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曾竹韶

曾竹韶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670 更新时间:2023/12/15 8:17:08

曾竹韶(1908-2012),福建厦门人。幼年侨居缅甸,1927年回国,翌年考入杭州西湖艺术院雕塑系,次年底赴法国留学,先后入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巴黎国内艺术院学习雕塑,还自修音乐,历时10年之久。1942年归国,曾在成都艺专、重庆国立艺专、重庆大学建筑系教授雕塑、音乐。1949年后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参加筹备中国革命博物馆,并任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顾问。

基本资料

中文名:曾竹韶

别名:曾朝明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福建省厦门杏林区

出生日期:1908年7月

逝世日期:2012年3月12日

职业:雕刻艺术家

毕业院校:杭州西湖艺术院

主要成就: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者之一

代表作品:《陶铸全身坐像》、《竺可桢半身像》、《周恩来头像》

个人经历

曾竹韶早年在国外学习期间,曾经去埃及、希腊、意大利、英国、德国考察雕塑艺术,对西方雕塑传统作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当他到英国伦敦参观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展览时,惊叹祖国艺术传统的悠久与杰出,萌发回国学习民族传统雕刻艺术的念头,后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回到祖国。20世纪50年代初,他为考察我国古代雕塑艺术,足迹遍及全国。在教学的同时,致力于中国古代雕刻研究和罗丹雕塑研究,著有《中国古代雕刻风格演变》、《中国雕刻史》,并发表有关罗丹与宋陵石刻研究的文章。1952年创作的《老边》头像,是中央美院专业模特老边的肖像,形体清晰,神态逼真,极尽人物造型的丰富性和微妙变化,曾被该院作为训练学生素描和雕塑的教具。后来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创作是他尝试运用民族传统技法创作新题材雕刻作品的开端,以后不断有新的探索。20世纪80年代曾创作《李四光》、《何叔衡烈士》肖像、《蒲松龄》半身像、《蔡元培》半生像、《孙中山》全身铜像等。他的肖像雕塑注重个性与内心刻画,结构严谨,追求神韵。

曾竹韶的代表作《虎门销烟》,是纪念碑碑座十块大型浮雕的第一块,表现了1839年广东虎门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原作200厘米×492厘米,其设计和塑造手法是现实主义的,吸收和运用了中国传统雕刻技法,表现风格注重了民族的欣赏习惯,具有整体洗练、刻画细腻、质朴清新的特点。

我国著名雕塑家、美术教育家、新中国雕塑事业奠基者之一。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赴西方求学并取得卓越成就的艺术家。在留法学成回国后的数十年间,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的杰出成就。为此,在2002年获得文化部颁发的首届“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2003年获得全国文联和美术家协会颁发的美术界最高奖“中国美术金彩奖”。奖项是党和人民对老一辈艺术家艺术成就和辛勤耕耘的肯定和尊重。

生平

曾竹韶,男,曾用名,曾朝明。1908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厦门杏林区的一个渔村。儿时生活在鼓浪屿,1919年为了躲避战乱,随父母离开家乡,举家移居到缅甸仰光。中学就读于缅甸仰光华侨中学,1924年从缅甸回国,在集美学校攻读商业专科。由于他是家中的长子,中学毕业后回到缅甸仰光与家人共同经营运输公司,收益不匪。但经商并不是曾竹韶所追求的理想。1926年北伐战争的胜利大大激励了曾竹韶的爱国热情,在国内胜利频传全国即将统一,国力即将富强的精神感召下,1927年他毅然回到了祖国,准备投身于革命建设之中。不料到达广州还不到一个月,便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经历了4月15日的广州大屠杀。这使曾竹韶陷入极度悲愤和失望之中。同年5月曾竹韶到达上海,得知杭州创办了国立艺术院并于年底招生的消息,便转赴杭州备考,于1928年初考取了杭州艺专,学习绘画和雕塑,从此跨入艺术之门。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期间对曾竹韶影响最深的老师是李金发和王静远。他们带来了法式雕塑教学模式,为雕塑事业的发展打下初步基础。为了进一步领悟西方雕塑艺术的真谛,曾竹韶萌生了去法国留学的念头。1929年,曾竹韶远渡重洋前往法国学习艺术。

初到法国人地生疏,语言还不过关,对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考试标准和学费开支不甚了解。因此他采纳了他的老师孙福熙的建议,首先前往法国里昂,考入了里昂国立美术学院,同时学习法文,为以后的留法学习打下扎实的美术基础。在里昂他结识了吕斯百、常书鸿、王临乙等同学。在里昂国立美术学院学习的三年期间,他勤奋刻苦,完成了大量的写生习作和雕塑创作。1931年,曾竹韶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在著名雕塑家布夏工作室学习雕塑,1935年又进入雕塑大师马约尔工作室继续学习。在学习中他领悟到了现实主义造型艺术的精髓。1933年1月,曾竹韶与常书鸿、刘开渠、王临乙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留法学生巴黎艺术学会”。团结了一批留法学习美术的学生,并以撰文、译文和发表作品的方式,向国内介绍欧洲的绘画和雕塑,打开了一扇中国人认识西方艺术的窗户。在1935至1939年期间曾竹韶作为学会主持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推动中、西方雕塑艺术的交流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共同切磋雕塑艺术的同时响应国内号召积极参与并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留法期间曾竹韶利用假期遍访埃及、希腊、意大利、英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等地考察艺术,对西方雕塑传统作了广泛深入的考察研究,为以后的艺术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1935-1936年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这是以中国古代艺术品为主题的展览会,展品达3000多件,囊括了中国古代有价值的绘画、青铜器、玉器、陶瓷等稀世珍品。展览会轰动了整个欧洲。曾竹韶与王子云一道发起并组织留法巴黎艺术学会全体成员前往英国伦敦参观。此次展览对曾竹韶触动很大,使他认识到东西方艺术各有所长,应兼收并蓄,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振兴民族雕塑艺术事业。

曾竹韶酷爱音乐,旅居巴黎期间,他白天学习雕塑,晚上在巴黎西赛芳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师从于著名小提琴家保罗.奥别多菲尔(PaulOberdoeffer)。在此期间他结识了音乐家郑志声、冼星海等人,在共同学习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于1932年3月在巴黎与冼星海、郑志声、李俊昌、季继仁五人组织成立了“巴黎中国留法音乐学会”。他们相约回国后在上海共同创办一所音乐学校,由冼星海先行回国做准备。但这个美好的设想被日本侵华战争的炮火淹没了。

1939年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沦陷前夕,曾竹韶途经新加坡回缅甸探亲。在新加坡逗留期间,1940年与新加坡华侨黄潜女士结为伉俪。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曾竹韶率领一家老少九口人,从日军的炮火硝烟中由滇缅公路经昆明辗转逃难到了四川重庆。1941年底至1942年,在成都青水关四川省艺术专科学校任教二年。1943年至1944年,前往成都华西大学省立艺术院任音乐系小提琴教授同时兼任成都华西大学古代石刻博物馆顾问。当时国立艺专由昆明转移至重庆沙坪坝嘉陵江北岸的磐溪,1944年,曾竹韶回到重庆,经王临乙推荐在国立艺专任雕塑系教授。日本投降后,1946年重庆大学校长何鲁聘请他到重庆大学建筑系任教授,曾竹韶教授装饰雕塑,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

1950年3月曾竹韶携全家抵达北京。经艾青介绍,文物局副局长王冶秋批准,任职于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建处,负责整理编写革命历史美术题材的文献资料,同时在中央美术学院兼职。筹备处一年后解散,曾竹韶正式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工作。

1952年,由中央美院指派曾竹韶和刘开渠、王临乙、滑田友等调入人民英雄纪念碑筹备组。参加纪念碑的浮雕创作工作。《虎门销烟》由曾竹韶主稿。为了在创作中更好地体现中国传统特色,曾竹韶和他的同事们在国内各大石窟进行参观考察,参考大量实物。经过对古今中外许多浮雕进行的分析研究,确定了纪念碑作品的风格。他精心构思,数易其稿。他所塑造的《虎门销烟》浮雕构图生动,场面聚散开合,情节内容跌宕起伏,人物动态表情前后呼应,具有交响乐般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部作品可以说是曾竹韶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

曾竹韶于1952年创作了《老边头像》,摆脱了素描教具一直以希腊罗马头像为范本的局面。作品体现出深厚的写实功底,突出大面积的形体关系结合中国传统线刻手法,细致的人物形象刻画以及准确的造型结构塑造出一位老者朴实乐观的生动形象。这件作品成为我国美术类院校中头像素描教具的优秀范本。

1953年,为爱国抗日将领冯玉祥创作浮雕铸铜像,镶嵌在泰山北麓“冯玉祥先生”墓上,庄严肃穆。

1958年参加首都北京“十大建筑”建设。曾竹韶带领中央美院雕塑系同学参加了军事博物馆的雕塑创作任务,并塑造了“解放军陆军战士立像”、“伺炉工人像”。为历史博物馆创作了“五四女青年立像”、“民兵塑像”、“柯棣华纪念像”“任弼时纪念像”等。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美院正常的教学秩序遭到破坏,在动乱年代,曾竹韶的艺术事业沉寂了很长时间,直到粉碎了“四人帮”。

1978年创作的《李四光像》是十年动乱结束以后曾竹韶创作的第一件人物纪念雕像。该像为李四光“第四纪冰川”科技电影片作过片头。曾在香港参加展览。现立于中国地质博物馆和地质力学研究所。

1979年为蒲松龄纪念馆雕塑《蒲松龄纪念像》。

1980年为南昌“革命烈士纪念馆”塑造《何叔衡烈士像》,该像参加后来在北京举行的“民盟盟员美术展览会”,随即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1—1982年,为济南李清照纪念馆雕塑《李清照立像》。现复制放大立于长春市世界雕塑公园内。

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蔡元培先生铜像》是曾竹韶1983年完成的作品。此铜像是由北京大学1977、1978年两届毕业生捐款建造,于1983年10月举行落成典礼。早在二十年代杭州艺专时就亲耳聆听过先生的教诲,在记忆中对于先生的容貌特征有一定的印象。在塑像过程中,还得到了蔡元培先生的学生许德珩先生及蔡元培先生年谱编撰者高平叔先生及蔡元培先生的家人的帮助。曾竹韶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外型特征的同时着重刻画了蔡元培先生的内心的思想情感和精神气质,使塑像充分展现了蔡元培先生所具有的那种内心至诚、和蔼可亲、热情关怀和对青年谆谆教导的高尚人品。

1983年为巩县杜甫故居雕塑《杜甫纪念像》。

为了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从1984—1986年曾竹韶设计雕塑北京市中山公园内的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前后经历了近三年之久。这是曾竹韶杰出的雕塑代表作品。曾竹韶在创作过程中,治学严谨,翻阅了大量辛亥革命的史料,反复修订,前后制作了多个雕塑小稿便于推敲,经大家讨论后又制作了一个一米高的泥稿以供放大参考。同时又制作了一尊和放大雕塑等比例的半身胸像。雕塑放大时,他不顾76岁高龄,亲自在三米高的脚手架上认真塑造,反复推敲不断调整,如期完成了泥塑阶段。由于积劳成疾病倒在工作场地,但他凭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仍带病坚持雕塑制作后期的修改工作。揭幕式这一天,与会到场的中央和民主党派各界人士禁不住发出了由衷赞叹,面对塑像无不对孙中山先生这位伟人的精神气质所感动,景仰之情由然而生。一致认为是迄今塑造最成功的孙中山纪念像。

在以后的数年之中,曾竹韶又陆续创作了大量的历史名人纪念雕像。他将他的雕塑艺术定位在创作以纪念性为主题的人物雕像方面,尤其擅长人物肖像的塑造。代表作品有《陶铸全身坐像》、《武训头像》、《竺可桢半身像》、《郭沫若半身像》、《朱载堉胸像》、《周恩来头像》等。在90岁高龄时创作了《贝多芬头像》。这些艺术作品分散在全国许多地方。每一位人物形象都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和积极向上的时代气息。

曾竹韶先生于2012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4岁。

培养人才

曾竹韶在中央美院从教数十年,大力提倡发扬中国传统雕塑的艺术表现力,在教学上加强对中国传统雕塑和民间雕塑的研究学习。几十年来他把自己多年的雕塑实践经验以及雕塑技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历届学生们。在教学上他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掘并肯定学生的艺术创造才能,对不同学生存在的艺术问题,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曾竹韶先生为人谦和,学识渊博。在他的眼中,学生们就像他的子女,他们在事业上取得的每一点成就都使他感到欣慰和骄傲。在学生们的眼中曾先生不仅是导师更是他们的长者和益友。这种师生情谊是岁月流逝所不能冲淡的。

标签: 曾竹韶

更多文章

  • 李正亭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正亭

    李正亭(1918.11~2011.7),男,陕西省神木县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纪律检查工作的优秀领导干部,中共中央纪委原副书记、常委,原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兼省委组织部部长、省纪委第一书记,原国家计量总局局长、党组书记,国家科委原党组成员,原劳动

  • 朱世明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世明

    朱世明(1898-1965)湖南湘乡人,南京中央军校第六期,曾任交通科长,浙江省保安副总司令,国民政府驻日本军事代表团中将团长。另:黄仁宇回忆录《黄河青山》记载,1965年朱世明逝世于日本。中文名:朱世明别名:名世晃,字季光,又字季煌,号公亮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98年逝世日期:1965年职业:军

  • 沈觐寿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沈觐寿

    沈觐寿(1907-1997)字年仲,号静叟,遂真园翁,福州市人。生前历任福州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书协副主席、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福州市书法篆刻研究会会长等。中文名:沈觐寿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福建省福州市出生日期:1907

  • 李士怀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士怀

    河南省商城县人。1912年出生于商城县上石桥镇高棚村瓦仓组,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8月,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中文名:李士怀国籍:中国出生地:河南省商城县出生日期:1912年逝世日期:1983年1912年出生于商城县上石桥镇高棚村瓦仓组,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

  • 易白沙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易白沙

    易白沙(1886—1921),湖南省长沙县人,1886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家居白沙井。因平生钦敬明代名儒白沙先生陈献章的言行文章,而改原名易坤为易白沙。从小刻苦好学,熟读四书五经和《资治通鉴》等书,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和体会。他是新文化运动中反对尊孔读经的第一人,也是五四时期的一位风云人物。他是

  • 丁二仲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丁二仲

    晚清著名的艺术家,对内画(鼻烟壶)艺术精通,而且对金石、篆刻、竹刻颇有研究其山水、人物、花鸟各类均擅,多数是仿宋,元、明、清绘画,画风博雅深邃,别具一格。与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号称晚清内画四大家。中文名:丁二仲别名:丁尚庾、上庾国籍:中国出生地:浙江绍兴出生日期:1868年逝世日期:1935年生卒

  • 王易罡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易罡

    王易罡,别名易刚,黑龙江齐齐哈尔人。1961年1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6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在沈阳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1993年任沈阳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副教授。1997年调入鲁迅美术学院任副教授至今。1999-2003年兼任东宇美术馆馆长。硕士

  • 王汝勤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汝勤

    王汝勤(1877—1939),字幼甫,直隶密云(今属北京)人。北洋将领王汝贤之弟。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1912年,任河南督军公署参谋长。后任陆军第二混成旅旅长。1914年,任陆军第八师第十五旅旅长。1919年9月26日,王汝贤辞职,王汝勤继任师长,该师受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吴光新指挥。192

  • 关啸彬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啸彬

    关啸彬,原名官金庭,湖北孝感官家河人。出生于1918年,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是著名戏剧演员,曾拍摄《双教子》等片,关啸彬一贯严肃认真,做事一丝不苟,每年演出达400多场,还多次深入工矿、农村和军营演出。中文名:关啸彬别名:官金庭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北孝感官家河出生日期:1918年逝世日期:1968年

  • 吴嘉民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嘉民

    吴嘉民(1909年-1995年),湖北省阳新县人,192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文名:吴嘉民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湖北兴国(今阳新)县出生日期:1909年逝世日期: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