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孝敬宪皇后

孝敬宪皇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874 更新时间:2023/12/26 10:42:56

孝敬宪皇后(1681年6月28日-1731年10月29日),生于康熙二十辛酉年五月十三日,乌拉纳拉氏,雍正帝原配皇后,满洲正黄旗人,内大臣费扬古之女。康熙三十年(1691年)被康熙帝赐封给当时的皇四子胤禛为嫡福晋。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雍贝勒嫡长子弘晖。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弘晖不幸过世,得年只有八岁。雍正元年(1722年)册为皇后。雍正九年(1731年)戊戌九月二十九日崩逝。乾隆二年,与雍正帝合葬于清泰陵。谥号: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

基本资料

中文名:乌喇那拉氏

别名:孝敬宪皇后

国籍:中国(清朝)

民族:满族(满洲正黄旗人)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康熙二十年五月十三日(1681年06月28日)

逝世日期: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1731年10月29日)

职业:雍亲王嫡福晋→皇后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册为中宫皇后

夫君: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帝)

儿子:爱新觉罗·弘晖

父亲:费扬古

陵寝:清泰陵

星座:巨蟹座

八字:辛酉年甲午月乙丑日吉时

人物生平

康熙二十年(1681年),乌拉那拉氏出生,大约比雍正帝小三岁。

康熙三十年(1691年),奉康熙帝令,赐乌拉那拉氏与胤禛成婚。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生下嫡长子弘晖。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帝首次给胤禛封爵位为多罗贝勒。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六月,弘晖不幸过世,得年只有8岁(乌拉那拉氏自此未再有生育)。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封胤禛为和硕雍亲王,乌拉那拉氏则为雍亲王嫡福晋。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朝鲜国王所派使臣回国后,表明大清康熙皇帝的意旨:“(胤禛二哥)允礽之子弘皙颇贤,难于废立(太子)允礽”;或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亦表明康熙皇帝当时意旨:“弘皙甚贤,故不忍立他子,而尚尔贬处允礽矣”。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在畅春园宣诏嗣位和最后的遗命:『…嫡长孙弘皙得康熙特别钟爱(一人)预备封为和硕亲王爵』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四日,康熙的皇孙中,雍正帝(胤禛)登基期间唯一预备册封王爵的侄辈当时的确只有一人:就是(胤禛的二哥)废太子允礽的第二子弘皙。

雍正帝亦特别在宫中抚养允礽的幼龄子女:弘㬙、弘皖、永璥、和硕淑慎公主,收为雍正帝的养子女。

(雍正遵从康熙朝的惯例:未满18岁尚未成年的皇子女不封爵位。雍正执政初期,当时只追封已成年皇二女爵位:和硕怀恪公主,而雍正当时的皇子亦还未预备尊爵)

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雍正奉母亲仁寿皇太后懿旨:“风化之基、必资内辅、人伦之本、首重坤仪,此天地之定位、帝王之常经也。嫡福晋那拉氏,懿范性成、徽音素著、孝敬尽乎承欢、惠慈彰於逮下、宜承光宸极、显号中宫,应立为皇后以宣壼教。朕祗遵慈训,立嫡福晋那拉氏为皇后,应行典礼,尔部详察具奏。”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十三日,皇后的千秋节诞辰,遵照常例,亦有全国各地方高级官员总督巡抚将军,皆奉差于外地,上呈进笺文恭贺皇后的寿诞与节庆。例如:山东巡抚黄炳曾经恭贺皇后。

雍正元年(1723年)七月,雍正帝已谕令:「于朕诞辰万寿节不得建立祝寿道场..贠贻累地方且以有用之财供无益之费,既非朕以勤俭励有位之心..若不遵谕旨朕必加以处分,不宽贷,特谕」。雍正为他的父母(康熙)圣祖仁皇帝、仁寿皇太后建祝寿道场是表孝思。而雍正帝自己和皇后於诞辰日万寿节、千秋节之时皆不能建祝寿道场,是因雍正帝为了孝顺圣祖康熙帝生前的旨意节俭,不随性地铺张浪费公帑建造道场无益国家之费。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帝于乾清宫召诸王满汉大臣入见,面喻曰:「康熙帝建储一事,理宜夙定,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仓猝之间一言而定大计,薄海内外莫不倾心悦服,共享安全之福」。以康熙旨意密封遗诏,特别破例不立皇太子。

雍正元年九月二十日卯时,雍正以康熙遗命,命允祺、保泰、允祐、爱新觉罗·满都护安排弘皙和携他的所有众妻妾儿子及弟弟藏身移居至距京城外约二十里的郑各家庄,分四百间房给弘皙和其眷属。雍正帝亦命人以礼相待弘皙,并命令上千名的兵丁家臣奴仆保护弘皙的郑各家庄。而弘晳之父允礽因有罪因此仍旧被禁锢於皇城之内咸安宫。雍正帝十分关心弘晳,弘晳亦于奏折中常称呼本是叔父的雍正为“皇父”,与弘晳关系融洽。

并且弘皙每月可以特别例行一次赴京参与朝会、射箭及坛庙祭祀等活动。

雍正元年(1723年)十一月十三日,适逢康熙忌辰,雍正帝命熹妃所生皇四子弘历祭景陵。

雍正元年(1723年)十二月,行立后典礼。因圣祖于孝恭仁皇后三年期未满,因此不举行庆贺礼。以遣官祭历代帝王陵寝、岳镇海渎和长白山,祭告立后一事。以皇后册立,恩诏颁赏赐缎疋,名单有封爵位品级的:亲王(四十二疋,为赏赐最多数量)、郡王、贝勒、贝子、世子长子、福晋、公主、郡主、县主、郡君、额驸、王公贵族、出征大臣官员自将军以下以至官员等著赏给半年俸。并且赈济全国各地七十岁以上的老妇人。(以上赏赐名单:只有妃嫔和皇子没有列入名单)

之后,追封皇后的亡父费扬古为一等承恩公、遣官致祭修墓、子孙准备袭一等侯、已故生母追封为(爱新觉罗氏)多罗格格。

(清代皇宫中常有过继子女之风气)

雍正二年(1724年)八月,雍正帝召诸王皇族等俱入,谕曰:“自前岁恭请皇考于自宅的圆明园,弟兄毕集。...二阿哥允礽为皇太子时,乃国之储君也,允礽未得罪之先,朕但尽弟道臣道凡事敬谨。因皇考隆恩笃爱朕(指:雍正帝)...皇考灼知朕之为人行事,爰付大位,盖因朕心仁慈,毫无朋党偏私能明大义,可以保全尔等之故也”。

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雍正帝还特别赐弘皙的生母李佳氏为允礽的侧福晋。

雍正三年(1725年)十月,三年丧期满,雍正帝补办庆贺典礼,上御驾太和殿、王以下及满汉大臣官员皆进表文称贺、行礼。皇后率妃嫔于雍正御前行礼,回宫后,妃嫔率公主福晋命妇于皇后前行庆贺礼。

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二十三日,当时适逄雍正帝母亲仁寿皇太后的三周年忌辰,雍正帝欲要亲往祭陵,大臣等以圣躬素畏炎暑,万几已极劳苦,又触热往返五六百里,洵非所宜,且二麦登场,一路夫役祗候,不免耽误农功,合词恳请停止亲往祭陵。因此,雍正帝勉从所请,命令皇四子弘历前往代为行礼。

雍正帝万寿节诞辰停止朝贺筵宴,遣官祭神祇与清朝祖宗陵寝;皇后的千秋节生辰五月十三日,雍正帝亦下令停止行礼筵宴。三年丧期后,雍正四年(1726年)十月一日,诸王文武大臣以十月三十日恭届雍正帝的万寿节,合词奏请庆贺。奉雍正帝谕旨:“皇考康熙圣祖仁皇帝四十、五十圣寿未曾每岁行庆贺礼,朕即位以来事事效法皇考,是以今年朕万寿节,礼部奏请庆贺,朕降旨停止,盖『皇考康熙六十年来所行之事,朕力能效法者,无不遵奉施行』”。(帝后效法前朝元旦万寿节免众人朝贺群聚筵宴行庆贺礼,其一原因是京城的痘疹瘟疫盛行)

雍正六年(1728年)四月二十日,皇后感染到风寒,雍正帝命医生吴谦为皇后用药调理医治时,岂料数日後,皇后病况未见起色,雍正帝特降旨询问吴谦,刑部本欲判吴谦死刑,后依议奉旨改判医生吴谦永远替狱中的囚犯医治疾病。

雍正七年(1729年),皇后些微病愈,雍正帝恩封神明陈靖姑为天仙圣母(太后)元君。

雍正八年(1730年)或雍正四年,雍正帝给鄂尔泰朱批奏折提到皇子时,说了:「朕之关心(你),胜朕顽劣之皇子」、「皇子皆中庸(平凡)之资,朕弟侄辈也缺乏卓越之才」。

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九月二十九日,皇后病重暂时驻足在畅春园,雍正帝亦往畅春园探望皇后,为了照顾病重皇后亦逾越时辰才回宫,但最终皇后还是不幸病逝,享年五十一岁。雍正帝痛悼不已,命令辍朝五日并且在京城的诸王、文武百官、公主、王妃、命妇皆齐集畅春园举哀,并且持服二十七日。当时,大臣奏报:紫禁宫殿尚在修建,因此破例允许梓宫安奉于畅春园的主殿(九经三事殿)隆重举行丧礼。举行丧仪期间,雍正帝亦遵造前朝(康熙)圣祖仁皇帝的制度,因大兵致讨在外,所以免了在外的督抚将军齐聚举哀制服。

雍正皇帝于九月二十九日本欲亲临含殓皇后,却遭到某大臣恳词力阻。因此某大臣当时私下向雍正皇帝提议是:「破例以明代会典大行皇后丧礼仪式,皇帝无须亲临祭奠皇后,改由皇子(弘历、弘昼)朝夕祭奠的仪式代之。若遇祭期,照例遣官致祭,伏乞停止亲往」。因此,雍正皇帝勉从其请,暂停前往。

雍正皇帝谕示众臣,曰:「皇后自垂髫之年(约12岁时),便奉(康熙)圣祖仁皇帝恩命作配朕躬,结褵以来,皇后一生于畅春园替朕侍奉祖父母:仁宪皇太后、(康熙)圣祖仁皇帝、仁寿皇太后,孝顺恭敬四十馀年始终一致,深蒙受三位长辈慈爱,并且皇后一直是遵守勤劳与节俭的。一切国家公开祭奠皇后的典礼仪式,朕本欲亲往,以展悲怀,乃自上年以来,朕躬(年龄将近五十三岁)身体已违和,若又亲临丧次,不但往来奠醊之间,外劳形骸,而触景增悲,更致内伤心气。况目前军务紧要,一切机宜,甚费筹画」。

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十月,依照礼数制度,奉移大行皇后梓宫,暂安奉于田材芦殿,诸王文武官员皆齐集跪送行礼举哀。

雍正帝特别下令祭奠大行皇后的仪式,由和硕亲王的三位儿子祭奠皇后:下令多罗淳郡王弘暻(亲王允祐第六子)告祭皇后。初祭皇后,派和硕理亲王弘晳(前太子允礽次子)向大行皇后行礼。大祭大行皇后,遣和硕裕亲王广禄(亲王保绶第三子)向皇后行礼。

雍正九年(1731年)十一月,雍正帝自主提早遣官敕谕该朝鲜国王讣告皇后的丧事。

十二月,雍正帝命令理亲王弘皙、显亲王衍潢(亲王丹臻第六子)持册宝,尊上大行皇后的谥号曰:孝敬皇后。

雍正十年(1732年)正月,孝敬皇后册谥礼成,礼部请照例遣官敕谕该朝鲜国王。雍正谕曰:“上年十一月已讣告该国王,今因册谥礼成,又遣官员前往,恐外藩不无迎送供应之烦重。所以此次不遗官,只需要颁示行文格式即可,将朕此旨传谕该国王知之”。

雍正十年(1732年)九月二十九日,皇后的周年忌辰,依照大清朝的惯例,雍正帝命令遣官致祭。

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朝鲜国王李昑以恭遇孝敬皇后册谥礼成,遣陪臣李宜显等奉表称贺,兼谢颁给朝鲜列传稿本恩,赏赉如例。

雍正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每逢除夕清明节中元节,雍正皇帝皆照例遣官祭祖陵寝与孝敬皇后。十月三十日,适逢雍正皇帝的诞辰万寿节:依往例停止朝贺、筵宴,并遣官祭祖陵寝与孝敬皇后。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皇帝于圆明园病重,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朝夕侍侧,雍正皇帝于病榻上立皇四子弘历为太子后,驾崩。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一月,弘历登基,乾隆皇帝于孝敬皇后梓宫前亲行祭奠之礼,追封嫡母的儿子弘晖为端亲王,并迁葬弘晖的陵寝。

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乾隆皇帝命人将(雍正)世宗宪皇帝与孝敬宪皇后梓宫合葬于泰陵地宫,并从葬敦肃皇贵妃。

依照惯例,谥号经后世累加,全称曰: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简称为:孝敬宪皇后。

雍正评价皇后

《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上谕内阁(四库全书本)》《世宗宪皇帝实录》

雍正九年冬十月四日(1731年11月03日)

雍正帝谕礼部:‘‘皇后那拉氏作配朕躬,经四十载,奉事:皇祖妣孝惠章皇后、皇考圣祖仁皇帝、皇妣孝恭仁皇后,克尽孝忱,深蒙慈爱,服膺朕训,历久而敬德弥纯,懋着坤仪,正位而小心益至,居身节俭,待下宽仁,慈惠播于宫闱,柔顺发于诚悃,昔年藩邸,内政聿修,九载中宫,德辉愈耀。兹于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崩逝,惓惟壸职襄赞多年,追念懿徽良深痛悼,宜加称谥以永休光’’。

雍正九年十二月十一日(1732年01月08日):

以册谥孝敬皇后,颁诏天下。雍正帝诏曰:‘‘朕闻治家教国化始宫闱,维坤承乾,义隆翊赞诚徽音之茂着,必显号之昭垂,礼记曰,谥以尊名,成周以来斯为钜典。皇后那拉氏,仁慈天赋淑惠性成,祗事:皇祖妣孝惠章皇后、皇考圣祖仁皇帝、皇妣孝恭仁皇后,备蒙慈爱,克以孝称,佐朕内政,经四十载,温恭实本乎至诚,祗肃常形其匪懈,自膺册命,于今九年,俭以持躬,恩能逮下,综六宫之庶务,而静正咸宜,

树万国之母仪,而安贞允协,懋宣淑范久着令闻。朕旰食宵衣励精图治,眷兹宫壸良资赞襄,今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崩逝,深为悼怆,追维恪慎之光仪,洵洽褒扬之彝宪,爰诏所司,详稽礼制,慎拟徽称。祗告太庙,以本年十二月初十日,册谥为:「孝敬皇后」。于戏,德美关睢,懿行长辉乎典册,道光祎翟,鸿名永着于寰区。颁示天下,咸使闻知’’。

家族成员

父亲:费扬古

生母:爱新觉罗氏(追封多罗格格)

兄弟:大哥富禅、二哥富昌、三哥富存、弟弟五格

夫君: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帝)

子女:皇长子端亲王爱新觉罗·弘晖

父系乌拉纳喇氏

乌拉部第四代部主都尔希(祖先)→额亦商古(祖先)→(未知)→(未知)→透衲巴图鲁(曾祖父)→博瑚察(祖父)→内大臣费扬古(父亲)(根据乾隆朝编纂《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推论得出)

母系

生母是镇国将军穆尔祜第四女。

顺治十四年四月,先是固山贝子穆尔祜,以出师衡州失律削爵。及卒,家属无依。宗人府议给其子长源视三等镇国将军。从之。

雍正登基时期,追封皇后的生母为多罗格格。

据记载她的生母为闲散宗室的女儿,后来因其女之故被追封为多罗格格。按照惯例,只有亲王所生庶女或贝勒嫡女才能封为多罗格格,可说是抬高皇后生母的身份。

相关记载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八旗通志》《上谕内阁(四库全书本)》《世宗宪皇帝实录》

谕礼部奉仁寿皇太后懿旨:「教化之始,实赖宫内辅佐。人伦之本首在正坤道,此天地之定礼,帝王等永恒之理,(大)嫡福晋那拉氏,风姿品德天赋之声誉卓著,尽孝敬承欢,颁布恩慈仁爱下人,既助帝之盛,宫显封中宫,应立为皇后,以展官内教化,钦此。朕钦遵慈训,册立嫡福晋为皇后,应行之礼仪,尔部详查具奏。特谕」。

雍正帝册立嫡福晋那拉氏为皇后册文:

册文曰:「朕惟道原天地,乾始必赖乎坤成,化洽家邦,外治恒资乎内职,既应符而作配,宜正位以居尊。咨尔嫡福晋那拉氏,祥钟华胄,秀毓名门,温惠秉心,柔嘉表度,六行悉备,久昭淑德,于宫中四教弘宣,允合母仪于天下。曾奉皇太后慈命,以册宝册立尔为皇后,尔其承颜思孝,务必敬而必诚,逮下为仁,益克勤克俭,恪共祀事,聿观福履之成,勉嗣徽音,用赞和平之治。钦哉」。

戊辰。以册立皇后礼成,颁诏天下。诏曰:

朕惟乾施坤成。乃布和于四序。日明月俪。并临照于万方。故王者建邦。必正宫庭之位。圣人作则。首隆册命之文。所以理叙人伦。辅修内治也。朕丕缵鸿基。钦承大业。奉皇妣孝恭仁皇后谕上□日。以嫡妃那拉氏、诞秀高门。禀贞华胄。淑恭中度。懿范性成。孝敬尽于晨昏。承颜养志。柔嘉著于宫壸。惠下肃躬。令德克全。徽章允称。宜册立皇后。洎慈闱失恃。典礼久稽。而宗事聿严。正名斯亟。兹敬遵慈训。载考旧仪。祗告天地太庙社稷。于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册立那拉氏为皇后。俾承光于轩耀。式正号于长秋。大礼既成。湛施应溥。于戏。祉贻璇室。宏昭式榖之原。福备椒庭。广锡敷恩之典。布告天下。咸使闻知○诏内恩款、凡十三条

雍正九年冬十月三日皇后崩逝(1731年11月02日)

雍正帝谕旨:‘‘皇后崩逝,朕心震悼,此时即欲亲临含殓,大臣等以朕躬初愈,本日已经临视不宜再劳,恳词力阻。朕勉从其请,暂停前往。今该部具奏祭奠礼仪日期,朕思皇考昔年、于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之丧,如何亲临尽礼之处,朕虽未见,至康熙二十八年,孝懿仁皇后崩逝,当梓宫未移之时,皇考康熙朝夕临奠,及奉移之后,每遇祭祀日期悉皆亲往,此朕所亲见者。今皇后自垂髫之年,奉皇考康熙皇帝恩命作配朕躬,结褵以来,四十余载,孝顺恭敬始终一致。忽焉长逝,实深怆恻。

一切致祭典仪,(朕)本欲亲往,以展悲怀,乃自上年以来,朕躬违和,调理经年,近始痊愈,医家皆言尚宜静摄,不可过劳。因思上年怡贤亲王薨逝之后,朕悲情难遏,曾亲奠数次,颇觉精力勉强。朕躬受皇考康熙帝付托之重,宗社攸关,为亿万臣民所倚赖。今夙恙初痊,正当加谨保护,况目前军务紧要,一切机宜,甚费筹画。若又亲临丧次,不但往来奠醊之间,外劳形骸,而触景增悲,更致内伤心气,实非摄养之所宜,即朕自度力量亦觉勉强。但今皇后丧事,国家典仪虽备,而朕躬礼数未周,于理恐有未协,于情实为难忍,权衡轻重之间,如何可使情理兼尽,以慰朕心?’’

着公同定议具奏。寻议:‘‘圣躬所关,至重至大,时届初冬,天气乍寒,圣躬虽已全安,尚须加谨保护。大行皇后诸事,俱已遵照旧章,仪文隆备,前月二十九日,皇上已经临视,若遇祭祀之期,又复亲往奠醊,劳动悲伤,实非所宜,伏查明代会典,皇后丧仪,止载皇子及百官应行典礼,无亲临祭奠之仪。今大行皇后丧次,有皇子朝夕祭奠。若遇祭期,例可遣官致祭,伏乞停止亲往。于理允协,于情亦复甚安,从之’’。

雍正九年十二月十日(1732年01月07日):

雍正帝命显亲王衍潢、理亲王弘皙赍册宝,上大行皇后尊谥。册文曰:‘‘地宏厚载,承乾道以时行,月炳阴辉,助曦轮而垂照,正位,彰母仪之盛化茂周南,褆躬备妇德之全名高妫汭,式稽令典,宜表徽称。皇后那拉氏毓质粹和,秉心柔顺,兰闺佩训,蹈女史之规型,朱邸来嫔娴天潢之礼度,问安内殿,尽孝谨于先皇(康熙皇帝),侍宴禁闱,奉欢愉于母后(孝恭仁皇后),逮登大宝,爰陟坤宁,处贵逾谦,居尊弥懋,深怀恪敬,凛夙夜于椒庭,永念兢勤,赞儆咨于黼座,恩流九御,颂樛木之慈仁,俭率六宫,敦葛覃之澹约,袆衣肃穆,方期福履之绥,璜佩渺茫,忽感音容之永隔,乃颂纶命聿诏近臣,考谥法之相符,询佥谋而惟允,特以册宝谥曰:「孝敬皇后」。于戏!播鸿声于万国,采焕金函,扬媺行于千秋,光腾瑶牒,祗膺宠贲,用具哀荣’’。

雍正九年十二月十一日(1732年01月08日):

以册谥孝敬皇后,颁诏天下。雍正帝诏曰:‘‘朕闻治家教国化始宫闱,维坤承乾,义隆翊赞诚徽音之茂着,必显号之昭垂,礼记曰,谥以尊名,成周以来斯为钜典。皇后那拉氏,仁慈天赋淑惠性成,祗事:皇祖妣孝惠章皇后、皇考(康熙)圣祖仁皇帝、皇妣孝恭仁皇后,(皇后那拉氏)备蒙慈爱,克以孝称,佐朕内政,经四十载,温恭实本乎至诚,祗肃常形其匪懈,自膺册命,于今九年,俭以持躬,恩能逮下,综六宫之庶务,而静正咸宜,树万国之母仪,而安贞允协,懋宣淑范久着令闻。朕旰食宵衣励精图治,眷兹宫壸良资赞襄,今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崩逝,深为悼怆,追维恪慎之光仪,洵洽褒扬之彝宪,爰诏所司,详稽礼制,慎拟徽称。祗告太庙,以本年十二月初十日,册谥为:「孝敬皇后」。于戏,德美关睢,懿行长辉乎典册,道光祎翟,鸿名永着于寰区。颁示天下,咸使闻知’’。

1.《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皇四子皇五子弘历弘昼娶福晋次日,与皇后前行礼:

雍正五年七月十五日臣衙门等部,将二十一阿哥四阿哥五阿哥娶福金之次日,于皇帝皇后前行礼之处具奏。

奉雍正帝谕旨:阿哥等娶福金次日与朕行礼俟,皇后进宫之时再与皇后前行礼,钦此。

注:原本谕旨旁边有修改的字迹,补加上两句:(请旨)(诸妃嫔)。

2.《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讷亲奏报皇后逝世哀悼奏折:

奴才讷亲谨奏:为叩奏事:

窃奴才我突闻皇后主子宾天,怜悯哭泣心内恍惚,奴才奉钦差外省,不得近怜圣主服侍,皇父如何忧劳,以致奴才不晓,以此思之,奴才我福已尽矣。对皇父亦不得有宽慰之语,叩请皇父诸事详虑,抚慰圣躬,稍加节哀。奴才尚未办完事,不敢即刻启程,先行缮折奏请,伏乞圣鉴。为此谨奏。

朱批:今年朕之运气为何至此,实有怨言。此外,朕意尔知之也,又言何事?

史籍记载

1.《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记载如下:

世宗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内大臣费扬古女。世宗为皇子,圣祖(康熙)册后为嫡福晋。雍正元年,册为皇后。九年九月己丑,崩。时上病初愈,欲亲临含敛,诸大臣谏止。上谕曰:“皇后自垂髫之年,奉皇考(康熙)命,作配朕躬。结褵以来,四十馀载,孝顺恭敬,始终一致。朕调理经年,今始全愈,若亲临丧次,触景增悲,非摄养所宜。但皇后丧事,国家典仪虽备,而朕礼数未周。权衡轻重,如何使情文兼尽,其具议以闻。”诸大臣议:‘‘以明会典皇后丧无亲临祭奠之礼,令皇子朝夕奠,遇祭,例可遣官,乞停亲奠’’。从之。谥孝敬皇后。及世宗崩,合葬泰陵。乾隆、嘉庆累加谥,曰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

2.《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国回忆录Ⅲ》

耶稣会传教士龚当信神父致本会爱梯埃尼·苏西埃(EtienenSouciet)神父的信(1727年12月15日撰写於广州)

雍正元年(1723年)十二月,朝廷全体祝贺皇后的册封:

①新皇帝登基(约)两年以後,在他的嫔妃中选定一人为皇后。皇后是位出身显赫、立过大功的家族的满族公主。皇帝下达圣旨向全国公布了他的选择,在圣旨中,雍正帝赞扬了他所选择的皇后,本来应该举行盛大庆典的,但是皇帝为父(康熙)守孝3年期未满,必须有所不同,所以"没有大张旗鼓地庆祝"…。

②邸报提到了山东总督就此项工作向皇帝作的奏报及他向赈济部报的账。七十岁以上的妇女有98222人,八十岁以上的妇女有40894人,九十岁以上的妇女有3453人。仅仅在一个省里,尤其在山东省,就有那么多如此高龄的妇女,在欧洲真是难以相信的。而且还有一些以前做过官或现在正在职的官员人家的妇女,她们不愿意在此列,羞于留下她们的姓氏,羞于去领受这笔主要是给穷人的施舍。如果把这些妇女加进友,这数目就远远不止于此了。但是这数目对于周游中国的传教士来说是不足为奇的。传教士们本身就了解中国人口众多,一般说,中同人节衣缩食的消耗量足够欧洲人吃很久o高龄妇女的数目极其庞大,怎么来设想皇帝的这一大笔施舍呢?仅以山东省为例,七十岁以上妇女每人两个埃居,八十岁以上的妇女每人三个埃居,九十岁以上的妇女每人四个埃居,这已经是最起码的数了,因为九十岁以上的妇女得到的相当于四盎司银子,大约二十法郎,除山东省的这笔支出以外,中国还有其他十三个省也同样要支出这么多,在辽东可以看到这次施舍确是朝廷给的。

以上说的是新皇后给年纪大的妇女的恩赐,皇帝从他登基元年开始,就规定给三个年龄段的老人类似的赏赐。这方面,皇帝和皇后做出了尊老(孝道)的榜样,这种对老人的尊敬在中国还不止于此,当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活到百岁,无论贫富,都要给他在家门前立一个类似凯旋门的牌坊,或者—块石碑,上边刻一些颂扬他们的文字,费用由皇帝负担,如果有—个人该处死,仅仅因为他要养活年迈的父母就可被免除一死。

3.《朝鲜王朝实录》,又称《李朝实录》:

淸使等,以皇后册立,颁诏入京,(雍正)上有疾,世弟代上,迎于郊外。使至阙内,(雍正)上始迎诏于仁政殿。

诏曰:朕惟乾施坤成,乃布化於四序;日明月俪,竝临照於万方。故王者建邦,必正宫庭之位,圣人作则,首隆册命之文,所以理敍人伦,辅敦内治也。朕丕纉洪基,钦承大业。前奉孝恭仁皇后谕音:以嫡妃那拉氏,诞秀高门,禀贞华胄,淑恭中度,懿范成性,孝敬尽於晨昏,承颜养志,柔嘉著於宫壼,惠下肃躬,令德克全,徽章允称,宜册立为皇后。洎慈闱失恃,典礼久稽,而宗事聿严,正名斯亟。玆敬遵训,载考旧仪,祗告天地、庙社,于雍正元年十二月,册立那拉氏为皇后,俾承光於轩曜,式正号於长秋。大礼旣成,湛施应薄,所有事宜,竝列于後。

宣诏讫。(雍正)上接见勑使,进茶劳问而罢。使出就馆。

4.《雍正朝满文硃批奏摺全译》

爱新觉罗·弘晳分家住处距京城二十里郑家庄王府为康熙帝圣意安排安居。

雍正元年五月初七日,奉奏事员外郎双全等发(雍正)朱批谕旨:於郑各庄修盖房屋派出兵丁,想皇考(康熙帝)圣意,或欲令二阿哥(允礽)前往居住,然(康熙)无明降谕旨,朕不可揣度料理。今爱新觉罗·弘晳既已封王,(康熙)令弘晳率领子弟於彼居住甚合,至分家之处,昨俱已交内务府总管办理…弘晳择吉日移居可也….一切供用务令充裕,勿使弘晳艰难。…弘晳自行来京请朕安外,其如何朝会及会射诸事,著亦议奏….。

臣等议覆:弘晳自京师迁移(京城附近)郑各庄时,由内务府兵部领官车载运…..。今将诚王之人185人、简王之人80人、弘昉之人80人,共345人给理郡王弘晳…..。现今郑各庄城内,有400间房,臣等亲自前往办理,安置居住,若不敷使用再行添建。郑各庄离京二十馀里.....。若圣主前往野外,停止每日朝会。再,正月初一日堂子行礼进表坛庙祭祀,因理郡王弘晳前来,交付内务府总管,办给住房及一办事房为理郡王弘晳下榻之所。视郑各庄房屋修缮完竣,交付钦天监,择吉日迁移之。为此谨奏,请旨。

雍正元年九月十一日,(雍正)谕办理内务府总管事务和硕庄亲王允禄、内务府总管赖保:理郡王弘晳搬家时,除一切预备之处照例备预外,理郡王弘晳同辈弟兄如何往送之处,尔等会同原议弘晳事之恒亲王等人,务隆重会议具奏,若有施恩处,朕另降旨,钦此。钦遵。

6.《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

雍正九年十月初三日。皇帝勅谕朝鲜国王李昑:

朕抚育万国宵盰,惟勤表范六宫寔资内治,皇后那拉氏,年藩邸同祗奉于庭帏(畅春园),正位坤宁,能率循乎训则,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崩逝,以王职列屏垣谊同休威,今遣官讣知特谕。

7.雍正《清世宗宪皇帝实录》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十二月。○礼部等衙门议奏。帝王即位。首重元正。元者、岁之始。正者、月之始也。故曰春王正月。所以纪即位之始也。明年雍正元年。为皇上龙飞之首岁。皇上孝思罔极。即不升殿受贺。而群臣进表之礼。断不可缺。臣等请雍正元年元旦。在京诸王百官。恭进皇太后表文。皇上表文。仍照例呈览。交与内阁收贮。将此表文式样。颁发朝鲜直隶各省。於雍正二年具奏。皇上万寿、冬至,虽不受贺。其表文亦照例具奏。交与内阁收贮。如此、则皇上之孝思已尽。而国家之大典亦全矣。从之。

祭皇后悼诗

孝敬皇后中元祭文。雍正十一年。臣汪由敦恭撰。

令德传嶶,悼坤仪之中陨,新秋应候慨,时序之频迁,祇告几筵,载申奠醊。惟皇后那拉氏,温恭表范,敬慎端型宫闱,敦孝养之忱夙,蒙慈爱,壶掖被肃雝之化,咸颂宽仁,自鸾驭之遐升,再经徂暑,乃翟衣之遽掩,又屇中元,用荐馨香聿,抒追感鸣哹,冰轮正满怅,月殿之潜,辉珠露初,流怆云輧之杳,隔庻几来格,尚克歆承。《皇朝文典卷十九》

民间轶事

云南彝族塔凹奶奶敕封西灵圣母

云南彝族先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涌现出许多骁勇善战、不畏牺牲的典型人物,经过人们的加工,概括乃至神化,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战斗神、保护神。

如尊:“塔凹奶奶”为土主神。塔凹奶奶是市府鹿城及周边地区各族人民共同尊崇的女神,其庙宇建在云南楚雄鹿城西山的漂白凹。塔凹奶奶是一位慈祥和蔼、医术高超、一生施德行善的民间女神医。据宣统《楚雄县志》记载“……相传南诏时征峨碌蛮,有倮黑妇死节烈,土人立庙祀之,世远年湮,未得其确。国朝雍正皇后目疾,梦老妇左手持剑,右手持环入宫医之,疾遂愈。因述梦中形象,时楚人陈士顺为掌宫太监,云是楚雄西山塔凹神显灵,塔凹奶奶后敕封为西灵圣母,由是香火不绝,匾联以千计,年来虽禁止巫觋跳神,而庙中香火仍旺。”

据说雍正皇帝还赐塔凹神全副鸾驾和西灵圣母封号,所以我们见到的塔凹的神象是黄袍加身、凤冠霞帔,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女神,其庙宇也由罗黑祠改为西灵宫。

恩封救产难陈靖姑为天仙圣母

崇福宫在孝巷城边明时建相传神姓:陈靖姑闽县福建下渡陈昌女由巫而神乡人祀之宋淳祐间封夫人赐额顺懿左祀林夫人右祀李夫人此外沉尉桥旁松山起步云梯鉴江河阳重下里皆有其宫香火甚盛在云梯.........福隆宫...。

雍正七年(公元1728年),皇后些微病愈,雍正帝恩封神明陈靖姑为天仙圣母太后元君。《福建通志引西洋宫碑记》

结论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朝鲜国王所派使臣回国后,表明大清康熙的意旨:“(胤禛二哥)允礽之子弘皙颇贤,难于废立(太子)允礽”;或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亦表明康熙当时意旨:“(嫡孙)弘皙甚贤,故不忍立他子,而尚尔贬处允礽矣”。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朝鲜使臣回国后都有向朝鲜国王禀报(雍正的二哥)允礽第二子弘晳是康熙特地留下的最后遗命:「…嫡长孙弘皙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康熙帝言讫而终。(朝鲜国王的外藩实录裏并没有载录康熙帝遗命预备帮皇子封王,只有载录康熙为弘皙一人预备特封和硕亲王爵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四日,康熙的皇孙中,雍正帝(胤禛)登基期间唯一预备册封王爵的侄辈当时的确只有一人:就是(胤禛的二哥)废太子允礽的第二子弘皙。

(当时,雍正遵从康熙朝的惯例:未满18岁未成年的皇子女均不册封爵位)

雍正在后宫中,特地抚养允礽的幼龄儿子:弘㬙、弘皖、永璥,收为雍正帝的养子。

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雍正帝谕礼部,奉仁寿皇太后懿旨:“册立嫡福晋乌拉那拉氏为皇后”。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十三日,皇后的千秋节诞辰,遵照常例,亦有全国各地方高级官员总督巡抚将军,皆奉差于外地,上呈进笺文恭贺皇后的寿诞与节庆。例如:山东巡抚黄炳曾经恭贺皇后。

雍正元年(1723年)七月,雍正帝已谕令:「于朕诞辰万寿节不得建立祝寿道场..贠贻累地方且以有用之财供无益之费,既非朕以勤俭励有位之心..若不遵谕旨朕必加以处分,不宽贷,特谕」。雍正为他的父母(康熙)圣祖仁皇帝、仁寿皇太后启建祝寿道场是表孝思。而雍正帝和皇后皆於诞辰日万寿节、千秋节之时不能建祝寿道场,是因雍正帝为了孝顺康熙圣祖仁皇帝生前的旨意节俭,不随性地铺张浪费公帑建造道场无益国家之费。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帝于乾清宫召诸王满汉大臣入见,面喻曰:「康熙建储一事,理宜夙定,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之事,仓猝之间一言而定大计,薄海内外莫不倾心悦服,共享安全之福」。特别破例以康熙旨意密封遗诏,不立皇太子。

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二十日卯时,雍正以康熙遗命,把弘晳及其眷属藏身于距京城外二十里的郑各家庄。当时,雍正命令众人以隆重礼数以礼相待弘皙及他的眷属和儿子弟弟等,令分家安排至距皇城外二十里的郑各家庄王府藏身入居,并命数千名兵丁家臣奴仆保护弘皙的郑各家庄王府。雍正帝十分关心弘晳,弘皙亦于奏折中称呼本是叔父的雍正皇为:“皇父”,与弘晳关系融洽。

并且弘皙每月可特别例行一次赴京参与朝会、射箭及坛庙祭祀等活动。

雍正元年(1723年)十一月十三日,适逢康熙忌辰,雍正帝命熹妃所生皇四子弘历祭景陵。

雍正元年(1723年)十二月,雍正帝选择册立乌拉那拉氏为皇后。在立后的相关活动中,皇后因替皇帝父母守孝三年期未满,因此不举行庆贺典礼。因此雍正皇帝首度破例册立皇后的礼数规格,以遣官祭历代帝王陵寝、五岳、长白山,祭告立后一事。以皇后册立,恩诏颁赏赐缎疋,名单有封爵位品级的:亲王(四十二疋,为赏赐最多数量)、郡王、贝勒、贝子、世子长子、福晋、公主、郡主、县主、郡君、额驸、王公贵族、出征大臣官员自将军以下以至官员等著赏给半年俸。并且赈济全国各地七十岁以上的老妇人。(以上赏赐的名单:唯独只有妃嫔和皇子并没有列入名单)

雍正追封已故开国功臣之一皇后之父费扬古为一等公和遣官致祭修墓、费扬古子孙准备袭一等侯、已故皇后之母追封为(爱新觉罗氏)多罗格格。

雍正三年(1725年)十月,三年丧期之后,雍正帝补办庆贺册立皇后之礼,上御驾太和殿、王以下及满汉大臣官员,皆进表文称贺和行礼。皇后率妃嫔于雍正御前行礼,还宫后,妃嫔率公主福晋命妇于皇后前行庆贺礼。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五月二十三日,当时适逄雍正母亲仁寿皇太后的三周年忌辰,雍正帝欲要亲往祭陵,大臣等以圣躬素畏炎暑,万几已极劳苦,又触热往返五六百里,洵非所宜,且二麦登场,一路夫役祗候,不免耽误农功,合词恳请皇帝停止亲往祭陵。因此,雍正帝勉从所请,命令皇四子弘历前往代为行礼。

雍正帝的万寿节诞辰十月三十日停止朝贺与筵宴,遣官祭神祇与清朝祖宗陵寝;皇后的千秋节五月十三日,亦令皇后停止行礼与筵宴。三年丧期后,雍正四年(1726年)十月一日,王公大臣官员等以恭遇万寿节,礼部题请雍正帝陞殿行进表庆贺礼,奉旨今年停止行礼筳宴,兹复公恳雍正帝俯允礼臣所请合词具奏。奉雍正帝谕旨:“皇考康熙圣祖仁皇帝四十、五十圣寿未曾每岁行庆贺礼,朕即位以来事事效法皇考,是以今年朕万寿节礼部奏请陞殿行庆贺筵宴礼,朕降旨停止,盖皇考康熙帝六十年来所行之事,朕『力能效法者,无不遵奉施行』’’。(帝后效法前朝元旦万寿节免众人群聚朝贺筵宴行庆贺礼,其一原因是京城的痘疹瘟疫盛行)

雍正五年(1727年),吴谦原是钻营生事之人,堂官刘声芳曾推荐上奏奏称吴谦人虽浮躁但医术调理脉理很好,是以雍正听信其言,于是于雍正五年(1727年)欲为吴谦开恩赦罪,特赏赐他宫廷中御医之职以行医赎罪。但是到了隔年之后,雍正六年(1728年)四月二十日,他的正宫皇后突然感染到类似风寒的病症,这次换吴谦为皇后用药调理医治,岂料病况未见起色,雍正降旨询问吴谦时指责吴谦:“伊全无愧惧之色,是吴谦光棍行动总不悛改,甚属可恶...”。雍正便命内务府总管庄亲王允禄将吴谦上九条锁,交拿刑部议惩,加上吴谦过去招摇欺骗刑部初审判斩立决,二审奉旨缓刑余依议,最后朝审奉雍正谕旨:重新改判吴谦在监狱会同医官永远替监狱里的囚犯诊治医病。

雍正七年(1729年)五月初六日,(乾隆帝弘历上位后命人编纂《国朝宫史》,修正前朝历史,唯独只有指出雍正帝不愿意为了这位皇后的千秋节诞辰五月十三日建造祝寿道场的。《国朝宫史》亦指出雍正帝责备太监之时,暗喻皇后并非孝顺之人)。

※经过查证,雍正责备太监的原因,雍正元年(1723年)其实皇帝早已下令,令皇宫中所有人皆要遵守万寿节、诞辰之日皆不可为皇帝建造祝寿道场的,因当年雍正皇帝特地为生父母圣祖仁皇帝、仁寿皇太后建祝寿道场是为了表达对父母亲的孝思而建祝寿道场的,而皇帝自己和皇后于诞辰日万寿节、千秋节之时皆不能建祝寿道场,是因雍正皇帝为了孝顺父亲圣祖(康熙皇帝)生前的旨意节俭,不随性地铺张浪费公帑建造道场无益国家之花费。所以雍正皇帝当初本意并非要皇后一人遵守节俭的。

(乾隆帝弘历上位后命人修正的历史《国朝宫史》中又指出,这位皇后并不节俭,雍正帝其实不想要给这位皇后礼数的),昨日,在竹子院举行宴会时,雍正发现宴桌上外来臣子进献之鲜食,与宫中太监进献给皇后宴桌上的鲜食全部都备有。雍正认为并不妥当,自己理天下事日夜焦劳并时思节制所用而不肯过分,而皇后的礼数怎能与皇帝拥有一样的特殊礼遇规格,因此雍正帝当场责备太监为了进献给皇后所食用的能与皇帝礼数一致,这样不仅不合尊上传统礼制,亦并非遵守雍正初年已颁发谕旨命令大家必须遵守节俭爱惜之道。雍正下令宫中太监们,除了举行典礼之外,皇后平日所食用的可以照常向茶膳房取用的。

※经过查证之下,雍正责备太监的原因,是因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曾早已经发过这道谕旨:“朕从前曾传谕外省文武大臣,凡陛见来京,不必进献一切物件。朕近日将镇协等官调来引见,特欲识认其人询问地方事务理应轻骑速来,不可带食物进献,嗣后着永行禁止”、‘‘凡外国人来朝所给食物归国时,所颁赏赐俱有定例..朕深知之朝鲜国守职恪顺百年有余,现今琉球来使亦甚属敬谨..。嗣后除..蒙古宾客外,朝鲜、俄罗斯、暹罗(泰国)、安南(越南)等国人来朝,其所给食物归国时所颁赏赐,尔㑹同该部..酌量定议奏闻’’、雍正四年(1726年)上谕:“朕三年以来素服斋居,从未令诸臣进献。三年之期已满,十月为朕万寿节,在廷诸臣有进献之事,朕以诸臣之意出于诚恳,若一概拒却恐无以联上下之情..至于诸臣进献之事,外任大臣自古有进献方物之理,今仍准其进献,但所进之物必令廷臣共知之,朕酌(少)量收纳(一、二件),亦必令廷臣共知之;在内诸大臣,原无方物可献,若以庆贺(佳)节之期,视为成例,相率进献,朕概不收纳。朕前所降谕旨甚明,仍着遵行”。

※经过查证之下,是因雍正五年(1727年),皇帝谕示子孙:“皇考康熙六十余年富有四海而躬行俭德以为保惠万民之本..宫中服御之具质朴无华,而古玩器皆寻常之物,竟无一件为人所罕见。二阿哥允礽在东宫时,广蓄奇巧珍贵之物,数倍于皇考宫中之所有。朕仰思皇考恭俭至德,实可垂法万世钦服之诚,益觉二阿哥允礽之所为,实属无益,当为鉴戒也。朕既深知二阿哥允礽之非,若朕此时复留心玩好广收进献,则将来子孙之贤而有识者岂不以此为朕躬之累乎。朕意欲俟暇时,将宫中所有之物或系皇考传留或朕藩邸旧蓄,一一分晰标记,以明皇考康熙帝之俭德,俾世世子孙共知之”、「康熙躬行节俭、裕国爱民,六十余年以来,蠲租赐复,殆无虚日,休养生息之恩至矣」。

(乾隆朝编纂雍正责备太监的历史来藉此阐述这一位皇后的千秋节五月十三日。以上经过查证后可知,雍正当初的本意并非要皇后一人遵守节俭的,主要是为了让皇宫中所有人包含宫人太监和皇子都必须要遵守以上的圣旨,无一人可特别例外)

雍正八年(1730年)或雍正四年,雍正帝给鄂尔泰朱批奏折提到皇子时,说了:「朕之关心(你),胜朕顽劣之皇子」、「皇子皆中庸(平凡)之资,朕弟侄辈也缺乏卓越之才」。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雍正帝下令理郡王弘晳晋升继承其生父(康熙朝之废太子)允礽和硕理亲王之位子。

雍正九年(1731年)九月二十九日,皇后病重暂驻足畅春园,雍正帝也亲往畅春园探望皇后,为了照顾病重皇后亦逾越时辰才回宫,但最终皇后还是不幸病逝,享年五十一岁。雍正帝痛悼不已,命令辍朝五日并且在京城的诸王、文武百官、公主、王妃、命妇皆齐集畅春园举哀,并於畅春园的主殿:九经三事殿举办隆重的丧礼。举行丧仪期间,雍正帝亦遵造前朝(康熙)圣祖仁皇帝的制度,因大兵致讨在外,所以免了在外的督抚将军齐聚举哀制服。

雍正帝谕示众臣,曰:「皇后自垂髫之年(约12岁时),便奉(康熙)圣祖仁皇帝恩命作配朕躬,结缡以来,皇后一生于畅春园替朕侍奉祖父母:仁宪皇太后、(康熙)圣祖仁皇帝、仁寿皇太后,孝顺恭敬四十馀年始终一致,深蒙受三位长辈慈爱,并且皇后一直是遵守勤劳与节俭的。一切国家公开祭奠皇后的典礼仪式,朕本欲亲往,以展悲怀,乃自上年以来,朕躬(年龄将近五十三岁)身体已违和,若又亲临丧次,不但往来奠醊之间,外劳形骸,而触景增悲,更致内伤心气。况目前军务紧要,一切机宜,甚费筹画」(雍正帝在生前所命人纪录的谕旨《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上谕内阁(四库全书本)》,雍正皇帝都有亲口提到只有这位皇后一生深蒙受三位长辈慈爱,也很孝顺遵守勤劳与节俭的)。

雍正帝特别下令祭奠大行皇后的仪式,由和硕亲王的三位儿子祭奠皇后:下令多罗淳郡王弘暻(亲王允祐第六子)告祭皇后。初祭皇后,派和硕理亲王弘晳(前太子允礽次子)向大行皇后行礼。大祭大行皇后,遣和硕裕亲王广禄(亲王保绶第三子)向皇后行礼。

雍正九年(1731年)十一月,雍正帝自主提早遣官敕谕该朝鲜国王讣告皇后的丧事,并传谕行文(文书的格式)给该朝鲜国王知之。

雍正九年(1731年)十二月初十日,雍正帝命令理亲王弘皙、显亲王衍潢(亲王丹臻第六子)持册宝,尊上大行皇后的谥号曰:孝敬皇后。册文曰:“皇后那拉氏,毓质粹和,秉心柔顺,兰闺佩训,蹈女史之规型,朱邸来嫔娴天潢之礼度,问安内殿,尽孝谨于先皇(康熙)圣祖仁皇帝,侍宴禁闱,奉欢愉于母后(仁寿皇太后),逮登大宝(册封皇后),爰陟坤宁,处贵逾谦,居尊弥懋,深怀恪敬,凛夙夜于椒庭,永念兢勤,赞儆咨于黼座,恩流九御,颂樛木之慈仁,俭率六宫…考谥法之相符,询佥谋而惟允,特以册宝,谥曰:孝敬皇后。於戏。播鸿声于万国,采焕金函,扬媺行于千秋,光腾瑶牒,祗膺宠贲,用具哀荣”。

标签: 孝敬宪皇后

更多文章

  • 荣寿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荣寿公主

    荣寿固伦公主(1854-1924),载入《清史稿》的最后一位公主,是恭亲王奕訢的长女。慈禧慈安垂帘听政,恭亲王奕訢成了总揽外朝内廷大权的重臣。慈禧太后对其恩宠有加,宣其女进宫生活。咸丰十一年特旨封为固伦公主,恭亲王固辞,诏改荣寿公主。光绪年间公主晋封为荣寿固伦公主,赐乘黄轿,赏食公主双俸。中文名:荣

  • 格蕾丝·凯利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格蕾丝·凯利

    格蕾丝·凯利(GraceKelly,1929年11月12日―1982年9月14日),出生于费城,美国影视演员。1949年,格蕾丝毕业于美国戏剧艺术学院。1950年,格蕾丝出演了她的第一部电影《十四小时》。1952年,她作为女主角出演了《正午》。之后,她接连主演了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3部作品:195

  • 确吉坚赞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确吉坚赞

    藏传佛教格鲁派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幼名官保慈丹。青海省循化人。远祖出于西藏萨迦昆氏家族。1937年12月1日,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尼玛圆寂后,班禅堪布会议厅于1941年指认他可能为班禅转世灵童之一。1944年在拉卜楞寺活佛、著名学者计美赤来

  • 滕代远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滕代远

    滕代远(1904—1974),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人,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中央军委参谋长。1942年任八路军参谋长并参与北方局工作。他是中国工农红军早期创始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导者之一,还是新中国人民铁路事业的奠基人。1974年12月1日在北京病逝。中文名:滕代远别名:唐大元、李

  • 贝蒂·戴维斯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贝蒂·戴维斯

    贝蒂·戴维斯(BetteDavis,1908年4月5日-1989年10月6日),美国电影、舞台剧女演员,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洛厄尔,毕业于约翰.默里.安德森戏剧学校。1929年登上百老汇舞台,参演戏剧《打碎盘子》和《南方基地》。1935年主演电影《女人女人》,于1936年凭借该片荣获第8届奥斯卡金像

  • 詹姆斯·迪恩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詹姆斯·迪恩

    詹姆斯·迪恩(JamesDean,1931年2月8日-1955年9月30日),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美国男演员。1952年首次参演百老汇话剧《看见美洲豹》,1954年参演百老汇话剧《不道德的人》,1955年主演电影《伊甸园之东》和《无因的反叛》。1955年9月30日,因车祸而逝世,享年24岁。199

  • 三船敏郎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船敏郎

    三船敏郎(ToshirôMifune,1920年4月1日—1997年12月24日),出生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日本影视男演员、制片人、导演。1947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银岭之巅》,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1948年,首次与黑泽明合作,出演了犯罪电影《泥醉天使》。1950年,在惊悚悬疑电影《罗生门》中饰演

  • 容妃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容妃

    容妃,和卓氏,维吾尔族人,传说中的香妃形象的原型。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出生,乾隆二十五年二月初四日,封和贵人;乾隆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册封为容嫔;乾隆三十三年十月二十六日,册封为容妃;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乾隆五十三年九月二十五葬于裕陵妃园寝。中文名:和卓氏别名:霍卓氏、容妃国籍:中国(清朝)民

  • 甘盘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甘盘

    甘盘,生卒年不详,中国商朝名臣,甘姓始祖之一。殷之贤臣,是当时全国有名的有道德者。本名:甘盘所处时代:商朝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不详主要成就:辅佐武丁继位武丁之贤相。商王小乙时,甘盘即为大臣。小乙将崩,甘盘受遗辅政。武丁即位之初,得到甘盘的大力辅助,据记载:「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孔安国传:「高

  • 何辉燕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何辉燕

    何辉燕(1913—1991),湖北省大悟县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中文名:何辉燕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出生地:湖北大悟县出生日期:1913年(日期不详)逝世日期:1991年10月10日职业:军人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获二级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