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桂斌,1957年出生于山东莱阳,分析化学和环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任,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1982年江桂斌从山东大学化学系毕业;1985年考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先后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1991年博士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作;199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5年担任美国化学会杂志《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副主编;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同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任期5年);2013年担任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2017年担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2018年3月担任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桂斌主要从事环境分析化学方法、环境污染现状与过程机制和生态毒理学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化学形态、分析仪器、环境过程与毒理、纳米材料环境应用及效应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江桂斌
外文名:GuibinJiang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莱阳
出生日期:1957年11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环境纳米科学与技术》
主要成就: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57年11月,江桂斌出生于山东省莱阳市姜疃镇安里村。
1977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考入山东大学化学系。
1982年1月,本科毕业。1985年9月,考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先后获得硕士学位(1987年7月)、博士学位(1991年7月)。
1989年9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化学所学习(至1991年9月)。
1991年9月,博士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员。
1994年9月,前往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至1996年9月)。
199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1年,江桂斌领导建立了拥有高分辨色谱/质谱的二恶英实验室,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实验室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命名为全球二恶英监测的示范实验室。
200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创新群体“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研究青年科学家小组”学术带头人。
2005年,受美国化学会委托领导成立了杂志《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的AsianOffice,并独立负责审理和录用来自世界各地的稿件。
2007年,担任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形态、环境过程与毒理”学术带头人。
2009年1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安全、演变趋势与控制原理”启动(至2013年8月),江桂斌担任首席科学家,同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5月7日被聘任为山西大学客座教授,8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任期5年)。
2013年5月31日,担任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同年入选2013“百名最具影响力分析科学家”。
2017年12月,被免去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职务,保留正局级。12月22日受聘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2018年3月,担任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成就
江桂斌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82年江桂斌毕业后一直从事环境科学方面的学习与工作,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化学形态和环境毒理与健康等,推进了中国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研究,开始了新型环境污染物发现与毒理研究等新学术方向。建立了较系统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分析方法体系,在新POPs的污染水平、传输与演变趋势、累积机理和毒性效应方面开展了长期研究,为中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目标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发展了系列的色谱与原子光谱联用技术,解决了有机汞、有机锡和有机砷等常见化学形态的分析问题,部分技术实现了产业化。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江桂斌主持完成了10多项重要研究课题,为两期POPs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基金委重大基金和创新群体负责人,国家973顾问组成员,负责和完成中国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筛选与控制的第一期和第二期863项目,承担和完成中国POPs控制技术的第一个国家支撑项目,负责和完成2期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负责和完成国家基金委重大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B类)“环境污染的健康效应”首席科学家和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大气细颗粒的毒理与健康效应”专家组组长。江桂斌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2003年、201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分析测试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2005年、2003年、2001年)。
科研项目
起止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经费 |
---|---|---|---|
2016年-2020年 | 高通量多功能成组毒理学分析系统 | 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 |
2014年-2019年 | 典型污染物的环境暴露与健康危害机制 | 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B | |
2009年-2013年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毒性效应与控制技术原理 | “973”项目 | |
2009年-2012年 | 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过程与毒理效应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 |
2008年-2011年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与消减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
2007年-2007年 | 第四届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国际研讨会 | 6万 | |
2007年-2008年 | 成组毒理学在生物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 1万 | |
2007年-2009年 | 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形态、环境过程与毒理效应 | 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 500万 |
2007年-2009年 | 成组毒理学分析仪的研制及其应用 | 32万 | |
2005年-2007年 | 金属元素甲基化机理及其在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 26万 | |
2003年-2008年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安全演变趋势与控制原理 | “973”项目 | |
2002年-2005年 | 120万 | ||
2001年-2003年 | 低温色谱技术在金属氢化和甲基化产物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 20万 | |
1999年-2002年 | 环境分析化学 | 60万 | |
1998年-2000年 | 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特效检测器联用直接测定污染物形态 | 13万 |
成果奖励
获奖类别 | 来源 | ||
---|---|---|---|
2011年 | 典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分析方法与生成转化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
论文专利
截至2016年,江桂斌出版中英文专著10部,在国外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600篇,申请和获得国家专利20项。
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 | 名称 | 出版社 | |
---|---|---|---|
2017.10 | 《环境化学前沿》 | 江桂斌,刘维屏 | 科学出版社 |
2016.01 | 《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第2版》 | 江桂斌编著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15.01 | 《环境纳米科学与技术》 | 江桂斌著 | 科学出版社 |
2011.06 | 《环境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 | 科学出版社 | |
2009.08 | 《色谱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 蔡亚岐,牟世芬,江桂斌等编著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4.06 | 《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 | 江桂斌等编著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代表论文
YongguangYin,YanbinLi,ChaoTai,YongCai,GuibinJiang.Fumigantmethyliodidecanmethylateinorganicmercuryspeciesinnaturalwaters.NatureCommunications,2014,5,4633.
TingRuan,ShanjunSong,ThanhWang,RunzengLiu,YongfengLin,GuibinJiang.Identificationandcompositionofemergingquaternaryammoniumcompoundsinmunicipalsewagesludgein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14,48,4289-4297.
QianLiu,QunfangZhou,GuibinJiang.Nanomaterialsforanalysisandmonitoringofemergingchemicalpollutants.TrendsinAnalyticalChemistry,2014,58,10-22.
TingRuan,BogdanSzostek,PatrickW.Folsom,BarryW.Wolstenholme,RunzengLiu,JiyanLiu,GuibinJiang,NingWang,RobertC.Buck.AerobicSoilBiotransformationof6:2FluorotelomerIodide.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13,47,11504-11511.
ZongshanZhao,HuijuanLi,YaweiWang,GuoliangLi,YaliCao,LixiZeng,JingLan,ThanhWang,GuibinJiang.SourceandMigrationofShort-ChainChlorinatedParaffinsintheCoastalEastChinaSeaUsingMultiproxiesofMarineOrganicGeochemistry.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13,47,5013-5022.
ShanjunSong,TingRuan,ThanhWang,RunzengLiu,andGuibinJiang.DistributionandPreliminaryExposureAssessmentofBisphenolAF(BPAF)inVariousEnvironmentalMatricesaroundaManufacturingPlantin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12,46,13136-13143.
TingRuan,RunzengLiu,QiangFu,ThanhWang,YaweiWang,ShanjunSong,PuWang,ManTeng,GuibinJiang.ConcentrationsandCompositionProfilesofBenzotriazoleUVStabilizersinMunicipalSewageSludgein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12,46,2071-2079.
ChangWang,ThanhWang,WeiLiu,TingRuan,QunfangZhou,JiyanLiu,AiqianZhang,BinZhao,GuibinJiang.TheinVitroEstrogenicActivitiesofPolyfluorinatedIodineAlkanes.EnvironmentalHealthPerspectives,2012,120,119-125.
LiuQian,ShiJianbo,SunJianteng,ThanhWang,ZengLixi,JiangGuibin.GrapheneandGrapheneOxideSheetsSupportedonSilicaasVersatileandHigh-PerformanceAdsorbentsforSolid-PhaseExtraction.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2011,50,5913-5917.
GuangboQu,JianboShi,ThanhWang,JianjieFu,ZhuonaLi,PuWang,TingRuan,andGuibinJiang.IdentificationofTetrabromobisphenolADiallylEtherasanEmergingNeurotoxicantinEnvironmentalSamplesbyBioassay-DirectedFractionationandHPLC-APCI-MS/MS.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11,45,5009-5016.
学术交流
2009年,江桂斌和他的团队主办第29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国际研讨会(DIOXIN2009,简称二恶英大会)。2015年7月,江桂斌受邀作为组织委员会委员参与了专门针对全氟烷基污染物研究的美国Fluoros2015国际会议,并主持了会议的风险评估与政策部分的讨论。截至2016年,应邀在中国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和大学作大会报告或特邀报告近500次。
江桂斌人才培养
江桂斌十分重视和热心科普工作,针对环境热点问题,在《中国环境报》,《科学新闻周刊》等媒体上发表了10余篇论文。他和他所领导的课题组积极参加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辅导的101中学高中同学的研究论文“北京市海发产品中甲醛污染现状研究”于2001年获得两项中学生科技活动奖励。
2014年江桂斌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首届本科生(1406班)的班主任。截至2016年,江桂斌已培养出40余名研究生,学生先后获中科院院长特别奖和中科院首届优秀博士论文等20余项奖励。他的两名博士分别获得了2004年和2005年的全国百篇优秀论文,5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2002-2006年)。
江桂斌荣誉表彰
时间 | 参考资料 | |
---|---|---|
1999年 | 中国环境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称号 | |
2000年 | “中国科学院(京区)优秀党员”称号 | |
2001年 | “中国科学院(京区)优秀党员”称号 | |
2001年 | 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 |
2008年 | 香港浸会大学UniversityFellow | |
2009年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2012年 |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
2013年 | 安捷伦公司“思想领袖奖” | |
2013年 | 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 | |
2014年 | 香港浸会大学“杰出客座教授” | |
2014年 | 消除POPs杰出贡献奖 | |
2020年5月 |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来源 |
---|---|---|
2017年-2021年 |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第八届) | |
2013年-2017年 | 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第六届),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 |
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 ||
北京色谱学会理事长 | ||
国家纳米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 | ||
国家973顾问组成员 | ||
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 | ||
国务院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成员 |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 | ||
2015年-2016年 | 《NanoImpact》创刊主编 | |
《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副主编 | ||
《Anal.Chim.Acta》编委 | ||
《Intern.J.Environ.Anal.Chem.》编委 | ||
《环境化学》主编 | ||
《色谱》副主编 | ||
《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 |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
《化学进展》编委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 | ||
厦门大学兼职教授 | ||
山东大学兼职教授 | ||
人物评价
江桂斌长期从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环境分析化学、污染机制和生态毒理学研究,为中国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2014年“消除POPs杰出贡献奖”评)
江桂斌领导的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的分析方法、转化机制、毒性效应及其健康影响方面完成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培育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为国家的环境保护战略和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做出了突出贡献。(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