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22次战役斩首181万: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的代价

22次战役斩首181万: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的代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71 更新时间:2024/3/19 8:42:11

秦国自孝公时,在法家思想指导下,从农战两个方面革新内政,争霸中国,经过几代君主的努力,终于以武力统一中国。在兼并过程中,普遍存在斩首现象,秦汉之际一致认为秦国是崇尚诈力的虎狼之国,鲁仲连更明确提出秦是弃礼义尚首功之国。对于秦国的斩首现象,清代史家梁玉绳作过一定研究,统计出秦国有记载的斩首数量是166.8万人,认为“史所缺略不书者尚不知凡几,从古杀人之多,未有如无道秦者也”。王玉哲先生认为秦国斩首数量在170万左右。学者们的统计的数据略有不同。本文力图针对秦国斩首现象作一考察。

在前工业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数量决定一个国家的张大程度,掠夺人口是战争的目的之一。军队是一个国家人口的精华部分,击败敌军,将战俘转化为本国的军队和奴隶是古代战争的常规做法。秦国违背常规,实行军功爵制度,将斩首数量作为调动士气、衡量军功和获得富贵的标准,使秦国成为一架效率极高的斩首机器,加快了兼并六国的进程。关于秦国的斩首的材料主要在史记中,公开的出版物中只有梁玉绳先生根据史记作过统计,笔者依据中华书局出版十卷标点本《史记》作出完整的秦国斩首数量统计表如下(上页图)上表囊括了在《史记》当中透露出的秦国斩首的所有信息,22个战役斩首累计181万人。据《史记六国年表》统计,秦国发动的战役共有93次,由六国发动的战争有38次。

71次战役没有透露斩首数量。目前关于秦国斩首数量记载的制度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71次战役不可能不斩首。由于秦斩首数量巨大,并使斩首制度化,鲁仲连才说秦是弃礼义尚首功之国,“裴因集解”引用了蜀汉文臣谯周的话:“秦用卫鞅计,制爵二十等,以战获首级者计而受爵。是以秦人每战胜,老弱妇人皆死,计功赏至万数。天下谓之‘上首功之国’,皆以恶之也。”《秦律封诊式》中记载两件事,一是士兵为争夺首级而自相残杀,另一个是秦国士兵割下阵亡战友的头颅以充战功。这两个案例为鲁仲连和谯周的分析作了最有力的旁证。为增加斩首数量不惜自相残杀和宰割阵亡战友,足见秦国军队的斩首热情。秦国在兼并战争中,斩首的实际数量远远超过可查的181万,既不利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为当时无数个家庭带来难以弥补的身心痛苦。

秦国以武力吞六国,实现了对全国的占领。为美化战争,使秦朝合法化,秦始皇将兼并战争描述成从战乱的六国中解放人民的战争,并在各地的刻石大肆宣扬。琅琊石刻日:“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据《史记六国年表》统计由秦国发动的战争有93次,六国平均每个国家发动战争6.3次;秦国在22次战争中斩首数量就达181万。战乱死亡本由秦国造成,秦始皇却将自己的祖先和自己给社会造成的灾难加到六国头上以作为武装兼并合法化的理由。先秦至汉初的人们普遍认为秦国是尚诈力弃礼义的虎狼之国,可见,秦始皇通过巡游刻石美化自己的宣传作用并不大。武帝以后,人们认可了大一统的皇权专制形式,因而对开此政局的秦国统一全国的真正原因和手段不再深究,而是以“马上打、马下守”的观点肯定秦国武力兼并的合法性。

关于秦国统一的原因流行的观点是:顺应了人民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愿望,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将秦始皇的几幅石刻所表达的思想和上面的观点比较,就会发现流行的观点是在按照秦始皇的思路理解问题,只不过是表达的方式不同罢了,刘泽华先生对此提出质疑(参见刘泽华先生的《中国王权主义》一书)。如果没有间谍活动配合下的战争和大规模的斩首,秦国兼并六国的过程可能极为漫长。认识到战争和斩首的作用,会使我们对秦国胜利原因的认识更接近历史真实。

标签: 秦朝秦始皇

更多文章

  • 揭秘千年谜底:秦始皇身世之谜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无疑是中华帝国统一的大英雄,其严刑峻法、焚书坑儒,也需要放在历史的现实环境下去评价。他的雄才大略,无法掩盖和抹杀。作为推翻他的汉朝臣子们,出于媚上的文人习性,自然要在他身上找点让后人喷饭的污点。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是这样记载的:“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

  • 秦始皇被称为古今第一皇帝原来是空有虚名罢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559位帝王,找不出第二个像他这样名不符实的帝王了。李挚评他“始皇帝,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但是人们都只记住了前一句,于是将他视为古今第一皇帝,太荒谬了。事实上以当时的秦国国力,统一只是时间问题。秦国地势易守难攻,商

  • 秦宣太后芈月为什么能够长眠于秦始皇祖陵?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芈月,秦宣太后,芈月传

    近日,电视剧《芈月传》正在热播,相信不少人对历史中芈月的原型很感兴趣。芈月是以秦宣太后为原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也是秦始皇曾祖父的母亲。而芈月墓,位于芷阳骊山的秦始皇祖坟秦东陵。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海拔1302米,是华清宫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上文物胜迹众多、自然景观秀丽,遍布着烽火台、老母

  • 中国最能忽悠的四张嘴:把秦始皇忽悠地团团转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古代,秦始皇

    一、端木赐端木赐,即子贡,春秋人士,老夫子的得意门生。时齐国内乱,为转移国民注意力,欲兴兵伐鲁。孔子遣端木赐前去游说,望息战。于是,此君闪亮登场了。端木赐先游说齐人,欲霸国之地位,攻打鲁国未免大材小用,不如打亦有称霸野心的吴国。齐人心动。后入吴国,言齐觊觎华夏,必拿吴开刀,不如先发制人。吴王想想,也

  • 揭秘: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战略秘诀及治国策略!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始皇,战略秘诀,治国策略

    核心提示:战国初期,秦国原本是一个挨揍的主,阴晋之战,50万秦军败在了一代名将吴起5万人的手下(这也是白起咬牙切齿的地方),结果丢了河西之地,成为了一个二流国家。百年强国魏国这个称霸近百年的强国,它靠英明的君主和卓越的文武支撑着。它的北面是赵,南面是楚,东面是齐,西面是秦,中间是韩,这样的地理位置又

  • 秦始皇焚书时竟留有完整备份!备份哪里去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始皇,焚书坑儒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控制群众的言论,下令焚烧除《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焚书的确是对于古代文化典籍的极大破坏。但秦始皇雄才伟略,他不可能不懂得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亦或知识就是力量这种简单的道理,正如清人刘大魁所说:“其所以若此者,将以愚民,而固不欲以自愚

  • 秦始皇陵再揭秘:秦始皇早已腐烂 内藏地下国库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陵,秦始皇,地下国库

    【科技讯】1月3日消息,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最大的地下皇陵。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

  • 秦始皇陵揭露惊天秘密 兵马俑并非是他的陪葬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兵马俑,秦始皇,秦始皇陵

    作为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也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不过这位“千古一帝”的陵墓在外界眼中却始终是迷雾团团,中国考古学家们1974年春季就已经发现了秦始皇陵,而且秦始皇的埋身之处也已经找到,但是几乎整整4

  • 被误解的历史 秦始皇“坑儒”还是“坑术士”?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皇帝,其拥护者众多,贬斥者也不少。但不管是拥护者还是贬斥者,都在一件事情上取得了共识——秦始皇的确做过“焚书坑儒”之事。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秦始皇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一次活埋了400多位儒生。这些儒生都是信奉儒家经典、知识渊博的精英。

  • 真实的焚书坑儒 秦始皇是真的讨厌儒家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朝,焚书坑儒,秦始皇

    公元前211年,当罗马人和迦太基人为了争夺地中海霸权而战,迦太基人汉尼拔渐渐陷入颓势,发明出“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水的重量”的阿基米德先生所在的城市(叙拉古城)也因为支持汉尼拔一方而被罗马人攻破。阿基米德先生一边做算术,一边不小心被罗马士兵杀死了。而这时候,在亚欧大陆最东端,一个叫做碣石岛的小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