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李鼎铭

李鼎铭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772 更新时间:2023/12/7 2:02:59

李鼎铭,出身农家,曾从事教育事业十余年,并开办医馆,治病救人,群众颇多赞誉。1941年夏,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先后当选米脂县参议会议长、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边区政府副主席。同年,在边区参议会二届会上提出“精兵简政”议案,受大多数议员尤其是毛泽东的大力支持。1941年底,他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不久,举家迁住延安,与毛泽东、徐特立、林伯渠、谢觉哉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47年12月11日,李鼎铭因患脑溢血症在米脂县杨家沟不幸逝世。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鼎铭

别名:李丰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米脂桃镇桃花峁

出生日期:1881年

逝世日期:1947年

职业:从事教育事业、中医

主要成就:教育事业,开办医馆

提出“精兵简政”方案

代表作品:《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与民族传统概念》

人物生平

李鼎铭(1881~1947)原名丰功。陕西米脂人。幼年家贫,无力延师。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寄住舅父家中就读,学习经史子集,兼习医学。二十九年(1903)赴绥德州应考,取为廪生。次年,回乡教私塾,宣统二年(1910)在绥德中学堂任教。

辛亥革命后,他拥护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在当地提倡放足、剪发、禁赌、破除迷信和兴办学校。1913年任米脂县东区区长期间,利用临水寺庙宇开办米脂县第一所国民小学,并兼任校长。1916年受聘于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担任国文、数学教员。

1918年返乡行医,并和当地群众在桃镇创办国民高等小学,担任校长。1923年,李担任榆林道尹公署顾问、科长等职。

1926年因病返故里,一面行医,一面为地方公益事业服务。尽管经济拮据,但多次拒绝了杨家沟大地主马醒民等要他做总管家的邀请。他为人公正,主持正义,因而在当地群众中颇有影响。在国民党反革命派对陕北革命根据地多次进行“围剿”期间,李曾一度被利用担任米脂东区“肃反”委员会主任。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由于中共政策的影响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加上他的学生、共产党员郭洪涛、艾楚南、张汉武、曹力如等的争取,以及他早年参加革命的二儿子李力果的说服,使他的思想有了较大的转变。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逐步接受中共的领导,拥护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政治主张,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1941年,陕甘宁边区为了加强根据地民主政权的建设,实行“三三制”,开展普选运动,李鼎铭代表开明绅士被选为米脂县参议会议长,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参议员、副议长。

是年冬,在边区第二届一次参议会上,他又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他在就职演说中,对自己的思想作了诚恳的自我解剖。就在这次会议上,他联络姬伯雄等十名参议员,提出了《政府应彻底计划经济,实行精兵简政主义,避免入不敷出、经济紊乱之现象案》。

毛泽东对这个提案十分重视,当即写了批语:“这个办法很好,恰恰是改造我们的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在毛泽东的支持下,经过议员们充分讨论,最后通过了精兵简政的决议。精兵简政政策不但在陕甘宁边区实行,还推广到敌后各个抗日根据地,对战胜困难,提高工作效率起了积极作用。

1942年至1943年,李还根据陕北的地理、气候特点,提出了精耕细作,多种洋芋,推广养蚕,移民开荒等发展生产的措施。

李真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42年7月,他在接见晋西北绅士参观团时说:“共产党是进步的政党,余今年虽六十,但已决心和共产党患难与共,休戚相关。……从共产党此次整顿三风中,可以看出共产党已切切实实在与党外人士合作,对此我更深信不疑。”

1943年1月,他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发言及同年7月在《七七专刊》上发表的文章,都热情赞扬中共开展的整风运动。

1943年11月,李在陕甘宁边区召开的劳动英雄代表大会闭幕式讲话中,满腔热情地赞扬八路军,说:“这样的军队,我是没有见过的。所以我们要尽心尽力地拥护军队。”

1944年,看到边区部队在生产节约上取得巨大的成绩时,他兴奋地对记者说:“几千年来,国家养的兵,都是穿老百姓吃老百姓的,惟独我们八路军,除了打仗以外,还进行生产,自给自足,并帮助人民春耕夏耘秋收。这是天下少有的。”这年12月,在陕甘宁边区二届二次参议会上,他作了关于《文教工作的方向》的专题发言,对边区消灭文盲、培养知识分子、普及卫生常识等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改进意见。李对全国政局的变化十分关心。每当时局逆转或胜利,他常发表文章或谈话。当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时,他愤慨地指出:“反共就是反对三民主义”,“进攻边区就是破坏团结抗战”。他还发表了《驳斥关于我被“撤职”的谣言》一文,揭穿了国民党顽固派妄图挑拨离间、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伎俩。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企图发动全面内战,中国面临两个命运、两种前途大决战的历史关头。李坚定地站在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一边,坚决反对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

1946年4月,他在边区三届一次参议会上作的《关于选举工作报告》中,斥责蒋介石指友为敌、发动内战、欺骗煽动国统区人民参加反苏反共反人民游行的卑劣行径,号召民主人士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和平民主而斗争。这次会上,李继续当选为边区政府副主席。

1947年春,蒋介石、胡宗南大举进犯陕甘宁边区,他随边区政府转战陕北。同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他极表赞同,说:“共产党发动群众彻底平分土地,审查干部和党员,这两项政策伟大极了。有了这两项政策,它将保证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必然成功。”

1947年12月11日,他在陕甘宁边区政府临时驻地绥德县义合镇突患脑溢血病故。边区政府举行了追悼会。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陕甘宁边区政府都送了挽词。陕甘宁边区政府根据李鼎铭家乡群众要求,决定将米脂县桃镇小学命名为“鼎铭学校”,以资纪念。

李遍览经史子集,通晓多门自然科学,曾撰写《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与民族传统概论》一书(1998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为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他的著作还有《北方民族历史教科书》。

与毛泽东的深厚友谊

1941年,李鼎铭当选为边区政府副主席之后,便单身食宿在政府机关,专心致志,忙于政务。1941年年底,旧历年关到了,李鼎铭决定返里探亲搬家。毛泽东闻讯,特派出爱国华侨送给他的那辆福特牌高级轿车送李副主席荣归故里。当时在边区,能享受这等殊荣的也只有李鼎铭一人。

李鼎铭在家乡米脂停留两个月,总是精神焕发、热情洋溢地同当地士绅畅谈共产党实行三三制的真谛和决心,以及延安各方面的印象,解释疑虑,纵论国是,深得当地绅士们的拥护和称赞。当李鼎铭携带家眷返回延安时,毛泽东又派专车接他到杨家岭,热情地把他迎进窑洞,问他搬家情况。他告诉毛泽东,已把全部家产献给边区政府了。毛泽东说,留一点吧。李鼎铭口气坚决地说:一点也不留。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地说:“你真是开明人士!”。

从此之后,毛泽东和李鼎铭交往更加密切。李鼎铭每次到杨家岭,毛泽东工作无论怎样忙也都要接待、交谈。毛泽东还经常到边区政府看望李鼎铭,总是恭敬地称他为“李老先生”。

纪念

为了纪念李鼎铭先生,中央电视台、沈阳军区曾摄制《毛泽东与李鼎铭》电视专题片,记述了他在陕甘宁边区出任副主席与毛泽东的密切交往、深情厚谊。米脂县委、县政府建立了李鼎铭纪念馆。2001年,陕西社会科学院专门成立了“李鼎铭研究会”,先后在延安、米脂、西安召开专门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对先生一生的思想进行研究,并出版《李鼎铭与陕甘宁边区》《李鼎铭哲学思想研究》。2004年,中央统战部、陕西省统战部、延安市统战部出版《延安——中国的统一战线》,有专门章节论述李鼎铭先生在统一战线中的不朽功勋。

2018年由陕西省档案局出品,西部电影集团导演何志铭历时四载拍摄制作的大型纪录片《李鼎铭先生》,2018年7月16日起在西安电视台一套重磅播出,随后将在西安电视台多个频道反复重播。

此片采用难度极高的历史再现手法,讲述了先生从清末到民国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时代的光辉动人的事迹,以及在民族危亡的年代提出“精兵简政”等多方面,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特别是他的故事关乎于当代中国。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有血有肉有生动鲜活地陕西人物。

陵墓与故居

李鼎铭陵园与故居位于米脂县城东20公里的桃镇村。陵园是周恩来总理批准于1959年修建,它将陕北传统的墓建和现代陵园建筑巧妙融为一体,设计工巧,修造精湛,登山瞻仰,引人肃立。庄严雄伟的塔型纪念碑上镌刻有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和西北局题赠的挽词。李鼎铭故居坐落在陵园下的黄土坡上,是5孔典型的陕北窑洞,辟为李鼎铭纪念馆。这里环境清新自然,天籁独具,与李鼎铭先生慎思博学的人格融通。陵园与故居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标签: 李鼎铭

更多文章

  • 徐特立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徐特立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他是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

  • 邹韬奋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邹韬奋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近代中国著名记者和出版家。江西余江县潢溪乡渡口村委会沙塘村人。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九·一

  • 林楚麒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林楚麒

    林楚麒,香港演员,在香港第四届《新秀歌唱》中脱颖而出,曾在1987年的“东京音乐节”上获奖。林楚麒曾是黄家驹的女友,因某些原因分手。1993年,黄家驹逝世后,林楚麒参加其葬礼。中文名:林楚麒外文名:Gina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香港代表作品:情浓出道节目:第四届《新秀歌唱》地区:香港性别:女参与

  • 邓绍昌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邓绍昌

    邓绍昌,邓小平和邓垦之父,四川广安牌坊村人,字文明,生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毕业于成都政法学校,受到一些新式教育。在广安县协兴乡教了几年书之后,当上了乡团总。当时,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正在四川兴起,他加入了以反洋教、保路为宗旨的盛行于四川的民间帮会“袍哥会”(哥老会)”,成为协兴码头哥老会的

  • 钱穆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钱穆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享年95岁),男,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江苏无锡人,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

  • 李淑贤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淑贤

    李淑贤(约1925年--1997年6月9日),是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第五任、也就是最后一任妻子。1962年,年仅37岁的她经人民出版社编辑沙曾熙介绍认识了溥仪,她那时还是一名护士。在这之前,李淑贤有过两次婚姻。溥仪那时很想再婚,于是,两人结成姻缘。两人婚后恩爱有加,彼此呵护,是一对恩爱的夫妻。19

  • 洪承畴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洪承畴

    洪承畴(1593.10.16—1665.04.03),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成为清朝汉人大学士。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随清军入关。抵京后以太子

  • 王宁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宁

    王宁(1923.04~2013.08.26),男,原名许高科,1923年4月出生于山西省襄陵县(今山西襄汾)。中国共产党党员,原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主任,党的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代表。曾任冀察热辽二十二、十九专署公安处处长,北平市公安局局长办公室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华

  • 杨得志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杨得志

    杨得志(1911.1.3—1994.10.25),湖南株洲人。1928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班长、排长、连长,第四十五师管理科科长、九十三团团长,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团长、副师长,第二师师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

  • 陈明仁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陈明仁

    陈明仁(1903—1974),湖南省醴陵市洪源乡洪源村(今南桥镇洪源村)陈家岭人。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国民革命军少将旅长、中将师长、军长、兵团司令官、湖南省政府代主席等职。1949年8月4日率部在长沙起义,后任第二十一兵团司令员、湖南省临时政府主席、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