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吴伯箫

吴伯箫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胖次 访问量:1277 更新时间:2024/1/16 6:38:59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文化大革命”中被开除党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写作》主编、中国写作研究会会长等职,并参加郭沫若著作编辑委员会领导工作。1981年10月,出访英国,不久,当选全国文联理事。1982年8月病逝。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吴伯箫

别名:原名熙成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山东莱芜吴花园村(今莱芜莱城区)

出生日期:1906年03月13日

逝世日期:1982年08月10日

职业:散文家和教育家

毕业院校:曲阜师范学校

代表作品:《羽书》

人生经历

吴伯箫(1906年03月13日—1982年08月10日)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1906年出生于莱芜吴花园村(今属济南市莱芜区)一半耕半读富裕家庭。7岁从父读书。1919年考入曲阜师范学校,任学生会干事。五四运动期间,参加罢课,查日货,宣传民主与科学等活动。1924年夏师范毕业后,开始文学创作。期间,参加群新学会,秘密阅读《共产主义ABC》《夜未央》等书刊,在京报副刊发表《白天与黑夜》、《塾中杂记》等文。与曹未风、成宇合办《烟囱》杂志,共出版10期。“一二九运动”后,为使学生免遭军阀迫害,力主提前放假,组织学生回家乡宣传抗日救国。1936年,任莱阳乡村师范校长。抗日战争后参加革命,1956年10月,赴民主德国参加海涅学术会议。

吴伯箫毕生倾注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舌耕笔耘,成果丰硕,一生作品200多篇,主要收在《羽书》《烟尘集》《黑与红》《潞安风物》《北极星》《出发集》《忘年》等文集;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了《吴伯箫选集》。

1906年出生于莱芜吴花园村一半耕半读富裕家庭。7岁从父读书。14岁考入曲阜师范学校。1924年夏师范毕业后,经同乡介绍,到孔府家馆任英文教师。1925年夏考入北京师范大学。1931年夏毕业后,在青岛大学校长办公室任事务员,结识闻一多、洪深、老舍、王统照、孟超等。1935年,任济南乡村师范教务处主任兼国文教员。暑假期间回到青岛,与老舍、王统照、洪深、臧克家、王亚平等创办《避暑录话》。1936年,任莱阳乡村师范校长(今鲁东大学)。1938年4月,长途跋涉到达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1月,任八路军总政治部抗日文艺工作组组长,赴长治一带工作。1939年,回到延安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参与编辑《文艺突击》,并兼任中国女子大学教师。

194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边区政府教育厅任中等教育科科长。1942年5月,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聆听毛泽东同志的讲话,进一步确立了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1945年11月,任华北联合大学(驻张家口)中文系副主任。不久任东北大学(驻佳木斯)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文学院副院长、副教务长。1949年7月,在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被选为文协委员、秘书长。1951年,任东北教育学院(今沈阳师范大学)副院长。1954年春,调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参加编辑《文学》课本,兼任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所长,并负责《文艺学习》《语文学习》诸刊物编辑出版工作。1956年10月,赴民主德国参加海涅学术会议。

师范大学读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写了《白天与黑夜》、《塾中杂记》等文,发表在《京报》《晨报》上。后来又写了《羽书》《马》等,收在生活出版社出版的《羽书》集子里。抗战后参加革命,1938年到延安,曾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担任过东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解放后,他主要从事语文教材编审的领导工作,长期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并坚持散文创作。

六十年代初,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应人民日报的要求,吴伯箫同志先后写了《北极星》《记一辆纺车》、《歌声》等二十多篇散文,后收为集子《北极星》。在这些散文中,作者热情宣传了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和作风,歌颂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激励人民战胜困难,夺取新的胜利。这组散文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浓郁的时代色彩,并有着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个人生活

散文家吴伯箫因受“五四”思潮影响,青年时期即具有很强的反抗封建礼教的意识,在婚姻问题上,是一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叛逆者。

1925年夏,本在曲阜担任第七十七代衍圣公孔德成英文教师的吴伯箫,经同乡王子英支持和帮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就读。不久,他被父母召回莱芜老家结婚。这门亲事完全是由父母包办的,新娘刘氏系本县片镇村人,其父与吴伯箫的父亲吴式圣是同学好友。当时年仅19岁的吴伯箫根本不同意这门亲事,曾以非常气愤的口吻申辩:“这种婚姻没有任何感情可言,就像走在路上碰上一个人,不说话就结婚,能行吗?”父母劝他、强迫他,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主见,死不同意。在洞房花烛之夜,他先是对女方讲道理,继而争吵,两人始终没有同床。婚后第三天,他便忿忿地辞别家人,返回北京。

1931年夏,吴由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曾专程回家办理离婚事宜。为了取得社会舆论的支持,他还特意在离家不远的莱芜县城东关大集上张贴了一张油印小报,宣传封建伦理道德的危害和父母包办婚姻不好的道理,以示自己提出离婚的正当理由。此后,他被推荐到青岛山东大学校长办公室任事务员,此间结识了青岛女子中学高中学生郭静君,并与之相爱,1937年与郭结婚。

不过,吴与刘氏离婚后,刘并未离开吴家改嫁他人,而是一直在吴家料理家务,照顾吴伯箫的父母,直到吴的父母亡故。吴伯箫与郭静君结婚后,仍不断给家里寄钱,以贴补他们的生活。

在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吴花园村的西南角,有一个不起眼的四合小院,这就是我国已故著名散文作家、教育家吴伯箫的故居。

吴伯箫曾居住过的这座宅院,最早系祖父吴汉祥所建,有东屋两间、西屋两间、南屋三间(其中西头一间为吴伯箫卧室),北屋五间。当时,除南屋为瓦房外,其余均为民间俗称的“马褂子”屋。’该宅院南屋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时,吴伯箫之三弟吴熙振重新翻修。莱芜战役期间(1946年),因该宅院北屋被烧毁,南屋西边一间的西山墙和东边两间屋顶曾遭炮击,故于1947年时重新修缮。1982年,该宅院户主吴熙振将原大门改建成农村普通门庭,并将原草房的北屋前坯墙改成了砖墙,房顶换上了大瓦,将南屋小瓦也换成了大瓦。

人物成就

吴伯箫的散文不论是怀念延安生活,还是倾述对社会主义的热爱,都宣扬了继承革命传统,促人积极向上的主题。

吴伯箫散文的特色之一,是从“一枝一叶”的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以小见大,从平凡中引伸出深刻的内涵。如《记一辆纺车》中,从“农村用的手摇纺车”引伸出“与困难斗争,其乐无穷”的延安精神。

吴伯箫一般不即兴成文,而是积累了一段时间的感情之后,再回过头来,追述从前的经历。因此,他的散文在平淡的叙述下蕴藏着深厚的情感,象他亲身经历的延安生活,是15年之后才写成散文的。这样写成的作品,经过一番回味、洗炼之后,浮光掠影变得清晰明确,片面感受便汇成了完整的印象。

吴伯箫是我国卓有成就和深具影响的散文家,1925年在北京求学时开始创作,一生作品200多篇,主要收在《羽书》、《烟尘集》、《黑与红》、《潞安风物》、《北极星》、《出发集》、《忘年》等文集;译作有海涅的《波罗的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吴伯箫散文集》。第一部散文集《街头夜》因"九一八"事变未及出版。在山东任教七年中散文创作趋于自觉,《山屋》、《岛上的季节》、《马》、《说忙》、《羽书》、《我还没见过长城》成为现代名篇,被当代评论家认为开创了现代散文的"豪放派",1931年,以《羽书》为名在上海出版。延安时期写的战地通讯由于发表在《抗战文艺》《大公报》等大型报刊,在大后方产生较大影响,这些作品后收入通讯报告《集潞安风物》、《黑红点》。同时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抒情散文《论忘我的境界》、《客居的心情》、《说日常生活》、《山野的桃花》等,表现了吴伯箫对生活的深度思考,应视为吴伯箫散文中的精品。在东北时期散文创作较少,代表性篇章有《出发点》、《向海洋》。《书》、《范明枢先生》等,后出版《出发集》。60年代初期创作的以表现延安生活的名篇《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歌声》、《窑洞风景》以及《难老泉》、《"早"》被收入散文集《北极星》。在新时期以创作了《天涯》、《忘年》等佳作,1982年出版了最后一部散文集《往年》。吴伯箫逝世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吴伯箫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两卷本《吴伯箫文集》。

标签: 吴伯箫

更多文章

  • 蒋道平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蒋道平

    蒋道平,原中国空军第四军副军长,安徽省明光市(原嘉山县)古沛镇人,1930年5月14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蒋道平于1946年6月入伍,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参谋、飞行员、中队长、大队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等职务。1953年4月12日,蒋道平击落美国空军王牌驾驶员J.

  • 赖毅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赖毅

    赖毅(1903—1989)原名赖玉生。湖南省平江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文名:赖毅外文

  • 王芸生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芸生

    王芸生(1901-1980),原名德鹏,天津人。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我国卓越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王芸生1901年9月26日出生在天津郊区,早年家贫,曾在天津当学徒,自学成才。他酷爱读书,尤其对报纸有兴趣,早年曾在《益世报》副刊发表过《新新年致旧新年书》。中文名:王芸生别名:德鹏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

  • 延寿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延寿

    延寿(公元904~975年),唐末五代时僧人。净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俗姓王,讳延寿,字冲元(据卍新续藏第86册No.1599永明道迹,五代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讳延寿,字冲玄,号抱一子),浙江余杭人。年十六,曾献《齐天赋》于吴越王钱镠。后曾为余杭库吏,又迁华亭镇将,督纳军需。他因为自幼信佛,戒杀

  • 许涤新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许涤新

    曾用名许声闻,方治平、渤若。揭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汕头大学首任校长。1933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商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社联研究部副部长、宣传部长、党团书记等职。1934年,任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组织部长。1935年2月,因叛徒告密在上海被捕。

  • 高鲁泉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高鲁泉

    高鲁泉(1909年-1988年5月13日)原名吴钜泉,生于1909年,祖籍福建,著名粤语文艺片演员吴楚帆之兄长。1935年开始拍电影。由于个子高大,得绰号“高佬泉”,后改“佬”为“鲁”,以“高鲁泉”为艺名。中文名:高鲁泉别名:吴钜泉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福建出生日期:1909年逝世日期:198

  • 李培莲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培莲

    李培莲(1900—1933),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云南宾川人,原宾川名医李灿亭之女,是市政督办公署教育科长李培天和清末最后一科廪生李培炎的妹妹。后为滇军爱国将领云南省主席龙云之夫人,自幼端慧嗜学,毕业于云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各科成绩甚优,喜欢书画,工于诗词,被称为近代“名门才媛”。与云南各方面的民主人

  • 丛志军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丛志军

    丛志军,1928年2月9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是一名演员。主要作品有《东进序曲》、《妻儿老小》等。于2007年去世。中文名:丛志军国籍:中国出生地:辽宁省大连市出生日期:1928年2月9日逝世日期:2007年职业:演员毕业院校:长春松北联立中学代表作品:东进序曲,妻儿老小,决战之后,菊豆,怒海红颜1

  • 孙龙珍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孙龙珍

    孙龙珍,女,1940年出生在江苏省泰县,1959年支边来疆,1960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69年6月10日,在反击苏联入侵巴尔鲁克山西部地区的斗争中,为保卫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英勇牺牲。1969年6月13日,被上级党组织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8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授予她“革命烈士

  • 言小朋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言小朋

    言小朋(1925年5月-1992年),男,京剧武生,后为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中文名:言小朋国籍:中国民族:蒙古族出生日期:1925年5月逝世日期:1992年职业:演员经纪公司:八一电影制片厂代表作品:《分水岭》、《虎年奇案》、《间谍战与女色无关》等配偶:王晓棠1925年5月(农历乙丑年)出生,系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