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岳希新

岳希新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083 更新时间:2024/1/18 4:18:38

岳希新(1911年9月29日—1994年8月30日),生于吉林省吉林市,祖籍山东临朐,矿床地质及矿产普查勘探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地质矿产部地矿司总工程师。岳希新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7年—1949年历任中央地址调查所北平分所练习生、调查员、技佐、技士、技正;1950年—1952年任职于地质工作计划委员会地质勘探局;1953年—1982年历任地质部地质总局、地质矿产部地矿司、技术司、生产组等单位专业副组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任地质矿产部科技顾问委员会委员;1994年8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岳希新毕生从事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基本资料

名:岳希新

国籍:中国

:山东临朐

出生日期:1911年9月29日

逝世日期:1994年8月30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出生地:吉林省吉林市

人物生平

1911年9月29日,岳希新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

1923年,入读于吉林省立第一中学。

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32年,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1933年,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系。

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

1937年—1949年,历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练习生、调查员、技佐、技士、技正。

1950年—1952年,任职于地质工作计划委员会地质勘探局。

1953年—1982年,历任地质部地质总局、地质矿产部地矿司、技术司、生产组等单位专业副组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2年,任地质矿产部科技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4年8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主要成就

岳希新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岳希新早期对四川中部、新疆南部石油、天然气、煤、铁、铅、锌等矿产进行地质调查。在地质调查中侧重煤矿普查勘探,指导淮北平原隐伏煤田勘查并建立煤矿基地。在对南方缺煤省份地质普查中发现了有开采价值的煤矿,缓解了南方能源紧状况。对川西钢铁企业建设所需的铁、煤等矿产资源进行了勘查设计。

学术论著

截至1994年8月,岳希新编著的代表论著有《四川威远背斜中部构造现象的研究》《四川威远穹隆背斜构造》《鄂西巴东系中之波纹石灰岩动物群》《湖北巴东巫山灰岩及䗴科化石》《新疆乌恰康复煤田》《十年来中国煤炭地质普查勘探经验》《谈谈南方煤田分布规律及找煤方》《中国煤炭资源》《中国煤田地质图(1/250万)》等。

[1]岳希新.十年来中国煤田地质普查勘探的成就[J].中国地质,1959(09):15-16.

[2]岳希新.谈谈南方煤田分布规律及找煤方向[J].中国地质,1961(2):29-32.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1981年4月

国家计委&科委煤成气座谈会

1987年

川滇黔晚二叠世煤田地质研究四川成果评审会

重庆

1982年

国家计委&能委加快天然气勘探开发问题讨论座谈会

北京

科研奖励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1∶2500000《中国煤田地质图》

地矿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岳希新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64年12月—1975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8年3月—1983年6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3年6月—1988年4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7年6月

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一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8年11月

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二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

1992年12月

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三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理事

《地质学报》编委会副主任

中国地质学会第30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质学会第30届理事会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地质学会第31届理事会编辑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质学会第32届理事会务理事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岳希新祖籍山东临朐,后举家逃荒到吉林定居,尽管当时岳家生活十分拮据,但仍尽力供岳希新读书。

人物评价

“岳希新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了显著成绩,为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民主促进会评)

“岳希新工作勤奋、治学严谨、尊重科学;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他的高尚品德、为中国地质事业献身的精神和对地矿事业的重大贡献,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中国地质》评)

“岳希新对中国煤田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地质调查局评)

人物影响

化石命名

20世纪30年代末,岳希新在四川威远等地中生界“自流井系”发现鱼和爬行动物(恐龙)化石多件,角齿鱼属(Ceratodus)为中国和亚洲中部首次发现。在爬行动物化石中,发现2新属2新种及一些属种未定者,钟健将其中1新属,以岳姓定名为“岳氏三巴龙”(SanpasaurusyaoiYoung)。

标签: 岳希新

更多文章

  • 李钧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钧

    李钧(1930年3月3日—1994年4月5日),湖南邵阳人,电离层物理与电传播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钧1955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1958年从武汉大学物理系电离层物理与电波传播专业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工作

  • 阎逊初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阎逊初

    阎逊初(1912年2月24日—1994年4月5日),河北高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阎逊初1944年毕业于里昂大学,获法国自然科学硕士学位;1949年2月获得法国国家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 池际尚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池际尚

    池际尚(1917年6月25日—1994年1月1日),女,湖北安陆人,石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池际尚于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和1949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仑茂学院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52年到北京地质学院任教授并担任地质矿

  • 支秉彝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支秉彝

    支秉彝(1911年9月19日—1993年7月24日),生于江苏泰州,祖籍江苏镇江,电信工程和测量仪器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研究员、总工程师、名誉所长。支秉彝193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40年获得德国莱比锡大学物理学院博士学位;1951年—1953年任黄河理工仪器

  • 殷宏章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殷宏章

    殷宏章(1908年10月1日—1992年11月30日),贵州贵阳人,出生于山东兖州,植物生理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殷宏章1929年于南开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3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被聘为国立北京大学生

  • 徐仁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徐仁

    徐仁(1910年8月22日-1992年11月18日),生于安徽芜湖,古植物学家、植物学家、孢粉学家。徐仁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学系,1946年获印度勒克瑙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徐仁主要进行古植物学研究,通过化石植物的研究论证了青藏高

  • 李连捷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连捷

    李连捷(1908年6月17日—1992年1月11日),河北玉田人,土壤地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连捷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理学院生物学和地质地理学系;1944年获得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哲学博士学位;1947年任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1949年任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

  • 高振西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高振西

    高振西(1907年7月7日—1991年12月9日),河南荥阳人,地质学家,地质博物馆学家,地质学史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研究员。高振西1931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1940年—1944年任福建省建设厅地质土壤调查所技正;1950年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

  • 蔡昌年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蔡昌年

    蔡昌年(1905年8月5日—1991年5月8日),浙江德清人,电力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蔡昌年1924年毕业于浙江省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29年任职于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电气处;1937年—1945年任岷江电厂工务长;1947年,任冀北电力公司

  • 侯学煜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侯学煜

    侯学煜(1912年4月2日一1991年4月16日),安徽和县人,植物生态学家,地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侯学煜1937年从中央大学毕业;1947年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1949年4月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