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王方定

王方定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981 更新时间:2023/12/11 4:16:22

方定,1928年12月21日出生于辽宁沈阳,籍贯四川自贡,核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3年王方定从四川化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58年开始从事核武器研制中的放射化学工作,研制了用于引发原子弹链式核反应的中子源材料;1964年赴青海负责原子弹研制中的放射化学工作,对核爆炸进行监测;1978年回到北京,在核工业部军工局工作;1979年调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后转放射化学的基础研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被遴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王方定负责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引爆中子源;参加创建了核试验的放射化学诊断方法,并多次用于实践,如裂变燃耗的诊断方法等;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多价态裂变产物化学状态和自发裂变电荷分布的研究。

基本资料

名:王方定

外文名:WangFangding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28年12月21日

毕业院校:四川化工学院

职业:教师

主要成就:研制了用于引发原子弹链式核反应的中子源材料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院

出生地:辽宁沈阳

代表作品:《聚变化学及用放化法研究高能中子核反应》

人物经历

中华民国一十七年(1928年)12月,王方定出生于辽宁沈阳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后,3岁的王方定随家人逃到上海生活。因父亲工作调动,王方定随之迁至南京,就读南京中学实验小学。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王方定先后在重庆南开中学、自贡蜀光中学完成了中学的学习。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夏,王方定考取交通大学电信管理系;同年底,交通大学酝酿迁校去台湾,王方定返回四川,担任小学教员。

1950年,王方定考入重庆大学化工系。

1952年,王方定进入四川化工学院(现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学习。

1953年,王方定大学毕业后,经国家统一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接受了所内外的业务学习(至1955年)。

1959年2月,王方定作为先进集体代表,参加了二机部在北京虎坊桥工人文化宫召开的跃进献礼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中南海受到周总理接见。同年底,根据钱三强所长的建议,王方定和同事们花了约一个月时间建立了一座简易工棚作实验室,开始了提取钋的化学实验,接着又开展了氚和氢化铀的试制工作。

1964年,结束点火中子源的研制工作的王方定被派往九院,远赴青海负责原子弹研制中的放射化学工作,对核爆炸进行监测。1964年10月16日至1969年9月27日,王方定参加了十次核爆放射化学分析测定工作,用放射化学方法研究了核爆炸的残留物,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等核试验进行了放射化学诊断,参加创建了核试验的放射化学诊断方法。

1978年,王方定回到北京,在核工业部军工局工作。

1979年,调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后转向放射化学的基础研究,指导自发裂变过程引起的化学反应及电荷分布研究,同时兼任核工业研究生部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3年至1997年,被遴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2010年4月23日,出席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的北京大学放射化学-应用化学专业55周年庆典暨学科建设研讨会。

主要成就

王方定科研成就

主要研究方向

研制了用于引发原子弹链式核反应的中子源材料

1959年底,王方定和同事们开始了提取钋的化学实验,接着又开展了氚和氢化铀的试制工作。根据中子核反应的原理,通过其他途径制造中子源的研究工作也一个个紧跟着提上日程。最后归纳为三条研制路线,分别代号为:9501、9502和9503。为了加强力量、加快速度,王方定小组只做9501项目。9501项目包括轻核素制备、化合物制备、化学组成鉴定、物理状态鉴定、操作条件的建立等工作。他们设计制造了专用的密封室、气体净化循环使用系统及气体分析方法。经过大量试验后,于1961年7月合成了所需材料。该项目投产的9501材料用于点火中子源获得成功,被多次用作核弹的核点火部件。在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原子弹的突破及武器化”项目中,王方定因是该部件的主要参加者,被列入该奖的光荣册。与该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获两项全国科学大会奖。

参加创建核试验的放射化学诊断方法

王方定和同事们陆续成功地进行了中国第一颗空投原子弹、第一颗装有热核材料的加强型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原理实验等多次核试验的放射化学诊断,提交了放化诊断报告。建立了多种分析方案,测回收系数、测当量、测中子、测气体等,以适应单一原子弹、不同裂变材料原子弹、加强型原子弹、氢弹原理、及全当量氢弹等试验的要求。

学术论著

王方定.聚变化学及用放化方法研究高能中子核反应[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2,16(3):357-357.

平佩贞,王方定.锆在HNO_3-HDBP-煤油体系中的萃取行为[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4(2):207-207.

孙建国,郭景儒,王方定.热中子诱发~(235)U裂变中~(88)Y独立产额的测量[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86(00).

齐占顺,张丕禄,王方定,等.~(252)Cf自发裂变产物碲化学行为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87(00).

张艳玲等著.中国核科技报告CNIC-00421IAE-0079252cf自发裂变电荷分布研究133mTe和133gTe分累计产额测定[M].

张艳玲,学良,郭景儒,王方定,等.“~(99)Mo-裂变产额值法”测定~(252)Cf源的有效裂变率[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89(00).

赵欣,李学良,郭景儒,王方定,等.~(252)Cf自发裂变电荷分布研究——~(127g)Sn和~(128)Sn累计产额测定[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0.

张艳玲,李学良,王方定,等.~(252)Cf自发裂变电荷分布研究——~(133m)Te和~(133g)Te分累计产额测定[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0(S4):27-28.

王冬梅,郭景儒,王方定,等.应用~(252)Cf溶液刻度SSTD的效率因子[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91,13(2):107-107.

王冬梅,张春华,唐培家,等.24.4keV中子诱发~(235)U裂变的产额测量[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91,13(4):237-237.

贾永芬,王方定,张丕禄.1.6锝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5(1):148-149.

张安运,胡景炘,张先业,王方定.N,N-二乙基羟胺与亚硝酸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7(00):122.

张安运,刘鹰,王方定.羟胺与Pu(Ⅳ)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和机理研究[J].应用化学,2000,17(2):138-141.

朱志瑄,贾永芬,王方定.硝酸介质中锝与肼的反应研究[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03,25(3):129-129.

成果奖励

截至2015年12月,王方定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王方定人才培养

教学思想

王方定在教书育人上他也秉承了严谨、认真的态度。他时刻谨记钱三强老先生对他的教导: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自己创造条件也要上。王方定以钱老的这句话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他为自己的研究生筹集款项,建造实验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学习环境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潜心放射化学的学习和研究。

指导学生

1983年,王方定所在的核工业部开始招收研究生,他当上了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将一生所学传授给学生,培养新一代核工业科技人才为国所用,截至2015年4月,总共培养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十余人,大多数学生都已成为所在单位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顶梁柱,他不仅在学业上培养学生,更在为师为人方面,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王方定荣誉表彰

荣誉/表彰

时间

1985年

核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

1990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社会任职

1993年至1997年,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个人生活

王方定的父亲王道周是一位军事工业家,曾留学日本攻读火药学专业。母亲杨肇华出生在潼南县的杨氏大家族。

人物评价

王方定在古稀之年,还总是在工作最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明察秋毫的分辨能力,及时给大家以强有力的支持,从而使所、院工作得以沿着正确轨道顺利推进。正如他所说:“夕阳无限好,不怕近黄昏。”这“不怕”二字,凸显出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乐观向上的革命情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顾忠茂评)

"让生命绽放一次灿烂,让感情澎湃一次潮汐,让思想散发一次光芒,让信念穿透一次时空",王方定真正实践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真正实践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光明网评)

王方定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所做的贡献却留下永恒的印记,60多年来,他带着极大的责任心和自豪感,和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投身到中国核工业创业者的行列,为中国核工业事业上下求索,奉献至今。(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时春丽评)

标签: 王方定

更多文章

  • 王夔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夔

    王夔,1928年5月7日出生于天津,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药学院化学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夔1949年从燕京大学毕业,先后为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化学系研究生;1952年分配到北京大学医预科任教;1953年进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83年至1985年担任北京医学

  • 王梅祥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王梅祥

    王梅祥,1960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有机化学家,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梅祥于1983年从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之后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工作;1986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生,先后获得理学硕士、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先后

  • 吴骊珠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吴骊珠

    吴骊珠,女,1968年出生于甘肃天水,有机光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超分子光化学实验室主任。1990年吴骊珠从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1995年从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所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作

  • 吴奇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奇

    吴奇,男,1955年3月17日生于安徽芜湖,籍贯安徽桐城,高分子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物理名誉教授及理工研究所所长,并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化学和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吴奇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化学物理专业。随后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师从朱

  • 吴新涛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吴新涛

    吴新涛,1939年4月6日生于福建省石狮市,农工党员,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新涛于196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本科学历;1966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系化工系,研究生学历;1973年5月—1986年5月担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

  • 吴养洁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吴养洁

    吴养洁,男,1928年1月1日出生于山东济南,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1951年吴养洁从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4年被选送到莫斯科国立大学化学系读研究生;1957年留苏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8年

  • 吴云东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吴云东

    吴云东,1957年5月出生于江苏溧阳,理论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课题组长。吴云东于1981年从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1986年获得美国匹兹堡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1987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88年在德国埃朗根大学有机化学研

  • 席振峰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席振峰

    席振峰,1963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商丘市,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席振峰于1983年从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之后进入河南化学研究所工作;1989年获得郑州大学配位化学硕士学位;1993年赴日本留学;1996年获得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199

  • 谢素原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谢素原

    谢素原,1968年4月出生于福建上杭,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素原于1988年从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1991年获得昆明贵金属研究所硕士学位;199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99年获得厦门大学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2003年至2005年在美国克莱姆

  • 谢毅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谢毅

    谢毅,女,1967年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1984年谢毅从阜阳一中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1992年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研究生;1996年博士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