者,王一人而已。”

亲属成员

曾祖父:图蒙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十八世孙。号班珠尔,西藏达赖喇嘛赐号为赛音诺颜。

祖父:丹津,图蒙肯第八子。

父亲:纳木扎勒。

固伦纯悫公主,清圣祖康熙帝玄烨之第十女,序齿为六公主。其母为玄烨庶妃纳喇氏,即通嫔。

子八人,长子成衮札布(成衮紥布)被封为世子,后袭札萨克亲王兼盟长(青衮杂卜叛乱时,参与镇压并最终擒获其于中俄边境)。次子车布登扎布。

更多文章

  • 郭络罗氏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郭络罗氏

    郭络罗氏,满族姓氏之一,“郭络罗”是满语“钩”、“躬身”或“放纵”的意思。今满族郭络罗后多改谐音汉字单姓为郭氏、高氏、国氏、洛氏、罗氏。中文名:郭络罗氏外文名:guoluoluoshi又译:郭络罗、郭罗罗、郭尔罗读音:guōluòluó满语:GololoHala类型:满族锡伯族姓氏之一第一个渊源源于

  • 李绂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李绂

    李绂(fú)(1675—1750年),字巨来,号穆堂,江西抚州市临川区荣山镇人。清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诗文家。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迁内阁学士、左副都御史。雍正帝继位,历任吏兵二部侍郎、广西巡抚、直隶总督,受到弹劾,下狱免官。乾隆帝继位后,授户部侍郎、补太

  • 阿思哈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阿思哈

    阿思哈(约1710—1776):萨克达氏,满洲正黄旗人。自官学生考授内阁中书,累迁刑部郎中,充军机处章京。乾隆十年,擢甘肃布政使。十四年,擢江西巡抚。寻授吏部员外郎。本名:萨克达.阿思哈所处时代:清代民族族群:满族出生日期:约1710年逝世日期:1776年谥号:庄恪旗籍:满洲正黄旗官职:江西巡抚、吏

  • 王正谊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王正谊

    王正谊(1844年—1900年),字子斌,河北沧州人,京师武林名侠,因他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人称“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纯熟,德义高尚,故人人尊称他为“大刀王五”。王正谊一生行侠仗义,曾支持维新,靖赴国难,成为人人称颂的一代豪侠。位列民间广泛流传的晚清十大高手谱中,与燕子李三、霍元甲、黄飞鸿等著名

  • 张东官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东官

    张东官,原是苏州织造普福家里的一名厨役,尤擅织造官府菜。清朝康熙、乾隆二帝酷爱游江南,苏州是他们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每每皇帝出游,各地官府都会派出精英厨师为皇帝献艺,张东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乾隆的法眼。乾隆皇帝在30年南巡时品嚐了他做的菜后,赞不绝口,回京时,也把他带回了北京,成为御厨,安排他在

  • 盛恩颐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盛恩颐

    盛恩颐(1892年—1958年)江苏武进人,字泽承。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继承其父盛宣怀的家业,历任津浦铁路局局长、汉冶萍公司总经理,丰盛实业公司总经理及董事长、三新纱厂和中国通商银行经理。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设立宏济善堂,替日本运销鸦片,并任日本经营的华中水电公司常务董事。中文名

  • 富宁安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富宁安

    富宁安(?—1728年),富察氏,大学士阿兰泰之子。满洲镶蓝旗人,清朝康雍年间大臣,累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谥文恭,与父阿兰泰同祀贤良祠。本名:富察·富宁安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满族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1728年主要成就:正黄旗汉军都统、都察院左都御史、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谥号:文恭旗

  • 赵邦壁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邦壁

    赵邦璧,又名光璧、双龙。清末涢山乡落湖里赵家台人(今随州市长岗镇庹家),农民出身,19岁参加德安府武试中秀才,后被推为落湖里九甲甲长、团总。本名:赵邦壁别称:光璧、双龙所处时代:清出生地:涢山乡落湖里赵家台清咸丰五年(1855年),赵邦壁率五千余人起义,自称“皇帝”,国号“后宋”,建元“新民”。李朝

  • 张佩纶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佩纶

    张佩纶(1848年11月24日一1903年2月4日),字幼樵,号篑斋,直隶丰润齐家坨(今河北唐山市丰润区)人。晚清时期名臣,安徽按察使张印塘之子,近代才女张爱玲祖父。同治十年(1871年),中进士,授翰林院侍讲。早年任职京城,自任“清流”。署任左副都御史,以弹劾大臣而闻名。中法战争初起,力主抗战,以

  • 萧美人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萧美人

    萧美人,清朝乾隆年间著名女点心师,以善制馒头、糕点、饺子等点心而闻名,袁枚颇为推崇她,《随园食单》中盛赞其点心“小巧可爱,洁白如雪”。中文名:萧美人别名:萧娘国籍:中国(清朝)民族:汉族出生地:仪征真州城南出生日期:乾隆八年逝世日期:嘉庆元年职业:著名美食家、女点心师主要成就: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