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陈振龙

陈振龙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胖次 访问量:4676 更新时间:2024/1/6 21:00:56

龙(约1543~1619年),福建省长乐县青桥村人。年未二十中秀才,后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到吕岛(今菲律宾)经商。振龙见当地种有朱薯,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便不顾西班牙政府不许朱薯出口的禁令,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渡海带回福州培植。

基本资料

名:陈振龙

国籍:中国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省长乐县青桥村

出生日期:约1543

逝世日期:1619年

主要成就: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

代表作品:《海外新传》

人物简介

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中援引《采录闽侯合志》:“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

他上世业儒,自幼吟读诗书,年未二十即中秀才,后厌倦科举,弃儒经商,移家于闽县南台达道铺(今福州市仓山区),并随众商人赴吕宋(今菲律宾)经商。

在吕宋,振龙见当地朱薯遍野,并了解到此薯耐旱、高产、适应性强,生熟皆可食。遂学习种植法,出资购买薯种,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密携薯藤,避过出境检查,经7昼夜航行回到福州,即在住宅附近纱帽池边隙地试种。

是年,闽中大旱,五谷少收,振龙促其子陈经纶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申报吕宋朱薯可以救荒。金允试种,俟收成后呈验。当年,试种成功,金闻讯大喜,于次年传令遍植,解决闽人缺粮问题。闽人感激金学曾推广之德,将朱薯改称金薯,因其由外国引进,又称番薯。振龙后代又传种到浙江、山东、台湾等地,成为中国粮食作物的一个重要品种。

为纪念陈振龙引进薯种和金学曾推广种植之功绩,闽人曾在福清县建立报功祠。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福州人则贤亦在乌石山建“先薯祠”,后祠被废。现存“先薯亭”建于1957年。

人物事迹

明万历年间,陈振龙弃儒经商,到了菲律宾。他见菲律宾到处都种有甘薯,可生吃也可熟食,而且还容易种植,联想到家乡时灾歉,食不果腹,就用心学会了种薯的方法。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夏,闽中大旱,五谷歉收,振龙就让儿子陈经纶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建议试种番薯,以解粮荒。振龙让其子陈经纶巡抚金学曾呈报吕宋种植朱薯之利。金学曾令其觅地试种。振龙父子即依照土人传授种植之法,在达道铺纱帽池舍旁空地试种。4个月后,朱薯收获,可以充饥。金学曾遂通令各地如法栽种,大获丰收,闽中饥荒得以缓解。

金在陈经纶所献《种薯传授法则》基础上,写成中国第一部薯类专著《海外新传》。闽人感念金学曾之功,将朱薯改名金薯,又因来自“番国”,俗称番薯。并在福州、福清等地建报功祠,专祀金学曾和陈振龙。陈振龙五世孙陈世元又撰《金薯传习录》传世。清代,金薯种植推广到全国各地。道光年间,福州人何则贤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为纪念。

甘薯之父

陈振龙这位祖居福州长乐乡下的秀才,是我国的“甘薯之父”。甘薯,由于当初是由“外番”引进的,所以又称“番薯”。因地下块如瓜,我国北方又称地瓜。甘薯有红、白、黄、紫等多种,可充饥,制淀粉,酿酒。酿出的酒,当地人称“番薯烧”。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闽中大旱,五谷歉收,

陈振龙把甘薯引入我国,改善了我国农作物的结构和食谱,成为我国旧时代度荒解饥的重要食物之一。据古籍记载,荒年时,“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清乾隆年间,甘薯已推广到全国大部分地区。目前全国甘薯种植面积达一亿多亩,年产量折原粮达三千万吨,占世界甘薯总产量的80%,清道光年间,福州人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纪念这一成功的引进。

引种番薯人物之议

甘薯传入中国通过多条渠道,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至少有三种可能的途径:

一是葡萄牙人从美洲传到缅甸,再传入中国云南;

一是葡萄牙人传到越南,东莞人陈益或者吴川人林怀兰再传入广东;

一是西班牙人从美洲传到吕宋,福州长乐人陈振龙再传入中国福建。

野生种起源于美洲的热带地区,由印第安人人工种植成功,哥伦布初见西班牙女时,曾将由新大陆带回的甘薯(即番薯)献给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将甘薯传至吕宋(今菲律宾),葡萄牙水手将甘薯传至交趾(今越南)。自广东传入,为林怀兰和陈益携来,得自交趾;自福建传人,为陈振龙携来,得自吕宋。三路先后传入,互不关联,其中林怀兰带回来的是番薯,陈益和陈振龙带回来的均是番薯藤。

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中援引《采录闽侯合志》:“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道光年间,福州人何则贤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为纪念。

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编印的《辞源》释“番薯”一词的注解:“其本出于交趾(今越南),吴川人林怀兰尝得其种以归,遍种于粤,因不患凶旱。电白县有怀兰祠,题曰番薯林公庙。”广东电白县霞洞乡有“番薯林公庙”,是为纪念林怀兰和守隘关将而建。

《东莞县志·物产·薯》所引《凤冈陈氏族谱》载:“万历八年(1580年),客有泛舟之安南(今越南)者,公(陈益)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未几伺间遁归。……万历十年(1582年)夏,乃抵家焉。……嗣是种播天南。”陈益古墓号称“中国第一块番薯地”。

番薯第一人

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吴川人林怀兰、福州长乐人陈振龙和虎门人陈益均可享此美誉,他们各自引种,互不关联,他们都为缓解当时国人的温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标签: 陈振龙

更多文章

  • 王盛烈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盛烈

    王盛烈(1923.11-2003.11.14):号橐子,祖籍山东青州。当代现实主义中国画大师,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美术教育家,鲁迅美术学院原副院长,终身荣誉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辽宁中国画研究会会长,同泽书画研究院院长,名誉院长,总顾问,沈阳市政协常委。中文名:王盛烈别名:橐子国籍:中国

  • 王维纲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维纲

    王维纲(1903-1984),河北省磁县辛庄营乡王庄人。生前担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长,是我国司法战线著名的领导人。中文名:王维纲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03逝世日期:19841923年考入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学生时代即投身革命活动。1925年毕业后回到家乡,任小学教员、校长等职,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 杨振雄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杨振雄

    杨振雄(1920.4——1998.8),苏州弹词演员,江苏苏州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杨斌奎长子。9岁随父学《大红袍》、《描金凤》,11岁即登台演出,14岁上电台播唱。1944年后在江浙一带单档演出。一度倒嗓,恢复后嗓音转亮。期间致力于将清传奇《长生殿》改编为弹词,并在表演上借鉴昆剧艺术,形成独特的风

  • 邹秉文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邹秉文

    邹秉文(1893年12月3日—1985年6月11日),原籍江苏省苏州市,中国植物病理学教育的先驱。1915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士学位,1916年回国。1927年秋,被任命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校长。1946年密歇根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先后任金陵大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学教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

  • 栗又文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栗又文

    栗又文,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党的十二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文名:栗又文国籍:中国出生地:辽阳县立开堡村出生日期:1901年8月逝世日期:1984年4月19日栗又文,1901年8月生于辽阳县立开堡村。1926年毕业北

  • 江定仙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江定仙

    江定仙,作曲家湖北武汉人。1930年入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学习。曾任国民党政府陕西省教育厅、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编辑,湖北教育学院、重庆音乐院教授。中文名:江定仙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北武汉出生日期:1912年11月10日逝世日期:2000年职业:音乐家毕业院校: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代表作品:《烟波江上》、电

  • 胡爽庵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胡爽庵

    人物简介胡爽庵(1916.12—1988.10)近现代画虎大师,其水墨写意虎,笔墨酣畅,神采自如,堪称一绝。湖北襄阳人。又名霜庵,斋名啸风堂,别名胡剑鸣,自幼父母双亡,在乡间牧羊为生,闲来喜用木棍、指甲作画。18岁到济南,在山东省政府交际处当科员,业余自学绘画,尤爱画虎,1935年拜张善捎为师学习画

  • 沈平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沈平

    沈平(1919—1988),原名葛文祥、葛一蕉。天台县欢岙大余村人。中学读书时就关心国事,思想进步。1938年5月,赴延安就读于陕北公学分校和延安自然科学大学部。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先后任延安保安处科员、热河省公安厅侦察科长、冀察热辽中央分局社会情报站长、中央交际处保卫科长等职,工作

  • 梅龚彬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梅龚彬

    梅龚彬(1901——1975)中共情报史上的杰出人物,抗战三杰中的隐杰。在国民党右派眼里,梅龚彬是灰色文化人和民主人士。在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眼里,梅龚彬是倾向于共产党的民主派;而在共产党眼里(除了极个别的几个人外),梅龚彬是国民党内的民主派。中文名:梅龚彬别名:逸仙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北黄梅县出生日

  • 石夫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石夫

    石夫(1929.9.18-2007.11.29),作曲家。湖南湘潭人。原名郭石夫。1949年湖南华中高级艺术专科学校毕业。任长沙城东第一小学教师。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进新疆,曾任新疆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助理员、编辑,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文化部创作员。1957年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19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