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xiū),1927年8月24日出生于上海,原籍安徽望江,祖籍江苏省扬州市,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马列理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何祚庥于1951年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之后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理论教育处担任干事;1956年进入中国核工业部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58年前往苏联莫斯科核子研究所进行学习和研究;1960年回国并参与氢弹的轻核理论组,担任共产党总支部委员,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二机部九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等职务;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何祚庥早期从事粒子理论、原子弹和氢弹理论的研究,也是中国夸克模型课题组的主要研究人员。
基本资料
中文名:何祚庥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27年8月24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量子复合场论的哲学思考》、《从元气说到粒子物理》
主要成就:1980年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经历
1927年8月24日,何祚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扬州,原籍安徽望江。中学时就读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
1945年,考入国立交通大学化学系,后来转入清华大学。
1947年,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之后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理论教育处担任干事,负责了解科学家们的思想政治动态。
1956年,进入中国核工业部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1958年,前往苏联莫斯科核子研究所进行学习和研究。
1960年,从前苏联回国,并参与氢弹的轻核理论组,担任共产党总支部委员。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二机部九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等职务。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3月,访问美国。
198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一批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何祚庥为第五批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1984年,担任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并在北京大学招收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4年,在北京大学招收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9年,在《青少年科技博览》第4期上发表文章《我不赞成青少年练气功》。
2001年2月,做客《午间一小时》《名人相约星期五》。
2007年2月6日,出席《科学成就健康》一书首发式。
主要成就
何祚庥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何祚庥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及各种应用性问题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对弱相互作用特别是捣(c)获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一系列新的选择法则首次提出Chew—Mandelstam推导的方程有严重错误对层子模型进行了合作研究,并建立了一个复合粒子量子场论的新体系。
何祚庥在科学史、自然辩证法、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着重探讨了粒子物理研究中有关马列主义哲学问题。之后转向宇宙论、暗物质问题的研究,探讨了中微子质量问题、粒子的可分性、场的可分性、真空的物质性、宇宙有无开端、宇宙大爆炸从何而来、量子力学的测量过程是否必须有主观介入等问题,澄清了对这些问题认识上的一些模糊观念。
学术论著
学术交流
2003年10月20日,何祚庥在理论物理所322报告厅做学术报告《一个可能的非加速器实验——空间物理》。
2004年8月12日,在基础科学园区报告厅做学术报告《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救济”电荒——谈风力发电中的有关理论物理问题》。
2006年5月24日,在基础科学园区报告厅做学术报告《人类即将迎接可再生能源时代》。
2009年11月13日,在理论物理所322报告厅做学术报告《关于太阳能热发电理论和技术的最新进展》。
2011年11月12日,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第九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何祚庥出席了会议。
2014年7月9日,来到合肥参加由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和安徽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第八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与创新论坛。
何祚庥人才培养
科普讲座
2005年5月13日,何祚庥在中南大学做了专题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讲座。
何祚庥荣誉表彰
1980年,何祚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夫人:庆承瑞。
人物评价
何祚庥对伪科学、邪教的口诛笔伐以及对经济、社会问题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得出的结论使之成为“曝光率”颇高的新闻人物。由于他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的杰出成就,被称为“两栖院士”。(《赤子》杂志评)
何祚庥对伪气功、伪科学、怒江大坝、转基因、中医等等都大放其炮,四面出击。以致树敌无数,有人把他列为“四大恶人”之首,说他是“万能院士”,“什么都懂,就是不懂物理”;也有支持者认为他思想先锋、自由解放,是敢说真话、不庸俗、不世故的老天真。。(《中国科学报》评)
何祚庥是氢弹理论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参与者之一,为中国国防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搜狐网评)
何先生近年来与伪科学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尤其是对所谓特异功能更是不留情面,遭到许多“气功大师”的仇视,他们对何先生发了不少坏气,可是何先生不但毫发无损,相反非常健康,这不能不说是科学的胜利!(司马南评)
人物影响
何祚庥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
2007年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举办了何祚庥院士从事物理工作五十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此次会议是在何祚庥院士八十华诞之际召开。
2017年7月12日,何祚庥从事物理学研究七十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成功举办,杨振宁先生致辞。
打假基金
2012年,何祚庥与中国科普所原所长郭正谊、民间打假人士司马南、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袁钟(后退出)成立科技打假基金筹备组,律师彭剑是该组织的事务秘书。
人物争议
2006年11月1日,《环球人物》杂志刊登了路琰对何祚庥的访谈,访谈中何祚庥反对中医阴阳五行理论,称之为伪科学。
2007年5月,演员陈晓旭因乳腺癌去世。何祚庥发表言论“陈晓旭就是被中医害死的”。他指出:乳腺癌本来是一种很容易早期发现的疾病,如果及时治疗,生存率还相当高。然而陈自感不适后拒绝看医生,而是自行吃中药,贻误了病情导致不治。从这个意义上,陈晓旭正是被中医害死的。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主任詹亚华教授对何祚庥的言论表示反对。何祚庥则认为:中医治点小病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不要神吹,吹得过大就出问题。
2002年底,何祚庥公开表示谨慎接受治疗性克隆,并且表示技术成熟之后,也可接受生殖性克隆作为一种辅助生殖手段。2003年,何祚庥表示支持针对人类的生殖性克隆。
2004年,印度洋海啸之后,何祚庥表示“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最终在新京报引发了长达十余天的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