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明宣宗为什么要烹死朱高煦?

揭秘:明宣宗为什么要烹死朱高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380 更新时间:2024/1/18 11:52:29

在辈分上来说,朱高煦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叔叔,因为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与朱高煦同为明成祖朱棣的儿子,所以朱高煦自然就是朱瞻基的亲叔叔了。但身为侄子的明宣宗竟然把叔叔残忍的烹死是不是有些大逆不道呢?其实还真不是这样的。

有些不明真相的人,肯定认为明宣宗烹死朱高煦一定是为了坐稳皇位铲除异己,从他残忍的迫害自己亲叔叔这点来看,这个明宣宗也和他的爷爷朱棣一样,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帝王。如果大家真的认为明宣宗是一个心狠手辣的皇帝那就真的错了,历史上的明宣宗不但不心狠手辣而且还是个仁义之君,他在位时期的大明朝也被后世称为“仁宣之治”。

如此心慈手软的明宣宗为何偏偏要处死自己的亲叔叔朱高煦呢?其实这一切都是朱高煦本人咎由自取造成的结果,他完美的向大家诠释了什么叫做“不作死,就不会死”。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二儿子,他的哥哥就是后来的明仁宗朱高炽。朱棣发动“靖难之役” 后,朱高炽、朱高煦兄弟二人都参加了战争,随父亲朱棣南征北战,而且都立下过赫赫战功。尤其是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勇武过人,能征善战,屡建奇功,因此深得朱棣宠爱。

公元1402年,朱棣兵进南京,终于将侄儿建文帝的皇位给夺了过来,自己坐上了皇位。朱棣就是后来的明成祖,后世多称他为永乐大帝。按常理来说,一个国家政权稳固后,应该立即确定继承人,以此来保证国家有后继之君。但原本行事果敢的朱棣却犹豫再三,一拖再拖,很久都没有决定立谁为太子。

按封建礼法嫡长子继承制来说,朱高炽理所当然为太子,但二儿子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表现优异,他冲锋陷阵,勇猛过人,而且多次救朱棣于乱军之中,并且他长得仪表堂堂,非常有一国之君的风范,这使得明成祖不由对其有所偏爱,因此一直没有确定太子之位。

后来,朱棣在大臣解缙、金忠、等人的多次劝说之下,终于做出了抉择,宣布立朱高炽为太子。而朱高煦被封汉王,就藩云南。

朱高煦对于哥哥朱高炽登上太子位十分不满,于是多次陷害朱高炽,好在朱棣是一个机智的皇帝,面对朱高煦对太子的迫害每次都能还其清白,如果不是朱棣英明神武想必朱高炽早就被弟弟朱高煦迫害了。

由于朱高煦多次使用阴谋诡计陷害朱高炽,这让朱棣非常不满,于是他决定剥夺朱高煦汉王的称号,将其贬为庶人。但太子朱高炽十分仁慈,不忍心弟弟朱高煦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于是他替朱高煦求情。朱棣看在太子的面子上,饶了朱高煦一次,但却将他徙封于乐安州,并命其立即赶往,不得延误。朱高煦见父亲真的生气了,如果这次在不听父亲的,可能小命不保,于是他只好前往乐安州。

公元1424年七月,朱棣在北征大漠班师途中病死在榆木川。而太子朱高炽在风疾浪涌中等待了二十年后,终于登上了帝位,他就是后世的明仁宗。

等待了二十年才登上皇位的朱高炽运气也是不好,他刚当皇上不到十个月就身患重病,而且将不久于人世。在弥留之际他留下遗诏传位于皇太子朱瞻基。明仁宗去世以后,朱瞻基继承皇位,定年号宣德,是为明宣宗。

而此时身在乐安州的汉王朱高煦见仁宗暴崩,那颗不安分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仁宗死时,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于是朱高煦派杀手在路上截杀他,然后由自己起兵篡位,但因准备不足并没有成功。

朱高煦为试探侄儿是否是一个铁血帝王,屡屡向其索要财物,但明宣宗并没有多想,总是有求必应,要骆驼给骆驼,要马匹给马匹,要金银就给金银,只要是朱高煦开口要,明宣宗均是一一满足。

虽然明宣宗如此宽宏大量的对待他这个心怀异心的叔叔,但朱高煦并没有因为侄儿的宽宏大量而感动,明宣宗对他有求必应,反被他认为是软弱无能,于是他在公元1426年8月,铤而走险,举旗造反。

面对叔叔的造反,明宣宗没有办法,只能御驾亲征带兵平叛,由于明宣宗手握明朝精锐部队,打朱高煦就跟打孩子一样,几乎没经过什么战斗,就将朱高煦所在的乐安州包围的水泄不通。

而此时的朱高煦才发现他真的低估了自己这个侄儿,反而是高估了自己,自己与侄儿交战无异于是拿鸡蛋撞石头,最后的结果就是头破血流。最终朱高煦为活命,下令开城门投降。明宣宗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将叔叔的叛乱平定下来,不日便班师回了北京,朱高煦作为造反者,也被明宣宗带回北京处置。

虽然朱高煦犯的是死罪,但明宣宗并没有杀他,而是将他开除宗籍,贬为庶人,但生活上仍予以优待,软禁于西内,并取名曰“逍遥城”。

公元1429年的某一天,明宣宗好意前往逍遥城探视高煦,其实他想看看这个叔叔过得好不好,有没有改过自新的想法,如果有那自己还是可以为他恢复宗籍和爵位的,因为他们二人是亲叔侄,明宣宗不希望朱高煦落得个没有宗籍的下场。

可是这个朱高煦实在不知好赖,不但没有丝毫改过之心,反而趁明宣宗不备突然用脚将其勾倒在地。这一来,一向好脾气的明宣宗终于恼羞成怒,他命力士扛来一口三百多斤重的大铜缸,将朱高煦扣入缸中,然后将铜缸顶起来,周围铺上木头,然后点火将朱高煦活活烹死了。

听说朱高煦被明宣宗活活烹死,原本还有二心赵王朱高燧吓得是魂飞魄丧,于是他主动交出藩镇军权,更加小心翼翼,哪里还敢生出忤逆之心。随着朱高煦被烹杀,朱高燧交出军权,明宣宗朱瞻基的皇位已经是无人可以撼动,稳如磐石了。

其实朱高煦被烹杀完全是他咎由自取,自作自受了,凭明宣宗的仁慈、大度,只要他甘心当一个藩王,那他一定是一个终身富贵的王爷,明宣宗是不会对他下手的。可是朱高煦贪心不足,最终不但没有得到皇位还丢了性命,真的是不值得。

标签: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栽培梨的面积仅次于苹果,那么种梨树要注意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梨树,文史百科

    中国栽培梨的面积仅次于苹果,梨既好吃又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那么如何栽培梨树呢?种梨树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物候期梨树因分布范围广,因而物候期差别很大。就开花期而言,四川会理,梨树一般于2月上中旬开花,吉林延边5月中旬开花;鸭梨在湖南长沙于3月上旬开花,酥

  • 曾经风光无限的满洲八旗,为何打不过缅军?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缅战争,清朝,战史风云

    清乾隆五十七年,82岁的老人乾隆皇帝亲自编纂了《御制十全记》。在这部书中,乾隆皇帝回顾了自己文治武功的不凡一生,并将十大深刻影响清王朝历史走向的战事列为“十全武功”,而他本人也自称“十全老人”。然而,在“十全武功”里头,乾隆皇帝不无惋惜地感慨道:“五十多年八桩战事,就征缅这桩不算成功”。清缅战争究竟

  • 揭秘:李广为何一生未能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广,汉朝,历史解密

    在经历前期数十年的韬光养晦,汉武帝决意反击匈奴。汉朝的对外战争就此打响。 而根据汉武帝时期的分封条件必须要有切实的军功才能够名列侯爵之位,而汉武帝时期,边疆的著名将领李广征战了一生都没有被封侯。不仅使得司马迁,也使得后世为李广抱不平。为何在同时期的卫青,霍去病轻而易举地就得到了侯爵之位? 很多人说,

  • 妲己发明了一样东西,现在家家户户都在用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妲己,商纣王,商朝,野史秘闻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人认为古人的智慧比不上现代,比较古代并没有出现什么电子产品,其实古人比你想象的聪明的多,现在的很多的科技产品都是模仿古人制造出来了,三千年多年前,妲己发明了一样东西,现在家家户户都在用。河南省安阳殷墟出土了一双铜筷子,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餐具,根据《韩非子·喻老》记载:昔者纣为象

  • 韩信被后世奉为兵仙,有哪些与他有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韩信,泗水郡淮阴县人,西汉开国功臣、著名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他是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奉为“兵仙”“神帅”。“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时人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

  • 糜芳可是刘备的大舅子,他为何会打开城门向孙权投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关羽丢掉荆州后,跟随刘备多年一直忠心耿耿的大舅子糜芳,打开南郡的城门向孙权投降,把这座重要的城池拱手让给了东吴。守将投降这种事儿在三国时期虽然常见,可像糜芳这样的皇亲国戚却是不多。爱之越深,恨之越切。消息传回蜀汉,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其糜芳的哥哥糜竺更是羞愧到病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

  • 明神宗万历三大征之一,播州之役有什么历史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万历三大征,播州之役,战史风云

    播州之役是明朝万历年间打败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的一场战争,是明神宗万历三大征之一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万历十八年(1590)始,杨应龙与明政府的关系逐渐恶化,万历二十四年(1596),杨应龙公开反叛,挑起战端,播州之役爆发。战争初期,由于明王朝毫无准备,杨应龙占据优势,但随

  • 盘点历史上皇室有关系的和尚 为什么他们在古代那么招后宫待见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和尚,历史解密

    说起和尚我们的印象中总是青灯古佛,清心寡欲的样子,但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和尚是不守清规戒律的,他们大多打着和尚的幌子去做那些见不得人的事,尤其是和古代皇室挂钩的,那么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和皇帝后宫妃嫔有关系的和尚有那些呢?一智远和智远私通的是南朝梁元帝萧绎妃,也就是徐昭佩,因为梁元帝的眼睛只有一个,有

  • 清朝皇帝死后,后宫那么多妃子该怎么办?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古代,野史秘闻

    根据史料记载,敬事房是清朝皇宫的主要机构之一,归内务府管辖。在这里工作的都是皇帝最放心的太监们,最高太监被称为大总管。他们负责记录着天子宠幸嫔妃的整个过程,精细到秒,这是为了防止天子被戴绿帽子,在嫔妃有孕时得以查证。皇帝每天晚膳后,太监们会拿出写有妃子名字的膳牌,皇帝若有兴致就会翻一块起来,这些牌子

  • 为什么说溧阳公主是被候景霸占了3年?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溧阳公主,南北朝,风云人物

    黑暗的南北朝时期,家破人亡的惨剧比比皆是,即使身为皇家儿女,有时也难以幸免。尤其是女性,在那个时代的遭遇极为凄凉。有这么一位女子,贵为公主,却宁愿身在百姓家,她一生的经历,实在令人怜惜。溧阳公主,是梁武帝萧衍的孙女,她精通音律,喜爱诗词,所以深得在诗词上面造诣颇高的萧衍疼爱。溧阳公主从小出落得美丽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