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唐崇惕

唐崇惕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780 更新时间:2024/1/16 15:24:46

唐崇惕,女,1929年11月26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寄生虫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主任。1954年唐崇惕从福建师范学院生物学系毕业,获得厦门大学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工作;1957年调回福建师范学院工作,先后担任生物系助教,讲师;1972年调到厦门大学工作,先后担任生物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5年被国务院评定为博士生导师;1989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1年获得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14年获得南强杰出贡献奖。唐崇惕主要从事研究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人兽共患寄生病的病原发育生物学、流行病学防治研究。

基本资料

名:唐崇惕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省福州市

出生日期:1929年11月26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福建师范学院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代表作品:《中国吸虫学》《人兽线虫学》

性别:女

人物经历

1949年,唐崇惕进入福建协和大学(1950年福建协和大学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成立福州大学)生物学系学习。

1953年,由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原福州大学改名为福建师范学院,其中福州大学生物学系合并到厦门大学,按规定,唐崇惕要到厦门大学读四年级,但是她选择继续在福建师范学院生物系读完四年级。

1954年,唐崇惕从福建师范学院生物学系毕业,但是毕业时发的毕业证书是厦门大学理学学士。大学毕业后,在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今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担任作人教授的助教。

1957年,唐崇惕调回母校福建师范学院工作,先后担任生物系助教,讲师。

1964年,唐崇惕开始研究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寄生虫种类。

1972年,唐崇惕调到厦门大学工作,先后担任生物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5年,唐崇惕被国务院评定为博士生导师。

1986年,唐崇惕受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和美国科学院的邀请作为国家交换访问学者讲学访问美国三个月,共六个公司(机构)。

1991年,唐崇惕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受日本国家科学促进会的邀请,讲学访问日本三个月,共三个公司(机构)。

主要成就

唐崇惕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唐崇惕主要从事研究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寄生虫种类,包括植物寄生线虫;经济动物(贝类、家禽、家畜等)、人体及人兽共患的各种寄生蠕虫病原,着重阐明各寄生虫病原种类的全程生活史的发育,各发育世代的生物学特点,以及它们生命过程所需的各中间寄主(传播媒介)的种类;各病原在流行区生态环境中生存,散播和流行的规律;病原各发育阶段与宿主的关系及环境因子的关系;人和各动植物宿主受感染的季节和地点。

唐崇惕的主要成果有:阐明了日本血吸虫在终末宿主体内异位寄生的原因和机理,并提出预防措施研究婴幼儿绦虫病,发现婴幼儿西里伯绦虫病的传播媒介是人居处的一种食肉性蚂蚁,阐明了本病原的全程生活史及婴幼儿防病方法发现呼伦贝尔草原多房包虫病病原及当地中间宿主鼠类;阐明了家畜牛羊胰脏吸虫和肝脏双腔吸虫的生活史各发育期,传播媒介的种类及它们在我国各流行区的流行规律;阐明了中国南方沿海经济贝类各吸虫病原的生活史及预防对策。

学术论著

截至2014年4月,唐崇惕发表科学论文100篇。其中与唐仲璋教授合著的《人畜线虫学》于1999年获教育部二等奖,《中国吸虫学》于2006年获华东区著作一等奖。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16.07

《唐仲璋院士纪念影册》

唐崇惕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06

《中国吸虫学》

唐崇惕,唐仲璋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06

《唐崇惕文集卷2》

唐崇惕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06

《唐崇惕文集卷1》

唐崇惕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10

《人兽线虫学》

唐崇惕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12

《中国吸虫学》

唐崇惕,唐仲璋编著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2

《唐仲璋院士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唐崇惕,唐崇悫主编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9.12

《唐仲璋教授选集纪念唐仲璋教授九十周年诞辰2》

唐崇悫,唐崇惕主编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4.11

《唐仲璋教授选集纪念唐仲璋教授九十周年诞辰》

唐崇惕,赵尔宓主编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7.11

《人畜线虫学》

唐仲璋,唐崇惕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承担项目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2005年—2007年

中国内蒙古四种多房棘球蚴肝包虫病原的发育及其遗传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98年—2002年

包虫病(细粒及多房棘球蚴病)病原生态学及流行病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

1998年—2000年

血吸虫类群特异性抗原及其与血吸虫性皮炎关系的研究

博士点基金

1996年—1998年

中国血吸虫类群rRNA基因酶切位点分子进化的系统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95年—1997年

中国湖沼水网地区血吸虫病媒介钉螺生物防治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95年—1997年

中国人体血吸虫病媒介吸虫类天敌的调查研究

博士点基金

1993年—1995年

中国牛羊矛形双腔细崇和枝双腔吸虫生物学的比较

博士点基金

1987年—1990年

经贝类和鱼类传播的寄生虫病病原生物学及流行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科研成果奖励

自1978年至2003年获国家科技奖13项,其中国家科学大会科学奖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二项、四等奖一项,部、省级一等奖两项,部、省级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二项。

时间

奖励名称

2003年

国家教育部科技二等奖

2001年

国家科学技术学会一等奖

1990年

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

1988年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与外单位合作)

1988年

国家教委科技一等奖

1987年

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4年

福建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4年

山西省科技二等奖

1982年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80年

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78年

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

1978年

福建省科技二等奖

唐崇惕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在人才培养上,唐崇惕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实践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她善于引导研究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得到锻炼,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唐崇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一套培养学生的成熟经验。她对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做不好必定要返工,甚至是延期毕业。在业务上对学生要求严格的同时,她还要求学生“德才兼备”,并经告诫学生:绝不可以有“海盗”行为。她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她在《寄语我的研究生》一文中写道:“我希望我的研究生能了解我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史,了解我国过去受到列强欺凌以及建国以后“一穷二白”的情况,能够更加珍惜我们的今天。”她时常教导学生:你们的事业在祖国,只有祖国才是科学家的根基和归宿。让学生认准出国深造,是为了替国家增光的人生坐标。

指导学生

截至2014年4月,唐崇惕一共培养了硕士研究生49人,博士研究生29人,博士后5人,进修生约15人。

唐崇惕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86年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87年

福建省五一奖章

1988年

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年

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2年

福建省优秀专家称号

1995年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2001年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2011年

棘球绦虫杰出生物学研究(国际棘球肝包虫学协会授

2012年

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

2014年4月6日

南强杰出贡献奖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6年—1999年

中国寄生虫学会副理事长(三届)

1988年—1991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第六界常委

1993年—1997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厦门大学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

中国动物学会理事

国家教育委员会第一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动物学报》《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中国寄生虫病与寄生虫学》等刊物编委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唐崇惕的父亲唐仲璋是著名的生物学家,也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健康状况

唐崇惕在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读书期间因病休学一年。

人物评价

唐崇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本科专业人才,充实了中国寄生虫学领域的师资队伍。她的人品、人格,为科学奉献的精神,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学生的关爱和严格要求,让学生们为之感动和钦佩。(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

人物影响

题词

2009年,唐崇惕为母校福建师范大学的百年校庆题词:“恭贺福建师范大学百年校庆,继续为科学教育兴国和发展技术生产的宏伟事业培养更多优秀杰出人才。”

2012年,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袁勇麟院长拜会唐崇惕院士时,唐崇惕就为协和学院题词“协和精神薪火相传,乐育英才继往开来”,并为袁勇麟主编的《百年协和》题写书名。

捐赠图书

2016年4月,厦门大学唐崇惕教授和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林宇光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图书馆捐赠图书资料近200件。

标签: 唐崇惕

更多文章

  • 唐守正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守正

    唐守正,1941年5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森林经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名誉所长。唐守正于1963年从北京林学院毕业,前往吉林林业调查规划院工作;1978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

  • 滕皋军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滕皋军

    滕皋军,1962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介入放射学与影像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兼介入诊疗中心主任,江苏省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1982年,滕皋军本科毕业于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进入金华市人民医院工作;1989年,获东南大学放射学

  • 仝小林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仝小林

    仝小林,男,1956年1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人,中医内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宁夏医科大学方药量效研究院学术顾问。1982年从长春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皖南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1985年进入南京

  • 汪忠镐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汪忠镐

    汪忠镐(1937年9月-),血管学家,男,1937年9月生,浙江萧山人。现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教授。1961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忠镐为布加综合征提出全方位诊治体系,术式引入牛津外科学和美国脉管学教科书。在国外62所大学做70多次特邀报告或手术

  • 王大成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王大成

    王大成,1940年6月出生于四川成都,分子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3年王大成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1982年至1984年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马克斯-普朗

  • 王恩多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恩多

    王恩多,1944年11月18日出生于重庆,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多1969年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酶学研究室研究生毕业;1981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0年加入九三学社;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

  • 王福生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福生

    王福生,1962年8月出生于安徽枞阳,传染病学、肝病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王福生1984年7月毕业于蚌埠医学院;1987年8月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硕士学位;1992年8月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学位;1993年8月—1998年12月任

  • 王松灵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松灵

    王松灵,1962年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市,口腔医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主任医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副所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副会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广药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松灵1984年从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

  • 王以政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王以政

    王以政,男,1957年7月27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神经生物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特聘研究员。王以政于198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85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硕士学位;1991年获

  • 王正敏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正敏

    王正敏,男,1935年11月出生,上海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授,卫生部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正敏于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55年9月至1960年9月任上海第一医学院眼耳鼻喉科医院住院医师、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