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古文经学的继承者:刘歆生平简介 因谋诛王莽事败自杀

西汉古文经学的继承者:刘歆生平简介 因谋诛王莽事败自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881 更新时间:2024/1/20 7:47:55

刘歆(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出居长安,为汉高祖刘邦四弟楚王刘交的后裔,刘向之子。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改名刘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古文经学的继承者,曾与父亲刘向编订《山海经》。他不仅在儒学上很有造诣,而且在校勘学、天文历法学、史学、诗等方面都堪称大家,他编制的《三统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此外,他在圆周率的计算上也有贡献,他是第一个不沿用“周三径一”的中国人,并定该重要常数为3.15471,只略微差了0.01312,世有“刘歆率”之称。后因谋诛王莽事败自杀。

生平经历

刘歆(约前50年—公元23年),字子骏,生年不详。西汉末年人,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改名刘秀,他给《山海经》作注后上书汉哀帝刘欣的表奏中即自称臣“秀”。

刘歆少年时通习今文《诗》、《书》,后又治今文《易》和《谷梁春秋》等。以能通经学、善属文为汉成帝召见,待诏宦者署,为黄门郎。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受诏与其父刘向领校“中秘书”(内秘府藏书),协助校理图书。刘向死后,继承父业。哀帝时,刘歆负责总校群书,在刘向撰的《别录》基础上,修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河平年间(前28年—前25年),皇帝令刘歆与其父一同负责整理校订国家收藏的书籍,这使刘歆有机会接触到当时的皇家的各种稀见之书。刘歆坐拥这些皇室典藏,如饥似渴地钻研起来。

河平中(前26年)受诏与父亲刘向领校天禄阁秘书。

建平元年(前6年),刘向去世,他复任中垒校尉,大司马王莽举为侍中太中大夫,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复总领五经,继父未竟之业,部次群书。依《别录》体例,更着为《六略》,又叙各家源流利弊,总为一篇,谓之辑略,以当发凡起例,总名为《七略》。是中国第一部图书。着录图书13219卷。其分类体系对后世影响极大。

此后,南北朝宋王俭《七志》、梁阮孝绪《七录》、隋许善心《七林》、宋代郑寅《七录》,均采用七分法。该分类法盛行于东汉,东汉编修的宫廷藏书目录如《兰台书部》、《东观新记》、《仁寿阁新记》均以《七略》为蓝本。原书已佚,主要内容保存于《汉书·艺文志》可略其全貌。

汉成帝死后,汉哀帝继位,西汉王朝的统治权逐渐落入外戚王莽手中。刘歆曾与王莽共过事,二人关系十分密切。王莽就推举他做了侍中太中大夫,此后又逐渐升为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成为显赫的人物。后因与时人政见不合,请求外任。汉哀帝死后,王莽便任命刘歆为右曹太中大夫。刘歆陷入政治旋涡后,又想极力挣脱。他谋诛王莽,事泄自杀。

为政举措

当刘歆初入仕途为黄门郎不久,以孤贫恭俭而声名盛高的王莽也因王凤临终之托而为黄门郎。两个出身豪贵而又博学的年轻人从此结下了较深的情谊。经过几十年的奋斗,野心勃勃的王莽终于“拔出同列,继四父而辅政。”哀帝死后,他更被举为大司马,独掌政权。

为了给最终篡权作准备,王莽胁持上下,设计诛灭政敌,拔擢党羽。失意的刘歆成为王莽拉拢的对象。王莽把刘歆召回京师,先任命为右曹太中大夫,很快迁官为中垒校尉。不久,王莽为安汉公,随即任刘歆为羲和、京兆尹,封红休侯,让他“典儒林史卜之官”。这时的刘歆已成为学术文化事业的最高领导人。

从王莽来说,为了实现政治欲望,也需要有一种新的学说作为自己的理论武器,而刘歆所鼓吹的古文经学,尤其是其中的《左传》和《周礼》,颇有一些利于其篡汉夺权的内容,所以他利用政权的力量大力支持刘歆推行古文经学,同时换取刘歆等人利用古文经学为其固位、篡权和托古改制制造舆论,提供谋略。

元始三年(公元3年)王莽把女儿许配给平帝为皇后,刘歆等人就占卜说:“兆遇金水工相,卦遇父母得位,所谓康强之占,逢吉之符也。”并为之“杂定婚礼”。由此,王莽得加号“宰衡”,其子王安、王临皆封侯。

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奏立明堂辟雍,以刘歆典其事,其制度之盛,无与伦比。从而赢得天下儒生学士的好感,他们上书认为这是比“唐虞发举,成周造业”更有意义的事业,要求给王莽“位在诸侯王上,赐以束帛加璧,大国乘车、安车各一,骊马二驷。”王莽得加“九锡”,成为无冕的帝王。

元始五年(公元5年),刘歆作《钟历书》与《三统历谱》。前者从钟律的考定,以恢复古代的乐律。后者从其父“王者必通三统,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的理论出发,考其三代历日,从而探索历史变化与天命的关系。两者后来都成为王莽篡权建新的基础理论。

标签: 西汉刘歆

更多文章

  • 汉代经学家刘歆著:《西京杂记》简介 为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汉代,《西京杂记》

    《西京杂记》是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汉代刘歆著,东晋葛洪辑抄。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写的是西汉的杂史,既有历史也有西汉的许多遗闻轶事。其中有人们喜闻乐道、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等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皆首出此书,且为后人为典故。还有一句成语“凿壁借光”,也是从该书的

  • 刘歆是西汉古文经学的真正开创者,为何后世的评价却颇有争议?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朝,刘歆

    刘歆(约公元前四六年至公元后二三年)字子骏,汉哀帝时为应诚纬而改名秀,字颖叔。刘向少子,西汉皇族,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西汉古文经学的真正开创者。是中国儒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颇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刘歆少年时通习今文《诗》、《书》,后又治今文《易》和《谷梁春秋》等。

  • 西汉第一个造反皇族下场如何?济北王刘兴居叛乱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汉,汉朝,刘兴居

    刘兴居(?-前177)刘邦孙,齐悼惠王子。前182年,封东牟侯,吕后召之宿卫长安。吕后死,他与其兄朱虚侯刘章合谋,请其兄齐王举兵入京诛诸吕夺帝位。文帝即位后益封二千户,文帝二年割齐济北郡封为济北王。次年,匈奴入边,文帝率丞相灌婴等亲征,他乘机举兵叛乱,文帝派柴武率兵平叛,他被俘自杀。国除。文帝三年(

  • 汉武帝的第四子刘胥,诅咒三位皇帝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胥,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俗语道“龙生九子,各不相同”,帝王的子孙中虽然不乏贤明有为之人,但也难免会出现不肖子孙。其实,在漫长的帝王史上,以荒唐著称的皇子王爷们并不在少数,他们用实际行动,演绎出一个个无比荒诞的故事。在这些人当中,西汉广陵厉王刘胥

  • 刘胥那么觊觎皇位,为什么他不起兵造反而是选择女巫诅咒?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胥,西汉

    刘胥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始元七年,汉武帝第三子燕王刘旦,勾结鄂邑长公主、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企图举兵谋反,结果事泄自杀。消息传到广陵国,广陵王刘胥憋不住哈哈大笑:这个傻狍子,太没技术含量了,要玩武的,我老刘赤手搏黑熊,空拳斗野猪,高兴了耍耍大鼎,秦武

  • 宋孝武帝刘骏第三子:刘子勋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子勋,宋朝

    刘子勋(456-466年),字孝德,南朝刘宋宗室大臣,宋孝武帝刘骏第三子,母为陈淑媛。大明四年( 459年),年五岁,封晋安王,出镇江州。后被大臣邓琬、袁顗拥戴起兵,讨伐荒淫无道的废帝刘子业。讨伐军还未进入建康,刘子业便死于宫廷政变中。宋明帝刘彧即位,双方为争夺帝位而爆发战争。最后,刘子勋落败寻阳,

  • 《鬓边不是海棠红》刘委员是谁演的?刘委员扮演者资料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鬓边不是海棠红》

    鬓边不是海棠红是很有意义的一部剧,小编看了这部剧,知道中国有我们独特的戏曲文化。在这个迎合观众,快速的时代里,有人静下心来,用心的制作了这部剧作,小编就知道我们总归会拾起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财富。剧中刘委员也是令人关注的角色,那么刘委员的扮演者是谁呢?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告诉你们吧。刘委员奉命

  • 《锦绣南歌》刘义宣是谁演的?刘义宣扮演者资料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锦绣南歌》

    《锦绣南歌》中,谷嘉诚饰演的竟陵王刘义宣一直备受关注,剧中,他是彭城王刘义康的六弟,虽然和陆远是亲戚,但却正直善良,有着一腔热血,一心想要铲除作恶多端的陆远。在首播剧情中,刘义宣一上线就替刘义康挡下一箭,受伤的他瞬间陷入昏迷,醒来后,他第一时间不是关心自己的伤势,而是想借这个机会铲除陆远。可惜的是,

  • 刘演是什么人?他的人生结局告诉我们做人须低调隐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演,汉朝

    刘演是什么人?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公元22年,刘演、刘秀兄弟在南阳舂陵高举反莽义旗,刘演自觉实力不够,便与绿林军结成联盟,后来,汉军在绿林军的配合之下,连破王莽大军。公元23年,绿林军拥立刘演同族兄弟刘玄为帝。同年爆发的昆阳之战,刘秀、刘演又立下盖世奇功。

  • 刘焉本来有机会称霸一方,为何最后却上火而病死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汉朝,刘焉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想做皇帝的大有人在。董卓功败垂成,袁绍蠢蠢欲动,曹操遮遮掩掩……其实,刘焉才是“皇帝梦”的始作俑者。他原本很不起眼,似乎只是个配角中的配角,但这个小角色,其实是导演客串的。汉灵帝时,刘焉作为皇族担任部长,公务不忙,工资却不少。他发现灵帝有种本事,就是能把天下搞乱。当时,“黄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