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辛锐

辛锐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37 更新时间:2023/12/26 19:18:43

辛锐(1918年~1941年)巾帼英雄,原名树荷,出生于山东章丘市辛寨镇辛二村人。牺牲时任山东姊妹剧团团长。著名革命烈士陈明的妻子。

基本资料

名:辛锐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省章丘市辛寨镇辛二村

出生日期:1918年

逝世日期:1941年

职业:剧团团长

信仰:共产党

主要成就:《大众日报》的创始人之一

原名:树荷

性别:女

人物生平

辛锐1918年生于山东济南市。父亲辛葭舟是一个银行家。“七·七”事变后,辛葭舟参加抗日活动,他家成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地下联络点。辛锐是辛葭舟的大女儿,在中学读书时,绘画、书法颇有功底。她16岁那年,创作的绘画和木刻作品,还在济南举办过美展。在父亲影响、教育下,她参加抗日工作,宣传抗日救亡。并于1938年和妹妹一道到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参加了八路军,在部队从事革命文艺宣传工作。同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早年就读于济南正谊中学。善绘画,工木刻,曾在济南举办过美术展览,得到美术界人士的好评。“七七”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随父亲辛葭舟到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参加八路军,在部队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山东分局秘书、山东省妇联秘书、“姊妹剧团”团长等职。能歌善舞,编演俱佳。领导剧团演出过大型话剧《雷雨》、《李秀成之死》、《血路》等。1941年12月,在沂蒙山区火红塔北山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反“扫荡”战斗中,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时年23岁。

辛锐是《大众日报》的创始人之一,是我党早期的新闻工作者,她和她丈夫陈明长眠在了为之战斗的沂蒙山区。

工作中辛锐积极热情。1938年秋,部队在沂水县庄区宿营时,辛锐在房东的石灰墙上,写下了“打倒日本鬼,不当亡国奴”的大字标语。房东老大爷说:“大辛同志写的字像朵花,这一来我这墙上更好看了。”每逢集会和行军休息,战士们欢迎辛锐唱歌,辛锐就大大方方地为大家演唱。辛锐的女中音,圆润流畅,乡亲们特别爱听。

1939年5月,日军对沂蒙山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八路军主力部队转入外线作战。中共山东分局把青年委员会、妇女联合会、大众日报社、战地服务团等单位,合编成沂蒙大队,在沂水县山里打游击。

一天傍晚,辛锐所在的分队正于沂水县杏峪的山沟里隐蔽,山下忽然传来“三八式”步枪枪声,敌人正在这一带搜索。分队负责人命令大家迅速转移到北山坡。青委青训班指导员于冠西正患伤寒病,浑身酸软无力,刚走几步就瘫软在地。辛锐跑过来见于冠西在发烧,赶忙蹲下身子说:“快,快,用手搂住我的脖子!”她抓住他的手,背起来就跑。于冠西很不好意思,连声说:“放下我,放下我。”辛锐顾不得说话,用手扳着他的两腿,一口气翻过两个山沟。只听到敌人的枪声远了,她才把于冠西放到一块巨石背后。此时的辛锐已经汗流满面,衣服也被汗水湿透。休息了一会儿,他们互相搀扶着,赶上了分队。

辛锐曾在山东中共党校学习,到大众日报社沂蒙工作团之前担任过山东省妇联秘书。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她都积极努力。她发现部队行军、作战非常需要军用地图,于是找来一份旧地图,并按当时敌我区域做了修改补充,然后复制若干份,送给部队,受到部队首长表扬,说这真如雪中送炭。1938年底,中共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即将创办,但报头、伟人像仍无着落。辛锐曾搞过木刻,她自告奋勇接受了这个任务。连着干了几个昼夜,设计、刻好了报头和伟人像,1939年1月1日按计划出报。

多才多艺的辛锐在八路军这个革命大熔炉中如鱼得水。1940年秋,她创作了一幅题为《我送哥哥去当兵》的宣传画,画的是一位农村姑娘,给报名参军的哥哥戴大红花,形象生动逼真,得到军民赞美,有力的配合了参军运动。

1941年3月,中共山东分局建立了“姊妹剧团”,辛锐任团长。她集编、导、演于一身,工作十分忙碌。为了更有力的宣传抗日救国,剧团在经常编演小型曲艺、歌舞的同时,也排演像《血路》、《雷雨》这样的大型剧目。辛锐和指导员甄磊,还根据当地“万仙会”等反动会道门装神弄鬼,危害群众的事实,决定编排一曲《万仙会》小剧,以教育群众,揭发会道门的反动本质。一天,甄磊和徐兴沛便服来到“万仙会”的大庙,该会道首正在装神弄鬼,一些群众跪在地上叩头。那道首忽然跳上高台,阴阳怪气地说:“孙悟空来也,千钧棒侍候!”他接过一条铁棒,跳下高台,追打一位老人,老人忙往外跑。道首刚追到门口,老人的儿子一脚将他踢倒,顺势夺过铁棒要打,道首失声高喊“饶命”。原来这位老人拿了几十斤花生米,想在集上换点粮食。不料遇见这道首,这家伙以化缘为名,想白要老人的花生米,老人不给,他就威吓老人。老人的儿子听了此事很生气,就让父亲进庙引出道首,想好好教训他。甄磊抓住这件事对大家说:“乡亲们,看见了吧!这个会长专搞骗财害民的鬼把戏,大家不要信他那一套!”辛锐等通过这件事,又找了一些素材,编写了一个生动有感染力的剧本,演出效果不错,群众颇受教育。

1941年11月,日军纠集5万人马,对沂蒙山区进行“扫荡”。八路军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奋力抗敌。山东分局直属机关编为几个大队,凭借沂蒙山的有利地形,坚持游击斗争。辛锐率五大队的一个分队20多位女同志随部队转移。11月30日,辛锐的丈夫、山东战工会副主任陈明在大青山阻击敌人时壮烈牺牲。同日,辛锐的分队在猫头山与日军遭遇,为掩护同志们撤退,她小腹部中弹,紧接着两个膝盖骨受重伤,右膝盖骨全部被打掉。当晚,她被抬到山东纵队第二卫生所驻地一火红峪村。

二所同志将辛锐抬到聂凤立家。剧团小演员徐兴沛来护理她,小徐一见她伤这样重,眼泪夺眶而出,他紧紧抓住辛锐冰凉的手,哭着说:“团长,您受伤了!”辛锐慢慢睁开眼,轻轻地说:“小徐,别难过,革命就免不了流血牺牲。”

徐兴沛和二所同志将辛锐送到距聂家半公里远南面的鹁鸽棚洞隐蔽。徐兴沛把煮好的母鸡和花生端到她面前。她刚吃了两三口,又疼得昏迷过去了。徐兴沛急忙叫醒她,一边喂她鸡汤,一边告诉她附近的地形。这个山洞四周乱石纵横,很隐蔽,山洞左上方有个孔,可以看附近的两个山洞,周围民兵布上了地雷。

说话间,只听“轰”的一声,原来是搜山的鬼子踩响了地雷,接着是一阵机枪声,和鬼子们嚎叫着:“八路的有,快快出来!不出来,死了死了的!”鬼子的喊声和脚步声越来越近,已经走到洞顶的大石板处,徐兴沛担心敌人发现洞口,拿起枪就要冲出去把鬼子引走。辛锐两手抓住他的胳膊,镇静地说:“要沉着!”

夜幕降临,洞口不远处传来鬼子的说话声,丝丝火光射进洞里,辛锐判断鬼子在做饭,便对徐兴沛说:“是出去的时候了,动作要轻一些。”徐兴沛爬出山洞,敏捷的迂回到敌后,用拉绳拉响了用3颗手榴弹并成的“地雷”。把洞口附近的鬼子炸跑了。徐兴沛到老乡家,买了些煮熟的地瓜干和花生米,回到洞里给辛锐吃。徐兴沛点起火堆,寒冷的山洞顿时充满了温暖。辛锐向小徐讲起自己的经历,如何从一个家庭环境舒适的女学生成长为八路军战士和共产党员。

辛锐在鹁鸽棚洞住了16天,伤势渐好,但双腿已残疾,不能走路。12月16日这天,二所同志把她接到火

红峪村聂凤举家,帮她洗澡,换衣服。12月17日,一股日军突然来火红峪一带搜山。二所同志急忙到聂凤举家,抬着辛锐准备突围。山路崎岖,行走艰难,他们刚跑出150米,敌人就追上来了,机枪打得担架附近的石头直冒火花,辛锐见形势危急,担心二所同志抬着她会受更大损失,大喊:“放下我,你们快走!”抬担架的同志坚决不肯。辛锐急了,厉声命令:“我用手榴弹掩护你们突围,要执行命令!”她朝敌人扔出第一颗手榴弹。二所同志忍痛放下她,趁硝烟向东南方向突了出去。鬼子发现了她:“女八路!女八路!抓活的。”辛锐咬紧牙关,一甩手扔出第二颗手榴弹。一个鬼子军官冲上来,命令士兵捉活的。辛锐照着鬼子官的方向,又扔出第三颗手榴弹,鬼子军官腰部流了血,他捂着腰,气急败坏地狂喊:“枪毙!枪毙!”辛锐正要回身拿最后一颗手榴弹,日军一颗子弹,射进她的胸膛,辛锐倒下了。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第二天,二所的同志和当地乡亲们,将辛锐的遗体,掩埋在距她牺牲处10米的鹅头岭东坡。

1950年,当地政府在费县西梭庄村(今沂南县双堠乡)建立梭庄烈士陵园。辛锐的遗骨同年移入这座陵园。移葬这天,邻近村庄的父老乡亲,向烈士忠骨挥泪告别。辛锐永远活在沂蒙山人民的心中。

主要事迹

辛锐从小受到爱国主义和进步思想的影响,在学校求学,胸怀大志,勤奋好学。她酷爱书画,尤精木刻艺术。16岁时,在济南举办过个人美术展览。

1938年,辛锐高中肄业,正是抗战爆发时期,她同妹妹一起参加了八路军,在部队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为加强阵地宣传,1940年11月,中共山东分局决定组建“姐妹剧团”,翌年3月8日,“姐妹剧团”正式成立,辛锐任团长,有团员20多人。

这时,辛锐刚满22岁,正是鲜花盛开般的年华,有许多小伙子追求她,都被她婉言谢绝。她深深地爱上了山东省战时工作推动委员会(省人民政府前身)副首席组长兼秘书长陈明。

陈明,福建龙岩(现为新罗区)东肖人,1927年12月首任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书记,参加过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战初期任中共山东分局党校校长,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有过卓越贡献。陈明是党内不可多得的秀才、理论家。他能诗能文,有雄辩的口才,忠诚于党的革命事业。

1941年3月,陈明和辛锐结为终身伴侣。嗣后,辛锐有了身孕。陈明高兴地偕同她上山摘山东特有的果子——酸枣子吃。陈明没能买点补品,为心爱的人壮壮身体,为此,他感到十分内疚,但他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安慰脸色微黄的妻子:“现在是战争年代,条件差,只好委屈您吃点酸枣子了。”说着,他牵着妻子的手,爬上一个小山冈,兴致勃勃道:“辛锐,等到革命胜利,咱们回龙岩家乡,那里有杏子、枇杷,农家还腌有香喷喷的咸酸菜,味道可好啦!”

后来,辛锐怕耽误工作、战斗,自动吞下了18片奎宁,流了产。她的大公无私精神,使周围的同志深受感动。然而,她的身体却受到严重损伤,但这并不影响她的革命热忱,她仍拖着虚弱的身体为党工作。

1941年11月,天寒地冻。日本陆军大臣、侵华日军总司令烟俊六坐镇临沂指挥,调动日伪军五万多人,向山东抗日根据地战略中心——沂蒙山区开展“铁壁合围”,进行残酷的“大扫荡”。11月30日,在费县大古台村,陈明和辛锐相遇,陈明正率领部队急行军,准备阻击敌人。路上,他仅举起右手,跟辛锐打个招呼,来不及交谈两句,便匆匆而去。谁能料到,翌日,陈明在与日寇激战中英勇牺牲,然而,辛锐却毫无所知。

为了便于隐蔽和转移,辛锐受命率20多位女同志组成的分队,进驻费县辛庄子一位叫王进秋的家里隐蔽。辛锐迅速将7位外籍同志和体弱的女同志,交托给地下交通员刘献厚,以便就地隐蔽。辛锐腰插两支驳壳枪,带领身体较好的同志,变换隐蔽地点,声东击西,日日夜夜与敌周旋。

11月底,辛锐等人在猫头山与敌遭遇,因寡不敌众,战斗十分激烈,辛锐小腹部中弹,右膝盖骨全部被打掉,左膝盖骨被打掉一半,经抢救包扎,于当日傍晚,被送至山东纵队第二卫生所驻地——火红峪村,转移至鹁鸽棚洞,12月16日,又转至火红峪村聂凤举家治疗。12月17日清晨,冷风卷着雪花刮了大半天,天空呜咽着。突然,一大群头戴钢盔的日本兵向火红峪一带搜索而来,并迅速地包围了第二卫生所驻地。卫生所同志马上闪入聂凤举家中,抬出重伤在身的辛锐,往外突围。由于山路崎岖,刚跑出150米,敌人就追上来了。辛锐焦急万分,她担心抬担架的同志会蒙受伤亡,便大声喊:“放下我,你们快走!”同志们怎能忍心放下她呢。辛锐急了,厉声喝道:“我用手榴弹掩护你们突围,要执行命令!”言毕,她向敌群扔出一颗手榴弹。

同志们见状,只得忍痛将她置于三块巨石中间的一个隐蔽处,趁硝烟弥漫之隙,向东南方向突围。后来,辛锐被敌人一颗罪恶的子弹射进胸膛倒在血泪中……

翌日,聂凤举和卫生所同志含泪悲痛地将辛锐的遗体埋在距她殉难处10米之地——鹅头岭的东坡。

党和人民政府于1950年,在山东费县西边梭庄村(今沂南县双堠乡)建立梭庄烈士陵园(今为大青山烈士陵园),陈明、辛锐两烈士忠骨于这年被移入陵园内。

一对革命伴侣,抗日英雄,为了中国劳苦大众的解放事业和民族生死存亡,合唱了一曲悲壮的战歌。

标签: 辛锐

更多文章

  • 何宗莲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何宗莲

    何宗莲(1861—1931),字春江,山东平阴县人。19岁投奔淮军统领吴长庆部,日后成为袁世凯心腹。1918年,北洋政府授其弼威将军。后借回山东平阴扫墓祭祖之机,携带积蓄和袁世凯送的五万大洋,举家迁往济南,不再过问军政事务。1931年因病逝世。中文名:何宗莲外文名:HeZonglian国籍:中国民族

  • 胡鄂公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胡鄂公

    胡鄂公(1884—1951),字新三,号南湖,湖北省江陵人。1908年赴北京,入江汉学堂。1910年组建共和会,任干事长。1921年4月加入共和党,在天津创办《大中华日报》,反对袁世凯。抗日战争后,在上海任《时事新报》发行人兼总经理。解放后去台湾。1951年去世。其著作有《辛亥革命北方实录》、《胡鄂

  • 田兆麟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田兆麟

    田兆麟(1891—1959),字绍先,太极拳家。1891年,字绍先,生于北京,兄妹四人,排行第二,幼年丧父,长兄走失,田兆麟便成家中唯一男丁。中文名:田兆麟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891年逝世日期:1959年当时全家仅靠母亲缝补艰辛度日。八岁时,因不忍见母亲过于劳累,主动退学私塾

  • 厉文礼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厉文礼

    厉文礼(1905—1954),河北省蓟县人,地主出身。1926年在京兆甲种农业学校毕业后,一度当过教员。1927年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一方面军第四军,在马鸿逵部充任少校秘书,不久调第一方面军军事教育团任少校书记官。1929年5月,在军阀混战中随马鸿逵叛离冯玉祥。1930年8月,韩复榘主鲁伊始

  • 罗芳珪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罗芳珪

    罗芳珪(1907—1938),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山县(今衡阳市衡东县)人,中国国民革命军少将、抗日名将、民族复兴英雄。1907年12月20日生于衡阳市衡东县的一家书香门第,13岁考入岳云中学。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34年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八十

  • 胡万春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胡万春

    胡万春,当代工人作家。原名胡阿根。浙江鄞县人。中共党员。中文名:胡阿根别名:胡万春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鄞县出生日期:1929逝世日期:1998职业:当代工人作家主要成就:被评为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上海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代表作品:《青春》、《爱情的开始》等性别:男1946年后任上海钢铁六

  • 秦鸿钧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鸿钧

    秦鸿钧(1911—1949)原名秦相猷。山东沂南县世和庄人。革命烈士。出身贫农。幼年时家境贫困,为地主打短工。少年时期靠伯父资助读了几年私塾。中文名:秦鸿钧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沂南县世和庄出生日期:1911逝世日期:1949职业:革命者信仰:共产主义性别:男秦鸿钧(1911—1949.5

  • 莉莉·兰特里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莉莉·兰特里

    莉莉·兰特里(LillieLangtry,1853—1929),亦称莉莉·兰翠。英国女演员。她是泽西教长的女儿,因生在海峡群岛的泽西岛,教名又叫莉莉(Lily,百合),故以“泽西百合”闻名于世。中文名:莉莉·兰特里外文名:LillieLangtry别名:莉莉·兰翠国籍:英国出生地:泽西岛出生日期:1

  • 严折西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严折西

    严折西(1909年2月~1993年12月31日),安徽歙县人。著名作曲家、词作家、广告设计师、漫画艺术家。他是不朽长青老歌《如果没有你》、《一个女人等候我》等的创作者,《贺新年》、《人海飘航》、《月落乌啼》、《醉人的口红》撰词人,《人隔万重山》、《知音何处寻》、《断肠红》谱曲者,一生写出无以计数既热

  • 史文彬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史文彬

    字志卿,又名石志清。山东省青城县(今高青县杨家坊乡)史家村人。1895年黄河泛滥,家乡被淹。次年随父亲到济南,以开小杂货铺谋生。1901年因父母去世,入济南公益学校半工半读。1907年在济南某铁工厂做白铁工。1912年考入长辛店铁路机厂当工人。1921年5月1日,长辛店铁路机车工人俱乐部(工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