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翟裕生

翟裕生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914 更新时间:2024/1/18 5:37:21

翟裕生,1930年2月6日出生于河北省廊坊市安县,矿床学与区域成矿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翟裕生于1952年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之后被分配在北京地质学院工作;1957年获得长春地质学院硕士学位,之后继续在北京地质学院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系主任,武汉地质学院教授、副院长,地质矿产部北京地质教育中心主任,北京地质管理干部学院院长;1988年至1990年担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翟裕生主要从事矿田构造、金属成矿和区域成矿等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翟裕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

出生日期:1930年2月6日

毕业院校:长春地质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矿田构造与成矿》、《矿田构造学》、《区域成矿学》、《古陆边缘成矿系统》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7年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0年2月6日,翟裕生出生于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

1948年9月—195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在校期间担任地质学系学生会主席、校团委组织部副部长等,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49年2月,参加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青年联盟;5月4日,转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成立大典,翟裕生作为纠察队员,在东三座门旁看到了天安门城楼上的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驱车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2年—1957年,分配在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工作,担任讲师。

1953年2月—1953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俄语。

1955年9月—1957年8月,就读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矿床学研究生班,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57年,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北京地质学院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系主任,武汉地质学院教授、副院长,地质矿产部北京地质教育中心主任,北京地质管理干部学院院长。

1988年—1990年,担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翟裕生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翟裕生较早开展矿田构造研究,提出成矿接触带构造体系和多种矿床的构造—矿化模式,建立矿田构造学科体系框架。再造了河北大庙斜长岩和铁矿的成岩成矿过程阐明鄂东富铁矿床成因,发现新的铁矿类型。提出区域成矿系统及演化论。

学术论著

截至2014年3月,翟裕生为主要作者或主编的出版物包括《成矿系列研究》《区域成矿学》《成矿系统论》《矿床学》等15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140余篇(部)。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79.12

《矿床学》

袁见齐,朱上庆,翟裕生主编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79

《长江中下铁矿床地质构造特征及成矿模式分析》

翟裕生

武汉地质学院出版社

1981.11

《矿田构造与成矿》

翟裕生,石准立等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3

《矿床学研究的进展》

翟裕生著

武汉地质学院矿床教研室

1984.11

《矿田构造学概论》

翟裕生主编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0

《鄂东南地区铜铁金等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预测》

翟裕生

湖北鄂东南地质大队

1992.03

《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金成矿规律》

翟裕生,姚书振等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2.09

《长江中下游鄂城-铜陵一带遥感地质及成矿规律研究》

翟裕生,姚书振等著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6.07

《成矿系列研究》

翟裕生等著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7.03

《大型构造与超大型矿床》

翟裕生等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9.03

《区域成矿学》

翟裕生等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9.09

《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矿田构造》

翟裕生,姚书振等著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2.10

《古陆边缘成矿系统》

翟裕生,邓军等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4.12

《区域成矿研究法》

翟裕生,彭润民,运川等著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8.04

《中国重要成矿系列的形成机制和结构特征》

翟裕生,彭润民,陈从喜等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0.01

《成矿系统论》

翟裕生等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0.02

《翟裕生文集》

翟裕生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

研究项目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担任职务

1996年—2000年

古大陆边缘成矿系统与成矿构造动力学研究

国土资源部九五基础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

1996年—2000年

中国重要铜金矿床综合地质异常研究

国土资源部资源与环境科技攻关项目,项目负责人

1998年

山东省招远市夏甸金矿构造成矿模式及隐伏矿体预测研究

山东黄金局项目,项目负责人

1999年—2002年

中国大陆成矿地质环境及成矿系列之专题主要成矿系列的形成机制和结构特征

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项目,项目负责人

2001年—2002年

区域成矿学研究方法指南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项目,项目负责人

2001年—2003年

地球化学动力学与成矿系统复杂性之专题成矿动力系统复杂性

国土资源部科技司基础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

2003年—2006年

大陆演化过程中成矿系统的形成与保存-典型矿集区剖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

2004年—2007年

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中元界金、铜多金属、铂族元素找矿方向及找矿方法技术研究

项目负责人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5年2月,翟裕生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78年

宁芜中段铁、铜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全国科学大会奖

2007年

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

成矿系统理论建立与华北古陆找矿实践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宁芜玢岩铁矿》(合著)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宁芜玢岩铁矿》(合著)

全国优秀图书奖

翟裕生人才培养

开设课程

1961年,翟裕生对高年级学生开出了《矿田构造》课程。他还给研究生们讲《区域成矿学》课程,而且每年都会结合中国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更新教案。

教育思想

翟裕生始终把德才兼备放在第一位。他要求学生:有理想,不能糊涂过一生;要真诚,追求真善美;能实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会思考,要善于思考、独立思考。他提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超过老师。

编写教材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85.05

《高等学校教材矿床学》

袁见齐,朱上庆,翟裕生主编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1.10

《矿床学第3版》

翟裕生,姚书振,蔡克勤主编

北京:地质出版社

指导学生

截至2015年2月,翟裕生先后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6人、博士研究生55人、合作博士后10人。

教育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5年

《矿床学》

地质矿产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2011年

《矿床学》(第三版)

国家级特色专业地质学系列教材

翟裕生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7年

第五次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教师奖)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

1999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7年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俄罗斯工程院

2012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

2018年

首届终身成就奖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5年

内蒙古自治区特聘院士

2012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

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常委兼矿田构造专业组组长

中国地质学史研究会会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质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组评委

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矿田构造组主席

国际地质学史研究会理事

《地学前缘》主编

个人生活

人物轶事

翟裕生在河北省立天津中学的语文老师裴学海是梁超的学生,他知识渊博,裴先生以“裕慰苍生”为立意,为翟裕生取字曰“慰苍”,希望他以天下为公,以社会责任为己任。

人物评价

翟裕生院士热爱祖国,热爱地质事业,作风朴实,工作勤奋,学风严谨,勇于探索,在矿田构造、金属成矿和区域成矿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翟裕生院士八十华诞贺信中表示)

翟裕生先生是中国著名矿床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在地质教育和科技战线辛勤耕耘60载。科研上,他孜孜以求,潜心科研,在金属矿床学、矿田构造学和区域成矿学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中国矿床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教学上,他呕心沥血,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培育出了大批优秀地矿人才。(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在翟裕生院士八十华诞贺信中表示)

翟裕生从教62年,对北京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善于将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和培养优良学风相结合,培养了大批地质人才。(《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评)

人物影响

青年教师奖励基金

2012年10月,翟裕生将20万元港币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奖金全部捐赠给了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教育基金会,作为青年教师奖励基金。

翟裕生院士八十华诞

2010年3月26日,翟裕生教授从事地质工作60周年暨八十华诞庆祝大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发来了贺信。

标签: 翟裕生

更多文章

  • 张国伟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国伟

    张国伟,1939年1月1日出生于河南南阳,构造地质、前寒武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造山带地质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国伟于1961年从西北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1980年至1990年先后被评为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 张宏福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宏福

    张宏福,1962年9月出生于陕西省山阳县,岩石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宏福于1985年从西北大学地质系本科毕业;1988年获得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硕士学位后,进入西北大学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

  • 张经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经

    张经,1957年10月10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化学海洋学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张经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到山东海洋学院海洋地质系学习;1985年获得山东海洋学院硕士学位;1988年获得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博士学位后进入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进行博士后

  • 张弥曼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弥曼

    张弥曼,1936年4月17日出生于江苏南京,古脊椎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3年张弥曼考入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从前苏联莫斯科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从事古生物研究;1983年出

  • 张培震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培震

    张培震,男,1955年12月23日出生于河南省淮滨县,地震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培震于1979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震专业;1982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

  • 张人禾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人禾

    张人禾,1962年7月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副校长。1982年张人禾从兰州大学地理系毕业后进入南京农学院植保系工作;1984年考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博士毕业后留

  • 赵柏林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柏林

    赵柏林,1929年4月16日出生于辽宁省辽中县,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科学和遥感学家。赵柏林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气象系;1979年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1986年加入九三学社;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赵柏林研制多频微波辐射计系列,建成大气遥感站,用以监测天气变化研制雷达与微波辐

  • 赵国春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国春

    赵国春,1961年8月生于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理学院地球及行星科学研究部及地球科学系讲座教授,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赵国春1985年从原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获得长春地质学院硕士学位;2000年获得澳大利亚科

  • 赵鹏大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鹏大

    赵鹏大,1931年5月25日出生于辽宁沈阳,满族,中国共产党党员,数学地质学家,矿产勘探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校长。赵鹏大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56年从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毕业,获得

  • 郑度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郑度

    郑度,男,籍贯广东大埔,1936年8月26日生于广东揭西,自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首席科学家。中国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学科带头人之一。195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1981-1983年在联邦德国波恩大学地理系访问进修,从事山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