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作言,1941年9月出生于湖南澧县,细胞发育生物学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作言于1965年从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1980年至1983年分别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伦敦皇家肿瘤研究所和美国波士顿遗传所进修;1988年至1991年担任美国马里兰大学海洋生物技术中心教授研究员;1991年至1994年担任英国阿伯丁大学高级讲师、博士生导师;1995年至199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0年担任第四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2004年担任第五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2018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五届监督委员会副主任。朱作言主要从事鱼类遗传发育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朱作言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澧县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鱼类基因转移定向育种新技术研究》等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政治面貌:无党派代表人士
人物经历
1941年9月,朱作言出生于湖南澧县。
1956年,从澧县第二初级中学第88班毕业,考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965年,从北京大学生物系人体及动物生理专业(六年制)毕业,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80年,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细胞及发育生物学专业毕业。
1980年—1983年,分别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伦敦皇家肿瘤研究所和美国波士顿遗传所进修。
1985年,第一批入选“湖北省科技精英”。
1986年,第一批入选“武汉地区科技新秀”。
1988年—1991年,担任美国马里兰大学海洋生物技术中心教授研究员、Facultymember。
1991年—1994年,担任英国阿伯丁大学高级讲师、TeachingStaff、博士生导师。
1995年—199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0年,担任第四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2004年1月,担任第五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200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之际,朱作言应邀参加了国庆活动。
2018年4月,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五届监督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成就
朱作言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朱作言在童第周先生领导下,合作进行鲤鱼与鲫鱼的细胞核移植,首次实现脊椎动物的种间克隆。1985年,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进行农艺性状转基因研究,研制出世界首批转基因鱼,提出了转基因鱼形成的模型理论,开创鱼类基因转移研究新领域。以上成果作为近代中国科技领域的两大重要科学技术成就被载入《世界科学年史》(A.Hellemans&B.Bunch,1991,美国Simon&Schuster出版社)。
朱作言领导培育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生长速度快、饵料转化率高的转草鱼生长因子基因鲤(冠鲤)家系。创建了“人工模拟湖泊”的生态安全实验体系,从分子、个体、种群和群落等不同水平,全面评价了冠鲤对水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发现在鲤鱼自然分布的水域,冠鲤对生态系统的压力远低于对照鲤。系统评价并证实冠鲤与对照鲤具有实质等同性,具有同样的食用安全性;合作培育出具有完全生态安全性的三倍体吉鲤,为冠鲤的产业化准入提供了充分的科学和材料储备。领导合作完成草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揭示草鱼草食性特征的遗传基础,发现了草鱼性染色体分化与性别决定的新线索,为探索鱼类基因组演化、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等理论问题,发掘鱼类重要经济性状相关基因,培育高产、抗病、高效饵料利用等养殖鱼类优良品种奠定了基础。
学术论著
根据2022年3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网站显示,朱作言先后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3篇成为转基因鱼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献。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2年3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网站显示,朱作言先后7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朱作言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朱作言指出,从事科学研究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学会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开辟新的科研领域,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其次,要树立起远大的人生志向和超凡的意志,做到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指导学生
根据2022年3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网站显示,朱作言先后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0多名,出站博士后5名,毕业的研究生中有3人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朱作言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朱作言为中国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所做了杰出贡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评)
朱作言领导开创了鱼类基因工程研究新领域,为中国作出了贡献。(时任武汉市副市长刘英姿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