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洪天贵福

洪天贵福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264 更新时间:2023/12/13 10:43:29

洪天贵福(1849年11月23日—1864年11月18日),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长子。广东花县人。初名天贵,后加“福”字。登基后,玉玺于名下横刻有“真主”二字,清方又误称为“福瑱”。生母赖莲英、清代广东省广州府花县官禄布村人。1864年7月天京失陷,洪天贵福逃出天京(今江苏南京),到达浙江湖州。8月末洪天贵福与当地太平军从湖州出走,打算会合江西的太平军后北上中原。部队沿途被清军紧追,10月9日部队在江西被击溃,洪天贵福在附近地区流浪多日,10月25日在江西石城荒山之中被清军俘获,11月18日在南昌被沈葆祯下令凌迟处死,年仅十五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洪天贵福

别名:洪天贵、福瑱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49年11月23日

逝世日期:1864年11月18日

出生地:广东花县

信仰:拜上帝教

性别:男

父亲:洪秀全

母亲:赖莲英

所处时代:清朝

人物生平

1849年11月23日(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初九),洪天贵福出生在广东花县官禄埗村,生母名叫赖莲英,也就是后来洪秀全的“又正月宫”。据太平天国史书记载,他出生的时候有“万鸟来朝,早征幼主降生之瑞”。

当时,洪秀全正在广西,家中事务委与族弟洪仁玕(后来成为太平天国的干王)打理,因此给孩子起名的事情也落到了洪仁玕肩上。洪仁玕预备了一些纸条藏于竹筒之中,以火钳抽签,得到“天贵”两字,于是洪天贵福开始的名字就叫洪天贵。后来,洪秀全将其名改为洪贵福,再后来又改成洪天贵福。

从小诵习“拜上帝会,1860年(文宗咸丰十年)起,以幼主名义发布诏旨。

太平天国的旗号举起后,洪天贵福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以婴儿年龄成了太平天国的幼主。随后太平军跳出广西,如蛟龙入江,直下南京,南京变成了太平天国的天京。洪天贵福结束了他婴孩时期的奔波,从此就在天京这个人间小天堂中度过了从孩童到少年的十几年时光。直到1864年天京城陷落,洪天贵福被迫仓皇出逃,这时他已经是残破的太平天国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据洪天贵福被捉后供称,这十几年中,他从来没有出过城门。很有可能的是,洪天贵福连宫门都没有出过。若非如此,洪天贵福在外逃过程中以及被捉后也不至于那般张皇失措、颠三倒四。

之所以如此,全都出于洪秀全的独特教育观念和各种奇思妙想。

6岁时,洪天贵福开始读书,但是他的蒙老师并不是博学鸿儒,而是比他大10岁的同父异母姐姐洪天娇。原因很简单,洪秀全不能看到有别的男人进出自己的后宫。后来洪秀全还给洪天贵福写有《十救诗》,包括“妈别崽”、“姊别弟”、“哥别妹”、“嫂别叔”等内容,告诫洪天贵福“遵此十救诏习炼,上天常生福长悠”,严防男女混杂,所谓防患于未然。

至于学习的内容,洪天贵福先后读过太平天国刊行的《十全大吉诗》、《三字经》、《幼学诗》、《千字诏》、《醒世文》、《太平救世诏》、《太平救世诰》、《颁行诏书》,这些不过是解释拜上帝教的基本理论的一些低级读物而已,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书籍,洪秀全将其斥为“妖书”,严禁洪天贵福接触。进入天京城后的洪秀全志得意满,动辄“爷哥朕幼坐天堂,永普照万方万洋”。(洪秀全自封为上帝之子,此处“爷”指上帝耶和华,“哥”指耶稣,“幼”指幼主洪天贵福。)既有上帝和耶稣保佑,又何必费心学习别的知识。

于是在这个“人间天堂”里,洪天贵福按照洪秀全的奇思妙想按部就班地成长着,9岁时洪天贵福就有了洪秀全给他安排的4个妻子。

好景不长,1856年天京事变,昔日兄弟手足顿成仇寇,天京城血流成河、腥气冲天,石达开也愤而出走,带走大批精兵锐卒,太平天国形势急转直下。李秀成、陈玉成、洪仁玕等人临危受命,虽有回天之愿,终究独木难支,太平天国败局已定。到了1864年,温室中长成的洪天贵福终于必须出来经历风霜了。

6月1日夜,洪秀全病逝,时年14岁的洪天贵福继位,称为“幼天王”。当时天京城破在即,这种局面根本就不是洪天贵福所能够应对的,一切朝政系信王洪仁发、勇王洪仁达、幼西王萧有和及安徽歙县人沈桂4人执掌,洪仁达并管银库及封官钱粮等事,兵权由忠王李秀成总管,就连诏书也是他们做好了交给洪天贵福颁布而已。

湘军轰塌天京太平门城墙20余丈,蜂拥而入。在宫楼上的洪天贵福望见湘军入城,丢下妻子就跑,后被李秀成派来的人接入忠王府。当天夜里,忠王李秀成、尊王刘庆汉等率千余人假扮清军,护卫着洪天贵福从太平门缺口处突围。

突围的人还没有全部冲出,湘军就发现了异常,随即截杀过来。危急时刻,一心为主的李秀成将自己的好马让与洪天贵福,结果因混战与幼天王失散,不久被俘。尊王刘庆汉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洪天贵福等人才得以脱身。

洪天贵福一行人狼狈逃至皖南广德。在湖州的干王洪仁玕得知消息后,赶到广德觐见幼天王。众人商议后,决定前往江西抚州、建昌与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会合,然后取道湖北进军陕西,再图大业。8月末,洪天贵福、洪仁玕等人开始按计划向江西挺进。

这时,这支太平军尚有十二三万之众,不料没走多远,重要支柱堵王黄文金便在宁国中炮身亡,太平军士气更为低迷。面对清军的围追堵截,十几万的太平军败多胜少,伤亡惨重,士卒越打越少。太平军在江西湖坊一带再受重创,誉王李瑞生被擒,宗王谭乾元、谭庆元等倒戈。

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似漏网之鱼,太平军残部行至石城境内杨家牌,人数已不足万人。当夜三更时分,清军席宝田部追至,太平军猝不及防,四散溃逃。洪天贵福与干王洪仁玕走散,惊慌之中跌入一个深坑,暂时逃过一劫。

待清军过去后,惊魂未定的洪天贵福躲进了山中。据洪天贵福自己供称,在山上饿了4天之后,一白衣无须老人给了他一个茶碗大的面饼,而后忽然不见。靠着这块饼,洪天贵福在山上又多藏了两天,白衣无须老人却没有再出现,不得已只好下山。

下山后,洪天贵福来到一户唐姓人家,谎称自己乃湖北人,姓张。唐姓人家收留了洪天贵福,让他帮着割禾。在这处人家里,洪天贵福呆了4天,期间碰巧得机会将自己的头发剪了。再次上路的幼天王就跟没头的苍蝇一样,根本就不知道该往哪走,数次撞在清兵手里。10月25日被押入席宝田部兵营,终于身份暴露,结束了自己的游历行程。

紧接着,洪天贵福被押解到江西省会南昌,南昌府知府许本墉和沈葆桢分别对他进行了提讯。

自被俘之后,洪天贵福相继在席宝田大营、押解途中和南昌留下了多份亲笔自述、诗句和口供。除了提供了一些珍贵史料外,其表现出的懦弱无知和卑躬屈膝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在江西巡抚衙门受审时,洪天贵福将太平天国的事情统统推在洪秀全和洪仁玕、李秀成等人头上:“那打江山的事都是老天王做的,与我无干。就是我登基后,也都是干王、忠王他们做的。”并借机表达了自己愿作大清顺民的殷切希望:“广东地方不好,我也不愿回去了。我只愿跟唐老爷到湖南读书,想进秀才的。是实。

这里提到的唐老爷名叫唐家桐,湖南人,奉命押解洪天贵福到南昌。显然在押解过程中,唐家桐对洪天贵福诱之以利、动之以情,哄骗洪天贵福乖乖招供。洪天贵福不过是一个从没出过大门的无知少年,哪里能是唐家桐的对手,他将唐家桐视作可信赖可依靠之人,于是唐家桐变成了他的“老爷”和“哥哥”:“我先是幼天王,今是跟老爷的人。我做唐老爷弟弟。我年轻,道理我有些不晓,望大人老爷怜我年幼,莫怪我。今蒙唐老爷待我甚好,我就放心了。”

不仅如此,洪天贵福还给唐家桐写过几首打油诗,其中一首写道:“老爷识见高,世世辅清朝。文臣兼武将,英雄盖世豪。”另有一首稍长些,内容却也更为荒唐可笑:“跟到长毛心难开,东飞西跑多险危。如今跟哥归家日,回去读书考秀才。如今我不做长毛,一心一德辅清朝。清朝皇帝万万岁,乱臣贼子总难跑。如今跟到唐哥哥,惟有尽弟道恭和。多感哥哥厚恩德,喜谢哥恩再三多。”

与其说洪天贵福做的是美梦,还不如说是一个残梦。清政府自然不会放过洪天贵福,哪怕他能力再低下,再卑躬屈膝。江西巡抚沈葆桢便说道:“洪福瑱(清政府把洪天贵福的名字误传为洪福瑱)黄口小儿,无足介意,惟洪秀全窃号十有余岁,流毒十有余省,遗孽犹在,则神奸巨憝倚其名号,足以挥召群凶。”

于是洪天贵福这边做着残梦,那边清政府已经磨刀霍霍了。就在洪天贵福写完“跟到长毛心难开”这首诗的第二天,即1864年11月18日,这个一心想去湖南读书做秀才,一心想20岁再娶妻的年轻人被绑赴市曹凌迟处死,时年15岁。

标签: 洪天贵福

更多文章

  • 罗大纲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罗大纲

    罗大纲(1804—1855年),原名亚旺,太平天国名将。梅州市丰顺县汤南镇新楼种玉上围/上围古寨人。洪秀全金田起义,固然主要是依靠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上帝教”骨干,而没有参加“上帝教”的罗大纲也是一位一开始就对太平军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将领。中文名:罗大纲别名:罗亚旺国籍:

  • 陈宗扬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陈宗扬

    陈宗扬,太平天国的年轻将领。从金田起义一直打到南京,立过很多功。中文名:陈宗扬国籍:中国民族:汉职业:将领

  • 苏完瓜尔佳·幼兰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苏完瓜尔佳·幼兰

    瓜尔佳·幼兰(1884年—1921年),满洲正白旗人,军机大臣荣禄之女,载沣的嫡福晋,是溥仪的生母。她在溥仪年幼时就与他分离,和他很少有机会见面。1921年,溥仪与瑾太妃爆发激烈冲突,她被瑾太妃召入宫中,受到训斥,从宫里回去后就吞鸦片自尽,年仅37岁。中文名:瓜尔佳·幼兰国籍:清朝民族:满族出生日期

  • 永璂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永璂

    爱新觉罗·永璂(qí)(1752年6月7日-1776年3月17日)清朝宗室大臣,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二子,母为皇后那拉氏。乾隆三十六年,负责编纂《御制满蒙文鉴》总纲。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去世,无爵位。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多罗贝勒。本名:爱新觉罗·永璂(qí)别名:十二阿哥所处时代:清

  • 王时敏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王时敏

    王时敏(1592年-1680年),本名王赞虞,字逊之,号烟客,又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人,明末清初画家,大学士王锡爵之孙,翰林编修王衡之子,“四王”第一代人。系出高门,文采早著,以祖荫,官至太常寺少卿。明清鼎革后,家居不出,奖掖后进,名德为时所重。明季画学董其昌,少时亲炙,得其真

  • 程钟龄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程钟龄

    程钟龄,清代名医,著有《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广为流传。中文名:程钟龄出生日期:1662逝世日期:1735职业:清代名医代表作品:《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医学心悟》乃清代名医程钟龄(公元1662—1735年,原字龄,亦名国彭)所著。该书通俗易懂,多切实用,在近代中医药界,亦颇为知名。据松谷笔

  • 王清任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清任

    王清任,清代医学家(1768-1831年)。字勋臣,直隶玉田(今属河北)人,邑武庠生,又纳粟得千总职。年轻时即精心学医,并于北京开一药铺行医,医术精深,颇噪于一时。因其精究岐黄,于古书中对人体构造与实际情况不符,颇有微词,并敢于提出修正批评,其革新精神甚得好评。尝谓“著书不明脏腑,岂非痴人说梦;治病

  • 范承谟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范承谟

    范承谟(1624年-1676年),字觐公,号螺山,辽东沈阳(今辽宁沈阳)人,汉军镶黄旗,清朝大臣,大学士范文程次子。范承谟进士出身,曾任职翰林院,累迁至浙江巡抚。他在浙江四年,勘察荒田,奏请免赋,赈灾抚民,漕米改折,深得当地民心。后升任福建总督。三藩之乱时,范承谟拒不附逆,被耿精忠囚禁,始终坚守臣节

  • 薛生白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薛生白

    薛雪(1681~1770)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磨剑道人、牧牛老朽。江苏吴县人,与叶桂同时而齐名。早年游于名儒叶燮之门,诗文俱佳,又工书画,善拳技。后因母患湿热之病,乃肆力于医学,技艺日精。薛雪一生为人,豪迈而复淡泊,年九十岁卒。故也知薛雪并非专一业医者,但他于湿热证治特称高手,所著《湿热病

  • 邓廷桢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邓廷桢

    邓廷桢(1776-1846),字维周,又字嶰筠,晚号妙吉祥室老人、刚木老人。汉族,南京人。先祖是沙县邓肃公后裔。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清代官吏,鸦片战争将领之一,嘉庆六年进士,工书法、擅诗文、授编修,官至云贵、闽浙、两广总督,与林则徐协力查禁鸦片,击退英舰挑衅。后调闽浙,坐在粤办理不善事戍伊犁。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