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池志强

池志强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42 更新时间:2024/1/16 13:50:08

池志强(1924年11月16日-2020年1月7日),浙江省黄岩县(今台州市黄岩区)人,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池志强于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药学系;1959年获前苏联列宁格拉儿科医学院副博士学位;毕业初期曾担任浙江大学药学系助教;1978年,任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副所长;1983年,任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1953年起,在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在上海药物研究所从事药理学研究。池志强长期从事药理学研究,在抗放射损伤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研究,成绩突出;早期从事血吸虫病化学治疗、锑剂解毒研究,采用二巯基丙磺酸钠解锑毒,有显著疗效;研究放射损伤化学防护,找到一些对实验动物有防护作用的药物,并对其防护作用原理进行系统研究;从事分子神经药理的研究,特别对强效镇痛剂、阿片受体的分离纯化及选择性配体研究有一定影响。2020年1月7日1时43分,池志强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5岁。

基本资料

名:池志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黄岩县(今台州市黄岩区)

出生日期:1924年11月16日

逝世日期:2020年1月7日1时43分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出抗血吸虫病的药物和高强效镇痛剂

人物经历

1924年11月16日,池志强出生于浙江省黄岩县的澄江(又称永宁江)岸边,其父池云与妻子商议给儿子取名志强,以寄心志,为国图强,池云夫妇共有5个子女,池志强排行老三。其父池云为长期在外从事测绘工作的技术员,母亲是个有文化的家庭“老师”,其子女都得到良好的教育。母亲的与人为善、以邻为友的生活作风,使池志强从小养成与人友善、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池志强从小喜爱读书、兴趣广泛,在小学三、四年级时,他泛读多部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为今后进一步求学深造以及做学问打下深广的文学功底。

进入初中学习后,时值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学校被迫迁至山区,家里也因父亲工资收入大减而陷入困境。为了交纳继续求学的费用,只好凭借贷典当度日。在艰苦的求学生涯中,使池志强养成吃苦耐劳,勤劳朴素和奋发进取的生活作风。

池志强在黄岩县初中(今黄岩中学)毕业后,考入从临海县海门区(今椒江区)搬迁到仙居县深山广度寺的浙江省立台州中学(今台州中学)。为了躲避敌机的轰炸,沪、杭一带许多中学老师也纷纷逃难来到时迁仙居的台中,其中不乏名校的教师骨干,使台中教学水平得以提高。在深山庙宇里学习,教学条件十分困难,连化学课也无法由学生动手做实验,幸好来了一位化学老师,使讲课生动有趣,注重发式教学,并用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记住一些化学规律。同时,还给学生演示一些有趣的示范实验。所有这些,吸引池志强的心,使他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为尔后考入大学化学系继续深造创造了条件。

1942年,池志强高中毕业时,许多知名大学均已内迁,经济拮据的他无法筹措旅费和学费,于是只好辍学当一名小学老师。他节衣缩食,一年后积累了一些资金,并于194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化学系公费生学习。

由于家有兄弟姐妹5人,仅靠父亲不高的薪金维持生活,于是他一边刻苦学习,以优秀成绩保持公费奖学金,一边在节假日里当家庭教师,以维持自己的日生活开支。

1945年8月,抗战胜利,浙大龙泉分校迁回杭州,全国人民满腔热情地投入战后重建工作。因浙大校园受日寇破坏,满目疮痍,需要整修,要求学生借读厦门大学一年。在这求学关键时期,他只好又一次辍学回到家乡,当上了黄岩中学灵石分部的化学、外语老师,挣一点微薄的薪水供弟妹读书,并积蓄回杭复学的路费。

1946年,回杭复学后,池志强看到广大人民缺医少药的痛苦,意识到药学系毕业后谋生的道路更为宽广,于是他决心克服困难转到1944年新建的药学系学习。由于药学系是5年制的,要求基础深厚,重视实验教学,更重视学生的独力工作能力的培养和动手实验操作的训练。在教师严谨作风影响下,池志强在学习与实验中积累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了一些初探科学奥秘的乐趣,树立了进一步从事药理科学研究的自信心,于1949年秋在药学系首届毕业,成绩名列第一,并留校当了张其楷教授的药物化学助教。

在浙大求学期间,池志强受到求是精神的熏陶,一边刻苦学习业务知识,一边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在反饥饿、反内战斗争中站在斗争第一线;在护校迎解放斗争中,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担任了浙大应变委员会安全部负责人,做好全校的安全保卫工作。由于池志强积极带头参加学生爱国运动,经中共浙大地下党负责人之一的谷超豪介绍,1949年1月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组织。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后,百废待兴,干部奇缺,池志强服从党组织的安排,于1951年夏离开了心爱的教学与科研的岗位,到浙江省文化局负责科学普及和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织管理工作,先后担任过社会文化科和电影科等科长之职。

1953年7月,池志强响应中央让专业技术人才归队的号召,奉调进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后任副所长、研究员,专业研究药理学。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血吸虫病在长江流域广泛流行,病情十分严重。为了尽快消灭血吸虫病,中央建立血防办大力推动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上海药物研究所急国家所急,投入大批力量寻找新防治药物和锑剂毒性解毒的研究。池志强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姿态,受命于危难之时,师从丁光生教授挑起血防新药筛选及锑剂毒性解毒的研究。

1956年,正当池志强与伙伴们将合成的二巯基丁酸钠开始用于解锑毒的研究取得显著的效果时,他奉命被派去苏联列宁格勒儿科医学院学习,进研究生药理系攻读,在B.M.Kapacuk院士指导下以前苏联发明的新型二巯基丙磺酸钠和中国研制治疗药物吐酒石的解毒作用及吐酒石的毒理及其年龄差异等为研究课题。

经过他夜以继日的苦心研究,证明了新型二巯基丙磺酸钠对吐酒石的解毒有显著效果,并证明二巯基丁二酸钠仍比新型二巯基丙磺酸钠为优等。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前苏联药理学及毒理学杂志及巯基类化合物研究专著上,不仅受到导师的赞许和同行的瞩目,并于1959年答辩后获医学副博士学位,而且也推动了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进展,起了一定作用。

为了在中国尽快开展此项研究工作,上海药物研究所成立了第五研究室,并要求池志强在副博士学位答辩后在前苏联有关电离辐射研究室访问学习半年。同时,接受国家科委的委托,担任中国访苏代表团的陪同翻译工作,直至1960年6月随同代表团回国。

1970年初,池志强迎难而上,毅然承担了寻找一种新的强效镇痛剂这项艰巨任务。经他与同仁的日夜钻研,最后证明了羟甲基芬太尼(OMF)是一个高选择性、高亲和力的μ阿片受体的激动剂,并得到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A.Goldstein教授的重复验证,其验证的结果发表在美国分子药理学杂志上。

1978年,任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副所长。

1983年,任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分管科学研究和外事工作。

1986年,由于在池志强创新设计科研思想指导下,找到了较为理想的高效镇痛剂,受到国际同行的瞩目,被选为阿片类研究领域惟一的国际学术权威机构——国际麻醉剂研究会执委会委员,成了中国第一位担任该组织的执委。

1987年,池志强首先采用中国特有的山齿草藤凝集素纯化阿片受体,而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纯化成功的实验室之一。

1988年,池志强亲自参加和组建当时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文献情报中心共同创办的《生物科学信息》(1992年改名《生命科学》),并担任主编至2000年。

1989年,被选为上海市第七届市政协常委兼任科技委主任。

1993年,被选为上海市政协之友社理事兼科技组组长。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改任政协之友社名誉理事。

2020年1月7日1时43分,池志强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5岁。

主要成就

池志强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池志强1953年开始从事药理学研究,在多个研究领域里均有建树。20世纪50年代,他主要从事防治血吸虫病药物及锑剂解毒研究。60至70年代,他主要从事国防科研项目的研究,如防治辐射损伤药物研究,防化学有关药物研究等多项国防任务,并取得较好成绩。70年代后期起,他从事强效镇痛剂及阿片受体选择性配体研究,并首先在中国国内开展阿片肽受体及其高选择性配体研究。

池志强领导的实验室是我国分子药理学受体研究的主要单位。在国内领先开展阿片受体及其亚型高选择性配体研究,并取得显著成绩。独创设计的研究成果-阿片μ受体高选择性激动剂羟甲基芬太尼是国际承认为最好的μ受体激动剂之一。最近,对羟甲基芬太尼的几个立体异构体合成并比较了它们的镇痛、μ受体亲和力、选择性差异、对动物产生机体及精神依赖,发现其异构体F9209、F9204为当前μ受体选择性最高激动剂。在阿片受体的分离纯化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是国际上纯化成功的少数单位之一。

抗血吸虫药物及锑剂解毒研究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血吸虫病在长江流域广泛流行,病情十分严重。为了尽快消灭血吸虫病,上海药物研究所急国家所急,投入大批力量寻找新防治药物和锑剂毒性解毒的研究。池志强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姿态,受命于危难之时,师从丁光生教授挑起血防新药筛选及锑剂毒性解毒的研究。正当池志强与伙伴们将合成的二巯基丁酸钠开始用于解锑毒的研究取得显著的效果时,他奉命被派去苏联列宁格勒儿科医学院学习,在B.M.Kapacuk院士指导下以前苏联发明的新型二巯基丙磺酸钠和中国研制治疗药物吐酒石的解毒作用及吐酒石的毒理及其年龄差异等为研究课题。经过他夜以继日的苦心研究,证明了新型二巯基丙磺酸钠对吐酒石的解毒有显著效果,并证明二巯基丁二酸钠仍比新型二巯基丙磺酸钠为优等。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前苏联药理学及毒理学杂志及巯基类化合物研究专著上,不仅受到导师的赞许和同行的瞩目,而且也推动了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进展,起了一定作用。

电离辐射损伤化学防护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实验室争先研究电离辐射损伤化学防护。池志强在副博士学位答辩后在前苏联有关电离辐射研究室访问学习半年;回国后,他顾不上休息即与第五研究室同仁一起全身心地投入研究试验,在生物胺、巯基化合物等方面合成、筛选数千种新的化合物,从中找到如432、947和1759等药物,经在小鼠、犬、猴等动物上试用证实具有电离辐射损伤化学防护作用。这项成果经鉴定并交有关单位备用的同时,他和同事们乘胜追击,还在防护药物作用机理研究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强效镇痛剂及阿片受体结构功能的研究

1970年初,池志强毅然承担了在众多镇痛剂基础上寻找一种新的强效镇痛剂这项艰巨任务。他带领同事们从查找分析有关镇痛剂文献基础上,大胆地提出了芬太尼结构改造系统的研究,决定在苯吡啶的吡啶环三位上引入一个甲苯,使原有化合物成为三甲基芬太尼,提高镇痛效价10倍以上。初战告捷,大大激发了科研组同仁的攻关热情。他又带领同事们乘胜追击,以3-甲基芬太尼为基础合成大批衍生物,从中找到羟甲基芬太尼,其镇痛效价比吗啡高6000至10000倍,成了当时世界最强镇痛剂之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池志强对羟甲基芬太尼的药理特性进行研究。从应用研究转基础研究,必须付出更多的心力,更须多学科知识及深广的药理知识,经池志强与同仁的日夜钻研,最后证明了羟甲基芬太尼是一个高选择性、高亲和力的μ阿片受体的激动剂,并得到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A.Goldstein教授的重复验证,其验证的结果发表在美国分子药理学杂志上。由于在池志强创新设计科研思想指导下,找到了较为理想的高效镇痛剂,受到国际同行的瞩目。

论文专著

据2015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显示,池志强院士在1990年至2007年,共发表了47篇期刊论文。

论文题名

作者

年卷期

发表刊物

InvolvementofdopaminesysteminregulationofNa+,K+-ATPaseinthestriatumuponactivationofopioidreceptorsbymorphine

池志强

2007年71卷2期

MOLECULARPHARMACOLOGY

Morphineinhibitsdoxorubicin-inducedreactiveoxygenspeciesgenerationandnuclearfactorκBtranscriptionalactivationinneuroblastomaSH-SY5Ycells

池志强

2007年406卷2期

BiochemicalJournal

InvolvementofcAMP/cAMP-dependentproteinkinasesignalingpathwayinregulationofNa+,K+-ATPaseuponactivationofopioidreceptorsbymorphine

池志强

2006年69卷3期

MOLECULARPHARMACOLOGY

G蛋白偶联受体二聚化研究进展

池志强

2006年22卷07期

中国药理学通报

慢性吗啡引起的抑制海马神经元Na+,K+-ATPase活性和降低能量代谢酶的表达可能参与小鼠吗啡依赖的形成

池志强

2006年15卷03期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阿片成瘾的细胞分子机制

池志强

2005年21卷08期

中国药理学通报

G蛋白偶联受体固有活性研究进展与新药开发

池志强

2005年21卷09期

中国药理学通报

EffectofchronictreatmentofohmefentanylstereoisomersoncyclicAMPformationinSf9insectcellsexpressinghumanmu-opioidreceptors

池志强

2004年74卷24期

LIFESCIENCES

InternalizationandrecyclingofhumanmuopioidreceptorsexpressedinSf9insectcells

池志强

2003年73卷1期

LIFESCIENCES

参考资料:

2003年至2007年部分论文举例<br>

专利发明

据2015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显示,池志强院士在2001年发明并申报了专利3-甲基芬太尼衍生物的光学异构体、合成及它们镇痛活性。

科研获奖

羟甲芬太尼的研究成果于1987年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

国防科技重大成果奖

二等奖

国防科工委

1980年

2

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

1980年

3

/

"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

国防科工委

1988年

4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国务院

1991年

5

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中国科学院

1992年

参考资料:

池志强人才培养

池志强院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据2015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显示,池志强院士在2002年至2005年共培养了3位博士研究生。

论文题名

作者

指导老师

学位

海马ATP生成相关蛋白质表达改变与吗啡躯体依赖的关系

陈晓岚

池志强

博士

羟甲芬太尼立体异构体产生依赖及其对CREB、CaMKⅡ信号通路的影响

高灿

池志强

博士

人μ阿片受体的二聚化、内吞及再循环机制

谌立伟

池志强

博士

参考资料:

2002年至2005年博士培养情况

池志强荣誉表彰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社会任职

自1953年回到科技战线后,池志强担任过的主要党政职务有:

留苏时,任列宁格勒市中国留学生党总支书记;

1989年,被选为上海市第七届市政协常委兼任科技委主任;

1993年,被选为上海市政协之友社理事兼科技组组长;

2003年,改任政协之友社名誉理事;

2004年,被选为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名誉理事等。

此外,池志强还兼任《中国药理学报》、《中国药理通讯》和《处方药》等多种杂志编委,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与中科院生物局、生物学部共同主办的《生命科学》杂志的创办人,自1988年至2000年任主编,2001年起任名誉主编。

人物评价

大凡事业成就者,都是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注重向他人学习,池志强的成功科研之路,也是如此开拓与行进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他积极参与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或学术访问、学术会议,或学术讲座、慰问留学人员。他以自己的高水平研究工作和真诚合作的友情博得了国际同仁的信任、支持与友爱,特别是许多研究成果得到国际权威实验室的验证与认同,有力地推动了实验室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浙江大学评)

标签: 池志强

更多文章

  • 蒋洪德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蒋洪德

    蒋洪德(1942年7月4日—2020年1月4日),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原籍湖南省长沙市,叶轮机械与动力工程专家。生前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蒋洪德毕业于清华大学燃气轮机专业,获学士学位;1968年3月至1978年9月,在青岛汽轮机厂工作;1981年,毕业于中

  • 林宗虎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林宗虎

    林宗虎(1933年5月13日-2019年12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蒸汽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双聘院士,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院长,同济大学外聘院士。1951年林宗虎考入交通大学蒸汽动力机械制造专业。1955年大学毕业后继续在交通大学攻读研究生

  • 孟执中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孟执中

    孟执中(1934年12月16日—2019年12月14日),出生于浙江诸暨,气象卫星专家,风云三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首席高级技术顾问。1956年孟执中从华南工学院电讯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作;1958年前往苏联科学院自动学及远动学研究所进修两年;1978年至

  • 胡亚美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胡亚美

    胡亚美(1924年4月27日—2019年10月3日),女,北京市人,儿科医学教育家、中国儿科医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儿童血液肿瘤学开创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儿童医院名誉院长、教授。胡亚美于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1981年担任北

  • 韩其为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韩其为

    韩其为(1933年11月2日—2019年10月1日),出生于湖北松滋,泥沙与河床演变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一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韩其为1950年至1961年在长江水利委员会中游工程局工作;1961年至1965年脱产至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和武汉大学数学系进修深造;1965年至1980

  • 李玶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玶

    李玶(1923年4月1日—2019年9月10日),湖北大悟人,地震构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47年李玶从国立中央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50年参与创办了南京大学工程水文地质专业;1954年调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并从事沿海地下军事工程选址;1959年以来先后在中国

  • 季国标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季国标

    季国标(1932年3月1日-2019年9月5日),江苏省无锡人,化学纤维工程技术专家,中国化纤工程技术带头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现代纺织研究院院长。1949—1951年就读于交通大学,院系调整后转入华东纺织工学院染化专业,1952年毕业,毕业后分配到青岛印染厂,担任技术员;1955年被选派

  • 孙忠良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忠良

    孙忠良(1936年8月26日—2019年6月29日),男,浙江宁波人,微波毫米波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电磁场与微波学科负责人,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孙忠良于1960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并留校任教;1978年晋升为讲师;1983年晋升为

  • 宁滨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宁滨

    宁滨(1959年5月1日-2019年6月14日),男,汉族,出生于山西稷山,中共党员,控制系统工程(轨道交通运行控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原校长,IEEEFellow(2013年当选)。1982年1月宁滨从北方交通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从北方交通

  • 李恒德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恒德

    李恒德(1921年6月30日—2019年5月28日),汉族,河南省洛阳市人。核材料、材料科学专家,中国核材料和金属离子束材料改性科学技术的先驱。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47年毕业于美国卡尼基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53年毕业于美国宾夕凡尼亚大学获博士学位;1955年任清华大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