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释之,因为汉文帝的圣明大度才成就了他的良臣之路

张释之,因为汉文帝的圣明大度才成就了他的良臣之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637 更新时间:2023/12/25 16:48:53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张释之的故事。

张释之在汉代是非常有名的司法长官,他秉公执法,为人刚正不阿,树立一种“执法如山,为民做主”的清官形象,在当时天下人无不称赞,连唐代的狄仁杰也推崇备至。

为此张释之与明代的况钟、宋代的包拯成为中国历史上刚正不阿的名臣典范。

所谓“君明则臣直”,只有圣明大度的君主,他的臣子才会正直,比如刘邦的长处是善于纳谏,御史大夫周昌常常在他面前直言不讳,刘邦去世以后,周昌在吕后面前却变得支支吾吾,口不能言,因为强硬的吕后并不是当年善于纳谏的刘邦。

可见一位臣子是否敢于挑战权威,跟他的君主有着密切的联系,张释之正是因为汉文帝的圣明大度才成就了他的良臣之路。

初入仕途,直言敢谏

张释之,今天河南南阳人,他有个有钱的哥哥。张释之成年后,在他哥哥的帮助下,入朝做了郎官(侍从官),由于他太过于耿直,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人脉,做了十年的郎官都没有得到提拔。

不过他的运气还不算太差,他有一位性格耿直的上司,就在张释之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准备辞职回家时,他的上司向汉文帝推荐了张释之。

于是汉文帝让张释之做了谒者,其实就是侍从官,只不过比先前的郎官级别高一点,当然谒者一职不是随便给的,皇帝要亲自面试。

在面谈的过程中,张释之对秦朝灭亡的一些看法让汉文帝颇为赏识,汉文帝便将他提拔为谒者仆射,一连升了四级。

不过这只是张释之职业生涯的一个开始,他升任谒者仆射后,便有了与汉文帝接触的机会。

张释之剧照

一次张释之跟随汉文帝到上林苑游玩,他们来到虎圈时,汉文帝便问了上林尉十几个关于虎圈的问题,结果把上林尉问懵了,可能他没有准备,也有可能他是领导,对一些细无巨细的事情并不是很了解,总而言之他没有回答上来。

这正好给了他下属官员一个表现的机会,当时一位名叫啬夫的小吏立即上前抢答,他对汉文帝提的问题对答如流,让汉文帝颇为赏识,文帝立即下令,让旁边的张释之升啬夫为上林令。

张释之却竭力反对,他说选拔人才看的是综合素质,你至少要看看这个人有没有真才实学吧,或者考察一下他的道德素养,不能单凭一个人能说会道,就提拔他,周勃、张相如都是属于那类不善言辞的人,可是他们对大汉王朝却忠心无二。

如果啬夫得到提拔,在天下人看来,朝廷需要的是能说会道的官吏,不需要真才实学,这样一来,大家便会学着怎么忽悠人,不求实际,那么这种做法跟当初的秦朝有什么区别呢?

张释之是在质疑汉文帝的用人政策,但是汉文帝并没有责怪他,反而提拔他为公车令,并让他掌管司马门,司马门是皇帝的御用车道,这个工作可不好做,有掉脑袋的风险。

此后文帝的大度与纳谏让张释之更加敢于直言不讳,且秉公执法。

不畏强权,刚正不阿

汉文帝有两位嫡出的儿子,分别是皇太子刘和梁王刘武,刘武是窦皇后最喜欢的儿子。

一次刘启兄弟俩一起入朝,经过司马门时,他们没有下车,而是直接借用天子的御道,这可犯了不敬之罪。

不过,一般的官员不会过问皇帝的家事,毕竟刘启是储君,万一得罪了,将来还要怎么在朝中生存。

可是张释之顾不上那么多,他立即把两位皇子扣了下来。

而且张释之给两位皇子扣上不敬之罪,跑到汉文帝那儿弹劾他们。这件事当时闹得人尽皆知,连身居后宫的薄太后都知道了。

薄太后爱孙心切,她立即召来汉文帝,并质问此事,文帝并没有多言,只是一个劲的往自己身上揽责任,他说是自己教子无方,都是自己的责任。

后来薄太后出面,刘武、刘启才顺利入宫。

司马门事件让汉文帝一家丢尽了颜面,毕竟家丑不可外扬,这样的事情难免有些让汉文帝难堪。

但是汉文帝却没有责怪张释之对权贵不尊,反而对张释之不畏惧权贵的胆魄非常赏识,为此汉文帝提拔张释之做了中大夫,不久又将他提拔为中郎将。

此后张释之更加尽职尽责,遇事不徇私,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他都一视同仁。

力劝俭葬,升至高位

汉文帝从即位开始就修建自己的陵墓,这也不奇怪,古代向来有“死者为大”的说法,他们非常重视葬礼。

一次汉文帝带着慎夫人、朝中大臣一起到霸陵游玩,文帝登上霸陵,遥望远处,回过头对大臣们说,我要用北山的石头做外棺,用碎苎麻丝堵住缝隙,最后再浇上漆,我就不相信谁能盗走我的陵墓。

大臣们听后都说:“皇上所言极是,陵墓就应该修建得牢固些。”

唯独张释之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防止盗墓不在陵墓是否牢固,而是里面有没有盗墓贼想要的东西,如果里面放满奇珍异宝,就算你把整个山都封固起来,也挡不住盗墓贼好奇的心,人很难控制住自己的贪欲,只有陵墓里没有大家想要的东西,才不会被盗。

古人非常注重自己的身后事,我们如今到西安看看秦始皇陵就知道了,俭葬对于一般帝王来说很难办到。

但是汉文帝却是个例外,他对张释之的提议大为赞赏,他不仅采纳了他的建议,还提拔他为廷尉,也就是全国最高司法长官,这下张释之可算是平步青云了。

我们从俭葬一事可以看出汉文帝的格局,他并没有因为一己之私而责备张释之,他完全站在国家的立场考虑问题。

在司马门事件上,他看到了一位铁面无私的良臣,在霸陵俭葬一事上,他看到了一位利民利国的良臣。

如果这位执法严苛的良臣担任司法长官,那么便会让政治生态更加清明。

最终汉文帝为了法治国家的公平公正,提拔张释之做了司法长官。

张释之在廷尉一职上秉公执法,彰显了朝廷的政治清明,也为他赢来了“司法为民”的美誉,自此他光荣的纳入史册。

可以说是汉文帝的大度与理智成就了一代名臣。

标签: 张释之西汉

更多文章

  • 张释之:唯一一个因执法公平被司马迁单独列传的汉朝官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释之,西汉

    说到张释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读史,我们能明白一件事情的兴与亡;通过品读历史中人,我们可以清楚一个人的成与败。历史是一部人性的回忆录,让我们通过读史来尽大可能地纠正我们的缺点,充分发挥我们的优点。张释之是唯一一个因执法公平被司马迁单独列传的汉朝官员,

  • 张释之:秉公执法的西汉法官,坚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则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释之,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释之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中国古代,有句常叫老百姓提气的老话: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放在诸如《包公案》之类的野史清官剧里,这句提气老话,也常变成各种给力剧情,不但贪官驸马们犯了法要被铡,就连皇帝犯了错,龙袍也要挂起来啪啪打。叫千百年来的热心观众们看得

  • 刘去的小妾王昭信设计害死十余人,最后她的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王昭信

    广川王刘去是汉景帝的曾孙,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其变态行径令人发指。刘去姬妾成群。最初,他最宠爱的是王昭平和王地余,还一度许诺要立二人为后。二女正做着刘去为她们举行册封大典的美梦,不料刘去的一场病却使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在刘去生病的这段日子里,心机颇深的昭信抓住侍奉刘去的机会,使出浑身解数,把刘

  • 刘去的妃子昭信是个怎样的人?比吕后更残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昭信,刘去,汉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昭信的故事。身处皇家,虽然可以享受寻常人家难以享受的荣华富贵,但利益面前,难免人情淡薄。为争夺九五至尊的位置,皇室内部倾轧不断,父子相残,兄弟相杀更是数见不鲜。其实,不仅皇室中的男人多心狠手辣,有些女子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她们

  • 阳成昭信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说她比吕后还要恶毒?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阳成昭信,西汉

    对阳成昭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善良和出身、地位、教育无关,历史上就有不少“恶人”,虽出生高贵但待人手段却极其残忍,当然,自己的下场也不好。这里就有一位皇家子弟,出身绝对高贵,是汉景帝的曾孙刘去。他早早被封为广川王,管着如今的河北地界,受过良好的教育,《论语

  • 郑当时是什么样的人?老好人的结局,引人深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郑当时,汉朝

    西汉名臣郑当时,“老好人”的结局,引人深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项羽手下有一名将领名字叫郑荣,家是陈县人,一直追随项梁项羽二人,是项氏的故旧部下。公元前202年,项羽在乌江边自刎而死,郑荣不得已率部归顺汉朝。汉高祖亲自接见了所有归顺的将领。会见伊始,汉高祖要求:所有项羽

  • 郅都:虽是酷吏,但执法严明,一生不畏强权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郅都,西汉

    郅都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汉景帝时期,地方豪强卖弄权势,不遵守朝廷的规章,皇亲贵族依仗着身份高贵,在京城违法犯纪,普通官员懦弱无能,无力制止这些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开始启用一些酷吏,打击了一大批的豪强和皇亲贵族。郅都是汉朝时期的第一个酷吏,也是汉朝最

  • 郅都的生平如何?他死后匈奴才敢入侵雁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郅都

    郅都为官忠于职守,公正清廉,对内不畏强暴,敢于捶扑家强权贵;对外积极抵御外侮,使匈奴闻名丧胆。后人对他评价皆很高,并把他与战国赵国的廉颇、赵奢等名将并列,誉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郅都,西汉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汉景帝时期,是西汉最早以严刑峻法镇压不法豪强,维护

  • 郅都抗旨没去救刘启的妃子,为何最后反而得到了窦漪房的赏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窦漪房,西汉

    窦漪房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现在说谁家的白菜被猪拱了,意思就是说谁家的女儿谈恋爱了。可是两千多年前,汉景帝刘启的一个美人,还真的就差点被猪给拱了,而且是货真价实的野猪,关键还是在如厕这种尴尬时刻。幸好有惊无险,野猪只是受惊串入,而且这野猪也不懂风情,挥一挥猪蹄

  • 西汉御史大夫周昌,竟让吕后主动下跪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周昌,西汉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周昌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汉朝有这么一个人既有傲娇的“辉煌史”也有憋屈的“屈辱史”,他的“辉煌史”表现在堂堂一国之母吕后心甘情愿的给他下跪表示感谢,他的“屈辱史”表现在身为一名大臣却被皇帝刘邦骑在脖子上戏弄,并且还绘声绘色的记录到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