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段颎:东汉的战神级名将,最后是怎么死的?

段颎:东汉的战神级名将,最后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378 更新时间:2023/12/12 8:20:37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段颎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曹操有一个谋士叫贾诩,此人号称三国第一毒士。关于他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他年轻的时候,被举孝廉当上一个官,估计是嫌官太小,他就找了一个借口辞官回乡了。回乡的途中,刚好遇到叛乱的氐人,包括贾诩在内的数十人被抓获。

就在贾诩眼看自己要被处死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结果这些氐人不敢轻举妄动。贾诩说:“我是段颎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来赎。”

就这一句话,氐族叛匪立马释放了贾诩,但其他一起被抓的人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他们都成了刀下亡魂。

我们好奇的不是贾诩的机智,而是他口中的段颎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这些氐族叛匪听到这个名号吓得连忙放了贾诩呢?

中国历史上的确有段颎这个人,而且此人还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是一位大军事家,尤其是对外作战,可以说是百战百胜。他是大汉帝国最后杀神级的名将,战神级别的名将,还入选了“武庙七十二将”。可惜最终结局很惨,卷入东汉末期的宦官与外戚内斗,成了政治牺牲品。

追溯段颎的渊源,据说他是郑庄公同母弟共叔段的后人(郑庄公克段于鄢的那个共叔段),其堂祖父段会宗曾官至西域都护。不过到段颎的父亲的时候,家族没落,年轻的段颎也不被人重视,只是看守陵园,扫扫地洒洒水。

人穷志不穷,他的心中有着一股顶天立地的信念,一定要做一件大事。在这种信仰下,他日日练习骑射,看兵书,研究军事,而且段颎还喜欢打抱不平,为人仗义疏财。努力终究不会白费。

后来朝廷发现了段颎的能力,于是就让他做辽东属国都尉。辽东属国(辽河以西至锦州一带),辖内的乌桓、鲜卑等游牧民族。这些鲜卑游牧民,经常来骚扰,他们来无影去无踪的,令人十分头疼。段熲矫诏假装撤退,然后趁鲜卑追击的时候,大破鲜卑。

段颎虽然打了胜仗,但因为矫诏是重刑,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朝廷将他贬到西域一带,这一带是羌人的地盘。羌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个少数民族,在目前发现的甲骨文文字中,唯一一个代表民族称号的文字就是“羌”。

三年后,段熲做到了护羌校尉。那时候边境上大部分羌族人都不愿接受中原的统治,他们疯狂进攻陇西一带。于是段颎带兵出击,双方在罗亭展开大战,最后汉军大胜,斩其酋豪以下二千级,获牲口万余人,虏皆奔走。这一战,打出了汉家的军威。

第一次的失败,羌人并没有放弃,第二年春天,他们卷土重来,攻下了钜鹿坞,杀害当地居民,又招呼其他羌族派系,一同进攻段颎。段颎陷入苦战,连段颎自己都下马参加战斗,终于靠着铁血杀戮度过危难。撑过危急的段颎追击逃跑的羌人,汉军且进且战,昼夜相攻,一路上割肉食雪,历时四十多天,长途奔袭,追出塞外二千余里。

终于在黄河的源头积石山追上羌军,这才斩杀了羌人首领,俘虏五千余人。这就是有名的积石山大捷。

公元165年,段颎进击勒姐种,斩首四百余级,投降的有二千多人。公元167年,桓帝延熹十年,段颎平定西羌。公元168年,段熲再次大破东羌,斩首八千余级,俘获牛马二十八余头。次年,段颎与东羌决战,斩其主帅以下一万九千人,获牛马骡驴毡裘庐帐什物不可胜数,至此东羌全部平定。朝廷封段颎新丰县侯,食邑万户。

数年艰苦的战斗,段颎节节胜利,经过湟中之战、鸾鸟之战、逢义山之战、落川之战、射虎谷之战等多次战役,终于平定西羌、击灭东羌。完成了伟大的功业。

段颎跟战国时期的白起一眼,都是那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的将领,主张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后汉书·段颎传》中统计了段颎的战果:大小战役180,斩敌首38600余,缴获牛马牲畜42万多,自身仅损失400多人,消耗军费44亿。于是他也跟白起一样,获得了“杀神”和“屠夫”的称号。据说段颎在羌地几乎到了“可止小儿夜啼”的程度。这就是为什么贾诩打着段颎的旗号能吓退匪徒的原因所在。

段颎虽然是一个优秀的将军,战神级名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其实,历史上很多名将都有这个通病,他们在战场上可以是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上阵杀敌、浴血奋战,百战百胜、战功赫赫,但一旦进入官场。却缺乏久经的政治关系网,往往成为政治上的矮子,摸不清方向。

在西域立下大功段颎,后来官至太尉。众所周知,东汉末期,朝廷早已乌烟瘴气,不仅宦官与外戚斗,轮流坐庄,就是各自集团内部也互相斗争,尔我诈。而曾经在战场上豪情万丈的段颎为了保住官位,居然也和宦官搅在了一起,段颎依附中常侍王甫,介入了太监集团的内斗,结果自己成了牺牲品。

公元179年,汉灵帝光和二年,专权宦官内部曹节和王甫闹矛盾,曹节假手司隶校尉之手,捕杀了王甫,身为王甫党羽的段颎也被捕,最终段颎于狱中服鸩自杀,家属也被流放边境,死得很惨。

可惜了,这些名将,不是死于战场,而是死于官场。段颎死后五年,也就是公元184年,黄巾之乱爆发,东汉王朝的丧钟敲响了,三国也开始了。当然,这是另一个故事。

标签: 段颎东汉

更多文章

  • 揭秘:陈仓之战皇甫嵩数犯兵家大忌为何获胜?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陈仓之战,皇甫嵩

    而皇甫嵩的将略,在平定陈仓之乱时,得到充分的体现。陈仓之战,皇甫嵩数次违反兵法,却次次出奇制胜,最终取得胜利。当时,凉州地区的少数民族也在一些汉人官员的怂恿下起兵叛乱,韩遂等人推举王国为自己的首领。当时,王国包围了陈仓,一旦陈仓陷落,关中就很危险了。于是,朝廷下令有皇甫嵩和董卓率军四万,前往征讨。董

  • 曹操曾是他的小跟班,皇甫嵩实力究竟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皇甫嵩,东汉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皇甫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乱世多英雄,这句话很有道理,正是因为汉末动乱,群雄才并起,很多人的名字也都被史书记载了下来。除了这些被大家熟知的英雄之外,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英雄,例如今天要说的皇甫嵩。皇甫嵩的能力比曹操高很多,他是西凉人,祖上是名将,因此他的

  • 皇甫嵩:东汉末年的大佬,如果他愿意带兵历史会改写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皇甫嵩,东汉

    你们知道皇甫嵩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乱世多英雄,这句话很有道理,正是因为汉末动乱,群雄才并起,很多人的名字也都被史书记载了下来。除了这些被大家熟知的英雄之外,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英雄,例如今天要说的皇甫嵩。皇甫嵩的能力比曹操高很多,他是西凉人,祖上是名将,因此他的身份地位比曹操高

  • 揭秘:卢植、皇甫嵩、朱儁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卢植,三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卢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卢植、皇甫嵩、朱儁三人应该是30后或者40后,与曹操、刘备、孙坚等50后和60后,不是一代人,他们三人活到中平年间(184年到189年为中平年号)时,年纪都不小了,并不是凭空消灭了,而是生死有命。卢植是30后最后一代人,东汉名士

  • 东汉末年名将朱儁简介,因讨伐黄巾起义封钱塘侯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东汉,朱儁

    朱儁(?-195年),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上虞区)人。东汉末年名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儁出身寒门,赡养母亲,以好义轻财闻名,受乡里敬重。后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任兰陵令,颇有治绩。再升任交州刺史,以家兵五千大破叛军,平定交州。战后以功封都亭侯,入

  • 朱儁是谁?汉末一名将,威声满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儁,汉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儁是谁?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在《三国演义》第一回里,刘关张登场,张角三兄弟登场,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儁亦登场,这里单表朱儁。公元184年初春,黄巾起义爆发,东汉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次起义,事发突然,来势凶猛,参与人数众多,旬日之间达百万,中原告急,天

  • 汉末名将朱儁是什么实力?威声满天下,不屈而卒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儁,汉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末名将朱儁是什么实力?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在《三国演义》第一回里,刘关张登场,张角三兄弟登场,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儁亦登场,这里单表朱儁。公元184年初春,黄巾起义爆发,东汉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次起义,事发突然,来势凶猛,参与人数众多,旬日之间达百万

  • 东汉第一名士郭泰:成就他人,便是成就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郭泰

    “乐当伯乐寻好马,喜为人才做嫁衣”。这世间有一些人,把成就别人当做自己最大的成就。被誉为东汉第一名士的郭泰便是这么一号人物。他才高八斗,却不忘时时为他人鼓掌。他退隐仕途,却不忘处处为他人铺路。他如星探一般,周游于郡县侯国之间,为寻觅人才踏破铁鞋,费尽心思……郭泰:乐当伯乐寻好马有一次,郭泰到了陈留,

  • 郭泰为什么会罢游归家教学?他有多少学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郭泰,汉朝

    东汉太学生领袖郭泰,罢游归家教学,其学子多达千余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郭泰字林宗,又字有道,东汉太原界休(今山西介休市)人。郭泰出生于贫寒的家庭,幼年丧父,与淳朴善良的母亲相依度日。母亲虽不识字,但却督促他读书,使他成为全村人称赞的“小神童”,日后他成为大学问家,被天下

  • 农业学家赵过:独创了具有世界先进性的代田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农业学家赵过

    赵过,汉武帝时期的农业官员,籍贯、生卒年不详,是中国古代历史著名的农业学家,赵过推行的代田法,为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做了巨大贡献,他所创造的农具,耕地方法非常巨有实用性,即使到现在,在中国云南偏远农村,还有农民使用赵过发明的三脚耧车。赵过简介不详,根据仅有史书考证,《汉书·食货志》中说在汉武帝时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