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邓玉麟

邓玉麟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807 更新时间:2023/12/31 9:09:39

邓玉麟(1881年2月19日—1951年4月10日),生于湖北巴东;早年从军,后参加武昌起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被授以中将军衔;1926年北伐战争时,曾任北伐军左翼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北伐之后脱离军界,寓居上海;抗战爆发后拒绝日人收买,迁居武汉;武汉沦陷后又迁居长阳,1943年回到家乡巴东居住;在各地期间曾于多处筹资兴办学校、实业;解放前拒绝去台湾,留驻家乡;1950年底在“镇反”运动中被捕,次年春以“组织反革命暴动”的罪名被杀害;1982年7月湖北省高等人民法院宣布无罪平反,恢复辛亥革命人士的荣誉。

基本资料

中文名:邓玉麟

外文名:dengyulin

别名:名世泰,号炳三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土家族

出生地: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石桥坪

出生日期:1881年2月19日

逝世日期:1951年4月10日

职业:原北伐军左翼军第一路军司令

主要成就:武昌起义中卓著功勋

缔造民国的开国元勋之一

兴办教育和实业造福乡梓

人物简介

邓玉麟(1881—1951),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石桥村人,土家族;1894年投入清军中当兵,后入新军第三十一标,继升为炮八标正目,1908年由孙武介绍秘密加入共进会,之后离开军队,但仍在武昌、南京等地做运动新军的工作;武昌起义后入鄂军都督府谋略处任职,不久先后被湖北军政府任命为鄂军第七协统领、第四镇统制。

中华民国成立后任北京总统府军事谘议官,授衔陆军中将;1916年赴沪参加讨袁;1917年参加护法战争,被孙中山任命为大元帅府参军、临时政府参议;1921年任国民党本部军事委员;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后,曾任北伐军左翼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参加荆沙、宜昌等战役。

1927年后脱离军界,迁居上海;抗日战争爆发后,后拒绝侵华日军及汉奸收买,1937年9月辗转到武汉,后又退避宜昌,宜昌沦陷后避居长阳;1940年回巴东,后去重庆,任国民党前敌军事委员会委员。

抗战胜利后正式回巴东;1946年选为国大代表,到上海与辛亥首义革命同志团聚会留影,任首义同志会理事;1949年因病滞留巴东,但拒绝赴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玉麟曾作为开明人士代表到县人民政府参加会议,曾任巴东县人民政府秘书长;1951年在“镇反”运动中被错杀,1982年始被平反,恢复名誉。

人物生平

邓玉麟(1881—1951),生于1881年辛巳2月19日(清光绪七年正月二十一),卒于1951年辛卯4月10日(农历三月初五),名世泰,号炳三,土家族,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石桥坪人。

邓玉麟父邓全恺,母谭氏,兄弟三人,其排行第二,其上两个姐姐早嫁;邓家境贫寒,备受贪官酷吏、地方豪绅和族中头人欺凌压迫,虽识字而不能书;14岁时,父兄饿死,辍学回家当“背运夫”,往来于巴(东)、宜(昌)、(秭)归之间;后又为司厨、屠夫当下手,聊以养母;次年,母亲病殁,邓将其母抬回石桥坪求地安葬,无奈地方族中强蒙不允许,任大雨淋尸。邓悲愤欲绝,扶棺长哭:“百姓死无葬地,此世道不改,我辈怎生!”时张之洞招募编练“自强军”,16岁的邓玉麟到宜昌从军,入步兵第三十一标当兵,后随军移驻武昌。

时武昌革命思潮蓬勃高涨,反清的秘密团体纷纷建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冬,孙武、焦达峰等从日本回国,于宣统元年(1909年)在武汉成立共进会。次年春,邓玉麟加入共进会。因其活动能力强,负责筹划活动经费,发展会员,巴东高尚志、费榘等人先后入会;孙武、刘公等认为单纯依靠会党起事,革命未必成功,拟从外地购枪或就地制造武器武装会员,以武力推翻清廷。邓玉麟则认为与其购枪造枪,不如从运动新军入手,在新军中串连士兵,发展会员,层层建立秘密组织,对他们“结之以恩,喻之以义,诱之以利,惕之以害”,必然会得到广大军队和现成的武器。“今日清廷之精兵,不日乃我党起义之劲旅”。孙武等表示赞赏。于是派共进会员以各种名目打入新军步、马、炮、工程辎重各部,或当兵,或当差,拉系结友,换贴拜把,串连发动。时新军大都集中驻武昌,乃在武昌黄土坡开设同兴酒楼作联络点,邓玉麟任酒楼经理,专以接纳新军士兵秘密入会。每接纳一个会员,邓即在帐单上记下“收某人大洋一元”,以避清廷搜查。几个月内,共进会在新军中迅速发展会员一千四五百人。

宣统三年秋,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影响越来越大,共进会以刘公、孙武、邓玉麟为主,文学社以蒋翊武、刘复基、王宪章为核心,两个组织有些矛盾。

共进会和文学社于5月11日和6月14日召开两次协商会议。会上,双方都表示出合作愿望,两团体责成邓玉麟,刘复基二人对联合事宜作具体研究。达成协议:所有共进会、文学社名义,应当暂行搁置,一律以革命党人身份,同清王朝拼死活。定于中秋节举事。在议定军政府组成人员时,邓为军政府调查部正部长、军事常驻筹备员,负责起义前的联络、弹药、军旗、符号、文告和给外国领事馆的照会等项工作。

农历八月十七日,宝善里制炸弹失事,孙武受伤,机关所藏旗帜、袖章、名册、文告、盖印纸钞,尽被俄国巡捕搜洗一空。次日,邓等力主提前起义:“苟不今晚举事,明旦按名捕拿,恐无一人获得首领者。”众人同意,作出立即起义的决定。当日下午6时,邓玉麟、陈磊等分途通知各营党人起事,约定:一闻南湖炮响,城内城外各营同时出动。是夜,城内和草湖门外驻军中的党人,无不枕戈待旦,准备闻风即起。不料当日城内戒严,出入城门须受检查。邓玉麟抵达南湖炮兵驻地,已深夜12时,虽得晤炮标同志,然夜深难以集合,且炮兵须有步兵掩护,城内步兵未动,炮兵亦不敢单独行事。城内等城外炮声,城外等城内枪声,以致未能如期起事。邓在炮八标待至天明,复偕徐万年入城,始悉城内有变,邓嘱徐等候开城,他渡江到汉口共和里11号,向孙武报告误事原因。

农历八月十九日(公历十月十日)下午,邓玉麟偕李作栋雇小舟自一码头经鹦鹉洲渡江,在白沙洲垂岸,赶至炮兵八标,就马棚中与同志商定:塘角火起,一致出动。晚7时,武昌城内工程第八营打响第一枪。邓与吴兆麟驰登蛇山,集大炮数尊,尽力向督署轰击,以援助卫步队由长街进攻。此时城内火光冲天,枪声大作,邓即命孟发臣炮击督署,几乎全部命中。

湖北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成立后,邓玉麟等主要成员于二十日晚开始在咨议局大楼办公。二十一日晚,邓玉麟等正在军政府议事,突遭亲清廷党徒袭击,府中人员多惊避,而邓处乱不惊,掩护黎元洪避匿蛇山。匪被击退后,邓挽黎元洪手在军政府外巡视一周,以定人心。

此时各地纷纷响应起义,派代表至武昌聚会。邓受都督府之托,在军政府接见各地代表,并随黎元洪接见外国记者答疑,声明:“起义的目的是要创立共和,保护外侨。”

军政府各部成立,邓玉麟任军务部参谋,部长孙武到职以前,邓同张振武负主要责任。在议定新政府官员薪俸时,邓力主上至都督,下到职员月薪一律20元。主张剪辫、放脚、禁烟。大家非常尊重他的意见,称他“盖谋其事而不居其功者也”。

清军反扑阳夏,义军奋力抵抗,邓玉麟出任步兵第七协统领,奉令固守武昌沿江一线,身先士卒,指挥作战,为保卫首义之区作出重要贡献。

民国元年(1912年)1月,军务部将协扩为镇,邓玉麟为第四镇统制,后改任为师长。南北议和后,邓玉麟为南方九省代表之一常住北京。

1913年(民国二年)中华民国政府电嘱湖北军政府“报告辛亥年八月十九日起义人员”,以便论功行赏,昭示国人。时为审议的邓玉麟“乃邀集同志,互相记忆前年有功人员,都六百八十五人,分甲乙丙丁四种,列录函达”;是年2月18日,总统府给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有功人员授勋,邓玉麟被授予二级嘉禾章,二级纹虎章,领陆军中将衔,任总统府高级顾问。

民国五年,袁世凯称帝,以高官厚禄笼络首义主要勋杰,欲委邓玉麟为政府咨议长;邓坚不允,抛下家小,只身至上海,图团结海内外力量反袁;次年,孙中山护法运动兴起,邓即赴广州,任广州护法军大元帅府参军。

民国十五年,邓任北伐军左翼军第一路军司令,指挥其部攻荆沙,克宜昌,直抵长阳、五峰。嗣后,邓玉麟目睹军政界尔我诈及蒋介石恶迹,愤懑忧郁,遂脱离军界,避居上海。

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邓乃弃上海产业返武汉,后又退居秭归香溪,民国二十九年始返故里大石桥定居。民国三十五年,邓玉麟任第一届“国大”代表。同年,去重庆与辛亥革命故友董必武叙旧。民国三十八年解放前夕,国民党曾派员至大石桥要邓离开大陆,邓不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玉麟曾被列为开明士绅,出席巴东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但不幸在1950年底开展的“镇反”运动中被捕,1951年3月以莫须有的“反革命暴动案”被误杀(据传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董必武呼吁“刀下留人”的电报经中南局转发至巴东地方政府时,邓玉麟将军已于半小时前遭枪杀,饮恨黄泉)。

1982年6月,巴东县人民法院复审宣告邓玉麟无罪;辛亥革命71周年前夕,巴东县人民政府拨款为之兴建墓碑,恢复辛亥革命人士的荣誉。

人物评价

邓玉麟将军的一生,跨清末、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代,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生变故。

邓玉麟将军毕其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参与了长期的革命实践,在“革命建国、教育建国、实业建国”的伟大思想和实践中不屈不挠,为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武昌起义时,如果没有他连夜奔走三镇联络各部起义,没有他强占军械库并亲率南湖炮队从蛇山重炮轰击清廷督署,没有他在清军疯狂反扑时固守武昌的十里江防,这一突发性起义的结局无疑将被改写,武昌首义的历史意义将大打折扣——他的名字与伟大的辛亥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正如史学家在论及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史实时所云“有史必有君,无君不成史”。

辛亥革命后,邓玉麟审时度势,继续奔忙于反对复辟帝制、护法运动、北伐战争中,或运筹帷幄,或冲锋陷阵,在大是大非面前笃信民主共和,决不屈服于蒋介石新军阀和汪精卫卖国集团的拉拢收买,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与高昂的民族气节。

邓玉麟在脱离军政界后,还曾先后在汉创办“辛亥革命烈士遗孤教养所”和“辛亥革命子弟学校”,后在上海徐汇、江湾开办“亚洲养蜂场”,在香溪办“民生煤矿”,回故里筹资兴办石桥小学堂,垦荒植漆等。

标签: 邓玉麟

更多文章

  • 姚水娟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姚水娟

    姚水娟(1916年-1976年12月10日),女,演员。浙江省嵊县后山村人,原名姚文贤。中文名:姚水娟别名:姚文贤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省嵊县后山村出生日期:1916逝世日期:1976年12月10日职业:越剧演员代表作品:《狱中缘》《巾帼英雄花木兰》性别:女姚水娟,1930年进群英舞台科班

  • 马于飞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马于飞

    马于飞,毛泽东特型演员,山东德州夏津人,生于1958年,2008年10月16日赴黑龙江鹤岗等地演出时,在绥化市遭遇车祸身亡。中文名:马于飞国籍:中国出生地:山东德州夏津出生日期:1958年逝世日期:2008年10月16日职业:毛泽东特型演员生前是北京飞鸣伟业影视文化艺术传播中心董事长,北京海德冠国宴

  • 曾彦修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曾彦修

    曾彦修,四川宜宾人,1919年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起先后入陕北公学、延安马列学院学习。曾任南方日报第一任社长、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2015年3月3日4点43分,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中文名:曾彦修别名:严秀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四川宜宾出生日期:1919年逝世日期:2015年3月3日

  • 张南生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南生

    张南生(1905-1989),男,福建省连城县新泉镇北村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文名

  • 张世简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世简

    张世简(1926-2009)国画家。1926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礼张村,这是一个有画家之乡美称的村子,叔父是中国著名的水墨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张振铎先生(1908-1989),堂兄张书旂先生(1900-1957)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花鸟画大师。还有几位伯父、兄长也都擅长花鸟画。童年时代的张世简常常出现在

  • 王福庵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福庵

    王福庵(1880~1960),现代书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原名禔、寿祺,字维季,号福庵,以号行,别号印奴、印佣,别署屈瓠、罗刹江民,七十岁后称持默老人,斋名麋研斋。浙江杭州人,年五十居上海。精篆刻,是。书法工篆、隶。得吴昌硕鼓励,另辟蹊径,专工小篆与金文。所书小篆工整规范,秀美遒劲。所篆

  • 周贯五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贯五

    周贯五(1902-1987),江西省吉安县人。1927年任本村农民协会副主席,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

  • 赖际发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赖际发

    赖际发(1910-1982),福建永定人。毕业于永定师范学校。中共八大、九大代表。中文名:赖际发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10年逝世日期:1982年毕业院校:永定师范学校主要成就:中共八大、九大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籍贯:福建永定性别:男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

  • 严政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严政

    严政(1917-2003),男,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原名严正禄。四川达县江陵溪乡大四坝村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和高级指挥员,中共中央原顾问委员会委员、原武汉军区政治委员、原成都军区政治委员。中共第十、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

  • 杨少奎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少奎

    杨少奎(1906年—1966年),相声名家,天津人,回族。少时随父亲在南运河上做水路运输,后学唱太平歌词。他演唱的太平歌词,音色优美,吐字清楚,声情并茂,很受观众欢迎。代表曲目有《单刀会》、《秦琼观阵》、《韩信算卦》、《劝人方》等。中文名:杨少奎国籍:中国民族:回族出生地:天津出生日期:1906年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