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马援为什么说公孙述“井底之蛙,妄自尊大”?公孙述为何会沦为天下笑柄?

马援为什么说公孙述“井底之蛙,妄自尊大”?公孙述为何会沦为天下笑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607 更新时间:2024/1/2 4:30:49

你知道公孙述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在乱世中崛起、进而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汉光武帝刘秀遇到过形形色色的敌人,但若问其中谁最会装X、最阴险,那一定非割据蜀地的公孙述莫属。名将马援就称他“井底之蛙、妄自尊大”。

公孙述在创业过程中,显得挺像个乱世豪杰

公孙述算是出自官宦世家。在汉哀帝时期,他依靠父亲的关系,担任了皇帝的侍从。后来他出任天水郡清水县县令期间,得到了天水太守的赏识,享受了“兼摄五县”的特权,而他也不负所望,“政事修理,奸盗不发,郡中谓有鬼神”。王莽篡汉期间,公孙述升任蜀郡太守,“复有能名”,相当能干。

其后天下大乱,出身绿林的刘玄称帝后,宗成、王岑等人打着复汉的旗号,率领数万人入侵汉中。公孙述则立即见风使舵,宣布与王莽划清界限,并派人热情的迎接宗成进入成都。

但接下来宗成军队的表现很差劲,不但没有王师的风范,反而横行掳掠,令蜀人失望透顶。公孙述则抓住机会,号称更始帝刘玄已经派人任命自己为辅汉将军、蜀郡太守、益州牧,其后率军从临邛攻占了成都。

第二年(公元24年),当刘玄真的来派人来占据蜀地时,一直打着兴复汉室旗帜的公孙述却撕破脸,公然起兵击败刘玄的汉军。其后他自称蜀王,定都成都;第二年,干脆直接自封皇帝,国号“成家”。

与刘秀一样,公孙述也极善于用符瑞、天命等等对自己进行舆论包装,他甚至公然声称,自己的手纹就是“公孙帝”三个字。

到了公元26年,公孙述控制了整个蜀地,成了天下的一大割据势力。当刘秀忙于处理中原乱局时,偏安一隅的公孙述也很不安分,他抓紧秣马厉兵,甚至私自刻了天下各地牧守的官印,作势要一统天下。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公孙述的接下来的举动证明,此时的他已经达到了人生的瓶颈,不大可能有更大的出息了。

志大才疏、极端务虚、阴招百出,公孙述沦为天下笑柄

此时的公孙述,是如假包换的割据政权,而且还属于实力最差的那一类,但在平日给自己的配置上,他已经俨然是天下之主。

由于出身的关系,公孙述对汉室朝廷的全套礼仪相当熟悉,《后汉书》称他“习汉家制度”,如今既然贵为皇帝,那怎么也得给自己来个全套服务。据称,他“出入法驾,鸾旗旄骑,陈置陛戟,然后辇出房闼”,看起来比较生涩,咱们可以脑补下古装剧里那种出警入跸、威武肃静、暴力清场的情形。

公元28年,割据天水的隗嚣派公孙述的老熟人马援前来,观察蜀地的情况及公孙述为人,以决定接下来是站队刘秀,还是支援蜀地。马援以为,作为老朋友,公孙述一定会对自己热情接待、坦诚交流,“当握手欢如平生”。

然而让他大跌眼镜的是,自己的热脸贴上了冷屁股:公孙述摆好仪仗,按照接见外国使者的礼仪,大方而不失冷漠地接待了自己的老友,其后客客气气地让主管官员护送马援去馆驿。第二天,更是祭出了全套汉室礼仪,“会百官于宗庙中,立旧交之位,述鸾旗、旄骑,警跸就车,磬折而入,礼飨官属甚盛”,百官肃立、锣鼓喧天、炮仗齐鸣,仅仅是为了接见另一个割据势力的使者,而且这个使者明明希望公孙述按照老朋友的方式与自己坦诚交流而已。

最终,马援回到天水后,对隗嚣说:“公孙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因此强烈建议投靠刘秀势力。

此外,公孙述还大肆分封家族男丁为王为官,那些不是沾亲带故的人才被拒而远之,群臣以“成败未可知,当重点笼络人心”为由进谏,遭到了果断拒绝;此外他下令废止铜钱,改铸铁钱,搞乱了经济秩序,导致蜀地怨声载道、官员离心离德。

所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公孙述的实力,配不上他的野心与架势。

他派大将李育、乌程夺取关中,结果被东汉将领冯异迎头痛击、大败而归;

派田戎、任满往东攻取荆州,再次铩羽而回;

主动联系隗嚣,却被对方斩杀使者、派军胖揍……

于是,他很长段时间被吓得一动不动。但刘秀不会放任他当土皇帝。

公元35年,刘秀搞定隗嚣后,派岑彭、来歙分头夹击蜀地。蜀军兵败如山倒,公孙述心生一计,先后派刺客暗杀了岑彭、来歙。古往今来、两军对垒,双方各为其主,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向来为人所不齿,关键还没什么鸟用,但人家公孙述堂堂皇帝就干了,而且还不止一次。

没多久,汉军在吴汉的统率下长驱直入,直接包围了成都。混战之中,公孙述被汉将高午一矛刺中胸脯,不久后死去。第二天,汉军入城,吴汉为自己被刺杀的战友复仇,下令将公孙述全家老幼屠杀殆尽、一个不留。

沐猴而冠的公孙述,也算是自作自受。

标签: 公孙述东汉

更多文章

  • 公孙述是如何登上帝位的?为何短短几年就覆灭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朝,公孙述

    公孙述(?-36)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西汉末,以父官荫郎,补清水县长(在今甘肃省境内)。述熟练吏事,治下奸盗绝迹,由是闻名。王莽篡汉,述受任为导江卒正(即蜀郡太守)。王莽末年,天下纷扰,群雄竞起,述遂自称辅汉将军兼领益州牧,以蜀地之物资精练兵卒,四方士庶归附日众,西南夷长亦前来输诚贡

  • 上古九州是怎么来的?《尚书·禹贡》中如何记载九州?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上古,九州

    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而自汉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为“汉地九州”。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族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

  • 西汉灌婴和灌夫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灌婴,灌夫,西汉

    灌婴,汉朝开国功臣,官至太尉、丞相。公元前208年参加刘邦军队,以骁勇著称。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参与攻塞王司马欣,围雍王章邯。楚汉彭城之战后,被刘邦选为骑兵将领。此后,率领骑兵,参加破魏;接着出击楚军侧后,绝其粮道;继又跟随韩信攻占齐地,复深入楚地,迭克城邑,攻下彭城。参加垓下决战,穷追楚军,

  • 灌夫骂当朝丞相田蚡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灌夫,丞相,田盼,汉朝

    在公元前131年的时候,丞相田蚡准备要迎娶燕王的女儿,于是太后诏令列侯宗室前来道贺。灌夫前来贺喜,谁知在酒宴上,他竟然借着酒劲大骂丞相。虽然这是一件非常不起眼的事情,但最终还是引火上身,导致曾经把持汉朝权柄40余年的窦氏家族彻底没落,他的好朋友窦婴也是因为这个而死,灌夫也被杀害,还连累了他的族人。最

  • 那个欲谋杀刘邦的赵国丞相,贯高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贯高,西汉

    在历史长河中,贯高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贯高是赵国的丞相,原是赵王张耳的门客,张耳死后其儿张敖承继赵王,贯高此人一向重气节、讲义气。公元前200年,刘邦刚从白登之战中逃出来,带着残兵败将返回京城时,路过赵国,赵王张敖是刘邦曾经的大哥张耳的儿子,现

  • 贯高曾经想谋害刘邦,刘邦为什么不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贯高,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贯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贯高是赵国的丞相,原是赵王张耳的门客,张耳死后其儿张敖承继赵王,贯高此人一向重气节、讲义气。贯高欲谋杀皇帝起因公元前200年,刘邦刚从白登之战中逃出来,带着残兵败将返回京城时,路过赵国,赵王张敖是刘邦曾经的大哥张耳的儿子

  • 贯高:刺杀刘邦失败,刘邦为何免他死罪?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贯高,西汉

    对贯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200年,对于刘邦来说是非常不幸的一年,因为这一年,韩王信竟然举兵造反,投靠了匈奴人。刘邦大怒之下,率领汉军御驾亲征,结果害遭遇了白登之围,被匈奴人围住差点丧命,最终幸亏谋士陈平的计谋,汉军才成功脱险。班师回朝途中,刘邦路过

  • 汉朝时期的大侠郭解是什么人?拥有一批狂热的“粉丝”最后被粉丝坑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朝,郭解

    汉朝时期的大侠郭解是什么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汉武帝时候,有个大侠名叫郭解,拥有一批狂热的粉丝。郭解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很嚣张,人在江湖飘,动不动就掏刀。造假币、盗古墓、贩私盐,一看就是黑道大哥的做派。只是他命比较硬,违法乱纪的事情干了不少,可不知是背后有人,还是运气太好,每次

  • 西汉时期著名游侠,郭解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郭解,西汉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郭解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小说中的江湖有一种很直观的判断,行侠仗义,帮助他人而且武功很高的人就是典型的大侠;而一个仗着自己武功高强为所欲为,还善于玩弄权术诡计的人就是典型反派boss,这种人若出现在观众面前,保不准会被口水淹死。“大侠者为国为民”,这是司

  • 郭解为天下英雄所仰慕,为何会以大逆无道被治罪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朝,郭解

    郭解,字翁伯,河内轵(今轵城)人,汉善相人许负的外孙。其父亲因为行侠,孝文帝时被诛。郭解长得短小精悍,貌不惊人,性格沉静,勇悍,不喝酒。年青时心狠手辣,恣意杀人。他肯舍命助人报仇,还干些藏命作奸剽攻、铸钱掘冢的事情。后来,郭解一改前行,对人以德报怨,厚施薄望。救人之命不恃其功。因此,他在当地声望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