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戴永年

戴永年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277 更新时间:2023/12/26 13:06:54

永年(1929年2月9日-2022年1月27日),男,汉族,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云南省通海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有色金属真空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1948年,戴永年加入“云南民主青年同盟”;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云南大学复学后,回云南大学继续学业;1951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矿冶系,获得学士学位;1951年—1954年,在云南大学矿冶系工作;1954年,随云南大学矿冶系调整至昆明工学院工作;1956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冶金工程系,获得硕士学位;1956年—1978年,担任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教研室秘书;1978年—1983年,担任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教研室主任;1983年—1986年,担任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系主任;1986年,成为昆明理工大学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永年长期从事真空冶金有色金属材料的真空制备研究工作。2022年1月27日,戴永年因病医治无效,在昆明逝世。

基本资料

名:戴永年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云南省昆明市

出生日期:1929年2月9日

逝世日期:2022年1月27日

毕业院校:中南矿冶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云南省通海县

人物经历

1929年2月9日,戴永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云南省通海县人。

1947年9月—1951年7月,在云南大学矿冶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48年12月,加入“云南民主青年同盟”。

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九九整肃”时期,转移到通海做地下工作,担任“路灯社”(共产党地下组织)组长、通海县第一区人民政府主席,在参加滇中游击队阻击国民党26军的战斗中颈背中弹负重伤。

1950年,云南大学复学后,回云南大学继续学业。

1951年9月—1954年6月,在云南大学矿冶系工作。

1954年,随云南大学矿冶系调整至昆明工学院(现昆明理工大学)工作。

1954年9月—1956年7月,在中南矿冶学院冶金工程系学习,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

1956年7月—1978年5月,担任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教研室秘书。

1978年5月—1983年8月,担任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教研室主任。

1983年8月—1986年2月,担任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系主任。

1986年2月,成为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2022年1月2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昆明逝世。

主要成就

戴永年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截至2014年10月,戴永年发展了金属真空气化分离理论,形成了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理论体系;为首研制成功粗铅火法精炼新技术,简化了精炼过程;发明了内热式多级连续蒸馏真空炉,在中国国内40多个单位及美国、英国、巴西、玻利维亚和东南亚等国家推广应用60台/套,改革了锡、铅、锌冶金部分传统生产技术;研制成功卧式真空炉及相关工艺技术,在宝钢、鞍钢、韶关冶炼厂、金沙公司等均建立了大型有色金属真空冶金车间。先后完成了30余项科研课题,在有色重金属真空冶金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04年,为帮助怒江硅工业园区规划及建设,戴永年投身于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建设,同时,戴永年为云南省冶金行业、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多项建议,其中包括大力发展金属及矿产品深加工、锂离子电池及电动汽车、冶金法生产多晶硅、有色金属的高效清洁冶金及其二次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并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实验室建设

1979年,戴永年主持创建了真空冶金研究室,1989年该研究室更名为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该实验室于2004年被云南省政府批准为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重点实验室,2005年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成为国家首批动建设的3家国家工程实验室之一,也是第一个依托高等学校建设的国家工程实验室。

学术论著&发明专利

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戴永年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7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1部,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9年

《有色金属材料的真空冶金(第二版)》

戴永年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9年

《戴永年论文集》

戴永年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9年

《二元合金相图集》

戴永年

科学出版社

2007年

《金属及矿产品深加工》

戴永年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0年

《有色金属材料的真空冶金》

戴永年

冶金工业出版社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20年3月,戴永年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一、第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一、第三)、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排名第一)、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和二等奖7项;戴永年编著的《真空冶金》于1990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评选的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主编的《有色金属材料真空冶金》(1999年出版)被列入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2015年

复杂锡合金真空蒸馏新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9年

从含铟粗锌中高效提炼金属铟的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4年

真空蒸馏提锌和富集锗铟银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989年

粗铅火法精炼新流程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87年

焊锡真空脱铅用真空炉

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

1979年

焊锡真空蒸馏脱铅

冶金工业局科技进步四等奖

戴永年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截至2019年12月,戴永年已培养了博士研究生38人、硕士研究生75人及大量的本科生。

教育理念

戴院士告诫广大党员:培育优秀品德,诚信踏实,坚守党性,是一辈子的事;每名党员都要天天做好事,不做一丝一毫的坏事;要自强、自立、自省和自律;坚持不贪、不腐一辈子。针对双一流建设,戴院士强调:党员要“先进”、“为民”。要成为一流大学,就要有一批一流学科,一流学科就由一批一流的科研成果支撑,因此选择适当的课题,做好课题,是一流成果、一流贡献的基础,也是出一流人才的源泉。

讲座报告

2009年12月14日,戴永年走进昆明市第三中学为该校高中生作“矿冶与人生”的专题讲座。

2017年6月,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在407室召开教工冶金二支部党员大会,特邀戴永年作题为“诚信踏实,坚守党性,为人民尽责——再谈双一流建设”的报告。

开设课程

戴永年同志率先在中国国内开设了“锡冶金”和“真空冶金”课程及实验。

戴永年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4年

中国真空学会科技成就奖(HAYASHIAWARD)

1999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

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云南省政府)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

云南省劳动模范

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科技人才

云南省模范共产党员

云南教育功勋奖

云岭先锋奖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殊津贴

2019年12月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中共中央)

社会任职

戴永年担任昆明市科协科学顾问,中国真空学会名誉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资深务理事,昆明市老科协名誉会长。

人物评价

戴永年院士心系国家发展,积极为中国有色金属冶金工程的发展建言献策。同时,戴永年院士十分关心中国工程院的工作,积极参加中国工程院的各项活动,为中国工程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戴永年院士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尊重科学、用于创新、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敬业奉献,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有色金属真空冶金专家、昆明理工大学资深教授,60余年来,戴永年院士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为冶金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桃满天下,其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全省、乃至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典范。(戴永年院士90诞辰之际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的贺信词)

戴永年一直以来均以“德”为重,以“学”为基,致力于创新发展,做前人未作之事,做前人未做到之事,以求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做出贡献。(昆明理工大学人事处评)

戴永年同志政治思想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谨记作为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信念,用教育与科研成果服务于民,在60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中,始终践行“立于德,成于学,展于创,益于民”的治学育人理念,矢志不渝致力于创新发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成果,以求为人民谋福祉,为社会做贡献。(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评)

人物影响

设立基金

2019年3月,戴永年及夫人赵瑞芳教授捐赠30万元,用于支持昆明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戴永年曾先后两次捐出个人积蓄总计60多万,为昆明理工大学分别设立了创新基金、创建“双一流”大学专项基金。

标签: 戴永年

更多文章

  • 潘自强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潘自强

    潘自强(1936年6月1日-2022年1月19日),湖南益阳人,北京大学毕业,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潘自强于1957年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后进入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工作;1997年当选为

  • 陈念念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陈念念

    陈念念(1941年10月4日-2021年12月21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吴兴县,核材料与核燃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研究员。曾任中核集团公司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核学会理事,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科技委主任、研究员。1964年陈念念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后进入二

  • 叶可明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叶可明

    叶可明(1937年3月28日-2021年10月5日),出生于上海市,建筑工程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叶可明于1956年从苏州建筑工程学校毕业;1962年从同济大学毕业;历任上海市建筑工程局所属公司技术员、技术科长、工程师、总工程师、公司

  • 李正名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正名

    李正名(1931年1月2日-2021年10月4日),出生于上海市,有机化学与农药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49年李正名进入美国埃斯金大学化学专业学习;1953年从美国埃斯金大学毕业后回到中国,进入南开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跟随杨石先教授就

  • 姜景山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姜景山

    姜景山(1936年2月8日-2021年6月27日),男,朝鲜族,出生于吉林省龙井市,中国微波遥感及航天信息工程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学位委员会主席,

  • 黄熙龄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黄熙龄

    黄熙龄(1927年4月24日-2021年6月16日),男,湖北钟祥人,地基基础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顾问总工程师。黄熙龄从事地基计算、处理、土的性质与基础工程等的专题研究,以及参加重大工程的设计施工或咨询等工作。1949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土木系。1955年

  • 陈清如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清如

    陈清如(1926年12月3日-2021年5月26日),男,汉族,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利用与化学工程系选矿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清如是著名的矿物加工专家、教育家,矿物加工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选矿理论与技术研究。1952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

  • 袁隆平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

  • 刘兴土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兴土

    刘兴土(1936年9月10日—2021年5月6日),出生于马来西亚马六甲,籍贯福建省永春县,湿地生态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湿地环境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兴土于1959年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

  • 李京文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京文

    李京文(1932年10月30日-2021年3月31日),男,汉族,广西陆川人,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1958年8月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物资技术经济系毕业,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兼任浙江财经学院名誉院长、北京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