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建文帝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在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

建文帝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在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472 更新时间:2024/1/17 20:03:44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在位共四年。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允炆1398年继位,在位期间增强文官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改革弊政,史称“建文新政”;同时施行削藩政策以致燕王朱棣起兵对抗,“靖难之役”后朱允炆下落不明。经多次改谥,清乾隆年间为其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简称惠帝。

人物生平

立为皇储

朱允炆生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三孙,懿文太子朱标第二子,生母次妃吕氏。朱标长子朱雄英早夭,原配常氏死后,朱允炆生母吕氏也得以扶正,朱允炆从而成为朱元璋长孙。

朱允炆从小聪明好学,极其孝顺,十四岁时,太子朱标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昼夜不离开一步。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病死,朱允炆守孝时因过度哀伤而消瘦,朱元璋安慰说:“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九月,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 太子朱标性格仁厚,对刑狱的判决多以减省为主,朱允炆也延续了朱标的宽大政策。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向明太祖请求修改《大明律》,他参考《礼经》及历朝刑法,修改了《大明律》中七十三条过分严苛的条文,深得人心。

继承皇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朱允炆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次年(1399年)为建文元年 。朱允炆把三位文臣引为心腹,六月,命兵部侍郎齐泰为兵部尚书,翰林院修撰黄子澄为太常卿,共同参军国事,七月,召汉中府教授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讲。同时下诏行宽仁之政,赦免有罪之人,蠲免百姓拖欠的赋税。

建文元年(1399年)春正月,朱允炆大祀天地于南郊,奉太祖配,修《明太祖实录》;二月,追尊其父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嫡母常氏为孝康皇后。尊母其生母吕氏为皇太后,册妃马氏为皇后。封其弟朱允熥为吴王,朱允熞衡王,朱允熙为徐王,立皇长子朱文奎为皇太子。

朱允炆还诏告天下,求贤访能,推行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措施,赐给年老的百姓米肉絮帛等物资,令官府收养鳏寡孤独废疾者。同时重农桑,兴学校,考察官吏,赈罹灾贫民,蠲免赋税等,又令侍郎暴昭、夏原吉等二十四人充采访使,分巡天下。

推行削藩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为藩王,其中秦王、晋王、燕王、代王、谷王、辽王、宁王、庆王、肃王为九大塞王,领兵驻守边塞,这些藩王都有“护卫甲士“少者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公侯大臣见了他们都要“伏而拜谒”,地方上的一些大事以及军队调动,都要向当地藩王禀而后行。

朱允炆为皇太孙时,便已担心诸王拥兵自重、多行不法,开始考虑削弱藩王的权力。朱元璋曾对朱允炆说:“ 朕将抵御胡虏的大任托付给诸王,可令边境不乱,留给你安宁”。朱允炆却问:“胡虏不安定,让诸王不防御,可若是诸王不安分,谁去抵御呢?”。朱元璋默然,问朱允炆的意见,他认为应该“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朱元璋也认为他的看法确实无可代替。

朱允炆又曾在东角门问黄子澄:“诸王地位尊贵,又都拥有重兵,多不法,怎么办呢?”黄子澄说:“诸王的护卫兵只足以自守,倘若有变,发六师出征,谁又能抵抗呢?汉朝叛乱的七国并非不强,还是灭亡了,势力的大小强弱不同,而顺逆之理也不同啊。”朱允炆很赞同他的话。

朱允炆即位不久后,便开始着手削藩。齐泰认为,应当先削诸王中势力最大的燕王朱棣,而黄子澄认为周、齐、湘、代、岷诸王在洪武时期已有不法行为,削之有名。应当先削夺周王,周王与燕王同母,削周王相当于剪燕王的手足,朱允炆采纳了其建议。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八月,周王朱橚有罪,被废为庶人,流放云南 [68] ;十一月,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暗中监察燕王府中事 ;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下诏诸王不能节制王府的文武官吏;三月,为了防备封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削弱其兵力,朱允炆令都督宋忠、徐凯、耿瓛率兵驻扎在北平周围的开平、临清、山海关,又将北平、永清二卫的军马调至彰德和顺德 ;夏四月,湘王朱柏无以自明,自焚而死,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因罪废为庶人;六月,岷王朱楩有罪,废为庶人,流放漳州。

在建文削藩的过程中,朱棣也为起兵造反做了充分的准备,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己酉,燕山左护卫千户倪谅将朱棣密谋兵变的消息上报,朝廷下诏逮捕燕王府官僚,旗校于谅等人因此被诛杀,而北平都指挥张信则背叛朝廷,投降了朱棣。

靖难之役

建文元年秋七月(1399年8月),燕王朱棣誓师抗命,下谕将士,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建文朝廷和燕王之间开始了一场持续三年的军事对峙。靖难之初,燕王尚不占兵力上的优势。他的军队只有十万人;除了他的封地北京之外他也没有能够控制任何其他领土。南京的建文朝廷有一支三倍于燕王军队的常备军,拥有全国的经济,并且已经废除了几个藩国,朝鲜国王李芳远都公开表示支持朱允炆打燕王。但燕王的领导能力、高素质的军队却非朱允炆可比。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朝廷指挥不当、兵力孱弱、内部松懈的缺点严重影响了战局。直至节节败退,许多将领投降了燕王。

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二十日,朱棣率师抵达长江北岸的南京龙江驿,朱允炆无力抵抗,只得下罪己诏,并派庆成郡主(庆阳公主)与朱棣谈判,以割地为条件要求停战议和,但没有成功。

同时,朱允炆颁布勤王诏书,下令天下勤王:“朕奉皇祖宝命,嗣奉上下神祇,燕人不道,擅动干戈,虐害万姓,屡兴大兵致讨。近者诸将失律,寇兵侵淮,意在渡江犯阙,已敕大将军率师控遏,务在扫除,尔四方都司、布政司、按察使及诸府卫文武之臣,闻国有急,各思奋其忠勇,率慕义之士、壮勇之人,赴阙勤王,以平寇难,以成大功,以扶持宗社。呜呼!朕不德而致寇,固不足言,然我臣子其肯弃朕而不顾乎?各尽乃心,以平其难,则封赏之典,论功而行,朕无所吝。故兹诏谕,其体至怀!”

六月十三日,朱棣抵达金川门下。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京师遂破。燕兵进京,在燕王军队抵达后的一场混战中,南京城内的皇宫大院起了火。当火势扑灭后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了的残骸,已经不能辨认,据太监说它们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长子朱文奎的尸体。朱棣登位后,处死忠于建文的诸臣,史称“壬午殉难”。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长孙无忌:唐初宰相、外戚官员,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风云人物

    长孙无忌,字辅机,唐初时期宰相、外戚官员,他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儿子,文德皇后同母兄,生母是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长孙无忌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唐高祖起兵后,长孙无忌前往投奔,并随太宗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

  • 清朝第一位太子,他的后代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风云人物

    清朝第一位太子,他的后代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古代社会,太子是未来的一国之主,地位仅次于皇帝,然而,由于太子继位同样具有不确定性,再加上太子周围也会有一些趋炎附势之辈,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皇帝与太子之间的矛盾。历史上,太子结局凄惨的比比皆是,比如说清朝唯一明立的皇太子胤礽,被

  • 慈禧太后的谥号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慈禧,清朝,风云人物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七日,敬事房传旨:“自今日起,以后逢有奏项,万岁爷写大行皇帝,皇后写皇太后,皇太子写万岁爷。钦此!……以后逢有奏项,懿贵妃写懿贵太妃。钦此!”第二天,也就是七月十八日,敬事房又传旨:“懿贵太妃晋封为皇太后。钦此!”“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则是慈禧生前所

  • 唐朝最得宠的公主李裹儿,为什么会跟母亲武则天公用一个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裹儿,唐朝,风云人物

    武则天在历史中占用了许多个“第一”,她的一生可谓极其坎坷而又辉煌,不过她后辈中女性大多都没有她这样的伟业,例如她的孙女安乐公主。安乐公主是李显和韦皇后的女儿,名叫李裹儿,据说是唐朝难得的极品美女,不过她出生的时候没有那么好运,当初李显下台,韦皇后跟着搬家,在过程中不小心动了胎气,安乐公主就提前来到了

  • 项羽最耻辱的败仗:损兵十万,彻底败亡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项羽,风云人物

    西楚霸王项羽堪称是盖世名将,以作战勇敢闻名于世。比如说在巨鹿之战中,他破釜沉舟,大破秦军四十万,之后的彭城之战,项羽亲率三万精兵,击溃刘邦的五十多万大军,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但随着局势的变化,项羽最终输掉了战争,特别是最后一战,算是他一生中最惨的败仗!话说公元前203年,项羽陷入了困境,一方面刘邦

  • 两立皇帝,三朝为相!大宋贤臣韩琦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韩琦,风云人物

    两立皇帝,三朝为相!大宋贤臣韩琦是个怎么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063年,北宋第五位皇帝,宋英宗赵曙即位。这位仁宗皇帝过继过来的儿子即位不久,就莫名其妙得了怪病,无法处理政务,由曹太后垂帘听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曹太后始终没有归政的想法,两宫的矛盾遂逐渐突出。曹太后经常当

  • 唐朝宰相刘景先,他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风云人物

    刘景先,本名刘齐贤,唐朝时期宰相,右相刘祥道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景先方正好学,门荫入仕,累迁侍御史。乾封元年(666年) ,袭爵广平郡公,授晋州司马。入为给事中,迁黄门侍郎、同平章事,正式拜相。英国公徐敬业叛乱后,上书营救宰相裴炎,受到酷吏陷害,贬为吉州长史。永昌元

  • 明朝定国公徐增寿简介:建文帝因朱棣而将其当场诛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典韦一代名将、步战王者,为什么会死在一个无名之辈上?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典韦,三国,风云人物

    战争虽然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浑身便充斥着血与泪的教训,但无论是作为统治者维护政权的一种手段,还是一部分人步入上流社会的捷径,它的存在也都有其合理之处。放眼于浩瀚的军事史银河,我们会发现古今中外从来都不缺乏那些英勇善战攻城略地的武将,或是坐镇指挥运筹帷幄的智将,他们宛如一颗颗耀眼的行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 戴至德:唐朝时期宰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风云人物

    戴至德,字行之,小字碧护,唐朝时期宰相,道国公戴胄嗣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戴志德起家东宫千牛,出任江山县令,迁潭州刺史,袭封道国公。累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太子宾客、右仆射,成为宰相。仪凤四年(679年),去世,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谥号为恭。人物生平戴至德,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