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徐锡麟

徐锡麟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626 更新时间:2024/1/17 16:21:24

徐锡麟(1873年12月17日—1907年7月7日),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绍兴山阴东浦镇人。1901年任绍兴府学堂教师,后升副监督。1903年应乡试,名列副榜。同年以参观大阪博览会名义赴日本,于东京结识陶成章、龚宝铨,积极参加营救因反清入狱的章炳麟的活动。回国后先在绍兴创设书局,传播新译书报,宣传反清革命。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复会。1905年在绍兴创立体育会,后又创立大通学堂,规定入校学生均为光复会会员,参加兵操训练。同年冬赴日本学军,因患眼疾未能如愿。1906年归国,赴安徽任武备学堂副总办、安徽巡警学堂会办。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激战4小时,失败被捕,次日慷慨就义。

基本资料

中文名:徐锡麟

别名:徐伯荪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绍兴

出生日期:清同治十二年(1873)12月17日

逝世日期: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7月7日

职业:革命家

信仰:民族主义

主要成就:传播新译书报,宣传反清革命

党会:光复会

人物生平

清穆宗同治十二年(1873)12月17日,出生在浙江绍兴东浦的一个名门望族。其父徐凤鸣秀才出身,当过县吏,家有田地百余亩,在绍兴城里开有“天生绸庄”和“泰生油栈”两家商铺,是当地颇有声望的士绅。

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1901),徐锡麟出任绍兴府学校算学讲师,得到知府重用,后升为副监督。

光绪二十九年(1903),赴日本参观大阪博览会,会中竟有中国古钟在展,徐锡麟愤感列强欺中国太甚。不久结识陶成章、钮永建等,在他们影响下,徐锡麟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逐渐放弃对清政府的希望,弃改良而从革命。当时,“《苏报》案”事起,日本留学生群起反对,徐锡麟也慷慨解囊,积极参与营救章炳麟。

光绪三十一年(1905)9月23日,由徐锡麟、陶成章等光复会成员创办的绍兴大通学堂开学。光复会成立后,主张以暗杀、暴动为手段进行革命。为了培训其成员,陶成章、龚宝铨、徐锡麟等在浙江绍兴城内择地办学,推徐锡麟为监督,黄怡为校长。招收来自金华、处州、绍兴各府的会党成员,对他们进行短期的革命教育和军事训练,以培训革命骨干。并拟定规约:“凡本学堂卒业者,即受本学校办事人之节制;本学校学生,咸为光复会会友”。

大通学堂只设体操专修科,分特别、普通两班。特别班是会党志士;普通班一部分是会党成员,一部分是进步青年,两班所授课程主要是兵式体操和器械体操。此外,也酌情兼授国语、英语、日语、教育学、伦理、算术、地理、生物、图画等课程。学生毕业后,由清廷发给文凭,而在文凭的背面,学校则记上革命组织的暗号。学校大厅悬一联云:“十年教训,君于成军,溯数千年祖雨宗风,再造英雄于越地”;下联云:“九世复仇,春秋之义,愿尔多士修鳞养爪,毋忘寇盗满中原”。

光绪三十年(1904)冬,徐锡麟因事过上海,得遇蔡元培、陶成章,首批加入光复会,后成为光复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回绍兴后,徐锡麟创办了大通学堂,罗致少年英俊,教以军法纪律,为革命培养人才。他还积极结交各地会党,甚至延请他们为学校教练。不久,徐锡麟借北上联络大盗冯麟阁之机,出山海关,过吉林、奉天,走西北边疆,查看了山川形势,并亲见日、俄在中国疆土上张狂角逐,愤愤不平,欲挥刀沙场“为国死”。

谋革命不易,为了达到反满目的,徐锡麟等人逐渐产生了“以术倾清廷”的思想,他们打算以捐官之法,使光复会的成员学习军事,乘机打入清廷内部,以掌握军权。于是他向清廷捐了一道员头衔,指分安徽候补。

主词条:安庆起义

光绪三十一年(1905)冬,受绍兴徐克丞资助和徐锡麟表叔、湖南巡抚俞廉三推荐,徐锡麟与马宗汉、陈伯平各捐得官职,并被获准前往日本学习陆军。但到日本后,由于清廷驻日公使的阻挠,学习陆军的计划被破坏,无奈回国。

归国后,徐锡麟等人又打算进一步打入官府,“藉权倾虏廷”。通过发动利用各方关系,徐锡麟谋得筹办安庆陆军小学之事。后因表叔俞廉三的推荐和徐锡麟本人的精明干练,终于得到安徽巡抚恩铭重用,1906年冬季他到了安庆,向抚院落报到,恩铭接见后,派他为安徽巡警尹。他小心逢迎,拜恩铭为师,恩铭引为亲信,又派他兼任巡警学堂会办。徐锡麟食清廷之禄,却时刻不改革命之志。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2月,徐锡麟与秋瑾约定在皖、浙同时举行反清武装起义。起义原定7月19日举行,因一会党人员在上海被捕,招供出革命党人的一些别名暗号,两江总端方电令恩铭拿办。恩铭召徐锡麟计议,徐锡麟见自己别号在列,知事机迫人,遂决定于7月8日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时举义。谁知恩铭这天有事,要求将毕业典礼提前两天,无奈起义只得于6日举行。外援不至,准备未周,起义堪忧。

1907年7月6日,光复会成员安徽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激战4小时,失败被捕,慷慨就义。审讯时挥笔直书:“蓄志排满已十余年矣,今日始达目的。本拟杀恩铭后,再杀端方、铁良、良弼,为汉人复仇。”

1907年7月7日,徐锡麟被清廷杀于安庆抚院门前,心肝被挖,用于炒菜,时年35岁。

人物成就

创办“热诚学堂”

1903年,徐锡麟从日本回到绍兴后,认识到革命应该从创办学堂、培育人才入手,随即在家乡东浦创办了一所新式学堂,并为学堂写了一副对联:有热心者可与共学,具诚意者得入斯堂。取上下联各一字,命名为“热诚学堂”。除文化课外,专门增设兵式体操课,进行军事训练。他在授课时,经常介绍时事政治,宣传革命,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后来热诚学堂一度成为绍兴光复会的活动基地。

联络各地党会

1904年,徐锡麟接受蔡元培的邀请加入了光复会。当时浙江各地的会党十分活跃,在反清统治和“仇洋灭教”的斗争中显示了巨大力量。但这些会党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如何把分散的会党组织、联络起来,引导到光复会组织中来,实现民主革命的大联合,这是摆在光复会面前的重要课题。徐锡麟亲自带领几名学生到各地会晤会党首领。历时两月,徒步寻访了嵊县、诸暨、东阳、金华、缙云等各地会党,结识了竺绍康、王金发等会党首领,联络进步人士,发展会员,扩大了组织,使光复会成为浙江反清革命的领导核心。

创办“大通学堂”

1904年底,徐锡麟在与各地会党联络中发现,虽然会党众多,也有一定势力,但明显素质偏低,要想联合各派并发挥作用,必须加以培训和教导。因此,萌生了创办一所“武备学校”以培训会党骨干的想法。1905年,徐锡麟说服富商许仲卿出资,创办大通学堂,并邀请秋瑾来主持。绍兴文史专家林文彪认为,大通学堂的创立,是辛亥革命史甚至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十分耀眼的闪光点,它的历史贡献可以与后来的黄浦军校相媲美。而在徐锡麟等人的努力下,大通学堂成了当时的革命指挥中枢,徐锡麟也成了光复会的实际领袖之一。

浙皖起义

1907年,光复会员徐锡麟.秋瑾领导了震惊中外的浙皖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影响是巨大的,原因是它一方面刺杀的是清廷封疆大吏,位及巡抚的恩铭。一方面是它发动的地点在安庆,绍兴,这些地区都是清王朝的重地。这次起义沉重的打击了清朝统治,加速了立宪的进程,激励革命党人的斗志,探索起义的新途径。

家庭成员

配偶:王振

独子:徐学文

儿媳:冯梅珍

徐曼丽(德国人)

孙子:徐乃达(徐曼丽生)

长孙女:徐乃英(冯梅贞生)

孙女:徐乃锦(中德混血,徐曼丽生)

孙女婿:蒋孝文(中俄混血)

曾孙女:蒋友梅(徐乃锦,蒋孝文之女)

标签: 徐锡麟

更多文章

  • 王安国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安国

    王安国(1694—1757)字书臣,号春圃,江苏高邮人,王念孙之父。王氏祖上居辽东,明末迁高邮,式微七世。王家第八世开始从儒,四代皆是名儒。十二世王安国禀承家训,从小精读四书五经,雍正二年以殿试一甲二名榜眼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广东学政,左都御史兼领广东巡抚、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王氏祖上素贫,

  • 袁凯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袁凯

    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大庆市政协委员。1971年6月考入大庆政治部文工团。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演出家协会会员、大庆市舞蹈家协会主席。中文名:袁凯别名:山豆国籍:中国出生地:黑龙江哈尔滨职业:国家一级演员主要成就:话剧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曾任舞蹈演员、队长、歌

  • 苏曼殊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苏曼殊

    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

  • 郑畋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郑畋

    郑畋(tián)(825年-883年),字台文,荥阳人,唐朝宰相、诗人,桂管观察使郑亚之子。郑畋出身于荥阳郑氏,考中进士后在藩镇幕府为官。咸通五年(864年),郑畋进入朝廷,累官至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后因错被贬为梧州刺史。唐僖宗即位后,郑畋被召回朝中担任兵部侍郎。乾符四年(877年),郑畋任门下

  • 黄公度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黄公度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中文名:黄公

  • 柳亚子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人,出生于大胜村的港上港南中段。创办并主持南社。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四一二”政变后,被通缉,逃往日本。1928年回国,进行反蒋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

  • 周公旦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公旦

    周公旦,华夏族,姓姬,名旦,氏号为周,爵位为公。西周政治家。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因谥号为文,又称为周文公。文王之子,排行第四,亦称叔旦,史称周公旦。周武王之弟,亦称叔旦。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结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史称三监之乱。他奉命出师,

  • 邯郸淳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邯郸淳

    邯郸淳(一作邯郸浮)(约132—221),又名竺,字子叔(一作子淑),又字子礼(或作正礼),东汉时颍(yǐng)川阳翟(dí)(今禹州市)人,三国魏书法家,官至给事中。因著有《笑林》三卷、《艺经》一卷而著名,被称为“笑林始祖,与丁仪、丁廙(yì)、杨修为曹植的“四友”。”淳自小有才名,博学多艺,善写

  • 皇甫松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皇甫松

    皇甫松,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他是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宰相牛僧孺之外甥。《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皇甫松《醉乡日月》3卷。其词今存20余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事迹见《历代诗馀》。今有王国维辑《檀栾子词》一卷。中文名:皇甫松别名:子奇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睦州新安

  • 王涯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涯

    王涯(764~835)字广津,山西太原人。唐代大臣,诗人。约生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卒于文宗太和九年,年约七十余岁。博学工文。梁肃异其才,荐于陆贽。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时,累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