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任纪舜

任纪舜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382 更新时间:2023/12/5 23:43:34

任纪舜,1935年2月6日出生于陕西华阴,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任纪舜于1955年从西北大学地质系毕业,进入西北的石油普查现场,之后调到北京的地质部普查委员会;1956年夏赴广西、贵州等海相碳酸盐岩分布区,实地考察石油天然气地质;1957年夏在老师黄汲清亲自指导下于南岭区测队进行区域地质填图等训练;1958年夏赴湘粤赣闽进行野外考察;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任纪舜长期从事中国大地构造研究。

基本资料

名:任纪舜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华阴

出生日期:1935年2月6日

毕业院校:西北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35年2月6日,任纪舜出生于陕西华阴。

1955年,从西北大学地质系毕业,进入西北的石油普查现场,之后调到北京的地质部普查委员会,不久成了黄汲清先生的助手和学生。

1956年夏,随地质大师谢家荣、前寒武系专家曰伦赴广西、贵州等海相碳酸盐岩分布区,实地考察石油天然气地质。

1957年夏,在老师黄汲清亲自指导下于南岭区测队进行区域地质填图等训练。

1958年夏,随大地构造学家张文佑、陈国达陪同苏联专家柯西金等赴湘粤赣闽进行野外考察。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任纪舜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任纪舜确认中国东南部为加里东褶皱带,发现滇西为印支褶皱带、南海原为前寒武纪地块在中国大地构造图上率先详细标绘了中国境内的板块缝合带,从全球动力学观点发展了多旋回构造理论揭示了中国东部地壳—上地幔的立交桥式结构及其动力学背景指出东亚显生宙构造演化主要体现为冈瓦纳大陆裂解,亚洲大陆增生,古亚洲、特提斯和滨太平洋三大构造域的形成。

学术论著

任纪舜代表作有《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中国东部及邻区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与成矿》《1∶5000000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和《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80.12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简要说明》

黄汲清指导,任纪舜等执笔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

《构造地质学理论丛书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简要说明》

任纪舜执笔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0.08

《中国东部构造岩浆演化及成矿规律5中国东部及邻区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与成矿》

任纪舜,陈廷愚,牛宝贵,刘志刚,刘凤仁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中国东部岩石圈结构与构造岩浆演化》

任纪舜,杨巍然主编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9

《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简要说明》

任纪舜,王作勋,陈炳蔚等编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5.01

《中国新生代成矿作用上》

陈毓川,印佛,裴荣富,任纪舜,汤中立,翟裕生总主编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1.12

《地质信息科学与技术概论》

吴冲龙,任纪舜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03

《从天山之麓到松花江畔纪念黄汲清先生诞辰110周年》

任纪舜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03

《黄汲清中国地质科学史文选》

任纪舜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12

《中国煤矿瓦斯地质规律及编图》

任纪舜,翟光明主审

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4.12

《中国煤矿瓦斯地质规律及编图附图图册》

任纪舜,翟光明主审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11月中国地质科学院网站显示,任纪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一等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78年

全国科学大会奖二等奖

2015年

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

地质科技奖一等奖

2016年

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

国土资源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任纪舜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59年

“五四”青年奖章

1995年

第四次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

1997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4年

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副主席

世界地质图委员会构造图分会中国代表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主任

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224项目中国工作组组长

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321项目国际工作组组长

中国地质学会理事

西北大学教授

人物评价

任纪舜热爱的是地质,是广袤的大地和山川。因此,即使在他政治上“最红”、光环最亮的时候,他仍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业务上,在努力追寻与探索。(中国地质科学院评)

任纪舜能用锐利而敏捷的眼光分析地质成果,达到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目的,对重大科学问题能深入探讨,穷追不放,必须达到水落石出。(1985年黄汲清在任纪舜博士生导师推荐书上写道)

任纪舜长期以来是中国大地构造学的重要学术带头人之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评)

标签: 任纪舜

更多文章

  • 戎嘉余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戎嘉余

    戎嘉余,1941年12月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鄞县,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戎嘉余于1962年从北京地质学院古生物学专业毕业;1966年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担任国家重点

  • 邵明安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邵明安

    邵明安,1956年11月出生于湖南常德,土壤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邵明安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就读研究生;1985年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 沈树忠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沈树忠

    沈树忠,1961年10月出生于浙江湖州,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生物演化与环境科教融合中心主任。1981年沈树忠毕业于浙江煤炭工业学校;1986年和1989年分别获得中国矿业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年博士毕业之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

  • 石广玉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石广玉

    石广玉,1942年10月生于山东省淄博市,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石广玉于1968年从山东大学物理系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1982年获得日本东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86年至1988年担任美

  • 石耀霖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石耀霖

    石耀霖,1944年2月10日生于广西桂林,地球物理学家,地热构造学研究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196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6年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获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石耀霖长期从事地球动力学基础研究。中文名:石耀霖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广西桂林出生日

  • 舒德干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舒德干

    舒德干,男,湖北省鄂州市人,1946年2月生于湖南湘潭,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地质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1964年,毕业于湖北省黄冈中学;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古生物专业;1970年,被分配到彬县北极镇教授中学化学和

  • 苏纪兰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苏纪兰

    苏纪兰,1935年12月31日生于湖南攸县,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藉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教授、研究员。苏纪兰于195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61年获得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硕士学位;1967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1971年—1

  • 孙和平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孙和平

    孙和平,1955年8月出生于江苏江阴,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和平于1976年12月—1980年7月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1980年8月—1991年10月任职于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1996年1月获得比利时鲁汶大学理学院地球

  • 孙鸿烈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鸿烈

    孙鸿烈,1932年1月31日出生于河南濮阳,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4年孙鸿烈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60年从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

  • 谈哲敏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谈哲敏

    谈哲敏,1965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正厅级),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1986年,谈哲敏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获天气动力学专业学士学位;1989年,获南京大学气象学专业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