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孙之獬

孙之獬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653 更新时间:2024/1/2 19:57:04

孙之獬(xiè,1591—1647),字龙拂(音bì),山东省淄川县(今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大庄村)人。天二年(1622年)举进士,为庶吉士,继为翰林院检讨。天启七年(1627年)充顺天乡试正考宫。崇祯初年,廷臣请毁《三朝要典》,独哭争,遂被列入阉党逆案,革职为民。清入关后,召他入京,授官礼部右侍郎。英亲王阿济格定九江后,副都统佟岱留守,他自请前往招抚,遂命以兵部尚书衔招抚江西。后以“久任无功,市恩沽誉”,被革职为民。顺治三年(1647年),以谢迁为首的抗清农民武装攻破淄川,他和全家共7人一齐被杀。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孙之獬

别名:字龙拂

国籍:明→清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591年

逝世日期:1647年

职业:官员

出生地:山东省淄川县(今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大庄村)

罪恶:剃发令始作俑者

结局:斩首市曹,暴尸通衢

投靠阉党

孙之獬是明朝天启年间进士,授检讨,迁侍读。孙之獬做官时正是魏忠贤当权时期,阉党吃香,他便成为阉党成员,着实过了一段好日子。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魏忠贤倒台后,明崇祯帝下令毁掉由阉党编写的以排斥、诛杀异己为目的的《三朝要典》,孙之獬曾抱着《三朝要典》到太庙痛哭,为士林所不齿。这年八月,朝廷“削孙之獬籍”,让他回乡居住。

剃发乞降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打败李自成进入山海关的第一天就下令剃头。五月初一日,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过通州,知州迎降,多尔衮“谕令剃发”。初二进北京,次日多尔衮给兵部和原明朝官民分别发出命令,命兵部派人到各地招抚,要求“投诚官吏军民皆着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这是清朝进入北京后正式下达剃发和易衣冠的法令。孙之獬为得满清欢心,有心“标异而示亲”。一日上朝时他变得“焕然一新”,不但剃了发,留了辫,还改穿了满族官吏的服装。当时,朝臣分满汉两班,上朝的时候,满班大臣说他是汉人,不许他入班;汉班大臣说他是满人打扮,也不要他。徘徊于两班之间的孙之獬进退不得,狼狈万状。

于是孙之獬一怒之下便上疏提议让朝廷之前颁布的剃发令加快执行。疏言:“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多尔衮采纳了这一提议,于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间,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

剃发,本是流行于满族的习俗,而几千年来汉人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观念,成年后是不剃发的,“衣冠束发”成为汉人的外在标志。剃发严重伤害了汉人的感情,使他们失去了作为汉人的外在标志和不做奴隶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人们纷起抗争,悲壮激烈的反剃发斗争风起云涌。

当时反剃发有多么惨烈、流过多少血泪,我们是难以想象的。王家桢《研堂见闻杂记》对这一段历史有很清楚的记载:中原之民,无不人人思挺螳臂,拒蛙斗,处处蜂起,江南百万生灵,尽膏草野,皆之獬一言激之也。原其心,止起于贪慕富贵,一念无耻,遂酿荼毒无穷之祸……”

暴尸通衢

顺治三年秋,山东爆发了谢迁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时孙之獬正巧衣锦还乡。农民军攻入淄川,将其活捉,五花大绑示众街市,人们在他身上遍刺针孔,插上毛发,以惩罚其献媚清廷,创下剃发残害同胞的罪行。众人将其斩首市曹,暴尸通衢。消息传出,人们无不拍手称快,皆云罪有应得。后来蒲松龄作《聊斋志异》,内有《骂鸭》一篇,讲一个人偷吃了别人的一只鸭子,身上因而长满鸭毛,且痛痒难当,最后还亏鸭的主人出面骂了一通,那小偷才褪去了鸭毛。这故事也许与孙之獬有关,但只怕不管人们怎么骂,也难使孙之獬褪掉那一身鸭毛的。历来做官者多有为了利禄而卖身投敌的,但他们一般都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例如“被逼无奈”、“同存共荣”等等,以掩饰自己的贰臣身份。明末有一大批明朝官员降清,他们对外说是因为清军帮他们打李自成,为明朝报了仇,所以他们投降了清廷。但类似“羞向两天传姓字”的高调他们平日也唱过,因而在做了贰臣后心里还是有些愧疚的,哪怕在“以暴易暴”之后,也尽量少去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即使是以卖主求荣而闻名于史的吴三桂,也曾当面劝阻过多尔衮剃发令的实施。

身后之事

孙之獬死后,时任山东巡抚张儒秀上奏:土贼丁可泽勾引叛贼谢迁等陷淄川县,原任招抚江西兵部尚书孙之獬被贼肢解死。

顾炎武闻此消息,奋笔写《淄川行》以贺:

张伯松,巧为奏,大纛高牙拥前后。罢将印,归里中,东国有兵鼓逢逢。

鼓逢逢,旗猎猎,淄川城下围三匝。围三匝,开城门,取汝一头谢元元。

孙之獬的死讯传到京城,顺治帝给吏部下旨,讨论抚恤之事。侍郎陈名夏、金之俊建议,恢复孙之獬的原有官职,并给予抚恤;马光辉及启心郎宁古里建议,孙之獬已被削去官籍,不应当给予抚恤。“两议上,命用光辉议。”即两个议案一同上报朝廷,顺治帝最后采用了马光辉的建议,没有给予孙之獬任何旌表和抚恤。

其坟被掘

淄博博山新区大庄村,有座孙氏墓园,最近里面的古墓被人盗了。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早安山东》报道,民警赶到案发现场后发现,墓穴边上有一个直径六十公分、深约3米的洞穴,周围散落着一些作案工具,和一些矿泉水瓶、烟头。据史料记载,孙氏墓园建于明朝,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201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最为著名的人物,当属明末清初的兵部尚书孙之獬。

标签: 孙之獬

更多文章

  • 白彦虎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白彦虎

    白彦虎(东干语:БайЯньху,1830年2月8日-1882年7月26日),小名白素,经名穆罕默德·阿尤布,陕西泾阳人(一说大荔人),清代同治年间陕甘回变的回军领袖之一。白彦虎早年投效清军,同治元年(1862年)利用陕甘回变起事,在多隆阿的打击下退至甘肃董志塬,后被推为陕西回军十八大营的元帅之一。

  • 婉贵太妃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婉贵太妃

    婉贵妃(1717年2月1日-1807年3月10日),陈氏,陈延璋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乾隆帝妃嫔之一。乾隆帝即位前的侍妾之一,乾隆即位后初封陈常在,累晋婉妃。嘉庆帝即位后,尊封为婉贵妃。嘉庆十二年二月初二日薨,年九十二(古代虚岁),为乾隆帝后妃中最为长寿的一位。本名:陈氏别名:陈常在、

  • 样式雷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样式雷

    “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雷发达,雷金玉,雷家玺,雷家玮,雷家瑞,雷思起,雷廷昌等。宫殿、皇陵、御苑等清代重要宫廷建筑和皇家工程,几乎都出自雷式家族。样式雷可是说是赣派建筑中的瑰宝级人物,在江右大地的山水毓秀,文化浸润中,兴盛五十余雷

  • 爱新觉罗·永琏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爱新觉罗·永琏

    爱新觉罗·永琏(1730年8月9日—1738年11月23日),清高宗乾隆帝次子(嫡长子),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卒于乾隆三年(1738年),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福晋)。乾隆元年(1736年)被秘立为皇太子。其名为皇祖清世宗雍正帝所赐,隐示承宗器之意。由于清朝入关后四位皇帝均为庶出

  • 孙嘉淦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孙嘉淦

    孙嘉淦(1683年-1753年),字锡公,又字懿斋,号静轩,山西兴县人,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敢言直谏而出名。孙嘉淦幼年时期家境贫寒,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孙嘉淦考中进士,自此踏入仕途。初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等小官,此后历任国子监司业、顺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

  • 张蜀锦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蜀锦

    张蜀锦(1841~?),字号不详,直隶广平(今河北广平县东孟固村)人。清咸丰戊午(1858)科武举人。同治四年(1865)乙丑科武进士第一人(会元、状元)。本名:张蜀锦所处时代:清朝出生地:直隶广平出生日期:1841年籍贯:直隶广平(今河北广平县东孟固村)官职:建威将军

  • 武训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训

    武训(1838年—1896年),男,原无名,名“训”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字蒙正,自号义学症,谥号义学正。山东省堂邑县(今冠县柳林镇)武庄人。武训先生是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享誉中外的平民教育家、慈善家,行乞三十八年,建起三处义学,教育了无数穷家子弟,是中国历史上以乞丐身份被载入正史的唯一

  • 尼堪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尼堪

    爱新觉罗·尼堪(1610年—1653年),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孙、广略贝勒爱新觉罗·褚英的第三子,清初理政三王之一。崇德元年(1636年),封固山贝子。顺治元年(1644年),尼堪以战功进多罗贝勒。破李自成,平陕西,安抚河南,灭南明弘光政权,诛张献忠,定四川,讨伐叛将姜瓖,功劳卓

  • 范文程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范文程

    范文程(1597年—1666年),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今沈阳)人。清朝初期政治家、谋略家。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万历四十六年(16

  • 秦大士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大士

    秦大士,汉族,1715年出生,字鲁一,又字鉴泉,号磵泉,又号秋田老人,江宁(今南京)人,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状元,官至侍读学士。名儒硕德,名重一时,诗、书、画称三绝。书法直逼欧、柳,又工篆、隶。1777年逝世。本名:秦大士别称:秋田老人字号:字鲁一,又字鉴泉号泉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