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雉真的给刘邦戴绿帽子了吗?吕雉对审食其是什么心思?

吕雉真的给刘邦戴绿帽子了吗?吕雉对审食其是什么心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649 更新时间:2023/12/6 3:01:05

很多人都对吕雉审食其之间有不可告人的关系的传言深信不疑,认为,当初刘邦外出,家里无人照看,当时还不是吕后的吕雉,就与审食其有了非一般的关系,等到刘邦夺得天下,吕后与审食其也依然没有断了来往,而是一直背着刘邦偷偷来往。只不过,如何能确定这是真实的历史真相?吕后当年究竟有没有和审食其有私情?今天我们就好好的来分析一下吧。

辟阳侯审食其与刘邦同里,面目清秀,口齿伶俐。刘邦起兵以后,因家中无人照应,用审食其为舍人,叫他代理家务。吕后与他日夕聚谈,视若亲人,渐渐的眉来眼去,渐渐的目逗心挑,当时太公已经年老,子女又皆年幼,于是两人互相勾搭,瞒过老翁幼儿,竟演了一出露水姻缘。一番偷试,便成习惯,好在刘邦由东入西,去路越远,音信越稀。两人情感渐深,俨如一对患难夫妻,昼夜不舍。即使后来刘邦家眷被项羽所掠,在楚营身为抵押之品,审食其与吕雉依然同寝共食,也未稍露破绽,真是一位偷香的妙手。到了刘邦称帝,在吕后怂恿下,封审食其为辟阳侯。审食其感念吕后,从此在床上更加尽心尽力。以上是历史的演义,事实是不是这样,并没有人会知道。不过吕后与审食其有患难之交,这倒是事实。

不足二十岁的吕雉嫁给了一个四十一岁左右的泗水亭长,一年后得女,三年后得子,七年后刘邦离家,起兵反秦。而且,这一走,就是七年。年轻的吕雉长期处于独守空闺的痛苦之中。那么,吕雉这段独守空闺的生活是否被人闯入过呢?《史记·郦生陆贾传》有一段记载:吕后非常宠幸辟阳侯审食其,有人在惠帝面前诋毁审食其。惠帝听说后,十分震怒,立即把审食其抓到狱中,想杀掉审食其。吕后知道审食其被儿子所抓,想出手相救,但是,心中羞惭,不能出面营救审食其。大臣们平日里早就怨恨审食其的飞扬跋扈,都想杀了他一解心中之怨。

这段记载中的辟阳侯就是审食其。审食其原是刘邦的属下,但是,在刘邦起兵反秦之后,审食其和刘邦的二哥刘仲一直留在刘邦父亲身边,侍奉太公。吕雉和太公生活在一起,也与审食其有交往。太公、吕后被项羽扣为人质之时,审食其以“舍人”的身份陪伴着吕后度过了两年零四个月的人质生活。因此,审食其与吕后有此一段患难之交。《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吕后想废掉碍手碍脚的右丞相王陵,于是升王陵为小皇帝的太傅,夺了王陵的相权。王陵明白吕后对自己是明升暗降,不让他掌握实权,于是告病假回家休息。吕后将同意封诸吕为王的原左丞相陈平升为右丞相,让辟阳侯审食其当了左丞相。审食其虽然当了左丞相,但是,却不处理朝政,只负责太后宫中之事,类似郎中令。但是,审食其由于得到太后的宠幸,实际上主理朝政,公卿大臣们都通过他来办事。

上述记载引发了吕后与审食其是否有私昵关系的一桩疑案。通行的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是:这段记载表明了审食其与吕后的确有私情,甚至有人将审食其列为中国古代十大男宠之一。理由两点:第一,惠帝既然知道审食其是母后的宠臣,为什么一定要置审食其于死地?第二,吕后为什么“惭”?为什么不敢出面相救?由于惠帝处死审食其是因为审食其与其母有私情,惠帝又无法处理他的母后,只得把全部怨气发泄到审食其头上。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吕太后虽然不会受到儿子的处罚,但是,这桩隐情由身为皇帝的儿子处理仍然使吕后大为难堪。“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八个字非常准确地传达出此时吕后内心的尴尬。

第二种看法是:吕后仅仅是宠幸审食其,二人并没有私昵关系。理由是:第一,谁也不可能以太后与审食其的私昵关系状告审食其,因为以此为理由告审食其不仅取证极为困难,而且,一旦坐实,皇家脸面何在?第二,审食其被告是另有取死之罪。由于罪大,无法赦免;吕太后也觉得无法出面讲情,因此,“吕太后惭,不可以言”。但是,这种“惭”不是因二人有私昵而惭,而是觉得审食其为患难之交,遭此重刑又不能相救而深感自惭。第三,“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说明大臣们早就痛恨审食其,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两句话恰恰从反面说明审食其与吕后无私昵关系。如果审食其私昵太后,罪不至诛;纵有其事,臣下亦当为尊者讳,决不至公然申行诛戮。

我觉得破解这桩疑案的关键是两点:一是惠帝因何震怒,必置审食其于死地?二是吕太后为何“惭,不可以言”?审食其在反秦斗争中长期侍从太公,与吕后有较长时间的接触;楚汉战争中与吕后又有过患难之交,因此,深得吕后信任。观前文所讲吕后罢免王陵而升审食其为左丞相可知吕后是多么宠幸审食其。深得太后宠幸的审食其如果不能夹着尾巴做人,很难避免恃宠而骄,弄权犯法,获取死之道。这应当是惠帝震怒、必置他于死地的主因。太后之“惭,不可以言”,主要是因为审食其罪情严重,太后欲救不能。

如果强行干预,恐有损太后名望。审食其平日飞扬跋扈,得罪了不少当朝大臣。因此,当审食其被惠帝下狱治罪之时,大臣们都希望审食其得到应有的惩罚,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他出面求情。惠帝朝政的特点是惠帝与吕后都有很大的权力。惠帝是皇帝,处罚大臣是其职责;太后不能直接干预朝政,只能通过其子间接行事,而此事偏偏是其子震怒之下亲自处理。吕后独掌朝政是在惠帝下世之后。因此,人们的不满不会告到太后那儿,不等于没人告到惠帝那儿。

标签: 汉朝吕雉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曹爽被杀后,他的妻子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曹爽,字昭伯,三国时期曹魏权臣。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曹爽在“高平陵之变”中,放弃抵抗,向司马懿投降,被司马懿诛灭三族。曹家很多人都受到了牵连,甚至,包括曹爽的党羽,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和曹家撇清关系,唯恐避之不及,但是,她作为曹家的媳妇,坚决不和曹家脱离关系,誓死也不改嫁。这位奇女子,名

  • 历史上硕贵妃做了什么事情,会让顺治帝赐死她?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是国家之中权力最大,地位最为尊贵的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出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言论。而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之下,皇帝拥有后宫佳丽三千也就不奇怪的。不过,对于这些后宫

  • 明朝水利学家潘季驯简介:奉三朝简命,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东汉末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简介:曾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桢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桢(180―217),

  • 郭子仪的为人处世之道是什么?让人沉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郭子仪,唐朝,风云人物

    纵观我国的历史,有无数个英雄豪杰,或功勋卓著,或满腹经纶,或功高震主,但是能够善始善终者却很少。而唐朝的郭子仪却能一身正气,功高盖世,且善始善终,实属千年难遇。特别是从唐玄宗末年的安史之乱,攻克河北,收复两京,再战邺城,大唐的国运几乎系于一身。之后,他又计退吐蕃,二次收复两京。接下来说服回纥,再败吐

  • “隋唐太子杀手”:李纲辅佐两朝三太子,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纲,隋朝,风云人物

    李纲一生经历北周、隋、唐三朝,出任过隋朝太子杨勇、唐朝太子李建成、李承乾三位的老师。这本来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毕竟只要等到太子登基,那必定是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可惜的是,李纲的运气不太好,或者是三位太子的运气不太好,这三位太子中,杨勇,李承乾被废,李建成被杀。是以,李纲被戏称为“隋唐太子杀手”。隋开

  • 关羽逃跑时路过马超的地盘 马超为何没有出手救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对马超和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当初关羽败走麦城,路过马超封地临沮,他为何不救关羽?三国中有名的武将不计其数,但是单论武将来说,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关羽。关羽被后世民间奉为“关圣帝君”、“关二爷”,以忠孝勇闻于世间,多为仅供奉保财神的意思。历史上的关羽,智勇双全,曾经温酒

  • 北宋官员刘述简介:为御史台主簿,知温、耀、真三州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述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述,字孝叔,湖州人。举进士,为御史台主簿,知温、耀、真三州,提点江西刑狱,累官都官员外郎,六年不奏考功

  • 关羽一生孤傲无比 关羽为什么没有轻视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对关羽和魏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生孤傲的关羽,为何一直不敢轻视魏延?关羽,作为《三国演义》中 的一代名将。因为他武艺高强,对兄弟义薄云天,也被后世尊称一声“关二爷”。这样一位大英雄,他的性子甚是孤傲。这份孤傲,源于他对自己的武功,也源于他自身在战场上的战绩。只是他的傲

  • 李渊为什么起兵反隋?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渊,唐朝,风云人物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大起义。大业十三年(617年),隋朝唐国公、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同年十一月,李渊率军攻下了首都大兴城(唐朝更名为长安)。六个月后,他在那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唐朝。李渊本是隋朝重臣,曾深得隋朝两代皇帝的信任。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最终决定起兵反