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沈西苓

沈西苓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228 更新时间:2023/12/15 16:30:59

沈西苓,原名沈学诚,笔名叶沉,浙江省德清人,是中国三十年代著名的电影、戏剧艺术家,他所编导的影片都不同程序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抗日爱国思想,他的《十字街头》和袁牧之导演的《马路天使》标志着中国左翼电影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沈西苓能编善导,能诗善画,又会翻译,是个全才艺术家,1940年12月17日病逝重庆,年仅36岁。

基本资料

名:沈西苓

别名:沈学诚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省德清

出生日期:1904年

逝世日期:1940年12月17日

职业:演艺导演,戏剧艺术家

代表作品:《女性的呐喊》;《乡愁》;《船家女》;《十字街头》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13年,沈西苓随家人迁居杭州。早年就读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今浙江理工大学)染织科。从学校毕业后东渡日本,进入京都高等工业学校染织图案系就读。在日本留学期间,沈西苓结识日本戏剧家秋田雨雀、村山知义。1924年,在日本东京筑地小剧场跟村山知义实习剧场艺术。

1928年,回到上海,投身于左翼文艺运动,加入了创造社,并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中华艺术大学任教,撰写影剧评论和翻译外国文艺作品。

1930年2月,与许幸之等组织发起中国第一个左翼美术团体时代美术社;3月,与鲁迅等联名发起并组织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与夏衍、冯乃超等共同编辑出版左翼戏剧刊物《艺术》,随即遭国民党反动政府查禁。

1931年,先后在天一、明星等影业公司任职。1933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女性的呐喊》,该片由莹、王吉亭等联合主演;同年,执导由顾兰君、赵丹合作主演的剧情电影《上海二十四小时》;2月,当选为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执行委员,并担任宣传部的领导工作;9月,参演以1925年万县惨案为题材的话剧《怒吼罢,中国!》。

1934年,执导由朱秋痕、高占非、胡蝶联合主演的剧情电影《女儿经》;同年,执导由高倩苹、梅熹共同主演的抗战电影《乡愁》。1935年,由其自编自导的爱情电影《船家女》上映。1936年7月,在明星影片公司二厂担任编导。

1937年,自编自导由赵丹、白杨共同主演的剧情电影《十字街头》,在执导该片的同时,还积极从事国防戏剧运动,与夏衍、尤兢、凌鹤等集体创作了国防戏剧《撤退赵家庄》;同年,参加进步话剧团体光明剧社和业实验剧团,执导了《武则天》、《醉生梦死》等舞台剧;随后,他脱离了明星公司,加入了联华电影公司;7月,当选为电影界工作人协会常务理事;接着,创作独幕剧《在烽火中》;此外,还与夏衍、尤兢、凌鹤等集体执导了三幕剧《保卫芦沟桥》。

1938年1月,当选为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第一届理事;同年,担任中国电影摄影场的编导;此外,还担任了剧情电影《日出》的编剧。1939年,执导以抗战为题材的剧情电影《中华儿女》。1940年12月17日,沈西苓在重庆病逝,享年36岁。

个人生活

沈西苓的父亲为高级职员,担任杭州丝厂纬成公司的总会计,生有一女二子,沈西苓排行第二,上有姐姐沈兹九(1898年),下有弟弟沈学源(1909—1985)。

1931年,沈西苓在杭州与一位徐姓的女子结婚,这是一次由家长包办的婚姻,徐氏也是德清人,一直是纬成丝厂的工人;后来,两人感情不合,长期分居。1937年,在上海与同为电影工作者的孙德(无锡人)结婚,后来生下一女。

人物评价

沈西苓坚守着通过电影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矛盾与阶级对立,通过对比贫富悬殊的日常细节来揭示不公,唤起大众的觉醒与反抗。在审美艺术上,他注重动态镜头,借助静态化剪接使得画面更加自然流畅。他始终怀抱着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坚守进步文化观念,用电影及话剧来反抗当时的残酷统治,用艺术形式来鼓励当时人民勇敢斗争。由此形成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电影风格。而且,他特别注重银幕画面的叙事作用,依赖镜头语言来进行表现,大量移动拍摄设备的使用,改变了原来单一视点拍摄的固定造型格局,形成了连续性的平面叙事故事(《当代电影》评)。

标签: 沈西苓

更多文章

  • 李艳芳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艳芳

    李艳芳(1917年12月-2008年12月),越剧女小生,浙江省嵊县黄泽镇人,为早期女子越剧的四大名生(屠杏花、李艳芳、竺素娥、魏素云)之一。她1929年春入“新新凤舞台”学戏,1932年与赵瑞花、姚月明一起被称为“越中三绝”。1940年,她与姚水娟主演《泪洒相思地》,10月,又主演《蒋老五殉情记》

  • 吴清华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吴清华

    吴清华,女,又称大眼陈,珠海市拱北北岭人,出生于海员家庭,幼在香港生活,兄弟姐妹及嫂子均参加革命,在家庭影响下,早年走上革命道路。中文名:吴清华别名:大眼陈国籍:中国出生地:珠海市拱北北岭出生日期:1917逝世日期:1945年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澳门党的领导机关做掩护联络工作

  • 吴雪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吴雪

    吴雪(1914-2006),原名吴开元,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普安镇人,中国近代著名艺术家、编剧,历任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艺术二局局长及文化部副部长。其代表作品《抓壮丁》生动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四川农村的现实生活,揭露了官、绅、兵、匪的丑恶行径,反映了国民党统治区征兵政策带给人民深重的灾难。中文名:吴

  • 黎遇航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黎遇航

    黎遇航出生于一个贫寒家庭,黎遇航出生7个月丧母,由祖母抚养,5岁时祖母过世,其父黎洪春原是名瓦工,一次烧石灰时石灰爆裂致使双目失明,因生活窘迫,入茅山元符万宁宫西斋道院拜道教茅山上清派耿云清为师。随父在茅山元符万宁宫出家,取道名顺吉,勤奋好学的黎遇航得名师授学,很快成为道观之佼佼者,十八九岁时,就带

  • 冯汉元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冯汉元

    冯汉元(1929年-2010年2月),中国著名演员,青少年时代就非常喜爱表演艺术。尤其偏爱戏剧和戏曲,曾在学生时代多次参加舞台剧的表演。1949年11月加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经过培训,成为该院正式演员。至今参加演出的剧目约计50余部,由于不断深入生活,为他的表演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话剧表演中多次获

  • 牛弘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牛弘

    牛弘(545年—610年),本姓裛,字里仁,安定鹑觚(今甘肃省灵台)人。袭封临泾公。少好学,博览群书。北周时,专掌文书,修起居注。隋文帝即位后,授散骑常侍、秘书监。进爵奇章郡公。开皇三年(583年),拜礼部尚书,请修明堂,定礼乐制度。又奉敕修撰《五礼》百卷,从此儒家文化复兴。后牛弘又任吏部尚书,掌选

  • 宣景琳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宣景琳

    宣景琳拍影戏不为出名,只想积蓄酬金为自己赎身,改变身份。不料她的秘密被人发现,积蓄被妓院没收。郑正秋知道后,就由“明星”出钱为她赎身,还编写了一部妓女生活的剧本《上海一妇人》,请宣景琳主演。她现身说法,受到观众赞赏,宣景琳正式成为“电影明星”。宣景琳获得了人身自由,又有了“电影明星”的身份,就要王公

  • 慕容农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慕容农

    慕容农是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之子,他与慕容隆一样,是慕容垂的爱姬所生。史书上最早关于慕容农的记载是在东晋太和四年(369年),当时东晋大司马桓温率军进攻前燕,其父慕容垂力挽狂澜,击退晋军。中文名:慕容农别名:恶奴国籍:中国民族:鲜卑出生地:辽宁逝世日期:398年4月7日职业:十六国时期后燕名将主要成就

  • 王正均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正均

    王正均(1924—1950),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共地下党员,在台湾期间协助吴石将军搜集传递有关中国国民党方面的秘密情报,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被蒋介石下令处以死刑,于1950年8月10日英勇就义,年仅26岁。王正均牺牲61年后的2011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下发《民政部关于批准

  • 丁是娥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丁是娥

    丁是娥,原名潘咏华,沪剧女演员。工花旦、正旦、老旦。唱腔婉转、绮丽、多彩,关于抒发人物内在感情,自成一家。擅演剧目有《罗汉钱》、《鸡毛飞上天》、《芦荡火种》、《雷雨》等。著有《展开艺术想象的翅膀》。中文名:丁是娥国籍:中国出生地:浙江湖州出生日期:1923逝世日期:1988年6月28日职业:沪剧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