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孙义燧

孙义燧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133 更新时间:2023/12/31 14:52:44

孙义燧,1936年12月20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天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天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8年孙义燧从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9年被公派到法国尼斯天文台做访问学者;1993年担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获得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0年7月26日国际天文联合会将国际编号为185640号小行星命名为孙义燧星;2015年当选为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义燧长期从事天体力学非线性动力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孙义燧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南京市

出生日期:1936年12月20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品:《非线性科学若干前沿问题》

:浙江瑞安

人物经历

1936年12月20日,孙义燧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籍贯浙江省瑞安市,第二年随父母回到浙江的瑞安小城。

1954年,孙义燧从浙江省瑞安中学毕业,并考入南京大学天文系。

1958年,孙义燧从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79年,孙义燧被公派到法国尼斯天文台做访问学者。

1993年2月,孙义燧担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1997年10月,孙义燧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6年,孙义燧担任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名誉院长。

2015年5月,孙义燧当选为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成就

孙义燧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孙义燧与陈翔炎等合作对给定的三体位置解决了三体轨道的变化范围问题。对具有相同三体质量和角动量数的三体系统,与C.Marchal等合作证明了三体问题椭圆Euler特解对应的惯量矩的最大下界即为所有有界运动惯量矩的最大下界。首先发现并与程崇庆一起证明了保守系统中近可积三维保体积映射存在充分多的二维不变环面,由此结果可以否定保守系统中的拟遍历猜测和Pesin的正Lyapunov指数猜测,而正Lyapunov指数是一个系统具有混沌运动的标志。

孙义燧对具有相同三体质量和角动量常数的三体系统,与C.Marchal等合作证明了三体椭圆Euler特解(即共线特解)对应惯量矩的最大下界便为所有有界运动惯量矩的最大下界,并首先提出了第三“孤立体’’的概念和存在的条件,得到了具负总能量且总动量矩常数不为零的三体系统中的第三“孤立体’’的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第三“孤立体”的逃逸速度。当某一时刻第三“孤立体”具有逃逸速度时,它将逃逸至无穷远。与陈翔炎等合作得到,对给定三体位置,三体相对于不变平面的轨道倾角和纬度、任两天体的轨道夹角、瞬时椭圆的半长径和偏心率及轨道升交点经度的变化范围,并给出了三体运动的Euler特解相应上述各轨道参数(此时轨道升交点经度没有定义)变化的最大和最小范围,证明了这便为所有三体运动上述各轨道参数变化的最大和最小范围。所得结果皆为充要的,因而解决了对给定的三体位置,三体轨道的变化范围的问题。

孙义燧对只具有保体积性质而不具有Hamilton结构(辛结构)的保守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既无理论上的结论,又无数值上的结果。孙义燧首先对近可积三维保体积映射这样一种不具有Hamilton结构的保守系统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在椭圆型不变闭曲线领域内,存在充分多的二维不变环面和周期不变曲线;并用平均方法给以理论解释。这种二维不变环面具有两个重要性质:①具有“结构稳定性”,即在小扰动范围内总是存在充分多的二维不变环面;②阻止遍历运动。之后与程崇庆合作对上述发现给了严格的数学证明。这个结果(定理)的重要意义之一是直接否定了著名的保守系统拟遍历猜测(起源于Boltzman,Maxwell,P0incare和Birkhoff),因为二维不变环面将三维空间分为互不连通的两部分。M.Hennan还根据这一定理否定了动力系统中著名的Pesin关于保体积映射非零Lyapunov指数的猜测,而正Lyaounov指数是衡量一个系统是否具有混沌现象的重要标志。这一结果得到国际著名学者的重视,在1994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应届“菲尔兹奖”获得者J.Yoccoz在其一小时大会演讲中完整地介绍了这一结果。数学大师V.I.Arnold在其著作《TopologicalMethodsinHydrodynamics》中叙述了此定理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此结果同时也被国际上其他一些学者所引用。将上述结果应用到彗星运动,得到彗星运动中有序区域存在的临界参数值,从而得到彗星由彗星云形成的条件。

孙义燧还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非线性科学中的若干前沿问题”项目首席科学家。

学术论著

截至2011年1月,孙义燧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中国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70篇。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1年1月,孙义燧先后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78年

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5年

动力系统的数值研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1987年

天体力学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1995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

KAM理论与极小轨道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五)

2001年

KAM理论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2011年3月

《非线性科学若干前沿问题》

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孙义燧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孙义燧常对学生说,不要因为发现问题而沾沾自喜,因为这只是第一步。孙义燧常常教导学生,出国学习不仅是学知识,还要重点学习几样东西:一是,学习别人研究的前沿在哪里;二是,学习别人是怎么工作的;三是交朋友。他说,自己有位非常著名的国际学者朋友,做出了一项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创新成果后,就转向研究另外的问题了,而别人沿着他的原始创新成果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我问他为什么不继续做,这样还可以发表很多论文,这位朋友却说:“在之后的十年内,新的成果很难超过我现在的结果。”所以,孙义燧院士也常常用这句话教导他的学生,研究创新不要按部就班,一定要有新的东西,这才能称之为创新。

孙义燧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7年10月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物理学部)

2001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社会任职

孙义燧先后担任国际天文联合会、天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第十四届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个人生活

孙义燧喜爱中国画,飘逸洒脱的画风,让他有种回归自然的感觉。除了水墨画,青年时的孙义燧,还特别喜欢毕加索的画作。

人物评价

孙义燧长期从事天体力学和非线性动力学研究并作出显著贡献,首先提出并与程崇庆一起证明了余维一不变环面的存在,这一重大成果被应用于流体力学和彗星运动的理论研究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新华网评)

孙义燧在天文学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受到中国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共南京市党史工作办公室评)

人物影响

孙义燧星

2010年7月26日,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将国际编号为185640号小行星命名为孙义燧星,12月6日孙义燧星小行星命名仪式在南京大学科技馆举办,该小行星发现于2008年3月1日。

标签: 孙义燧

更多文章

  • 汤超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汤超

    汤超,1958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首任主任。汤超于1981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毕业,通过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19

  • 唐孝威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孝威

    唐孝威,祖藉太仓(现属江苏省苏州太仓市),民国二十年(1931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原子核物理及高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唐孝威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先后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二机部原子能研究所、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

  • 陶瑞宝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陶瑞宝

    陶瑞宝,1937年3月17日出生于上海,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陶瑞宝从复旦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64年从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87年至1990年担任复旦大学物理系主任;1991年至1996年

  • 万宝年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万宝年

    万宝年,1962年6月出生于江苏南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万宝年于1982年从扬州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并考取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1985年硕士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工作;1991年

  • 万哲先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万哲先

    万哲先,1927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8年万哲先从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50年调入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历任助理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汪景琇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汪景琇

    汪景琇,1944年5月出生于辽宁省抚顺市,太阳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深讲席教授。1969年汪景琇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1983年至1984年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访问合作;1987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晋升为

  • 王鼎盛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鼎盛

    王鼎盛,1940年10月出生于重庆南川,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鼎盛于1962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6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之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79年赴美国西北大学访问;1986年至19

  • 王恩哥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王恩哥

    王恩哥,1957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Kavli理论科学研究所荣誉所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1978年王恩哥进入辽宁大学物理系就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5年硕士毕

  • 王广厚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王广厚

    王广厚,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1月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三河镇,原子分子与团簇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和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实验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广厚于1963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到南京大学外语系修习英文,1968年留在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1980年至1982

  • 王乃彦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乃彦

    王乃彦,1935年11月21日出生于福建福州,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核工业研究生部名誉主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1956年王乃彦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59年至1965年在前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1965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