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长孙无忌:唐初宰相、外戚官员,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长孙无忌:唐初宰相、外戚官员,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472 更新时间:2024/1/5 6:09:12

长孙无忌,字辅机,唐初时期宰相、外戚官员,他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儿子,文德皇后同母兄,生母是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长孙无忌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唐高祖起兵后,长孙无忌前往投奔,并随太宗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长孙无忌历任左武候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晋王李治,太宗临终前任命他为顾命大臣,高宗李治即位后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冤杀吴王李恪,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四年(659年),他被中书令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最终自缢而死。上元元年,追复官爵,陪葬于昭陵。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长孙无忌少年丧父,与母亲、妹妹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他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而且颇有计谋,与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关系甚好。高士廉见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甥女嫁给他,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成为郎舅。

隋朝末年,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攻入关中,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唐高祖渡河时,长孙无忌便到长春宫谒见,拜为渭北道行军典签,辅佐秦王李世民。此后,长孙无忌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累迁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成为李世民的天策府重要成员。

参与兵变

唐朝统一过程中,李世民功勋卓著,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引起李建成不安。李建成勾结齐王李元吉,数次加害李世民,李世民的幕僚都非常忧惧。房玄龄对长孙无忌道:“如今两方已经结怨,一旦祸患暗发,不只是秦王府难以收拾,便是国家存亡都成问题。不如劝说秦王行周公之举,安定家国。”长孙无忌道:“我早就有这想法了,只是一直不敢说,你的话正和我的心意。”于是,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杜如晦一同劝说李世民先发制人,诛杀李建成与李元吉。

武德九年(626年),李建成向李渊进谗,将房玄龄、杜如晦逐出秦王府,李世民的心腹幕僚只剩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坚决支持房玄龄政变的动议,与舅父高士廉和秦王府部将侯君集、尉迟敬德等人日夜劝说李世民,让他诛杀太子与齐王。李世民仍犹豫不决。这时,李建成以反击突厥侵犯为名,推荐李元吉督军北征,又抽调秦王府精兵猛将,并计划在饯行时伏杀李世民。李世民得知,遂决定发动兵变,命长孙无忌将房玄龄、杜如晦秘密召回,一同谋划。

同年六月,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埋伏在玄武门,成功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不久,唐高祖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左庶子。八月,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册封妻子长孙氏为皇后,以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后来,罗艺在幽州反叛,长孙无忌担任行军总管,征讨罗艺。

担任宰相

贞观元年(627年),长孙无忌改任吏部尚书,并被定为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他既是勋臣,又是国戚,深受太宗礼遇,能够出入太宗卧室。同年七月,唐太宗又拜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当时,有人进密表劝谏,认为长孙无忌权宠过盛。唐太宗将密表出示给长孙无忌,以表明君臣无猜,又召集群臣,表示对无忌的信任。但长孙无忌担心富贵至极会带来灾祸,一再恳请辞去相位,长孙皇后也为之极力劝说。唐太宗无奈,只得改任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

贞观七年(633年),唐太宗册拜长孙无忌为司空。长孙无忌上表推辞,被驳回后,又通过高士廉再次提出请求,认为以外戚担任三公,会招致“圣主私亲”的非议。唐太宗仍旧不许,表示授官是以才德为标准。长孙无忌又亲自上表辞让,唐太宗批复道:“我为秦王时,你就是我的得力心腹,在你的辅佐下,我才得以廓清宇内,君临天下。以你的功绩、才干、声望,完全能胜任三公之职,你就不要再推辞了。”他特意撰写一篇《威凤赋》,赏赐给长孙无忌,追思自己创业之艰与无忌的佐命之功。

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封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十四位功臣为世袭刺史。长孙无忌被封为赵州刺史,改封赵国公。他认为实行分封有害无益,便上表反对,并道:“臣等披荆斩棘的侍奉陛下,如今四海一统,陛下却让我们世代治理外地州郡,这跟流放有何不同?”唐太宗叹道:“分封功臣,是要让你们的后代世代捍卫王室。你们却把我这山河般庄重的誓言看得淡薄,反而心有怨言,我又怎能勉强诸位到封地去。”分封之事因此作罢。 [15] 贞观十六年(642年),长孙无忌进拜司徒。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挂入凌烟阁,长孙无忌则位列第一。同年四月,唐太宗命长孙无忌与房玄龄、萧瑀、李勣,会合大理寺、中书省、门下省,一同审讯太子李承乾谋反案。不久,唐太宗改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东征高句丽。长孙无忌与岑文本、杨师道一同随军出征,并代理侍中之职。 在围攻安市城的战役中,长孙无忌率一万一千精兵埋伏在山北峡谷中,作为奇兵冲击敌后,并拆毁所有桥梁,断绝高句丽援军归路,迫降敌军主帅高延寿、高惠真。

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师长孙无忌与太傅房玄龄、太保萧瑀一同辞去三师官职。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长孙无忌遥领扬州大都督。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中书令马周病逝。唐太宗任命长孙无忌为检校中书令,并主持尚书省、门下省事务。

辅佐高宗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于行宫翠微宫,遗命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太子李治悲痛欲绝,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痛哭。长孙无忌请李治处理政事以安内外,李治仍哀哭不止。无忌道:“陛下将宗庙社稷交付殿下,您怎能只知哭泣?”他秘不发丧,并让李治迅速赶回长安。 六月,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长孙无忌进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仍兼任扬州都督,主持朝政。当时,长孙无忌以元舅的身份辅政,每有进言,唐高宗都优先采纳。 曾有洛阳百姓李弘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高宗立即下令将其处斩。

永徽四年(653年),唐高宗命长孙无忌审理房遗爱谋反案。吴王李恪名望素高,拜司空,因为储位之争与长孙无忌有旧怨。长孙无忌欲借机诛杀李恪,以绝众望,便诬称李恪也参与谋反。二月,房遗爱等人被处斩。李恪也被赐死,死前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陷害良善,祖宗有灵,必让其宗族覆灭。”江夏王李道宗、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因与长孙无忌不和,也被流放岭南。

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欲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武则天)为皇后。他担心大臣不从,便与武则天到长孙无忌家中饮宴,赏赐金宝缯锦十车,又任命无忌的三个庶子为朝散大夫,并以皇后无子来暗示无忌。长孙无忌却假装不明白高宗的意思,顾左右而言他。高宗怏怏而归。后来,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多次到长孙无忌家中请求,礼部尚书许敬宗也加以劝说,但都被无忌正色拒绝。

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决定废后,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商议。李勣称病未去,于志宁噤不敢言,褚遂良则激烈反对。长孙无忌虽未明言反对,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褚遂良。但唐高宗最终还是将王皇后废为庶人,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因长孙无忌接受赏赐却不肯支持自己,对他怀恨在心。

被贬遇害

显庆四年(659年),许敬宗指使人向高宗呈奏密章,称监察御史李巢勾结长孙无忌,图谋造反。唐高宗便命许敬宗与侍中辛茂将一同审查。许敬宗奏道:“长孙无忌谋反已露苗头,我担心他知道事情暴露,会采取紧急措施,号召同党,必成大患。希望陛下能果断处理,尽快拘捕。”唐高宗哭道:“我怎忍心给舅舅判罪,后代史官会怎么看待我?”许敬宗举汉文帝杀舅父薄昭,天下以为明主之例,宽慰高宗,又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训,催促其下决心。唐高宗也不与长孙无忌对质,便下诏削去他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并让沿途州府发兵护送。长孙无忌的儿子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

同年七月,唐高宗又让李勣、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命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无忌谋反罪状。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长孙无忌自缢。长孙无忌死后,家产被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追复长孙无忌官爵,命其孙长孙元翼承袭赵国公爵位,并将他陪葬昭陵。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清朝第一位太子,他的后代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风云人物

    清朝第一位太子,他的后代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古代社会,太子是未来的一国之主,地位仅次于皇帝,然而,由于太子继位同样具有不确定性,再加上太子周围也会有一些趋炎附势之辈,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皇帝与太子之间的矛盾。历史上,太子结局凄惨的比比皆是,比如说清朝唯一明立的皇太子胤礽,被

  • 慈禧太后的谥号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慈禧,清朝,风云人物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七日,敬事房传旨:“自今日起,以后逢有奏项,万岁爷写大行皇帝,皇后写皇太后,皇太子写万岁爷。钦此!……以后逢有奏项,懿贵妃写懿贵太妃。钦此!”第二天,也就是七月十八日,敬事房又传旨:“懿贵太妃晋封为皇太后。钦此!”“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则是慈禧生前所

  • 唐朝最得宠的公主李裹儿,为什么会跟母亲武则天公用一个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裹儿,唐朝,风云人物

    武则天在历史中占用了许多个“第一”,她的一生可谓极其坎坷而又辉煌,不过她后辈中女性大多都没有她这样的伟业,例如她的孙女安乐公主。安乐公主是李显和韦皇后的女儿,名叫李裹儿,据说是唐朝难得的极品美女,不过她出生的时候没有那么好运,当初李显下台,韦皇后跟着搬家,在过程中不小心动了胎气,安乐公主就提前来到了

  • 项羽最耻辱的败仗:损兵十万,彻底败亡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项羽,风云人物

    西楚霸王项羽堪称是盖世名将,以作战勇敢闻名于世。比如说在巨鹿之战中,他破釜沉舟,大破秦军四十万,之后的彭城之战,项羽亲率三万精兵,击溃刘邦的五十多万大军,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但随着局势的变化,项羽最终输掉了战争,特别是最后一战,算是他一生中最惨的败仗!话说公元前203年,项羽陷入了困境,一方面刘邦

  • 两立皇帝,三朝为相!大宋贤臣韩琦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韩琦,风云人物

    两立皇帝,三朝为相!大宋贤臣韩琦是个怎么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063年,北宋第五位皇帝,宋英宗赵曙即位。这位仁宗皇帝过继过来的儿子即位不久,就莫名其妙得了怪病,无法处理政务,由曹太后垂帘听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曹太后始终没有归政的想法,两宫的矛盾遂逐渐突出。曹太后经常当

  • 唐朝宰相刘景先,他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风云人物

    刘景先,本名刘齐贤,唐朝时期宰相,右相刘祥道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景先方正好学,门荫入仕,累迁侍御史。乾封元年(666年) ,袭爵广平郡公,授晋州司马。入为给事中,迁黄门侍郎、同平章事,正式拜相。英国公徐敬业叛乱后,上书营救宰相裴炎,受到酷吏陷害,贬为吉州长史。永昌元

  • 明朝定国公徐增寿简介:建文帝因朱棣而将其当场诛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典韦一代名将、步战王者,为什么会死在一个无名之辈上?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典韦,三国,风云人物

    战争虽然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浑身便充斥着血与泪的教训,但无论是作为统治者维护政权的一种手段,还是一部分人步入上流社会的捷径,它的存在也都有其合理之处。放眼于浩瀚的军事史银河,我们会发现古今中外从来都不缺乏那些英勇善战攻城略地的武将,或是坐镇指挥运筹帷幄的智将,他们宛如一颗颗耀眼的行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 戴至德:唐朝时期宰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风云人物

    戴至德,字行之,小字碧护,唐朝时期宰相,道国公戴胄嗣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戴志德起家东宫千牛,出任江山县令,迁潭州刺史,袭封道国公。累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太子宾客、右仆射,成为宰相。仪凤四年(679年),去世,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谥号为恭。人物生平戴至德,世

  • 楚平王死后为什么会被鞭尸?他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楚平王,春秋战国,风云人物

    伍子胥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而伯嚭则是大贪官,这两人的相似之处就是同与楚国有仇。那么回过头来到这来说,就觉得比较好玩了,当吴国灭掉楚国的时候,其实就是伯嚭和伍子胥报仇的时候了!伍子胥的仇人是楚平王已经死了,伯嚭的仇人是楚庄王,找不着了,到处找,找不着恨,怎么办?也不能说挖地三尺,没办法了,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