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宋振骐

宋振骐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266 更新时间:2024/1/8 3:44:20

骐,1935年3月10日出生于湖北武汉,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院长,临沂市理工学校荣誉校长。1957年宋振骐从北京矿业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1967年进入山东矿业学院采矿系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兼所长;1987年担任山东矿业学院矿压研究所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2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3年担任山东科技大学矿压研究所名誉所长;1998年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14年担任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名誉院长;2018年被聘为临沂市理工学校荣誉校长。宋振骐主要从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研究。

基本资料

名:宋振骐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北省武汉市

出生日期:1935年3月10日

毕业院校:北京矿业学院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实用矿压理论开拓者奠基人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5年3月10日,宋振骐出生在湖北武汉汉阳兵工厂的一个工人家庭。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国民党的节节败退,工厂也内迁。宋振骐从记事起就为生活所迫,拾柴、捡炭,从大食堂饭桌上和剩菜缸中捞取残羹。

1946年,家搬到重庆,父母为了让他读书,认了小学教师做“干爹”,从此随了干爹的姓,改名宋振骐。

1953年9月,宋振骐从重庆市第一中学毕业,考入北京矿业学院(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地下开采专业学习,在校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三好学生”,并出席北京市“三好学生”代表大会。

1956年,周总理号召科学进军,宋振骐参加了学生科学技术小组,担任了院首届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主席。1956年他所在班还自编自演了快板剧《不做啃书匠》,几乎演遍北京市的大学和中学,在怀仁堂纪念“一二·九”运动演出后,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和表扬。

1957年7月,宋振骐北京矿业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担任采煤系助教(至1967年3月)。

1967年3月,宋振骐进入山东矿业学院(1999年组建为山东科技大学)采矿系工作,先后担任助教(1967年3月至1978年5月)、讲师(1978年5月至1979年8月)、副教授,系主任兼所长(1979年5月至1987年3月)。

1979年,宋振骐组建了中国煤炭系统高等院校第一个“矿山压力和岩层控制工程”研究和实践的山东矿业学院矿山压力研究所。

1987年3月,宋振骐担任山东矿业学院矿压研究所教授、所长(至1993年3月)。

1990年,宋振骐被列入《山东改革明星列传》一书。

1991年,宋振骐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3年3月,宋振骐担任山东科技大学矿压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山东科技大学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2014年,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成立,宋振骐担任学院名誉院长。7月,担任山东省少年科学院院长。

2018年7月4日,宋振骐接受兰陵县聘任,成为临沂市理工学校荣誉校长。

2022年9月2日,担任山西双碳能源革命研究院名誉院长。

主要成就

宋振骐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宋振骐建立并完善了以岩层运动为中心的矿山压力理论和研究方法体系,该理论体系把中国采场矿山压力研究从定性推向定量,把煤矿现场矿山压力和岩层控制从过去主要依靠统计经验决策,推进到针对具体煤层条件定量的发展阶段;组建了中国高校第一个矿山压力研究所,主持并完成了包括“六五”、“七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等多个项目的研究任务;创造的“井下岩层动态观测研究方法”及成功研制的顶板动态仪等监测手段,以及顶板预测预报和顶板控制设计等计算机系统和软件,实现了理论和方法的统一。

1958年至1962年,在全国水力采煤机械化高潮中,宋振骐和同学们参加了第一个水采矿井(羊渠河一矿)的试生产,在淮南一矿首先系统地开展了水采顶板活动规律的实测研究,在隆隆的煤水声中,经历了煤层和顶板垮塌、煤流冲击的险境。

1963年,宋振骐开始带领同学们不顾煤壁片塌、顶板冒落的危险,研制试验了装煤犁、安全支柱的回柱装备,煤炭工业部霖芝部长亲临参观,该装备曾在全国煤展会上展出。

1976年,兖州第一对矿井(南屯煤矿)投产后,多次发生一次近百米工作面塌垮的大事故,宋振骐带领学生和现场同志一起不顾顶板来压时刻的声响和塌垮的危险,经历了近百个日日夜夜摸清了顶板运动的规律,找到了需要控制的岩层范围和控制的办法,从此排除了相应的顶板事故。

20世纪70年代末,宋振骐动员了一大批物理、机电、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和研究生,组成联合课题组,先后研制了CH-50型压力合、KY-82型岩层动态仪、DCC-1型遥测仪、DK-Ⅱ支柱质量监测仪、SY-50、SY-60型支柱测力计。80年代以来,主持了包括“顶板预测预报和控制”等多个重大项目。

1980年,通化松树镇矿迫于坚硬顶板威胁而采用“刀柱式”开采法,引起强烈的矿山压力显现和大量瓦斯积聚,造成近百人伤亡的重大瓦斯事故。宋振骐通过实测研究分析,摸清了顶板活动规律及相应的参数,大胆改用长壁垮落法控顶,从此避免了底板鼓起,底煤破坏、瓦斯涌出等强烈矿山压力显现,从此排除了该矿发生类似事故的可能性。

1984年,南桐矿务局鱼田堡矿5年垮塌工作面总长达3000多米,严重威胁生产,每年用数万立方米坑木控制顶板,经济损失数百万元,宋振骐和研究所的同志带领毕业生应邀深入现场实测研究,改变了支护方式和支护手段,排除了长期不断的顶板事故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1991年11月,宋振骐从事以发展采矿工程学科理论及应用于工程实践上的“系统性”和“创造性”的工作。

著作论文

截至2018年11月,宋振骐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100篇。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88.12

《实用矿山压力控制》

宋振骐主编

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3.10

《煤矿重大事故预测和控制的动力信息基础的研究》

宋振骐等著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承担项目&成果奖励

截至2013年6月,宋振骐主持承担“矿山压力和顶板运动预测预报及控制”等多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煤炭部科技进步奖等10余项国家级奖项。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煤矿矿山压力和顶板运动的预测预报及控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宋振骐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2004年10月,宋振骐在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做了题为“高等教育人才兴国战略”的报告,在报告中谈到发展高等教育的必然和潜力时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发展教育,特别是首先发展高等教育,使中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在质量和数量上应有一个更快的突破。人才是发展的核心,以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为核心的管理成为发展的关键。

指导学生

截至2013年6月,宋振骐一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并指导和培养了一大批煤炭企业现场技术骨干。

宋振骐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山东省科学技术拔尖人才

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0年

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

1990年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2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8年3月—200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务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届副理事长

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学会常务理事,顶板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中国组成员

西安科技大学双聘院士

东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人物评价

宋振骐是中国“实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应用“实用矿山压力理论”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及机械化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知识产权报》评)

宋振骐坚持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建立和发展“实用矿山压力理论体系”,用于指导现场生产实践,为大幅度降低煤矿顶板等重大事故、提高经济效益做出了贡献。(西安科技大学董事会评)

宋振骐作为中国实用矿山压力理论学派的带头人,他50余年来坚持深入煤矿生产第一线,创造性地建立了“以岩层运动为中心”的预测预报、控制设计(决策)和控制效果判断为一体的理论体系,率先研制了“矿山压力机械模拟试验台”等实验设备,为把采场矿山压力研究从定性推向定量,把中国煤炭生产现场顶板控制从过去主要依靠统计经验决策提高到能够针对具体煤层条件定量,及实现煤矿决策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阶段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报》评)

标签: 宋振骐

更多文章

  • 孙钧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孙钧

    孙钧,1926年10月23日出生于江苏苏州,祖籍浙江绍兴,工程力学家,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与隧道工程研究所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孙钧于1949年从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先后在上海华东航空处和公共房屋管理处任技术工作;1951年至1952年担任上海

  • 唐叔贤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叔贤

    唐叔贤,1942年4月21日出生于香港,材料表面科学与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学勤讲座教授。唐叔贤于1964年从香港大学理学院毕业,之后赴美留学;1969年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88年至20

  • 唐志共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志共

    唐志共,1965年出生于广西桂林,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总工程师、研究员。唐志共于1984年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到研究所工作;1999年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同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010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21年当选为中国

  • 陶文铨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陶文铨

    陶文铨,1939年3月生于浙江绍兴,工程热物理学家、数值传热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1962年陶文铨从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1966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机械系传热实验室进修;1988年编著

  • 滕锦光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滕锦光

    滕锦光,1964年3月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结构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通讯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特别行政区太平绅士,香港理工大学校长、结构工程讲座教授、高赞明可持续结构及材料教授席。1983年滕锦光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得悉尼大学博士学位;

  • 田永君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田永君

    田永君,1963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友谊县,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田永君毕业于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1987年毕业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

  • 汪耕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汪耕

    汪耕(原名:汪积威),1927年10月11日出生于江苏南京,电机设计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上海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汪耕于1949年从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进入上海电机厂工作,先后担任设计科长、副总工程师、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1990年获得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颁发的“世界著名人士证

  • 汪卫华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汪卫华

    汪卫华,1963年7月出生于安徽宁国,材料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国科学院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1987年汪卫华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199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199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

  • 王崇愚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崇愚

    王崇愚,1932年10月12日出生于辽宁丹东,金属缺陷电子结构与材料设计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钢铁研究总院教授。1954年王崇愚从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毕业后进入重工业部钢铁研究所金属物理研究室工作;1958年进入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第二研究室工作,先后担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 王大中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大中

    王大中,男,1935年2月11日出生,河北昌黎人。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曾任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校长。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53年入清华大学学习;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70年任清华核能所党委常委、设计室主任;1980年赴西德进修;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