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孙文明

孙文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180 更新时间:2023/12/30 3:00:59

明(1928~1962):民间音乐家。出生于浙江上。孙文明四岁时因患天花而双目失明。十二岁时父亲去世,迫于生活,曾学算命,到处流浪,后学二胡为谋生手段。他学习时先是模仿着拉奏,善于吸收民歌小调,各类戏曲曲艺无所不学,后来就自编自演。解放初,孙文明在南京曾创作了《送听》和《弹六》两曲,《弹六》一曲为模仿弹弦乐器,不用千斤;1952年作的《流波曲》和《四方曲》,曾参加江苏省音乐舞蹈会演,获得很高评价和奖励。1959年应上海民族乐团的邀请,到上海传艺,后又到上海音乐学院授课。孙文明的二胡演奏艺术富有创造性,并能根据乐曲表现的需要采用独特的八度定弦。他创作的八首二胡曲中,《流波曲》是代表作。香港上海书局出版了《孙文明二胡曲集》。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孙文明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上虞

出生日期:1928年

逝世日期:1962年

职业:音乐家

主要成就:参加中国全国民族民间音乐会演,获得第二名

代表作品:《流波曲》、《四方曲》等

擅长:二胡演奏

性别:男

人物生平

孙文明十七岁时他流浪至江苏高淳;依当地风俗,算命先生要随身携带二胡,边走边拉,以招揽生意;因此他开始研习二胡的演奏。还有一种说法:他16岁时,在破庙夜宿,偶遇一位善拉二胡的盲人,从此改习二胡。数年间,他琴艺大进,熟悉丝竹、锡剧、评弹、京剧、民歌等多种曲调,为他后来的技艺打下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被推荐到南京学习广东音乐,并仿粤曲风格创作了《送听》。1950年他到苏州演出,演奏的曲目多达一百六七十首。1951年春他创作了《弹六》,该曲借鉴了弹词与江南丝竹《三六》。1952年孙文明来在上海奉贤南桥镇,入赘潘家并改名潘旨望,从此生活稍有安定。此后,他常在江南各处的茶馆卖艺。同年冬,他创作了《流波曲》、《四方曲》等作品。

1956年他参加江苏省音乐舞蹈会演,获得奖励(一说1952年,待考)。1957年他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全国音乐舞蹈会演并载誉而归。同年创作了《人静心安》和《夜静箫声》。1958年参加中国全国民族民间音乐会演,获得第二名,期间还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1959年孙文明应上海民族乐团邀请,在上海讲学半年。1960年他受聘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授课一年半,并创作了《春秋会》、《昼夜红》。

1961年9月孙文明返回奉贤。10月创作了《夜静箫声》。因为曾经为上海著名院团授课,他不愿再去茶馆卖艺,生活也因此而清贫。1962年春他的爱子患麻疹夭折,他为此颇受打击,肺病日重,并于1962年12月13日病逝,终年仅有三十四岁。(还有病逝于12月18日、12月23日的说法,待考)

孙文明创作了许多二胡曲目,同时他的二胡演奏技法也富有创造性。林心铭教授于1980年整理出《孙文明二胡曲集》一册,后由香港上海书局出版。上海出版的《中国二胡名曲荟萃》中也收有孙文明的多部作品。

主要成就

孙文明的民间二胡曲及其演奏艺术当时在江南地区,特别是太湖流域的城镇乡村很有影响,深受百姓喜爱。其原因,一是他熟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和其他民间乐曲,熟悉京剧、锡剧、绍兴戏、申曲、苏州弹词等戏曲和曲艺音乐,并善于从中吸取丰富的音乐营养,二是他有刻苦钻研标新立异的精神,别出心裁地革新二胡演奏方法,模仿四胡、琵琶、三弦、洞箫等乐器的演奏效果,令听众惊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民族乐团项祖英、周浩等专业二胡演奏家曾专门孙文明拜师学艺并采风记谱。

1961年上海音乐学院录音室录制了孙文明亲自演奏的二胡曲目,如今这些录音资料已经成为绝响。这些曲目包括

《弹乐》

《流波曲》

《四方曲》

《人静安心》

《送听》

《夜静萧声》

《春秋会》

《评弹开篇》

《志愿军归国》

《二琴光亮》

《送春》

艺术成就

孙文明的二胡演奏艺术功底颇深,富有创造性,并能根据乐曲表现的需要采用独特的八度定弦,有时甚至不用千斤,有的还用双马尾来演奏,效果奇特,另有一番情趣。他在运弓走指方面,把“托丝”和“轻按”巧妙结合,奏出类似洞箫的优美的音色。他还善于运用虚弓,弹弓,滑音,泛音等技法来丰富表现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

外界评价

孙文明是将技巧与音乐二者关系协调的最好的典范。他的二胡实践,对二胡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发作用。尤其在传统音乐风格的传承、创新和探索方面。值得深思的是对于传统音乐风格的传承、创新和探索方面。

标签: 孙文明

更多文章

  • 马森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马森

    马森(1919年—2017年8月27日),原名马登升,山西孝义人。原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副大军区职离休干部。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曾参加组织领导修筑中巴友谊公路。在新疆工作和生活50年,建国后在新疆和西藏阿里卫国戍边

  • 曾龙升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曾龙升

    曾龙升,江西省丰城县人,中国陶瓷美术大师。父祖辈在乡间从事木雕为生。由于家境清寒,童年即至景德镇为徒工,从事学习陶瓷雕塑。经过长期的艰苦磨练,艺术技巧大进,开始闻名当地。三十年代,应旅美华侨之请,创制孙中山的大型瓷雕,展出美国,艺名由此不胫而走,遍传各地。解放后,由于政府在政治上的关怀,生活上的照顾

  • 孙盒淞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盒淞

    孙盒淞(1984年——?)字诚德,号龙弦子今安徽宿州人。是世界记忆记录创造者,被央视《走进科学》、《想挑战吗?》、《状元360》等栏目多次邀请,并被多家省级卫视报道。孙老师专业研究人的大脑与思维,对大脑、人性、气场、营销等方面有着独到的建树。著有《一级建造师四九攻略》、《象形英语》等书。孙盒淞深度了

  • 李秋实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秋实

    1947年,李秋实出生于辽宁盖县一个叫高屯的小山村。4岁时,父亲因公死亡,娘俩相依为命。不幸的是,11岁那年,她身边唯一的亲人—母亲也病逝了。从此,她由一个独生女成为可怜的孤儿。孤苦伶仃的她,无奈之下来到桓仁,投奔自己的叔伯哥哥。可是,那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亲戚自家尚难以饱腹,何况又多添了一张嘴

  • 恽逸群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恽逸群

    恽逸群,中国文化、新闻界的杰出战士;江苏武进(今常州)人;1905年1月生,1921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因家贫辍学;1925年参加国民党;192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他投身新闻界,先后在上海《立报》、香港《生活日报》、上海《导报》、《译报》任编辑、总编辑等,并参与发起成立“上海文化界救

  • 钟增亚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钟增亚

    现代一九四o年生,又名钟亚。湖南衡阳人。擅国画。衡阳市文化馆。钟增亚:他深得恩师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的教诲,毕业从事中国书画艺术的创作与研究,始终以生活为源泉,在生活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传统文化在现代观念的笔墨探索、融汇中不断创造出书画艺术的新境界。他的美术作品曾入选第四、六、七、八、九届全国

  • 张振铎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振铎

    治学勤奋,襟怀坦荡,植根生活,勇于创新,以继承和发展国画事业、培养美术人才为己任,数十年如一日。师承山阴画派,早年受业于经亨颐、吕凤子、潘天寿等。善于博取众家之长,作画简逸粗犷,苍劲浑厚,风格独特,李可染称之为“南张北李(李苦禅)”。其艺术创作生涯纵贯上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创

  • 叶梓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叶梓

    本名叶梓,男,客家人,籍贯广西贺州,出生于湖南长沙,后移居北京。叶梓先生是著名的摄影教育家,新锐摄影家。其摄影创作以生活及旅游纪实作品为主,摄影教学风趣幽默,易懂实用,在全国摄影爱好者群体中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是中国国内最受欢迎的摄影讲师,也是最昂贵的摄影讲师之一。中文名:叶梓外文名:LéonYee国

  • 卢香亭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卢香亭

    卢香亭(1880—1948),字子馨,河北省河间县人。1898年入保定武备学堂,后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归国后,钦受举人,在第二镇担任新兵训练教官,不久被提升为营长。1920年卢香亭调湖北第二师任团长,1923年升为陆军少将,任第二师第三步兵旅旅长。1924年,北洋政府派孙传芳帅第二师赴闽作战,

  • 盖文源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盖文源

    盖文源,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演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81年考入上海电影译制厂。1995年因故辞职。后因生活潦倒入上海松江第四福利院。盖文源在话剧《陈毅出山》中饰陈毅,在《曙光》中扮贺龙。两位威风凛然的元帅英姿都得到了观众的好评。盖文源参加配音的国产片,外国译制片共约800多部,其中近百次担任主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