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岩,1951年10月19日出生于北京,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副主任。1984年沈岩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技工、技师、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北京市职工(业余)大学;1989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硕士学位;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13年出任第七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沈岩主要从事人类遗传病基因研究,与临床单位合作,先后发现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儿童失神癫痫、红斑肢痛症、单纯先天性白内障和反常性痤疮等疾病基因。
基本资料
中文名:沈岩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51年10月19日
毕业院校: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69年1月,沈岩在陕西省延安县做插队知青、赤脚医生(至1979年3月)。
1979年6月,进入北京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担任实验工(至1980年11月)。
1980年,于北京市职工大学(业余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学习,大专学历(至1984年)。同年12月,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技工、技师、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7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在职硕士学位。
1989年,研究生毕业获得生化专业理学硕士学位。
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5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1年5月,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3年3月,担任第七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2016年6月2日,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第九届全委会第一次会议,沈岩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主要成就
沈岩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沈岩主要从事人类遗传疾病基因识别、DNA诊断和疾病分子机理研究。与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牙齿涎磷蛋白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乳光牙本质。与北大医院儿科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T型钙离子通道H基因变异与儿童失神癫痫发病有关。与北大医院皮肤科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钠离子通道a亚单位SCN9A基因突变导致红斑肢痛症。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中国承担的1%(3号染色体短臂末端)基因组测序项目,担任项目执行组成员,负责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承担任务的组织领导和计划实施。
单基因遗传病
沈岩在单基因遗传病研究方面,通过与临床单位的合作,先后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牙齿涎磷蛋白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乳光牙本质(NatureGenetics,2001,27:151)、T型钙离子通道H基因变异与儿童失神癫痫发病有关(AnnalsofNeurology,2003,54:239)、钠离子通道a亚单位SCN9A基因突变导致红斑肢痛症(JournalofMedicalGenetics,2004;41:171)、CRYGS基因突变导致单纯先天性白内障(JournalofMedicalGenetics,2005;42:706)。
复杂疾病易感基因
沈岩在复杂疾病易感基因研究方面,通过提出分析多基因联合效应与疾病关系的新研究策略,与合作伙伴一起,以精神分裂症为切入点,在国际上首次以疾病相关的整条通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通路上所涉及的基因组合作用与疾病易感性的关系,这一研究策略和方法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MolecularPsychiatry,2004,9:510)。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沈岩参加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中国承担的1%(3号染色体短臂末端)基因组测序项目,并担任项目执行组成员,负责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承担任务的组织领导和计划实施。参加痢疾杆菌福氏2A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工作。参与钩端螺旋体基因组DNA测序工作。建立了发育中期人胎脑海马基因表达谱,发现13个基因可能与出生后海马学习记忆功能有联系。参加甲型血友病、地中海贫血、脆性X综合征等遗传病基因诊断研究。
学术论著
截至2013年,沈岩在NatureGenetics、Science、Nature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80余篇,参加编写专著8部。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3年,沈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第1完成人和第2完成人各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项(第1完成人和各1项)、三等奖1项(第1完成人),《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第2完成人),《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第1完成人和第2完成人各1项)。
沈岩人才培养
沈岩认为:中国国内高校科研主力是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往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所以做导师很累的,他认为,对于导师来说,人才培养是最重要的,导师的责任就是培养学生的才干、增加学生的能力,“师生不是老板与打工仔的关系,更不是婆媳对立的关系,而是共生的关系,师生关系会有3个发展阶段,崇拜、怀疑、趋同。老师和学生真正想到一块去了,也就是共生了。”他引用王越院士的话说,科学精神就是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化的思考、平等的争论、宽容的激励和实践的检验,希望大家有度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有智慧去区别上述两类事。
沈岩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来源 |
---|---|---|
2003年 |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 |
2005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
2007年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来源 |
---|---|---|
2008年01月-2013年02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第六届) | |
2011年05月-2016年06月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 |
2013年02月-2018年04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第七届) | |
2013年03月-2018年0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
2013年03月-2018年03月 |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 |
2016年06月-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 |
2018年03月-2023年0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
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 ||
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
中国遗传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 ||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第六届总编辑 | ||
《中国科学》杂志编委 |
人物评价
沈岩在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复杂疾病发病分子机理研究等领域均有重要贡献。(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评)
沈岩领导的课题组在世界上首次鉴定出DSPP基因是遗传性乳光牙本质致病基因,国际权威杂志《自然遗传》为此发表评论称,“定位克隆取得成功不再是西方科学界的专利”。(人民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