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孟庆树

孟庆树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742 更新时间:2024/1/2 15:11:20

孟庆树(1911-1983),女,安徽寿县人,地主家庭,中共六大、七大代表。明的妻子。妇女运动领导人。1926年3月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五期女生队,曾任中共中央法制委员会委员兼资料室主任。经中共中央同意,1956年1月30日王明全家乘苏联飞机赴莫斯科,王明、孟庆树分别于1974年、1983年先后病逝后,同葬于莫斯科近郊的新圣母公墓。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孟庆树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11

逝世日期:1983

职业:妇女运动领导人

性别:女

籍贯:安徽寿县

个人简介

1927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在莫斯科作为指定代表出席中共六大。

1930年初夏,孟庆树从中山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沪东区委妇委会工作,负责保管文件和驻守机关。经常到老怡和、恒丰、永安、三新等纱厂劳动,了解工人状况。

1930年7月30日被国民党逮捕入狱,11月出狱。

1930年11月22日,孟庆树走出龙华监狱,尚未卸却满身的疲惫,就在孟涵之的操持下,与王明结为连理。

1931年10月与丈夫王明等离开上海,秘密赴苏联。11月到达莫斯科。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同王明等从苏联回国,经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甘肃兰州飞抵延安。12月随王明从延安到达武汉。同月至1938年10月任中共中央长江局民运部文化教育组妇女组成员。

1938年3月至10月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书记。4月至12月任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八大队政治处主任。同年9月至11月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同年12月至1943年3月任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

1939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统战工作委员会委员。同年7月至1941年9月任延安中国女子大学政治部主任。

1941年1月起任《共产党人》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曾在《中国妇女》杂志发表过《怎样开展妇女宪政运动》等文章。延安整风运动中,按总学委分工,负责抽阅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系统的学习笔记。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中直、军直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1948年12月至1949年9月任中共中央法律委员会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兼法制委员会资料室主任。

1950年10月随王明赴苏联治病。

1953年12月回国。

1956年1月再次陪王明赴苏联就医。

1983年9月5日在莫斯科去世。

早期经历

1927年11月,她与刘英(后为张闻天夫人)、唐仪贞(后为陆定一夫人)等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为中山大学第三期学生。1930年她由莫斯科回国,被分配到上海沪东区委,在妇委会做女工工作,当年7月被捕,11月22日经营救出狱,次日随即与王明成婚。1932年王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孟庆树随往。

1937年11月,王明、孟庆树回国参加抗战。193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长江局,王明任书记,周恩来任副书记。同年12月23日正式成立长江局,下设五个机构,王明任其中之一的党报委员会的主席,孟庆树负责其妇女委员会的工作,邓颖超是其成员。1938年1月~3月,在发起筹备和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中,孟庆树均以公开的共产党员身份参与,当选为保育会的常务理事,并任保育委员会委员。同年5月20日~25日宋美龄在庐山召开妇女谈话会,在与进步、民主妇女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促使扩大“新生活运动妇指会"为联合抗日的全国性妇女团体,孟庆树、邓颖超、史良、李德全等均选为该会委员;一批中共秘密党员、民主妇女如刘清扬、沈滋九、罗淑章、冯光灌、陆慧平、左诵芳等均进入该会工作;儿童保育会改属该会领导;该会设儿童保育组,其组长即为儿童保育会的总干事、从而该会的儿童保育组长钮民华女士成为儿童保育会的首任总干事。同年7月4日陕甘宁边区在延安成立延安分会,孟庆树代表总会暨宋美龄在大会上致词,被选为分会的名誉理事之一,尔后她还受总会委托转告分会:总会在经济上支持分会开办一所五百人规模的保育院,先支付开办费五千元和经常费两千伍百元。当年8月,武汉形势日趋紧张,保育会决定发起抢救难童运动,孟庆树提出为抢救一千名武汉难童而奋斗。自己和安娥、李昆源、杜则吾等带领汉口临时保育院的10名难童一同上街宣传收容,不日即收容了出征军人子女、流浪儿的一千余名难童。1943年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抗战初期王明的错误是路线错误,是“新陈独秀主义”,认为是“教条主义宗派最主要的是王明”。王明亦表示承认错误,诚意悔改,但在七大之后又拒绝认错,拒绝反省。

1927年赴苏联,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6月至7月作为指定及旁听代表,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代号为70号。参加大会秘书处文书科工作,具体承担抄写誊录任务。1931年10月,与丈夫王明等离开上海,秘密赴苏联。11月到达莫斯科。1950年10月,随王明赴苏联治病。1953年12月回国。1956年1月再次陪王明赴苏联就医。1983年9月5日在莫斯科去世。

标签: 孟庆树

更多文章

  • 李培基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培基

    河北献县人,1886年生。曾在晋军中任职。1926年任骑兵第三师师长兼绥东镇守使。1927年兼任绥东清乡司令。1928年任陆军第三十二师师长;10月任河北省政府委员。1929年8月任绥远省政府委员兼主席。1931年8月免职。1933年5月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1935年6月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兼

  • 孝慎成皇后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孝慎成皇后

    孝慎成皇后(1792年7月5-1833年6月16日),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道光帝第一任皇后,世袭三等承恩公、追封一等公舒明阿之女。乾隆五十七年五月十七日(1792年)佟佳氏出生。嘉庆十三年(1808年)封为二阿哥绵宁继福晋。嘉庆十八年(1813年)生绵宁长女。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帝驾崩,

  • 隋文帝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到隋统一前近3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以来中国又一次统一,使北方重启汉化,南方经济发展,使隋代获得了“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的赞誉,为中国古代社会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自从北周武帝灭佛后,佛教元气大伤,隋文帝登基后,大兴佛教,隋唐佛教之盛,历史上称为黄

  • 固伦和敬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固伦和敬公主

    固伦和敬公主(1731年-1792年),清高宗乾隆帝第三女,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二十四日生。乾隆初年,封今位号。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因乾隆帝不忍爱女远嫁,破例准其留驻京师,其府邸为清代唯一一个固伦等级的公主府。乾隆五十七年

  • 孝静成皇后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孝静成皇后

    孝静成皇后(1812年6月19日-1855年8月21日),博尔济吉特氏,即静皇贵妃(薨逝后追封为皇后),刑部员外郎花良阿之女。清宣宗道光帝孝静成皇后,清文宗咸丰帝养母,清皇叔父议政王、和硕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訢生母。先祖在清朝开国之初入满洲正蓝旗,孝静成皇后去世后抬旗入满洲正黄旗。咸丰帝即位之后,尊

  • 爱新觉罗·载涛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爱新觉罗·载涛

    爱新觉罗·载涛(1887年6月23日-1970年9月2日),字叔源,号野云(一说夜云),满洲正黄旗人,清末宗室,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之孙,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第七子,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异母弟,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叔叔。最初过继为钟郡王奕诒嗣子,曾留学法国索米骑兵学校,专修骑

  • 雷·查尔斯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雷·查尔斯

    雷·查尔斯(RayCharles,1930年9月23日—2004年6月10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美国灵魂音乐家、钢琴演奏家。雷·查尔斯开创了节奏布鲁斯音乐,是第一批被列入摇滚名人堂的人物之一,《滚石杂志》亦把他列为“100个最伟大的艺人”中的第2位。法兰克·辛纳屈称他为“音乐界唯一的天才”。20

  • 朱迪·嘉兰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朱迪·嘉兰

    朱迪·加兰(JudyGarland,原名弗朗西斯·埃塞尔·古姆;1922年6月10日-1969年6月22日)是美国女演员及歌唱家。在她45年的歌唱生涯中,加兰以扮演音乐型戏剧角色和在音乐舞台上的表演而成为国际明星。由于她的多才多艺,她被授予奥斯卡最佳青少年演员奖、金球奖、塞西尔·B·迪米尔奖、格莱美

  • 乔治·哈里森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乔治·哈里森

    乔治·哈里森(GeorgeHarrison,1943年2月25日-2001年11月29日),出生于英格兰利物浦,英国吉他演奏家,歌手,作曲家,专辑制作人以及电影制作人,以身为披头士乐队成员之一最广为人知。1958年,作为保罗·麦卡特尼的好友,15岁的乔治·哈里森加入由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组成的

  • 小德张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小德张

    小德张(1876年—1957年4月19日),中国清朝末代太监总管(中国最后一位太监总管),名祥斋,字云亭,在内宫太监里排辈兰字,序号张兰德,慈禧太后赐名“恒泰”,宫号小德张。天津静海县南吕官屯人。1888年12岁自宫其身,1891年入宫当太监,1892年被派入宫内南府升平署戏班学京剧武小生,技艺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