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江峰(DuJiangfeng),男,汉族,1969年生于江苏无锡,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浙江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杜江峰1985年至1990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和近代物理系学习,获得学士学位;1997年和2000年分别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和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同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5年至2007年任德国多特蒙德大学玛丽居里研究员;2012年至2018年先后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执行院长;2013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4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22年12月任浙江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杜江峰主要从事量子物理及其应用的实验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杜江峰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无锡市
出生日期:1969年6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学历:博士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69年,杜江峰生于江苏无锡。
1985年至1990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和近代物理系学习,获得学士学位。
1990年,留校任教。
1997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2000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2004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同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5年至2007年,任德国多特蒙德大学玛丽居里研究员。
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2年至2018年,先后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执行院长。
2013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4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22年12月,浙江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职务任免
2022年12月,国务院任命杜江峰为浙江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主要成就
杜江峰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杜江峰创新发展了自旋量子调控及动力学解耦等量子物理实验技术,结合系列高性能磁共振实验装备的成功研制,将磁共振探测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在量子物理应用于精密测量科学和信息科学等领域取得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
学术论著
截至2020年5月,杜江峰在包括Science(3篇)、Nature(2篇)、Nature子刊(13篇)、Phys.Rev.Lett.(34篇)在内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SCI他引5200余次。
学术交流
杜江峰应邀在美国物理学会和化学学会、亚太顺磁共振学会等举办的国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
项目承担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20年5月,杜江峰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成果多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杜江峰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享受科研的过程,是杜江峰坚守的理念。杜江峰认为:对科研的“享受”过程,还在于不束缚大家的思维,给人“天马行空”的空间;在他的实验室里,有20%的空间留给个人去“天马行空”。
杜江峰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杜江峰是国际上自旋量子计算和模拟、量子精密测量实验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学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评)
他(杜江峰)带领着一个团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而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迈出量子计算的重要一步,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中国基础科学的发展。(第十届中科院杰出青年奖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