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周海婴

周海婴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396 更新时间:2023/12/28 9:06:22

周海婴(1929年9月27日—2011年4月7日,享年81岁),男,浙江绍兴人,周树人(鲁迅)和许广平仅有的1个儿子。1952至1960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无线电专业。1960年起在国家广电总局工作。原国家广电总局副部级干部,无线电专家,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另任上海鲁迅化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鲁迅纪念馆、绍兴鲁迅纪念馆、厦门鲁迅纪念馆名誉馆长,北京鲁迅中学、绍兴鲁迅中学名誉校长,中国鲁迅研究室、上海鲁迅纪念馆顾问,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CRSA)顾问等。2011年4月7日凌晨,周海婴在北京逝世。遗体告别仪式于4月11日举行。

基本资料

中文名:周海婴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29年9月27日

逝世日期:2011年4月7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物理系

主要成就:中国鲁迅研究会名誉会长

北京鲁迅纪念馆、绍兴鲁迅纪念馆、厦门鲁迅纪念馆名誉馆长

代表作品:《我与鲁迅七十年》《鲁迅家庭大相簿》

语言:吴语

籍贯:浙江绍兴

父:周树人(鲁迅)

母:许广平

子:周令飞

个人生平

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9月。在他将出世时,一度出现难产的迹象。当医生为此征求鲁迅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鲁迅不假思索地说:“留大人。”令人惊喜的是母子平安

也许鲁迅认为这孩子是意外的收获,为了孩子的坚强,他对新生命倾注了异乎寻常的爱。海婴这个名字,鲁迅取自上海出生的婴儿这一意思。他对海婴的教育完全按照他于1919年写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尽量创造机会让海婴自由地成长,希望海婴成为一个“敢说、敢笑、敢骂、敢打”的人。

1948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

1952年至1960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无线电专业。

195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无线电专家,是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鲁迅病重、逝世的那一年,周海婴年仅8岁。坎坷的经历、特殊的家庭背景,使他待人处事格外小心谨慎。他回忆在北大物理系读书时,同学可以打桥牌、跳交谊舞,他出于好奇,偶尔走去观看,就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什么“鲁迅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只知道打牌跳舞”。

周海婴承认,对名与利想得不多,看得很淡,只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普通人。小时候,父母就教导他不能以名人的孩子自居。周海婴夫人马新云回忆说,1945年她家搬到上海霞飞坊62号,与住在64号的周海婴是邻居。弄堂里的孩子们常在一起玩耍,大家并不在意周海婴是鲁迅的儿子,周海婴也从不刻意去摆架子,孩子们彼此平等、感情融洽。

周海婴语气平和地插话说:“父母对我的蒙教育是顺其自然,从不强迫,不硬逼。”鲁迅曾在遗嘱中表示,“希望后代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海婴小时候,很喜欢一种叫积铁(也叫小小设计师)的玩具,这是一盒用各种金属零件组成的玩具,他用这些零件学会了组装小火车、起重机,装好了再拆,鲁迅总在一旁予以鼓励。鲁迅去世后,家境曾一度困难,但周海婴热爱技术的兴趣不减,他用储蓄多年的压岁钱交纳学费,报考南洋无线电夜校。1952年考进北大物理系,从此走上严谨的科研道路,开始了默默无闻、淡泊名利的生涯。

周海婴表示,不愿在鲁迅的光环下生活,也从不向外人炫耀自己是谁的后代;他反对靠父母的余荫生活,虚度人生;强调靠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成绩,去赢得社会的承认。

向亲友赠送《许广平》纪念册

为了照顾母亲许广平,1950年周海婴夫妇调到北京工作。马新云回忆与婆婆相处18年的日子,颇觉许广平待人和蔼,没有架子,婆媳相处感情融洽。去年底出版了《许广平》纪念册,其中收集了许广平生前未有结集出版的文稿和亲朋好友的怀念文章。“文革”初期的1968年,许广平突然心脏病发作,很不情愿地辞世了。周海婴说,“今天我们将这本集子送给那些和母亲有缘的人,就是要和大家一起轻轻地呼唤一下母亲的名字,告诉她:我们怀念您!”

1949年以后,许广平、周海婴母子将鲁迅的遗物、手稿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周海婴指着客厅墙壁上用镜框镶嵌的鲁迅手迹对我说,“这是仅存的两幅,而右边那幅诗句中辕字的一撇因着墨过浓写坏了。当时父亲想丢掉,母亲却收了起来。”他说:“父亲从不在意自己的手迹,而许多手稿都是母亲背着他偷偷地来的。有的甚至是从纸篓里发现后藏起来的。”

在周海婴尚未懂事时,鲁迅曾将他与许广平传达爱意、遥寄思念的《两地书》重新工整手抄一遍送给年幼的周海婴。今年适逢鲁迅逝世60周年,周海婴把珍藏多年的鲁迅手迹交给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

周海婴夫妇每年都要去上海为父亲扫墓。1996年10月,上海举行鲁迅逝世60周年的纪念活动,周海婴被邀请参加,他强调要重实效来纪念鲁迅。

周海婴从台湾探亲归来,向记者透露了许多人们广泛感兴趣的话题,包括他的儿子周令飞的近况……

年初,周海婴(已退休)和夫人马新云从台湾探亲回来。

周海婴正用家中的业余电台与海外业余电台爱好者通话。他家客厅里的陈设大都与鲁迅有关,室中的显著位置还有一尊鲁迅沉思的半身塑像。

1994年底他以大陆广电部专家身份,参加在台湾举办的无线电台国际学术讨论会。此次探亲,是他的第二次台湾之行。去年,台湾放宽了大陆直系亲属前往探亲的政策,6月,在台湾的儿子周令飞替父母向当局提出探亲申请。当时只是批准周令飞的母亲(中学教员、现已退休)马新云入台,几经波折,周海婴夫妇才得以双双赴台探亲。周海婴说:7月12日我们抵台的那天,台湾有关方面派专人拿着牌子在关口迎候,引导我们从优待通道顺利入关。

关于周令飞接待双亲前往探访的心情,周海婴转述儿子的话说,“父母为我操劳了几十年,十几年前又因我出走台湾的风波备受牵连,我欠他们太多了!此次能和父母在台北相聚,是15年来的第一次,机会实在难得。”

周令飞是周海婴的长子,1982年在日本留学时结识了台湾女子张纯华,并随她赴台结婚、定居,一时间成为轰动海内外的新闻。周海婴受鲁迅思想教育的影响对孩子一向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婚姻无门户之见,也是由孩子自主决定。因此,当坠入爱河的周令飞决定赴台,周海婴是予以理解和接受的。周海婴说,1982年令飞在台湾结婚,他就准备赴台参加婚礼,北京方面当时有侨办主任廖承志担保,无奈过不了入台这一关。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自去年7月中旬抵台至今年1月回京,周海婴夫妇在台北儿子的家住了半年时间。他们不接触传媒、不参加任何活动,闭门谢客,用周海婴的话讲,是“全身心地放松、休息”,与儿孙们共享难得的相聚。闲暇之余,周海婴只拜访了鲁迅生前好友台静农的后代和知名作家李敖。周令飞夫妇每天忙于公司事务,只有节假日才能陪伴父母游览风景名胜。

家庭情况

前排左起:小女周宁、长媳张纯华、妻子马新云、小孙子周景轩、周海婴、二媳吴彬、三媳车晓林

后排左起:女婿田中正道、长子周令飞、双胞胎外孙女田中华莲和田中悠树、长孙女婿施为元、长孙女周景欣、小孙女周景文、次子周亦斐、三子周令一

夫人马新云

1945年她家搬到上海霞飞坊62号,与住在64号的周海婴是邻居,并经常在一块玩耍。婚后有长子周令飞(定居台湾),次子周亦斐、三子周令一,小女周宁。周海婴夫妇共育有四个子女:

长子周令飞,从事大众传播工作;

次子周亦斐,在私营公司工作;

三子周令一,在日本广播学会北京办事机构担任摄像;

女儿周宁,远嫁日本。女婿田中正道,双胞胎外孙女田中华莲和田中悠树。

长子周令飞

社会工作者、国际大型文化活动制作人,1953年生于北京,1969年北京景山学校毕业,1980年出国深造,赴日本富士电视台进修电子媒体。周令飞在日本读书期间,结识了班上一位台湾来的女同学张纯华,竟产生了爱情。上世纪80年初期,他为爱情赴台定居,顶着重重压力,只为做个台湾女婿,曾经一度沸沸扬扬。关于他后来在台湾的生活也时常为人们关心。

周令飞现为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的主任。鲁迅文化发展中心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由鲁迅家属自行成立的一个社团组织,以“继承保护鲁迅文化遗产,弘扬鲁迅思想精神,发展鲁迅先进文化、促进社会文明发展”为宗旨。

周令飞的夫人和子女仍在台湾。他表示,他现在已经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宣传鲁迅、弘扬鲁迅精神的方向上来,并且会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对他来说,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他打算长期留在大陆,完成自己的心愿。

孙女儿周景欣台湾热门综艺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在2006年节目中评选“名门千金”,22岁的周景欣出镜,透露“我的曾祖父是鲁迅”!事后,节目片段、相片在网上热传。短短一个月,她的网络相簿已有过百万网民浏览,在学校甚至有同学问她要签名。这名美少女坦言,对鲁迅不熟悉,有机会的话想进娱乐圈发展。

周景欣身高1.61米,就读于淡江大学资讯传播系,眉宇间透着曾祖父鲁迅的英气。身为名人之后,不少网民对周景欣的生活很有兴趣。周景欣表示她在台北长大,父母工作很忙,从小都由菲佣带大。她自言生活不是十分富裕,并表示和其他同学一样,在课余时要到餐厅打工挣零用钱。周令飞表示,女儿参加综艺节目一事,他们会尊重和支持。

周海婴有了两个活泼可爱的孙女,长孙女11岁,幼孙女9岁。谈到这两个孙女,周海婴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他说,她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也很懂事,姊妹俩从学习到生活总是自己管理,很少要父母操心。在台湾,小学生就学着写报告。她们曾背着相机,由老师带领到故宫博物馆参观,事后竟能交出一份“图文并茂”的报告。

问及孙女对她们的太爷爷鲁迅知道多少,周海婴说,在台北家中的客厅里,挂着一幅鲁迅的油画像,她们对太爷爷是尊敬和理解的。学校老师曾出了一道作文题《尊敬的伟人》让她们思考。大孙女开始想写太爷爷鲁迅,终因了解不多,改写了另外的名人。据周海婴介绍,在台北仅四家书店公开出售鲁迅的著作,台湾民众对鲁迅作品的了解是有限的。

说话间,周海婴的夫人马新云打开一盒橄榄请我品尝,说是从台湾带来的。马新云介绍说,台湾朋友非常热情,左邻右舍看见他们都主动上前打招呼,还向他们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各种小吃。她特别夸赞台湾的儿媳是一位旧传统与新思潮兼而有之的贤慧女子,极尽孝心。

个人检讨

“检讨一下,我也买盗版书。”全国政协委员周海婴在政协大会上说。2007年3月7日,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举行界别联组讨论。新闻出版总署署长龙新民等参加新闻出版组分组讨论,听取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

在几位委员相继发言后,周海婴开始发言,话题从“于丹现象”说起。周海婴认为,以前的“追星”都是追歌星、球星,而现在于丹签名售书成了一道风景,有的读者甚至在旅馆外站一个晚上,就是要看她一面,看不到就哭。

“他们怎么会有这么深的感情?”曾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的桂晓风委员插话说:“她一次可签上万册。”“谁是于丹的追星族?”周海婴委员环顾会场,“这说明广大群众、老老少少都是有求知欲的,是追求知识的。”周海婴说,“于丹现象”和“易中天现象”都说明——不是书卖不动,不是大家不看书、不买书。“那是因为很多书没有贴近老百姓,没有眼睛朝下。”

他指出,在相声领域也存在这一现象,很多人都说相声没落了,被小品替代了,但是突然冒出一个“郭德纲现象”。有人受不了,指责郭德纲“俗”:“人家俗,老百姓喜欢。你倒是俗俗看?”由“于丹现象”联想到反复治理的书籍盗版问题,周海婴诚恳地向在场的数十位委员“检讨”:“有关部门花了很大力气反盗版,并且要大家提高觉悟,不要去买盗版书。但是我检讨一下,我也买盗版书。

一本书五六块钱,想了解一下,就买一本翻翻,看完再当废纸卖掉。”现在一本书动不动三四十块钱——书价虚高,使许多老百姓不得不去买盗版书。

自称“也是出版同仁”的周海婴质问:“书价为什么总是定得这么高?”周海婴建议从广大读者角度出发推广普及本和“廉价书”,将虚高的书价降下来,使更多的人享受到知识的阳光。

人物观点

周海婴认为:“政府应该号召全社会形成看书读书的风气,而且读书应该做到‘摆’、‘看’、‘读’、‘存’。”面对当代社会人们重信息轻读书的现状,周海婴非常忧心。他认为,在信息社会也必须重视读书,好好读书。“我同意也希望大家从网上、从手机上查找一些资料信息,可是读书也是非常重要的。回顾过去,很多有名的文学家、科学家,读书都非常严谨。”

关于读书的境界和读书的方法,周海婴有自己地观点,读书的“看”和“读”是有区别的。“看”就是浏览,看过去就算了,“读”却是看一遍不够,回味的时候可以拿来再看。读书的时候可以在书上加一些批注,写一些心得,保存起来,学以致用。他说,读好书应该有“摆”、“看”、“读”、“存”四个字贯穿始末。“摆”是把书“装饰”在书架上,“看”是浏览,“读”是吸取书中的养分,“存”-是把这些书放在书店里,让读者有机会买得到读的到。

有文艺界委员提出,每次金融危机都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契机,周海婴赞同这种说法。文化的繁荣发展要靠整个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他建议,话剧、戏剧以及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票价应该适当降低,让老百姓能够接受更多的文化艺术熏陶。

周海婴认为,方言也是文化的一种,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语言,应该把各地的方言保持下去。他建议各地广播电台添加方言节目,并且保持下去。

周海婴建议:当下随着摄影活动的广泛普及,通过摄影来教育青少年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现在很多青少年迷恋电子游戏,这已成为社会一个关注点。希望各种摄影展能带动青少年从游戏中脱离出来,拿起照相机去摄影。周海婴认为,让他们用眼睛、相机定格社会,发现社会本真,帮助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这或许是摄影的一个新功能。

周海婴认为:现在的青少年写作真心话太少,‘假、大、空’太多,匠气太重。全国有数家鲁迅中学,周海婴经常到青少年中走走,对他们的写作现状有所了解。他认为:学生写作有问题,和阅读有问题密切相关。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学生舍弃了经典文学这一类的‘闲书’,而把注意力集中于‘某某考试作文攻略’。青少年还应多用眼睛看社会,多体验生活,但凡成就卓著的文学家,他们的眼睛都是关注社会的。

人物评价

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获悉周海婴去世的消息说:“鲁迅之子是一个很重的头衔,但他承担得起。”并对此感到十分遗憾。

“作为鲁迅的儿子,他的一举一动不免受到关注”。赵丽宏感到周海婴先生是一个正直、有智慧、有修养的人,也是一个老派的知识分子。外界对他的争议,有时候是出于一种不了解,或者对伟人之子的过度关注。”赵丽宏:他对于和父亲有关的,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小事,他也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精力和心血。

摄影评论家刘铁生说,周海婴摄影作品不仅记录了鲁迅的挚友、周氏家族,还以平民真实的视角记录了大量底层的人,这与鲁迅的精神一脉相承,“因为他是鲁迅的儿子,心灵深处有着和父辈一样的关注”。如拍摄过大量具有非凡历史与人文价值的纪实摄影,包括《文学家巴金》《胡风家属》等文学家系列;记录解放前上海难民生活的《难民》系列;还有亲情作品系列《母亲许广平在外滩》《三叔周建人》《周家“老台门”》等。

逝世信息

2011年4月7日凌晨5时36分,周海婴在北京医院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1岁。广电总局紧急筹备治丧委员会。因为是鲁迅的儿子,周海婴理解和享受父亲身上的坚韧、刚毅和慈祥的时间是那么的短暂,“我小时候,一直到中学,都尽量不用周海婴这个名字。因为觉得大家总是把我想成他们所希望的一个周海婴形象。在众人眼中,周海婴应该文笔很好,或者认为周海婴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这个塑造对我来说是非常难受的。”小时候,周海婴就喜欢无线电技术,常常在家玩业余电台。这个嗜好最终支撑他长大后走上了无线电研究之路。而他作为一位摄影师的身份也一直鲜有人知。从10岁起拿起相机摄影至今70年来,周海婴拍摄了数万张照片,其中不乏珍贵的重要历史瞬间。周海婴生前承认,对名与利想得不多,看得很淡,只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普通人。小时候,父母就教导他不能以名人的孩子自居。周海婴夫人马新云回忆说,1945年她家搬到上海霞飞坊62号,与住在64号的周海婴是邻居。弄堂里的孩子们常在一起玩耍,大家并不在意周海婴是鲁迅的儿子,周海婴也从不刻意去摆架子,孩子们彼此平等、感情融洽。沈阳收藏家深切缅怀得知周海婴逝世的消息,沈阳收藏家詹洪阁感触特别深,他说,自己与周海婴有过一次难忘的交往,那是2007年7月在锦州凌海出席萧军诞辰一百年纪念大会。交谈之际詹洪阁赠送给周海婴其父鲁迅的两件早期史料,令周海婴十分高兴。詹洪阁表示,去年9月25日是鲁迅130周年诞辰纪念日,本来他计划办一个鲁迅文学作品资料展,欲请周海婴为展览题词,没想到竟成了一个难以弥补的遗憾。

标签: 周海婴

更多文章

  • 蒋英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蒋英

    蒋英(1919.9.7~2012.02.05),浙江海宁人,女声乐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教研室主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女声乐教育家和女高音歌唱家,蒋百里的三女儿,钱学森夫人。2012年2月5日上午11时,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93岁。中文名:蒋英外文名:JiangYing国籍

  • 汪道涵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汪道涵

    汪道涵(1915.3.27-2005.12.24),原名汪导淮,安徽嘉山县(今明光市)人,曾先后就读于交通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同盟会元老汪雨相之子,中共党员。曾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市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中顾委委员等重要职务。1937年汪道涵

  • 孟小冬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孟小冬

    孟小冬(1907年-1977年),女,北平宛平(今北京)人,梨园世家出身,是早年京剧优秀的女老生,人称“冬皇”。是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她的扮相威武、神气,唱腔端严厚重,坤生略无雌声。孟小冬一生坎坷,1977年在台湾去世。中文名:孟小冬别名:孟令晖、冬皇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

  • 李克农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克农

    李克农(1899.9.15~1962.2.9),汉族,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红军工作部部长;参加长征后,任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抗战时,在国民党统治区协助周恩来、叶剑英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社

  • 萧何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萧何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

  • 穆铁柱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穆铁柱

    穆铁柱(1949年6月1日——2008年9月14日),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前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原中国国家篮球队主力中锋。1988年退役,2000年5月从八一体工大队正式退休,后在北京养病,2008年9月14日因心脏病逝世于北京。身高2.28米的穆铁柱于1972年加入济南军区篮球队,1973年

  • 罗京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罗京

    罗京(1961年5月29日-2009年6月5日),1961年5月29日生于北京市朝阳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内地节目主持人。1979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1983年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主持《新闻联播》节目。与赵忠祥、宋世雄并称“播音三巨头”。2008年7月被确诊为淋巴癌,并暂停工作入院接受治

  • 张清安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清安

    张清安,汉人,四川省巴中县(今巴中市巴州区)人1982年在大巴山称正皇帝,刻“玉玺”,以皇清为年号,设“后宫”,以廖桂堂为副皇帝,“分封”“丞相,文武百官”,聚集五十多个有影响力的人,定都巴中县,把巴中川剧团大楼当皇宫,误以为离世已有七年的蒋介石还在世,写好了准备寄到台湾的册封蒋介石为“威国王”的“

  • 梁羽生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梁羽生

    梁羽生(1924.3.22~2009.1.22),原名陈文统,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梁羽生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提出“

  • 刘禅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禅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孝怀皇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于蜀汉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