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俞昌旋

俞昌旋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224 更新时间:2023/12/6 3:16:55

俞昌旋(1941年7月7日—2017年5月23日),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祖籍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等离子体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俞昌旋于1965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获准公派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实验室进行学习;1994年至1998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主任;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5月23日在合肥逝世,享年76岁。俞昌旋长期从事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磁约束等离子体湍流输运、等离子体非线性现象、等离子体诊断等领域。

基本资料

名:俞昌旋

外文名:YuChangxuan

国籍:中国

出生地: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出生日期:1941年7月7日

逝世日期:2017年5月23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主要成就: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祖籍: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

人物生平

1941年7月7日,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安褥埠,祖籍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

1948年,随父母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安褥埠回国。

1952年,随着当老师的哥哥俞立明迁到集美,因为哥哥奉命上福建省委党校学习,为期两年。于是,俞昌旋到集美中学念初中,寄宿。

1959年,毕业于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1979年晋升)、副教授(1985年晋升)、教授(1992年晋升)、博士生导师(1993年被聘)。

1973年初,作为主要创始成员,参与筹建了中国最早的等离子体物理专业。

1994年—1998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主任。

2007年12月27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院士。

2009年6月,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3年11月,被聘为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装置科枝委员会副主任。

2017年5月23日4时5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合肥逝世,享年76岁。

主要成就

俞昌旋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俞昌旋开创了中国等离子体湍流实验研究、等离子体非线性现象实验研究等学科方,在磁约束等离子体湍流和反常输运、等离子体非线性现象、等离子体诊断等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他首次实验证实了湍流雷诺胁强是触发约束模式转换的主要机制,首次观察到了带状流完整的三维特征,实验发现线性欧姆约束等离子体中湍流色散关系与理论预言一致。他最先观察到了无外驱动等离子体向混沌态过渡的三条途径,首次利用小扰动方法实现了对无外驱动等离子体混沌的控制。他在中国国内率先研制了激光相干散射等系列诊断系统,发展了电子速度超高斯分布的姆逊散射理论以及考虑波阻尼效应的极小角散射理论。

学术著作

根据2020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力资源部网站显示,俞昌旋在《PhysicalReviewLetters》《PhysicsofPlasmas》等中国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篇,与项志遴教授合作著书《高温等离子体诊断技术》一部。代表论文如下:

Liu,A.D.,Lan,T.,Yu,C.X.,Zhao,H.L.,Yan,L.W.,Hong,W.Y.,...&Duan,X.R.(2009).Characterizationsoflow-frequencyzonalflowintheedgeplasmaoftheHL-2Atokamak[J].Physicalreviewletters,103(9),095002.

Lan,T.,Liu,A.D.,Yu,C.X.,Yan,L.W.,Hong,W.Y.,Zhao,K.J.,...&Yang,Q.W.(2008).Spectralfeaturesofthegeodesicacousticmodeanditsinteractionwithturbulenceinatokamakplasma[J].PhysicsofPlasmas,15(5),056105.

Lan,T.,Liu,A.D.,Yu,C.X.,Yan,L.W.,Hong,W.Y.,Zhao,K.J.,...&Yang,Q.W.(2008).SpectralcharacteristicsofgeodesicacousticmodeintheHL-2Atokamak[J].PlasmaPhysicsandControlledFusion,50(4),045002.

Zhao,K.J.,Lan,T.,Dong,J.Q.,Yan,L.W.,Hong,W.Y.,Yu,C.X.,...&Yang,Q.W.(2006).Toroidalsymmetryofthegeodesicacousticmodezonalflowinatokamakplasma[J].Physicalreviewletters,96(25),255004.

学术交流

俞昌旋1980年至1983年、1989年至1991年、2000年至2001年,先后三次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访问研究近六年。

承担项目

根据2020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力资源部网站显示,俞昌旋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攀登计划“非线性科学”项目、“863”高技术计划“聚变——裂变混合堆”专题和“激光聚变实验和诊断”专题的相关课题研究,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基金和面上基金等多项研究项目。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0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力资源部网站显示,俞昌旋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和总装备部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99年

CO2激光散射诊断系统研制与在HL-1M装置上初步实验测量

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四)

中性粒子能谱仪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等离子体系统中的飞线性科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俞昌旋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俞昌旋认为: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培养出来也必须个顶个。

培养学生

俞昌旋指导论文,总是先共同讨论选题,亲手逐字逐句地修改,如此反复多次。发表论文时,把学生署名放在第一,俞昌旋总是最后一个。俞昌旋生前培养和指导的博士、硕士有近百人,大多都是各自学科的带头骨干。

俞昌旋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单位

1995年

全国优秀教师

国家教委、人事部

1996年

“八五”期间高技术计划先进工作者三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1996年

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

宝钢教育基金会

1999年

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2007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理学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4年

第九届困学守望“育人终身成就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公益基金会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6年5月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国家863计划聚变——裂变混合堆专题专家组专家

国家863计划激光聚变实验和诊断专题专家组专家和顾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物理II学科评审组成员

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物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磁约束核聚变专家委员会委员

惯性约束核聚变专家组成员

《中国科学(G辑)》《ChinesePhysicsLetters》《PlasmaScienceandtechnology》

和《物理》等杂志编委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俞昌旋的父辈没有多少文化,早年远渡印度尼西亚做小生意,多年海外漂泊历尽艰辛,饱尝文盲之苦,所以格外注重子女的教育。他的哥哥俞立明是福建省立高航的政治老师。

人物评价

俞昌旋教授立身中正,学风谨肃,师德垂范,成就彰著,长期执教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他也是中国等离子体物理与受控热核聚变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俞昌旋教授五十年如一日,忠诚党的科教事业,把祖国的繁荣昌盛,培养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终身奋斗目标,一生共培养与指导博士、硕士近百名,桃芬芳,在师生中享有崇高声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评)

俞昌旋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严谨求实、无私敬业,将全部心血奉献给了中国等离子物理事业,为中国科教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人物纪念

2017年5月23日21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学校在主页发布“沉痛悼念俞昌旋院士”消息,刘万东教授、郑坚教授等通过多种途径分别发布消息。消息发布后,习近平、李克强、德江、刘云山、李鹏、温家宝、吴官正、赵乐际等中央领导分别通过中办等转达了对俞昌旋院士逝世的悼念及对亲属的慰问,社会各界以不同方式表达了悼念

标签: 俞昌旋

更多文章

  • 彭少逸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彭少逸

    彭少逸(1917年11月9日—2017年5月6日),出生于湖北武昌,籍贯江苏溧阳,物理化学家,燃料化学家,催化剂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彭少逸193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42年—1946年任重庆资源委员会动力油料厂任副研究员;19

  • 薛社普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薛社普

    薛社普(1917年10月26日—2017年3月10日),广东新会人,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教授。薛社普于1943年从国立中央大学博物系毕业;1947年获得国立中央大学生物系硕士学位后赴美留学;1951年获得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

  • 张本仁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张本仁

    张本仁(1929年5月28日—2016年11月1日),男,1929年5月28日生于安徽怀远,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本仁于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56年获北京地质学院硕士学位;1978年晋升副教授。1983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李荫远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荫远

    李荫远(1919年6月20日—2016年8月22日),出生于四川成都。物理学家。李荫远1938年进入四川大学物理系,1941年转学考试入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毕业到清华大学工作。1947年初赴美国留学,1948年获华盛顿州立大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80-1999年任

  • 王世真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世真

    王世真(1916年3月7日—2016年5月27日),出生于日本千叶,原籍福建福州,生物化学家、核医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王世真于1937年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之后进入贵阳医学院任教;1946年获得班廷奖学金,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药

  • 许学彦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许学彦

    许学彦(1924年5月11日——2016年3月10日),1924年5月11日(阴历四月初八)出生,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郑陆桥镇北夏墅村人,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院院士,船舶设计专家,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七院708所技术顾问、研究员。许学彦从小立志造船,高中毕业后进入交通大学造船系学习,1948年毕业于交通

  • 黄维垣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黄维垣

    黄维垣(1921年12月15日—2015年11月17日),福建莆田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美国归侨,有机化学家、中国有机氟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1943年黄维垣从福建协和大学化学系毕业,并留校担任助教;1947年进入广州岭南大学化学

  • 张彭熹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彭熹

    张彭熹(1931年2月5日-2014年7月12日),天津人,地质学家,盐湖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彭熹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同年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北京地质研究所西北地质室;1958年任兰州地质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室副主任;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

  • 江元生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江元生

    江元生(1931年8月18日—2014年1月10日),江西宜春人,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元生于1953年从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被分配到东北人民大学读研究生;1956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吉林大学化学系、理论化学所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

  • 李正武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正武

    李正武(1916年11月8日—2013年7月30日),浙江东阳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名誉院长。李正武1938年从国立清华大学毕业;1944年8月任复旦大学讲师;1947年9月—1951年就读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毕业并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