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汉董,1939年11月出生于云南保山,植物资源和植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1962年孙汉董毕业于云南大学化学系有机合成专业;1980年至1982年在日本德岛大学药学部研修;1984年至199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研究室主任;1988年获得日本京都大学药学部药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获得2008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00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孙汉董一直从事药用和天然香科的植物资源、植物化学以及新药开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孙汉董
国籍:中国
出生地:云南保山
出生日期:1939年11月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日本京都大学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品:《二萜化学》《香茶菜属植物二萜化合物》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58年—1962年,就读于云南大学化学系有机合成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0年—1982年,在日本德岛大学药学部研修。
1983年—198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4年—199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研究室主任。
1988年05月,获得日本京都大学药学部药学博士学位。
1989年06月,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1990年—199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
1996年—2006年,担任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0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主要成就
孙汉董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孙汉董系统研究了中国唇形科香茶菜属、红豆杉科、五味子科、伞形科、樟科及地衣类等科属的200余种植物的资源和次生代谢成分,分离鉴定了1500余个单体化合物,阐明了这些植物的化学物质基础,发掘了一些新的资源,发现了新化合物500余个,有开发应用价值的20余个,发展了萜类化学,丰富了天然化合物的内容。率先发现并阐明了冬凌草活性成分冬凌草甲素、乙素的结构,揭示了冬凌草的化学成分和生物多样性,推动了冬凌草作为抗癌药物的开发应用。还开发了中国橡苔香料、新型昆虫驱避剂等。
学术论著
根据201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网站显示,孙汉董在包括Nat.Prod.Rep.、Chem.Comm.、Org.Lett.、Chem.Eur.J.、J.Org.Chem.、J.Nat.Prod.和Phytochemistry等中国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750余篇,其中SCI收录520余篇;出版专著4部。
SunHan-dong,QiuSheng-xiang,LinLong-ze,ZhangRong-ping,ZhouYasheen,ZhengQi-tai,MichaelE.Johnson,HarryH.S.Fong,NormanR.FarnsworthandGeoffreyA.Cordell.Crystalstructureofa1:1complexofNaturalditerpenoids:AbsoluteconfigurationsandunambiguousNMRspectralassignmentsofneoangustifolinandepinodosinol.JournalofNaturalProduct,1997,60(3):203-206.
SunHan-dong,QinSheng-xiong,B.Lobkovskyemil,LinLong-ze,NormanR.Farhsworth,JonClardyandHarryH.S.Fong,CrystalandMolecularStructuresofanaturalequimolecularmixtureoftwoepimericditerpenes.Tetrahedron,2001,57(1):65-70.
SunHan-dong*,HuangSheng-xiong,HanQuan-bin.DiterpenoidsfromIsodonspeciesandtheirbiologicalactivities.NaturalProductreports,2006,23:673-698.
承担项目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
五种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和生物活性成分研究(0701B5121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五种四川、西藏产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抗艾滋病活性研究(080169121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治疗艾滋病中药、天然药物1类新药五味子素胶囊的临床前研究(0703C01211) | 云南省新药研发科技项目 |
抗癌中药、天然药物一类新药毛萼乙素注射剂的临床前研究 | 云南省新药研发科技项目 |
五味子科植物新奇化合物的发现及生物活性研究(080190121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
云南特有香茶菜属植物中抗癌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0801901211) | NSFC-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
中国特有植物和微生物药用活性物质的基础研究(2009CB522303) | 973项目 |
具有干细胞调控活性的天然产物的挑选和收集(2009CB940900) | 973项目 |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1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网站显示,孙汉董先后24项科研成果分获国家、中国科学院和省部级奖励;在中国国内外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
孙汉董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根据201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网站显示,孙汉董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名。
讲座报告
2009年7月9日,孙汉董在参加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中心(IMCAS-BRC)成立仪式之际,对微生物所进行了学术访问,并做了题为《一类新型的、潜在的抗癌抗炎药物—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化合物》的学术报告。
团队建设
孙汉董的研究组于2005年度被中国科学院授予“第二届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先进团队”的称号,2007年被云南省教育卫生科研工会授予“创新学习型组织,争创知识型职工”先进集体,2008年被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
教育成果奖励
孙汉董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孙汉董先后对中国和云南省的约400多种香料植物用现代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较全面深入认识云南乃至中国的香料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研制了一系列产品,填补了中国国内香料研究的一些空白,为中国和云南省天然香料的研究和开发,以及中国天然香料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延边大学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
孙汉董在新药的研发和推动中国中药现代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冬凌草领域的长期工作为中国创新性药物的研制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