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杨振雄

杨振雄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829 更新时间:2023/12/9 15:15:21

杨振雄(1920.4——1998.8),苏州弹词演员,江苏苏州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杨斌奎长子。9岁随父学《大红袍》、《描金凤》,11岁即登台演出,14岁上电台播唱。1944年后在江浙一带单档演出。一度倒嗓,恢复后嗓音转亮。期间致力于将清传奇《长生殿》改编为弹词,并在表演上借鉴昆剧艺术,形成独特的风格。1948年进入上海,以《长生殿》一举成名。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杨振雄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1920年4月

逝世日期:1998年8月

职业:苏州弹词演员

毕业院校:随父学习

信仰:共产党

主要成就:11岁即登台演出

14岁上电台播唱

将清传奇《长生殿》改编为弹词

代表作品:《王佐断臂》《新安江上的英雄》《铁道游击队》

人物生平

杨振雄,9岁读完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寒便与父学艺,上台“插边花”唱开篇说书。

14岁由父亲杨斌奎领他在苏州光裕社出道,取得艺人身份。

为了得到更多锻炼,也为了让弟弟能够随父亲学艺。19岁他离父放单档独自到江浙农村小镇跑码头。达六年期间由于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染上肺结核,不久又二次倒嗓。贫病交加的他却利用这个机会苦学文化,天天钻在图书馆里学习。

身受日寇侵略之苦的他,对唐文化很感兴趣,便将爱国热情寄托在《长生殿》的改变上,他以父亲的《太真传》为基础,洪升的《长生殿》为蓝本,花了4年完成了长篇弹词《长生殿》脚本初稿。

40年代结识红颜知己费一苇(沈月箴),之后与她合作将《水浒》中武松故事改编为弹词《武松》;57年两人合作改编中篇弹词《王佐断臂》;61年又合作将弹词《西厢记》整理成文字本;她也参与了《长生殿》文字整理加工。

此后杨振雄在上海新仙林书场演出《长生殿》受到昆曲名票徐凌云;昆曲名家俞振飞的赏识,介绍梅兰芳;盖叫天等艺术大家来听书。他得以与大师们进行艺术交流,书艺更加提高。1948年在沧洲书场演出,亚美麟记电台实况转播,《长生殿》红遍江南。

1948年前后在弹唱《长生殿.埋玉》时他将昆曲声腔熔入“夏调”中形成了激越挺拔,苍劲沉郁,紧弹散唱,真假嗓并用,具有浓重昆曲韵味的“杨调”唱腔。

1949年与费一苇(沈月箴),合作将《水浒》中武松故事改编为弹词《武松》,又虚心象有“活武松”的盖叫天求教。盖叫天也一次不漏的听完他2个月的《武松》,给予很高的评价。

1953年拜黄异庵为师习说《西厢记》,并加以整理改编。

1954年与父亲,弟弟加盟上海评弹团,与弟弟拼双档弹唱《西厢记》,《武松》,《长生殿》红遍江南。编演〈武松》时对牌子曲“海曲”和“陈调:进行个性发展。弹唱《西厢记》时又投入对“俞调”的琢磨上,形成带有个人特色的“杨派俞调”。

1961年与弟弟到北京演出,《人民日报》.《曲艺杂志》给予整版文章对他加以赞赏。开篇《宫怨》唱片被评为“金唱片奖”。1962年赴香港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纹革动乱时,被列入“上海评弹团十大牛鬼蛇神”打到牛棚里。并将他耗尽一生心血的《长生殿》脚本烧毁,使他欲哭无泪。

文革后他又重展雄风,录制了许多弹词影象资料。《西厢记》还送到中南海给陈云老首长欣赏。又以惊人的毅力,将文革中烧毁的《长生殿》脚本几百万字整理出来,导致脑梗小中风,后又患上口腔癌。

96年参加弟弟从艺60周年的演出,排演了《长生殿.絮阁》因中风故三弦由他人带弹。一句“小别重逢更觉美”掌声雷鸣。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演出。

1998年《长生殿》终于出版,不久杨振雄便带着他的《长生殿》驾鹤西游了。一代名家走完了78岁的生命历程。

1949年与费一苇合作,据《水浒》中武松故事故编为长篇《武松》,演出中对说表、脚色等艺术又有所发展。1953年,从黄异庵学长篇弹词《西厢记》,并与黄拼档,对书目及书艺均有丰富提高。1954年加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与弟杨振言拼档,演唱《武松》、《西厢记》,并参加中篇《猎虎记》、《神弹子》、《蝴蝶梦》及选回《换监救兄》、《絮阁争宠》、《咸阳献饭》、《打棍出箱》等演出。1958年后,编演的书目有中篇《王佐断臂》(与费一苇合作改编),短篇《新安江上的英雄》,长篇《铁道游击队》、《白求恩大夫》,以及参加中篇《晴雯》等的演出。曾于1959年至武汉、西安、成都等地巡回演出并参观有关《长生殿》史迹;1961年春赴京津、两广巡回演出;1962年夏赴香港演出。1976年后参加演出中篇《冤案》、《丹心谱》等。说表典雅练达,激情充溢。脚色得俞振飞、徐凌云传授,融昆曲表演程式于弹词中,生动细腻。脚色如张生、莺莺、唐明皇、李太白、陆文龙、武松等,潇洒拔俗,淋漓尽致;其他如西门庆、武大郎、法聪、高力士等也颇具特色。表演注重手面、身段,扇子功亦有造诣。演出现代书目,从说表到脚色都有所突破,刻画老年知识分子、铁路工人及白求恩形象有独到之处。早年弹唱以“俞调”为主,功底深厚。演唱《西厢记》时,结合人物性格、感情,对“俞调”有所发展,唱来委婉动情,具有个人风格。人称“杨派俞调”。在单档演唱《长生殿》时,在“夏调”基础上,发展形成流派唱腔“杨调”(亦以杨小名阿龙而称“龙调”),以激越深沉为特色。代表作有《剑阁闻铃》、《昭君出塞》等。有一定写作能力。1961年与费一苇合作将弹词《西厢记》演出本整理成文字本,并于1983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80年代后期将所说《长生殿》整理为阅读本。1992年获中国第二届金唱片奖。与何占春(中国评弹理论家)有数十年的交情。

2.杨振雄男,1941年闰6月生,江西省九江市人。江西九江师专教授。1962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九江师专中文系党支部书记、中国写作学会全国师专写作教学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江西省写作学会副会长。长期在高校从事《写作》、《应用写作》、《美学概论》、《秘书学》等课程教学,兼及教学管理。曾任九江师专教务处副处长、处长,中文系系主任等职。出版专著《散文论集》(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教材《高考作文35年》(副主编,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写作学教程》(副主编,江西高校出版社)、《写作》(编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实用写作大全》(编委,辽宁人民出版社)等。发表现当代散文作家作品研究、创作心理研究论文20余万字。

陈云题词

1988年1月5日陈云同志写信给何占春,随信寄去四个条幅,分别赠送给吴宗锡、何占春、杨振雄。送给杨振雄两个条幅,一幅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幅为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说:杨振雄在1962年为我画过一个扇面,以此为报。听了《西厢记》50多回的录音,杨振雄的书艺极好。

艺术评价

1.杨振雄

当代评弹届的艺术家中,真正将评弹拔高为表演艺术的非杨振雄莫属,同时期的艺人中很难找出能同杨振雄表演风格相接近的人来,他表演过程中的投入度也是超出其他艺人的,听杨振雄的书给我的感觉是同时享受昆剧,京剧,评弹的综合魅力,要将这三门艺术之长溶为一体说说容易,真正做到的也只有他了.

先说唱吧,他的杨调是在夏荷生的夏调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由于杨振雄在弹唱时注重人物性格的表达,通过嗓音的忽高忽低,时而停顿时而拖长音,在每句的结尾更是用足韵味,显得每句较慢,故他在三弦的伴奏上采用快而有力的弹奏来化解唱时的慢,紧弹慢唱是他唱腔的一大特色.杨振雄小嗓的运用无与伦比,他的俞调功力尤为深厚,其间的大小嗓转换可说天衣无缝,本人比较偏好男唱俞调,因为中间的真假嗓转换的声音是女声俞调唱不出的,杨振雄的小嗓在其演唱俞调时表现得最为出色,在<<宫怨>>;一曲中仅开头西宫二字就足显出口不凡,声音落地不飘,亮而不刺耳.

他的说表又有其特别之处,我归纳为典雅练达,激情充溢.由于杨振雄对昆曲情有独钟,深得俞振飞,徐凌云的传授,所起的生角更是充满了书卷气,以笑声为例,我听到的杨振雄的笑同俞振飞的笑几乎如出一辙,在<<;长生殿>>;的絮阁争宠中所起的唐明皇一角,一句"妃子啊"同当年俞振飞的表演不相上下.不光生角,其他各种性格的人物他都表演的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印象深刻的有<<;武松>>;中武大郎,兄弟重逢时的"快活煞哉",别兄时的"舍不得咯我的好兄弟",到死前的惨叫"好兄弟啊倷要替我报仇啊",句句声情并茂,让人不得不佩服杨振雄的表演力.

个人作品

(1)《评弹杨调唱腔选》“杨调”为评弹艺术家杨振雄所创,是他在“夏调”的基础上,吸收昆曲中某些唱腔因素。根据自己宽厚明亮的嗓音特点,将其熔于一炉而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崭新唱调。“杨调”的表现力极强,高亢处刚劲挺拔,石破天惊;委婉处一唱三叹,细流涓涓。他所唱的“陈调”、“俞调”也与众不同,有浓郁的杨派风味。

本专辑旨在全面反映杨振雄的唱腔塑造人物的高超艺术,所选唱段中既有儒雅的宝玉,又有刚烈的武松;既有端庄的王昭君,又有淫荡的潘金莲。人物反差如此之大,而杨振雄唱来却游刃有余,入木三分,令人击节叹赏。01晴雯·夜探5:14

02猎虎记·逼反8:56

03昭君出塞11:21

04西厢记·拜月9:27

05武松·窥叔7:18

06武松·杀嫂5:08

07黛玉焚稿11:32

08蝴蝶梦·母子会3:29

(2)《俞调名家系列之3杨振雄专集》

俞调是苏州弹词一种影响很大的流派唱腔,据说由清嘉庆、道光年间的弹词艺人俞秀山所创。演唱以假嗓为主,音程高低迂回,旋律缠绵悱恻,长于抒情。

杨振雄(一九二零年四月至一九九八年八月),以弹唱《大红袍》和《描金风》二书闻名的弹词名家杨斌奎长子九岁从父习艺,一年不到就由父亲带上台“插边花”唱开篇说书。十九岁离父独立发展。一九四零至一九五零年代成功编说《长生殿》和《武松》两书;一九五三年师从黄异庵习唱长篇弹词《西厢记》。杨振雄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形成了以“雅”为特色的卓尔不群的杨派书艺,而杨调和俞调也成为杨振雄声腔艺术同等重要的两大组成部分。

杨振雄俞调的渊源也是朱介生的新俞调,但其中又有老俞调平稳周正的影子。他将杨调亦紧亦散、或激越或沉郁的演唱特点带入他的俞调唱中,形成极具个人特色的杨派俞调,对俞调唱腔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恪守俞调下手唱腔的传统,抱琵琶弹唱。起腔落腔悉循法度,运腔完满周正,高翻时内敛挺拔,低走时沉郁绵长,唱来声情并茂、婉约可人。

杨振雄是男腔俞调最后的高峰。

1.宫怨(弹词开篇)1979年录音

2.西厢记-操琴(一)

3.西厢记-操琴(二)

4.西厢记-拜月

5.西厢记-佳期

6.西厢记-闹柬

7.西厢记-长亭

8.宫怨(弹词开篇])1955年录音

(3)DVD长篇弹词武松

杨振雄(一九二零年-一九九八年)、杨振言(一九二一年-二零零八年)昆仲自幼随父杨斌奎学艺。一九五四年起两人拼档弹唱长篇弹词《武松》、《西厢记》、《白求恩大夫》等书。杨双档以其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精湛的书艺享誉书坛。一九四九年杨振雄与费一苇合作将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中的武松故事改编为长篇弹词《武松》。为了更好地塑造武松这一人物,他虚心向有“活武松”之称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请益求教,如饥似渴地从盖老的表演艺术中汲取营养充实自己。这部书的演出,使杨双档的说表、弹唱、脚色表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提高。一九八三年杨振雄、杨振言采制了长篇弹词《武松》主要回目的影像节目。有道是“大书一股劲,小书一段情”,而《武松》兼有报仇雪恨之劲、弟兄情深之情。该书不仅书情跌宕起伏、动人心魄,更充分展示了杨双档鼎盛时期搭扣紧凑、神完气足的弹唱艺术的超凡魅力,精彩非常,是评弹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品,极具欣赏价值和典藏价值。

相关词条

杨调是弹词世人杨振雄(1920年生,江苏苏州人)所创的唱腔流派。因杨振雄小名阿龙,故又称龙调。杨调发挥了弹词唱腔的吟诵体特色,适当融入抒情成分。他不务旋律的花俏华丽,着重于人物内心的刻画。并吸收昆曲的发声、润腔方法,唱时,真假嗓并用,转换自如,音域宽广。常根据感情需要自由行腔,并以跌宕起伏的散板形式和句末顿挫分明的长拖腔,同时,加上速度快、跳跃性强的戏剧效果。其唱腔雄健、豪放、声闳气贯,间有凄切苍凉之处,激情撼荡,感染力较强。除了《长生殿》书中唱篇外,代表性唱段有开篇《剑阁闻玲》、《昭君出塞》、《紫鹃夜叹》及《武松·打虎》、《晴雯·夜探》等选曲。

杨调保持了弹词单档说书,说和唱紧密结合的特点。说中有唱,唱中有说,包括口中八技,如《剑阁闻铃》前面的马蹄声,《昭君出塞》中的鸦噪风啸,《打票车》前的气笛车轮声,《武松打虎》中人物的说白等等,对设造意境,强化气氛,表达感情都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杨振雄有时将弹词牌子曲,吸收进自己的唱腔,如《武松打虎》中的海曲,《打票车》中的滚绣球等,以加强表现力,并使之与杨调风格相统一,融为一体。杨调在演唱现代题材的书目《白求恩大夫》、《丹心谱》等时,又有新发展。

杨振雄具有深厚的俞调功底。他所唱的开篇《宫怨》和弹词《西厢记》中莺莺、张生的唱篇,所用俞调都带有浓烈的风格特色,能细致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委婉动听,声情并茂。其真假嗓的运用,拖腔的深沉下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人称杨派俞调。

杨斌奎,男,苏州弹词演员。江苏苏州人。

10岁起从赵筱卿学《描金凤》、《玉夔龙》。出道后,先与赵筱卿拼档,充下手;又与陈鸿奎短期拼档后一度放单档。40岁后进入上海。曾在犹太富商哈同私邸“爱俪园”做长堂会10余年。由于唱堂会需要,并得府邸中文人协助,编说弹词《东周列国志》及《太真传》(后发展为《长生殿》)。之后,先后与长子杨振雄、次子杨振言拼档。

作品及贡献演出书目除《大红袍》、《描金凤》外,还曾说过《华丽缘》等。1950年参加书戏《小二黑结婚》、《三雄惩美记》演出。1951年编说长篇弹词《渔家乐》。1954年参加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曾与杨德麟拼档说唱《描金凤》、《四进士》等,并参加中篇《神弹子》、选回《抛头自首》、《怒碰粮船》等的整理及演出。说表不温不火,稳健老到。脚色分寸感强,恰到好处,海瑞、钱志节、陆子文等均其擅场。后在上海市人民评弹团学馆任教。

1947至1948年曾当选为上海评弹协会理事长。1949年任上海评弹改进协会会长。1962年任上海市曲艺工作者协会理事。传人除二子外,另有徒周剑虹、浦振方、张振华等。

出生: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丁酉)

逝世:1972年,农历壬子年

标签: 杨振雄

更多文章

  • 邹秉文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邹秉文

    邹秉文(1893年12月3日—1985年6月11日),原籍江苏省苏州市,中国植物病理学教育的先驱。1915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士学位,1916年回国。1927年秋,被任命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校长。1946年密歇根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先后任金陵大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学教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

  • 栗又文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栗又文

    栗又文,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党的十二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文名:栗又文国籍:中国出生地:辽阳县立开堡村出生日期:1901年8月逝世日期:1984年4月19日栗又文,1901年8月生于辽阳县立开堡村。1926年毕业北

  • 江定仙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江定仙

    江定仙,作曲家湖北武汉人。1930年入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学习。曾任国民党政府陕西省教育厅、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编辑,湖北教育学院、重庆音乐院教授。中文名:江定仙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北武汉出生日期:1912年11月10日逝世日期:2000年职业:音乐家毕业院校: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代表作品:《烟波江上》、电

  • 胡爽庵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胡爽庵

    人物简介胡爽庵(1916.12—1988.10)近现代画虎大师,其水墨写意虎,笔墨酣畅,神采自如,堪称一绝。湖北襄阳人。又名霜庵,斋名啸风堂,别名胡剑鸣,自幼父母双亡,在乡间牧羊为生,闲来喜用木棍、指甲作画。18岁到济南,在山东省政府交际处当科员,业余自学绘画,尤爱画虎,1935年拜张善捎为师学习画

  • 沈平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沈平

    沈平(1919—1988),原名葛文祥、葛一蕉。天台县欢岙大余村人。中学读书时就关心国事,思想进步。1938年5月,赴延安就读于陕北公学分校和延安自然科学大学部。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先后任延安保安处科员、热河省公安厅侦察科长、冀察热辽中央分局社会情报站长、中央交际处保卫科长等职,工作

  • 梅龚彬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梅龚彬

    梅龚彬(1901——1975)中共情报史上的杰出人物,抗战三杰中的隐杰。在国民党右派眼里,梅龚彬是灰色文化人和民主人士。在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眼里,梅龚彬是倾向于共产党的民主派;而在共产党眼里(除了极个别的几个人外),梅龚彬是国民党内的民主派。中文名:梅龚彬别名:逸仙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北黄梅县出生日

  • 石夫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石夫

    石夫(1929.9.18-2007.11.29),作曲家。湖南湘潭人。原名郭石夫。1949年湖南华中高级艺术专科学校毕业。任长沙城东第一小学教师。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进新疆,曾任新疆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助理员、编辑,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文化部创作员。1957年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1963年

  • 丁世方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丁世方

    丁世方,新中国开国少将。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方面军医院院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长征、西路军西征。1934年毕业于延安中国医科大学。后任中国医科大学除属医院主任、辽东军区卫生部部长,参加了临江战役。建国后,历任海军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19

  • 杨积庆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积庆

    杨积庆(1889~1937),男,藏族,第19代卓尼土司,烈士,甘肃卓尼人。中文名:杨积庆国籍:中国民族:藏族出生地:卓尼县出生日期:1889逝世日期:1937职业:土司信仰:藏传佛教主要成就:博峪事变,烈士籍贯:甘肃卓尼人身份:世袭的第19代卓尼土司性别:男杨积庆(1889~1937),男,藏族,

  • 朱少文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少文

    朱少文(1829—1904)也叫朱绍文,艺名“穷不怕”,清末北京人。相声演员。初为京剧丑角,后在北京天桥等处摆地摊演出相声。表演时以白沙子撒成字形,边撒边说唱,常演节目有《字象》、《拆十字》等。相声原系单人表演,对口的表演形式据说自他开始。中文名:朱少文别名:朱绍文,穷不怕国籍:中国出生地:北京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