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罗钦顺

罗钦顺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38 更新时间:2024/1/22 9:51:44

罗钦顺(1465—1547),字允升,号整庵,泰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上模乡上模村)人。著名哲学家,明代“气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弘治六年(1493)进士科探花,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后辞官,隐居乡里专心研究理学。在明中期,罗钦顺是可以和王阳明分庭抗礼的大学者,时称“江右大儒”。著有《困知记》、《整庵存稿》、《整庵续稿》。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卒于家,年八十三,赠太子太保,谥文庄。

基本资料

中文名:罗钦顺

别名:整庵

国籍:中国明朝

出生地:江西泰和

出生日期:1465年

逝世日期:1547年

职业:哲学家

主要成就:改造程朱理学

创建”气学”

代表作品:哲学著作《困知记》

注音:ㄌㄨㄛˊㄑㄧㄣㄕㄨㄣˋ

人物简介

罗钦顺(1465-1547),字允升,号整庵,泰和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编修,迁南京国子监司业。正德中,因乞终养,刘瑾怒,乃夺职为民。瑾被杀,复官,累迁至吏部右侍郎。世宗即位,转左侍郎,前后命摄尚书事。嘉靖元年(1522)四月迁南京吏部尚书,嘉靖二年三月改礼部尚书。不久丁忧归里。时“大礼”议起,张璁、桂萼以片纸骤贵,秉政树党,屏逐正人,他耻与同列,故于嘉靖六年二月服除复原官,五月迁吏部尚书,皆辞不就。同年七月初六日世宗许其致仕,有司给禄米如制。里居二十余年,潜心格物致知之学,专力于穷理、存心、知性。当时王守仁以心学立教,大江南北翕然从之。他不以为然,尝与守仁往返探究致知与格物的关系。他认为,“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嘉靖二十六年(1547)四月二十四日卒,年八十三。赠太子太保,谥文庄。有《困知记》、《整庵存稿》。

罗钦顺历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太常卿、吏部右侍郎、吏部尚书等职。早年信禅,后悟其空,“释氏之学,大抵有见于心,无见于性,故其为教,始则欲人尽离诸象,而求其所谓空,空即虚也”(《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中一》)。专攻程朱理学,认为“理即是气之理”,“理须就气上认取,然认气为理便不是”《困知记》续卷上)。与朱熹“理生气”论相异,黄宗羲称“先生(指罗钦顺)之论理气,最为精确”,然其“言心性则与朱子同,故不能自一其说耳”(《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中一》)。反对王学“心即理”、“致良知”之说:“岂可谓心即理,而以穷理为穷此心哉”(同上)。力主程朱格物工夫,“欲见得此理分明,非用程朱格物工夫不可……所贵夫格物者,正要见得天人物我原是一理,故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困知记·附录》)。其教育要旨乃归于理学教育纲领“穷天理,灭人欲”,认为当去者不去,当存者必不能存,人欲肆而天理灭矣。著有《困知记》、《整庵存稿》等。

人物生平

罗钦顺弘治五年(1492)乡试第一(解元),次年会试,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该科共举进士298人。

罗钦顺出身仕宦门第,自幼聪颖尚学,高中探花后,初授翰林编修,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与国子监祭酒章懋倡导求真务实的学风。不久,奉亲归里,因罗钦顺为人正直,请假养亲时,触怒宦官刘瑾,被削职为民。刘瑾被诛后,恢复官职,迁南京太常少卿,再迁南京吏部右侍郎,入为吏部左侍郎。世宗即位,嘉靖元年(1522年)命摄尚书事,迁南京吏部尚书,省亲乞归。又改礼部尚书,刚好奔丧在家没有赴任,再起礼部尚书,辞不就职,又改吏部尚书,又辞不赴任,朝廷下诏敦促。嘉靖六年(1527年),他再辞获准。

罗钦顺为官时,严于职守,勤于政事。曾受到孝宗、武宗的赏识和百姓的爱戴,但却遭到权贵张聪、桂萼的忌恨。他们在政治上培植私党,排斥异己,正直的人得不到任用。罗钦顺总感到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他本想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为国为民多做点事情,可朝廷腐败,宦官篡权乱政,权贵为非作歹。罗钦顺耻与之同朝做官,便辞职返乡。他回家后,很少和人来往,杜绝门徒,一人独居。澹泊自持,不为世累。居家二十余年,脚不入城市,每天早起穿戴整齐,即到学古楼看书,专心致志研究哲学。有《学古楼》诗一首咏其事。诗曰:“屈指今年四十五,一事无成心独苦”。“家住西冈地颇幽。门前屋后多平畴。一溪流水去无路,四面青山来入楼。楼名学古浪标榜。古人实学今谁讲,旦暮春秋奉起居,时时静坐聊存养。此心存久还自灵,中和无物如有形。”“平生漫抱区区志,途长力薄愁难致。荏苒如今作弃材,悠悠宇宙非吾事。”“妻子啼号付不知,以之农圃端须学。”“且种山田且读书,菜羹满釜浑家乐。”诗中表达了他居于乡村生活的情操逸志。

他早年在京做官时,曾与僧人交往,相信佛学,后在长期的学习钻研和比较中,终于抛弃佛学,建立自己的唯物主义理气学说。当时王守仁的唯心主义“心学”流行一时,很多人都信奉王守仁的“心学”,罗钦顺持批评态度,给王守仁写信予以反驳,王守仁回信答辩,两人反复书信往来,互相辩驳,直到王守仁去世

王守仁(1472---1528)与罗钦顺的书信在正德庚辰十五年(1520年)【时年王守仁48岁,罗钦顺55岁】三月四日中有如下文献记载:“执事【指罗钦顺】所以开导迪于我,长可诏(?)切详到矣。人之爱我,定有如执事者。守仁所甚黑(?)定不知形几刻佩次,然而不敢处舍其中。心之诛而姑以听(?)云者正。不敢有负于你爱,正思有以报之耳!秋(忠?)未还以求一会以卒,所请千万修教。(正德----笔者补)三月四日泰和舟次,侍生王守仁顿首。太宰整奄罗老先生大人执事休定”。【说明:此条为史臣文笔范元锋的贡献,文献资料来源于云贵总督陈弘谋收藏,后学李锡龄双勾上石的王守仁书信拓片,拓片共五页,清代拓本】

学术思想

罗钦顺对程朱理学的改造、对“气学”的创建、对佛学的批判,使他在中国哲学史上有重要影响与地位。《明史·儒林传》说:“钦顺潜心理学,深有得于性命理气之微旨。”

罗钦顺认为佛家与“吾儒”的最大区别在于对“性”理解不同。佛教唯识宗将"八识"中的阿赖耶识视为永恒不变的本体,而且以本体为真,以现象为妄,罗钦顺认为其错误在于割裂了本体与现象的关系。罗钦顺“早年笃信佛学,后断然舍弃,穷究性理之学。‘谓释氏之明心见性,与吾儒之尽心知性,相似而实不同’。‘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根本,‘理’是‘气’运动变化的条理秩序;‘初非别有一物,依于气而立,附于气以行也’。不同意朱熹‘理与气是二物’的见解,但仍接受程朱理学‘理一分殊’之说,认为‘人犹物也,我犹人也,其理容有二哉?然形质既具,则其分不能不殊;分殊故各私其身,理一故皆备于我’。”

对于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心学,罗钦顺的态度是批判。对于程朱理学,罗钦顺的态度是部分扬弃,用理气为一物修正了朱熹理气二分的理气论。罗钦顺认为气有聚散,聚散之理就在其中,并不是超乎气之聚散之上另有聚散之理。对于理事关系,程朱理学的意思是“理在事上”和“理在事先”,罗钦顺则认为“理在事中”。

罗钦顺晚年潜心格物致知之学,继承、改造了朱熹的格物致知说,指出格物是格天下之物,不只是格此心;穷理是穷天下事物之理,不只是穷心中之理。主张“资于外求”,达到“通彻无间”、内外合一的境界。

明中期许多学者都曾与罗钦顺通信讨论过学术问题。从《困知记》附录的记载来看,包括王阳明在内共有二十余位与钦顺有过书面交流。王阳明和罗钦顺在不少学术观点上发生过激烈的争论,而王阳明的弟子欧阳德也曾在“良知”、“格物”等问题上和罗钦顺辩论过,并特著《辨整庵困知记》以反诘罗钦顺的见解。

标签: 罗钦顺

更多文章

  • 屈大均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

  • 朱之瑜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之瑜

    朱之瑜(1600年11月17日~1682年5月23日),明清之际的学者和教育家。字楚屿,又作鲁屿,号舜水,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末贡生。因在明末和南明曾三次被皇帝特征,未就,人称征君。清兵入关后,流亡在外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南明亡后,东渡定居日本,在长崎、江户(今东京)授徒讲学,传播儒家思想,很

  • 张岳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岳

    张岳,中国著名跆拳道运动员。2003年锦标赛54kg冠军;2004年锦标赛54kg亚军;2004年冠军赛54kg冠军;2005年全运会58kg第三名;2006年锦标赛54kg冠军;2006年冠军赛54kg冠军;2007年锦标赛54kg冠军。中文名:张岳外文名:ZhangYue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

  • 陈子龙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陈子龙

    陈子龙(1608年7月12日—1647年6月15日),明末官员、诗人、词人、散文家、骈文家、编辑。陈子龙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六月初一出生于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初名介,后改名子龙;初字人中,后改字卧子,又字懋中;晚号大樽、海士、轶符、於陵孟公等。崇祯十年进士,论功擢兵科给事中

  • 袁崇焕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明朝末年蓟辽督师。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

  • 吴伟业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吴伟业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江苏太仓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

  • 朱用纯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用纯

    朱用纯(1627~1698年),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明诸生,入清隐居教读,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真实的学问,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生平

  • 唐甄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甄

    唐甄(1630—1704),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亭。四川省达县(今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蒲家镇)人,帝师唐瑜的第十一代孙,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论家。唐甄与遂宁吕潜、新都费密,合称“清初蜀中三杰”,与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并称明末清初“四大著名启蒙思想家”,被中宣部、国家教委列为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

  • 吕坤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吕坤

    吕坤(1536年10月24日—1618年7月24日),字叔简,一字心吾、新吾,自号抱独居士,明代归德府宁陵(今河南商丘宁陵)人。明朝文学家、思想家,吕坤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与沈鲤、郭正域被誉为明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主要作品有《实政录》、《夜气铭》、《招良心诗》等,除《呻吟语》、《实政录》外,还

  • 于谦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于谦

    于谦,汉族,1969年1月24日生于北京,祖籍陕西蓝田。相声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员、北京马术文化节儿童马术推广大使。1982年考入相声班学艺,在校期间跟随相声演员王世臣、罗荣寿、高凤山、赵世忠学习。1985年拜师石富宽先生。199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导演系。2000年开始与郭德纲合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