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白彦虎

白彦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378 更新时间:2024/1/16 12:40:28

白彦虎(东干语:БайЯньху,1830年2月8日-1882年7月26日),小名白素,经名穆罕默德·阿尤布,陕西泾阳人(一说大荔人),清代同治年间陕甘回变的回军领袖之一。白彦虎早年投效清军,同治元年(1862年)利用陕甘回变起事,在多隆阿的打击下退至甘肃董志塬,后被推为陕西回军十八大营的元帅之一。白彦虎善于设伏,多次击败清军,沿途常对汉民村庄烧杀抢掠,在陕西、甘肃造成极大破坏。同治八年(1869年)反攻西安,被左宗棠击退,仍退入甘肃。同治十三年(1874年)撤至新疆,与外来势力古柏合流。光绪三年(1877年)在左宗棠的讨伐下率余部逃入俄罗斯帝国统治的中亚境内。光绪八年(1882年)死于俄罗斯帝国,终年五十三岁。他及其部众的后代成为东干人。[2-3]

基本资料

本名:白彦虎

别称:白素、白匪、穆罕默德·阿尤布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回族

出生地:陕西泾阳

出生时间:1830年2月8日

去世时间:1882年7月26日

开创:中亚东干人

人物生平

白彦虎生于道光十年正月十五日(1830年2月8日)。他在起事前的生平缺乏记载,据中亚东干人后代口述,白彦虎的父亲是官府小吏,兄长白彦龙考中武举人,白彦虎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京度过的。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白彦虎被选为北京一个大区的宗教主管。后来白彦虎返回陕西家乡,咸丰十一年(1861年)参加清军。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将入陕西,清政府组织“回勇”进行围堵,后来这些回勇不遣自散,白彦虎也脱离了清军。

咸丰年间,中国陆续爆发太平军、捻军、云南回民起义,清朝军队调往南方,以至关中防务成了真空。趁清政府平定地方叛乱地方空虚之机,陕西回民发动武装起事。白彦虎参加了回军,与清军周旋转战于省城一带,参加了围攻泾阳县城和攻打西安金胜寺等战斗。

同治二年(1863年)九月,回军在咸阳苏家沟(今属咸阳市渭城区)的据点被清军占领后,白彦虎率领一部分回军经礼泉、乾州(今乾县)、邠州(今彬州市),到长武县的白吉塬,打败了清军陕西提督雷正绾部。次年,清王朝派大批清军进行围剿,回军被迫退至甘肃东部的董志塬,这时各路回军开始联合作战。

同治五年(1866年)各路回军按营地整编为十八大营,由于白彦虎作战善用伏兵,被推举为十八大营元帅之一。同治六年(1867年),乘驻陕清军主力东渡黄河追剿西捻军之机,白彦虎等率回军杀回陕西。同治八年(1869年)三月回军首领在董志塬聚会,改十八大营为四大营,白彦虎仍为元帅之一。不久,清军攻陷董志塬,白彦虎等人率五十万回民军北上宁夏金积堡,依附哲合忍耶教主马化龙,且返回陕西战场发动攻势。同治九年(1870年)冬,白彦虎率部撤至甘肃河州,后转赴西宁与清军激战,并联络当地回族、撒拉族和卡力岗藏族军队继续作战。

同治十二年(1873年)七月,白彦虎率部抵达哈密,与维吾尔族头目玉素皮联合,攻占哈密王城。八月,清军攻入回城,白彦虎掳哈密王迈哈默特之母至吐鲁番,投靠了占据新疆的外来侵略者阿古柏。与阿古柏合流后,白彦虎将所部分为两股,自率一股数千人于是年秋趋乌鲁木齐、玛纳斯;另一股在哈密为清军击败后,经布尔根河(今蒙古国境)、察罕通古(和布克赛尔东南)、科科墨顿(和布克赛尔西)、大拐和小拐(克拉玛依东南),绕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一周,最后亦至玛纳斯与白彦虎会合。冬,白彦虎为驻守附近的清军吉林、黑龙江马队击败。此后三年中,白彦虎活动于玛纳斯、乌鲁木齐一带,认为自己势单力孤,有必要联络阿古柏,遂对阿古柏有求必应。

光绪二年(1876年)春,左宗棠派刘锦棠率主力出星星峡,揭开了收复新疆之役的序幕。闰五月,清军部署于天山北路前沿阵地,归附于阿古柏的马人得踞乌鲁木齐,白彦虎踞红庙子,马明踞古牧地(今米泉县)。当清军准备大举出击时,阿古柏将怀有“异心”的马明逮往南疆,并令白彦虎移驻古牧地。清军在进袭黄田后,于六月二十八日(8月17日)再克古牧地,全歼守敌约6000人。白彦虎当时不在城中,得免一死。二十九日黎明,清军急速向乌鲁木齐推进,白彦虎、马人得等弃城向达坂方向逃跑。

当清军从东面进击的时候,署伊犁将军荣全也督率北疆原有驻军和民团围攻玛纳斯(分南、北两城),白彦虎部守将余小虎开北城东门南奔,与白彦虎合兵一处,踞南山小东沟,并派兵四处收割粮食,以充军粮。七月初十日(8月28日),刘锦棠趋小东沟,白彦虎已于前一日逃至金口峡。十一日,清军日行90里,追至金口峡,白彦虎却早逃向托克逊。其时,阿古柏亲至托克逊督战,见来奔的白彦虎等势力日蹙,对待他们非常傲慢,强迫他们剃辫易服。是冬,白彦虎受阿古柏之命,协助马人得守吐鲁番。阿古柏另派次子海古拉守托克逊,“大通哈”(意为大总管)爱伊德尔呼里守达坂,自己则退居喀喇沙尔以备策应。

光绪三年(1877年)春,刘锦棠率老湘军自乌鲁木齐攻占达坂;嵩武军与蜀军亦分别由哈密、巴里坤西进,连下七克腾木、辟展(今鄯善)及胜金口新筑土城,吐鲁番门户大开。白彦虎遂从城东向西遁走,在逃跑中烧杀抢掠,裹挟当地民众,缠回(维吾尔族)都怨声载道。白彦虎逃到喀喇沙尔后,曾参加阿古柏在这里召开的军事会议,策划如何继续负隅顽抗。但随着四月十六日(5月28日)阿古柏在库尔勒暴死,伪政权陷于分崩离析。海古拉和另一军事头目艾克木汗先后西窜,白彦虎残部则被留下驻守开都河西岸,以阻挡清军。

面临“树倒猢狲散”的形势,白彦虎自知无力抵御清军的进攻,遂抢先劫掠百姓的秋粮,并掘开都河水为屏障,以致“漫流泛滥,阔可百余里”。在撤出喀喇沙尔后,白彦虎又派部将马壮带着所掠夺的财宝,探路俄国。九月初,白彦虎逃到库车,击败当地人民的阻截,进入城内。但清军随后赶来,白彦虎等逃往拜城,城内民众闭门拒守,白彦虎力攻不下,即率余部西逃。九月底,至喀什噶尔,已是“人不满百,饥疲殊甚”,溃不成军。十一月初二日(12月6日),阿古柏的大儿子伯克胡里从和田至喀什噶尔,与白彦虎会合进攻汉城(此时何步云据喀什噶尔汉城归顺清朝),数日不下。其时,清军已分兵三路合击喀什噶尔,白彦虎遂与伯克胡里分别率残部逃入俄境,被安插在楚河边上的托克马克一带。

白彦虎逃入俄罗斯帝国境内后,其余部曾多次分道骚扰清朝,抢粮饷,劫商旅,“戕官弁,杀行客,掠台马”,肆意骚扰。俄罗斯帝国从其政治需要出发,拒绝将白彦虎引渡给清政府,并准许进入俄境的白彦虎余部5年不纳粮,20年不抽丁。光绪八年(1882年)秋,白彦虎死于托呼玛克,终年五十三岁。

轶事典故

中亚东干人中流传着“白彦虎杀嫂”的故事。白彦虎部队进入新疆之后,由于生态条件恶劣,队伍中伤病员太多,军中人心不稳,情绪低落。当白彦虎部队走到吐鲁番与乌鲁木齐之间的一个驻地时,白彦虎的亲嫂(白彦虎之兄白彦龙的妻子)在灶房做饭时大发牢骚,埋怨白彦虎不知要将他们带向何处。她一边往灶里填柴,一边发牢骚。正好白彦虎身佩宝刀走到她身后,旁边一批人为她捏了一把汗。她一见白彦虎,声更高了,白彦虎一怒之下杀了亲嫂。

传说白彦虎在宁夏时,曾侵袭蒙古阿拉善亲王的领地,并挖掘了皇姑坟(清室下嫁蒙古的格格的坟墓,也有说法是劫持了皇姑),导致他不敢像其他回军领袖那样“乞抚”,只好一直逃到境外。

网上流传白彦虎曾蓄意挖掘黄帝陵,但于史无据,可能是挖掘皇姑坟之讹传。

亲属成员

兄长:白彦龙,清朝武举人出身,后随白彦虎反清,至肃州(今甘肃酒泉)时,被清兵炮火击中身亡。

妻妾4人

儿子:子尔、里尔、哈拜尔、希迈尔、社木尔

孙子:白万喜等

影响

白彦虎开创了中亚东干人这一族群。离开新疆的白彦虎本来打算率部去阿拉伯,途中来到仅有数百人的纳伦镇,由于当时遭受到暴风雪的袭击,到达后找不着粮食,只有煮树叶、树皮吃。镇政府对不速之客的到来感到十分突然,经向上级请示后扣留了白彦虎部所携带的金银财宝和武器。白彦虎认为这里不宜久居,决定向托克马克前进,当到达纳伦河边时,却发现无桥渡河。白彦虎强行命令队伍踏冰过河,渡过河的幸存者,终于在中亚大地上得以繁衍生息,形成了今日的东干族,白彦虎被称为“东干人之父”。沙俄七河省总督下令喀喇库努斯东干村村民选举“族长”。乡民们对人选发生分歧。拥戴白彦虎者的称“亚克西”,持歧见者称“亚曼”,最后仍以白彦虎当选。

标签: 白彦虎

更多文章

  • 婉贵太妃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婉贵太妃

    婉贵妃(1717年2月1日-1807年3月10日),陈氏,陈延璋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乾隆帝妃嫔之一。乾隆帝即位前的侍妾之一,乾隆即位后初封陈常在,累晋婉妃。嘉庆帝即位后,尊封为婉贵妃。嘉庆十二年二月初二日薨,年九十二(古代虚岁),为乾隆帝后妃中最为长寿的一位。本名:陈氏别名:陈常在、

  • 样式雷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样式雷

    “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雷发达,雷金玉,雷家玺,雷家玮,雷家瑞,雷思起,雷廷昌等。宫殿、皇陵、御苑等清代重要宫廷建筑和皇家工程,几乎都出自雷式家族。样式雷可是说是赣派建筑中的瑰宝级人物,在江右大地的山水毓秀,文化浸润中,兴盛五十余雷

  • 爱新觉罗·永琏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爱新觉罗·永琏

    爱新觉罗·永琏(1730年8月9日—1738年11月23日),清高宗乾隆帝次子(嫡长子),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卒于乾隆三年(1738年),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福晋)。乾隆元年(1736年)被秘立为皇太子。其名为皇祖清世宗雍正帝所赐,隐示承宗器之意。由于清朝入关后四位皇帝均为庶出

  • 孙嘉淦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孙嘉淦

    孙嘉淦(1683年-1753年),字锡公,又字懿斋,号静轩,山西兴县人,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敢言直谏而出名。孙嘉淦幼年时期家境贫寒,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孙嘉淦考中进士,自此踏入仕途。初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等小官,此后历任国子监司业、顺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

  • 张蜀锦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蜀锦

    张蜀锦(1841~?),字号不详,直隶广平(今河北广平县东孟固村)人。清咸丰戊午(1858)科武举人。同治四年(1865)乙丑科武进士第一人(会元、状元)。本名:张蜀锦所处时代:清朝出生地:直隶广平出生日期:1841年籍贯:直隶广平(今河北广平县东孟固村)官职:建威将军

  • 武训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训

    武训(1838年—1896年),男,原无名,名“训”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字蒙正,自号义学症,谥号义学正。山东省堂邑县(今冠县柳林镇)武庄人。武训先生是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享誉中外的平民教育家、慈善家,行乞三十八年,建起三处义学,教育了无数穷家子弟,是中国历史上以乞丐身份被载入正史的唯一

  • 尼堪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尼堪

    爱新觉罗·尼堪(1610年—1653年),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孙、广略贝勒爱新觉罗·褚英的第三子,清初理政三王之一。崇德元年(1636年),封固山贝子。顺治元年(1644年),尼堪以战功进多罗贝勒。破李自成,平陕西,安抚河南,灭南明弘光政权,诛张献忠,定四川,讨伐叛将姜瓖,功劳卓

  • 范文程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范文程

    范文程(1597年—1666年),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今沈阳)人。清朝初期政治家、谋略家。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万历四十六年(16

  • 秦大士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大士

    秦大士,汉族,1715年出生,字鲁一,又字鉴泉,号磵泉,又号秋田老人,江宁(今南京)人,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状元,官至侍读学士。名儒硕德,名重一时,诗、书、画称三绝。书法直逼欧、柳,又工篆、隶。1777年逝世。本名:秦大士别称:秋田老人字号:字鲁一,又字鉴泉号泉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

  • 洪宣娇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洪宣娇

    洪宣娇,广东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人。原名杨云娇,洪秀全因其为“天父”之女,认为妹,改名洪宣娇,萧朝贵之妻,生卒年不详。在太平天国的创建及成长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是洪秀全和萧朝贵的得力助手。据野史记载,她还参与了天京事变。她是中国历史上众多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中文名:杨云娇别名:洪宣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