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马嵬驿兵变后李亨在灵武宣布即帝位,是为何?

马嵬驿兵变后李亨在灵武宣布即帝位,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185 更新时间:2024/1/5 2:24:48

至德元载(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尊玄宗为太上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到唐太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在历史学者看来,安史之乱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天宝十五年(756年)五月,安史叛军破潼关。六月十三日,唐玄宗带领少数妃嫔、随臣逃出长安。十四日,唐玄宗在逃亡途经马嵬驿时,发生了兵变。

马嵬驿兵变后,唐玄宗与李亨于马嵬驿分道,唐玄宗李隆基向南进入巴蜀之地,太子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此后不久,李亨就在灵武自行宣布即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那么,问题来了,安史之乱爆发时,太子李亨为何选择到灵武即位?而不是其他地方呢?

首先,对于太子李亨来说,之所以来到灵武即位,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在那里,他可以获得称帝上的支持。马嵬驿兵变后,太子李亨不可能再随唐玄宗李隆基一路西行,只有分兵,另谋发展。李亨分兵后的境况也极其窘促,一路之上,草动风吹,仓皇颠沛,惊魂难定。直到顺利抵达朔方军治所灵武,狼狈不堪的太子李亨一行才得以喘息。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的太子李亨,一开始麾下也没有多少兵马。在此基础上,太子李亨不仅没有称帝的保障,更没有和安禄山等叛军较量的实力。

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太子李亨贸然称帝的话,不仅可能遭到唐玄宗李隆基的讨伐,也可能成为安禄山的下一个进攻目标。于是,获得将士的支持,自然是太子李亨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杜鸿渐向李亨抛来了橄榄枝。杜鸿渐(709年-769年),字之巽,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天宝末年,杜鸿渐累迁至大理司直,充任朔方军留后、度支副使。

其中,就朔方军留后来说,留后是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也即此时的杜鸿渐,可以称之为代理的朔方节度使。对于朔方节度使下辖的朔方军,是唐朝特别强悍的北部边塞地区的边防军。朔方军的大营——“屯所”,设在塞北名城灵州(又名朔方,曾名灵武郡,简称灵武,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正是因为获得了朔方军的支持,太子李亨才选择来到灵武即位。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鸿渐与朔方军僚属魏少游、崔漪、卢简金、李涵等人商议后,起草表章,陈述朔方军的力量,让李涵赶赴平凉。李亨大喜,决定前往朔方。对于太子李亨来说,一开始跑到了平凉,在没有确定朔方军的立场之前,李亨也不敢轻易深入虎穴,万一朔方军也和安禄山一样有谋反的意图,或者朔方军更加支持唐玄宗李隆基,李亨都不会来到灵武。不久之后,杜鸿渐到平凉北部的白草顿迎接李亨。

公元756年七月,李亨到达灵武。杜鸿渐与裴冕等人上表劝进,请李亨称帝,以顺应民心。当然,对于太子李亨自己来说,自然也希望可以早点登基称帝,以此避免出现什么变故。在唐朝历史上,太子虽然距离皇帝的宝座只有一步之遥,却是十分危险的,比如太子李建成、太子李承乾等,最终都没有什么好下场。面对杜鸿渐与裴冕等人的劝进,李亨起初不肯,但因杜鸿渐五次上表,最终只得应允。

在此基础上,朔方军的杜鸿渐亲自安排登基时的礼仪。不久,李亨继位,是为唐肃宗。杜鸿渐被授为兵部郎中,并管理中书舍人事务,后升任兵部侍郎。对于杜鸿渐来说,因为积极支持太子李亨称帝,自然获得了非常丰厚的回报。值得注意的是,太子李亨称帝后,唐玄宗被推尊为太上皇。并且,唐肃宗就派使者前往四川,向太上皇李隆基报告这一消息。

最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于守孝期间被朝廷“夺情”用,改封卫尉卿、单于安北副大都护、灵武郡太守,兼摄御史中丞,权充朔方节度副大使,率朔方军东讨安禄山。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精锐的朔方军,成为唐朝对抗安禄山叛军的主要力量了。因此,李亨跑到灵武即位,自然也方便指挥和掌控朔方军,以此对抗安禄山的叛军。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八月,郭子仪和李光弼二人赶到灵武,唐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仍兼朔方节度使。在获得郭子仪和李光弼等节度使的支持之后,唐肃宗李亨自然是坐稳了皇帝的宝座。在此基础上,唐肃宗李亨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将领讨伐安史叛军,先后于至德二载(757年)六月和十月收复长安、洛阳两京。不过,宝应元年(762年),唐肃宗李亨病逝,也即其没有等到彻底平定安史之乱的那一天。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不久之后,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标签: 李亨唐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明都是贵妃,为什么皇贵妃比贵妃等级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乾隆,风云人物

    后宫之中,嫔妃甚多,由于凡事都讲究尊卑次序,于是也就有了后宫妃子的等级。其中有两个等级非常相似,但是它们之间的地位却是不同,那就是皇贵妃和贵妃。在皇帝的后宫之中,皇贵妃的地位仅仅次于皇后,可以说是副皇后了,而贵妃的地位则低了不少,皇后是后宫之主,言外之意就是如果没有皇后,那么皇贵妃也就相当于皇后了,

  • 乾隆的九龙宝剑面世后,经历了哪些主人,他们的结局是怎么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乾隆,风云人物

    乾隆皇帝的九龙宝剑,自从孙殿英将它挖出来后,几易其手。凡是曾经拥有过它的人,似乎都不得善终。难道真如传言所说,这把九龙宝剑乃不祥之物,被诅咒了?(九龙宝剑)要揭开这个谜团,咱们先来看看九龙宝剑的来历。九龙宝剑是在乾隆23年,由少数民族进献给乾隆帝的贡品。其剑身略弯,类似于蒙古刀。它的剑身很长,有近5

  • 乾隆为什么拒绝英国使者马戈尔尼的通商请求?这个决策正确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乾隆,风云人物

    说到乾隆拒绝英国使者马戈尔尼同商这件事情,还是让人觉得十分的绝望的,如果当时开放的话,后来的清朝也不会这么惨,但是又有人说乾隆是对的,那么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下面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这问题的大前提就是错的——马戛尔尼的请求并不是通商,而且清朝一直都设有对外通商的口岸。首先,清朝就是靠

  • 骆成骧能成为当朝状元是如何做到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云人物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这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要想进入官场,亦或者是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经历十年寒窗苦读,达到学富五车的地步,然后去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能够登科及第,那么自此之后便是飞黄腾达,就算名次靠后也能谋一个官职,如

  • 康熙当初对老十三严厉打击 雍正为何重用这个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云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雍正和老十三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康熙严厉打击老十三,雍正上台后却重用他,雍正为何对他那么好历史上的胤祥,在史料上有两段非常清晰的历史,有一段非常模糊的历史。两段清晰历史中,一段是在康熙第一次废太子胤礽之前(也就是康熙四十七年前),还有一段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去世雍

  • 当了20年的太子竟无才无德?登基后就只爱炼仙丹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常洛,明朝,风云人物

    这位就是大明朝最悲催的皇帝明光宗朱常洛。朱常洛的出生也很具有偶然性,当时万历皇帝虽然后宫佳丽三千,但是多少年都没给万历生个儿子,搞的他很是郁闷,而又没有任何办法。而有一天其去参拜自己的母后,突然看上母后宫里的一个宫女。这位宫女姓王,在霸王硬上弓之后,这王宫女却很争气,直接就怀孕了,就生下了皇长子朱常

  • 郭开曾搞垮两位名将,也是加速赵国灭亡的卖国贼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郭开,春秋战国,风云人物

    椎牛飨壮士,拔距养奇才。虏帐方惊避,秦金已闇来。旌旗移幕府,荆棘蔓丛台。部曲依稀在,犹能话郭开。——(宋)司马光《五哀诗·李牧》战国历史,风云激荡,人才辈出。不知是战乱频繁的年代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人物创造了历史,无论如何,改变历史走向的这些历史人物,都推动了整个时代的进步。这些英雄人物有变法强国的

  • 刘备托孤给诸葛亮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休养生息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云人物

    你真的知道刘备托孤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刘备托孤后,诸葛亮为什么不休养生息,还要出兵北伐?公元二百二十一年,刚刚坐上皇位的刘备为了夺回荆州,替自己的兄弟关羽报仇,率领军队进攻东吴,蜀国大臣诸葛亮等人竭力阻拦也没能拦住刘备。被吴国大将陆逊在猇亭击败,退回蜀国。次年刘备就病死在了白帝城的永安

  • 为什么说郭嘉是卧虎藏龙的最强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郭嘉,汉朝,风云人物

    事实上,郭嘉和诸葛亮不但作为个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在各自阵营的分量也都一样。刘备得到诸葛亮以后的说法是:“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曹操得到郭嘉以后的说法则是:“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刘备临终前,是托孤于诸葛亮的;而曹操对郭嘉,也曾“欲以后事属之”。只不过因为郭嘉英年早逝,我们没能看到那一

  • 北宋官员任伯雨简介:著有《戆草》二卷《乘桴集》三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云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任伯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任伯雨(约1047——1119),字德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